第四章 红茶制造化学 (black tea processing chemistry) • 第一节 红茶制造中主要酶类活性变化及 作用 • 第二节 多酚类物质与红茶品质形成 • 第三节 芳香物质在红茶制造过程中的转 化 • 第四节 红茶制造中糖类物质和含氮化合 物的变化
第四章 红茶制造化学 (black tea processing chemistry) • 第一节 红茶制造中主要酶类活性变化及 作用 • 第二节 多酚类物质与红茶品质形成 • 第三节 芳香物质在红茶制造过程中的转 化 • 第四节 红茶制造中糖类物质和含氮化合 物的变化
• 红茶起源:我国是红茶生产的发源地,远在16世 纪末就发明了红茶。在茶叶制造发展过程中,发 现日晒代替杀青,揉捻后叶色红变而产生了红茶。 最早的红茶生产从福建崇安的小种红茶开始。清 代刘靖《片刻余闲集》中记述“山之第九曲处有 星村镇,为行家萃聚。外有本省邵武、江西广信 等处所产之茶,黑色红汤,土名江西乌,皆私售 于星村各行” 。自星村小种红茶出现后,逐渐演 变产生了工夫红茶。20世纪20年代,印度发展将 茶叶切碎加工的红碎茶,我国于20世纪50年代也 开始试制红碎茶。 概述
• 红茶起源:我国是红茶生产的发源地,远在16世 纪末就发明了红茶。在茶叶制造发展过程中,发 现日晒代替杀青,揉捻后叶色红变而产生了红茶。 最早的红茶生产从福建崇安的小种红茶开始。清 代刘靖《片刻余闲集》中记述“山之第九曲处有 星村镇,为行家萃聚。外有本省邵武、江西广信 等处所产之茶,黑色红汤,土名江西乌,皆私售 于星村各行” 。自星村小种红茶出现后,逐渐演 变产生了工夫红茶。20世纪20年代,印度发展将 茶叶切碎加工的红碎茶,我国于20世纪50年代也 开始试制红碎茶。 概述
1989年,崇安县撤县 设市,改为武夷山市
1989年,崇安县撤县 设市,改为武夷山市
• 红茶分类 1)小种红茶:小种红茶条粗而壮实,因加工过 程中有熏烟工序,形成其特有的松烟香味。 根据产地不同,品质稍有差异,有正山小 种、坦洋小种和政和小种,以正山小种品质最 好。正山小种产于崇安县星村乡桐木关一带, 正山小种 条索肥实,色泽乌黑油润有光, 汤色鲜艳浓厚,呈深金黄色, 香气纯正高长,带松烟香,滋 味醇厚类似桂圆汤味,叶底厚 实,呈古铜色
• 红茶分类 1)小种红茶:小种红茶条粗而壮实,因加工过 程中有熏烟工序,形成其特有的松烟香味。 根据产地不同,品质稍有差异,有正山小 种、坦洋小种和政和小种,以正山小种品质最 好。正山小种产于崇安县星村乡桐木关一带, 正山小种 条索肥实,色泽乌黑油润有光, 汤色鲜艳浓厚,呈深金黄色, 香气纯正高长,带松烟香,滋 味醇厚类似桂圆汤味,叶底厚 实,呈古铜色
2)工夫红茶 我国工夫红茶根据产地分有云南的滇红, 安徽的祁红,湖北的宜红,江西的宁红,四 川的川红,浙江的浙红(又称越红),湖南 的湖红,广东(海南)的粤红,福建的闽红 等等;按茶树品种分有大叶工夫和小叶工夫。 其中优良,较有代表的工夫红茶为大叶种 的滇红和小叶种的祁红
2)工夫红茶 我国工夫红茶根据产地分有云南的滇红, 安徽的祁红,湖北的宜红,江西的宁红,四 川的川红,浙江的浙红(又称越红),湖南 的湖红,广东(海南)的粤红,福建的闽红 等等;按茶树品种分有大叶工夫和小叶工夫。 其中优良,较有代表的工夫红茶为大叶种 的滇红和小叶种的祁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