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微生物的生物学分类地位 1957年Copeland提出四界分类系统: 即原核生物界(procaryotae)(细菌、蓝细菌等); 原生生物界(protista)(原生动物、真菌、粘菌和藻类等); 动物界 (Animalia) 多细胞动物; 植物界 (Plantae)。 1969年Whittaker提出把真菌单独列为一界,即形成了生物五界分类 系统,将生物分为: 原核生物界、 真核原生生物界(protistae)、 真菌界(fungi)、 动物界 植物界。 随着对病毒研究的深入,于1977年,我国微生物学家提出把 病毒列为一界,即病毒界(vira)。因此在五界分类系统的基础上 形成了六界分类系统。根据微生物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出,在生物 六界分类系统中,其中微生物包括四界。 近年来,我国学者又提出了菌物界(myceteae)的概念, 菌物界是与动、植物界并行的一大类真核生物,除指一般 真菌外,还包括一些既不宜归入动物界,也不宜归入植物 界,又不同于一般真菌的真核生物,如粘菌、卵菌等。 70年代以后,随着“第三型生物”——古细菌 (archaebacteria)的发现,于1978年 R.H.Whittaker和L.Margulis提出了三原界 (urkingdom)分类系统。认为,在生物进化的 早期,存在一类各生物的共同祖先,然后分成三 条进化路线,形成了三个原界: 古细菌原界:包括产甲烷细菌、极端嗜盐细菌、 嗜热嗜酸细菌; 真细菌(eubacteria)原界:包括除古细菌以外 的其它原核生物; 真核生物原界:包括原生动物、真菌、动物和 植物
二、微生物的生物学分类地位 1957年Copeland提出四界分类系统: 即原核生物界(procaryotae)(细菌、蓝细菌等); 原生生物界(protista)(原生动物、真菌、粘菌和藻类等); 动物界 (Animalia) 多细胞动物; 植物界 (Plantae)。 1969年Whittaker提出把真菌单独列为一界,即形成了生物五界分类 系统,将生物分为: 原核生物界、 真核原生生物界(protistae)、 真菌界(fungi)、 动物界 植物界。 随着对病毒研究的深入,于1977年,我国微生物学家提出把 病毒列为一界,即病毒界(vira)。因此在五界分类系统的基础上 形成了六界分类系统。根据微生物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出,在生物 六界分类系统中,其中微生物包括四界。 近年来,我国学者又提出了菌物界(myceteae)的概念, 菌物界是与动、植物界并行的一大类真核生物,除指一般 真菌外,还包括一些既不宜归入动物界,也不宜归入植物 界,又不同于一般真菌的真核生物,如粘菌、卵菌等。 70年代以后,随着“第三型生物”——古细菌 (archaebacteria)的发现,于1978年 R.H.Whittaker和L.Margulis提出了三原界 (urkingdom)分类系统。认为,在生物进化的 早期,存在一类各生物的共同祖先,然后分成三 条进化路线,形成了三个原界: 古细菌原界:包括产甲烷细菌、极端嗜盐细菌、 嗜热嗜酸细菌; 真细菌(eubacteria)原界:包括除古细菌以外 的其它原核生物; 真核生物原界:包括原生动物、真菌、动物和 植物
三、微生物的生物学特点与作用 微生物除具有生物的共性外,也有其独 特的特点,正因为其具有这些特点,才使得这 样微不可见的生物类群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一)种类繁多、分布广泛 (二)生长繁殖快,代谢能力强 (三)遗传稳定性差,容易发生变异
三、微生物的生物学特点与作用 微生物除具有生物的共性外,也有其独 特的特点,正因为其具有这些特点,才使得这 样微不可见的生物类群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一)种类繁多、分布广泛 (二)生长繁殖快,代谢能力强 (三)遗传稳定性差,容易发生变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