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第③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作用?(4分) 2.从记叙的顺序看,本文属于,其作用是 分) 3.“我”庆幸没有错过最后一堂古汉语课的原因是什么?(4分) 4.文中的古汉语教师是一个怎样的老师?(4分) 5.从文中找出能证明古汉语教师“几个月来,无时无刻不在一份歉意中度过,常常自责”的语句。(3分) 6如何理解“我又何尝不是在自傲与任性中一再地推卸我的责任”?(4分) 答案 1.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2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当时内心深深的痛苦和无助的孤独。(2分) 2.倒叙(1分);采用倒叙的方法,能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产生悬念,更能引人入胜,同时也可以 避免叙述的平板和结构的单调(2分) 3.一是学习到了古汉语专业知识,(2分)二是当面向老师自己承认错误,表达深深的歉意;更重要的是 从老师身上学到了宽容、博爱、知错就改、勇于担当的做人美德。(2分) 4.是一位热爱学生、尽职尽责、知错就改、勇于担当的老师。 5.她环视教室,就在那一刻一一我们的目光匆匆相对的那一刻,我看见她暗淡的眼神有了一丝光亮,而且 脸上悄悄地绽开了一朵微笑 6.作为学生,上课学习就是天职,可是我上古汉语课却在赶稿子,受到老师批评冲动之下离开教室拒绝听 课直到最后一节:(2分)作为成年人,明明知道自己有错误,常常自责后悔,可是为了面子就是不肯主 动向老师承认错误。(2分) 4.九月的阳光 陈志宏 ①到县城读高中,遇到的第一个难题是借自行车。 ②高一(1)班第一次班会,班主任说:“为了让大家尽快熟悉起来,全班同学下周日去雄岚峰旅游 这个地方离县城不远,只有十几里路,大家骑自行车去。如果没有,就想办法借。”班里,顿时炸开了锅, 片欢腾,只有缩在角落里的我,像漂泊在汪洋里的一只小船,暗自发愁一一到哪去借呀? ③尽管家里有一辆破旧的“春燕”牌自行车,可是,父亲去学校教书要用,再说,骑几十公里山路到 县城来,我也不敢 ④班上,我没有一个熟人,同学大都来自县城。他们有的是初中或者小学同学,有的是街坊邻居,相 互很熟悉,课后就亲热地嬉戏打闹。而我,只是一个寂寞的旁观者。我无法开口向他们借。几个来自其他 乡中学的,偶尔还会搭茬的,但也没有好到可以开口向他们借自行车的程度,再说他们和我一样,也没有 在县城没有亲戚,我无处想办法
6 1. 文中第③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作用?(4 分) 2.从记叙的顺序看 ,本文属于 ,其作用是 。(3 分) 3.“我”庆幸没有错过最后一堂古汉语课的原因是什么?(4 分) 4.文中的古汉语教师是一个怎样的老师?(4 分) 5.从文中找出能证明古汉语教师“几个月来,无时无刻不在一份歉意中度过,常常自责”的语句。(3 分) 6.如何理解“我又何尝不是在自傲与任性中一再地推卸我的责任”? (4 分) 答案: 1.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2 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当时内心深深的痛苦和无助的孤独。(2 分) 2.倒叙(1 分); 采用倒叙的方法,能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产生悬念,更能引人入胜,同时也可以 避免叙述的平板和结构的单调(2 分)。 3.一是学习到了古汉语专业知识,(2 分)二是当面向老师自己承认错误,表达深深的歉意;更重要的是 从老师身上学到了宽容、博爱、知错就改、勇于担当的做人美德。(2 分) 4.是一位热爱学生、尽职尽责、知错就改、勇于担当的老师。 5.她环视教室,就在那一刻——我们的目光匆匆相对的那一刻,我看见她暗淡的眼神有了一丝光亮,而且 脸上悄悄地绽开了一朵微笑。 6.作为学生,上课学习就是天职,可是我上古汉语课却在赶稿子,受到老师批评冲动之下离开教室拒绝听 课直到最后一节;(2 分)作为成年人,明明知道自己有错误,常常自责后悔,可是为了面子就是不肯主 动向老师承认错误。(2 分) 4.九月的阳光 陈志宏 ①到县城读高中,遇到的第一个难题是借自行车。 ②高一(1)班第一次班会,班主任说:“为了让大家尽快熟悉起来,全班同学下周日去雄岚峰旅游。 这个地方离县城不远,只有十几里路,大家骑自行车去。如果没有,就想办法借。”班里,顿时炸开了锅, 一片欢腾,只有缩在角落里的我,像漂泊在汪洋里的一只小船,暗自发愁——到哪去借呀? ③尽管家里有一辆破旧的“春燕”牌自行车,可是,父亲去学校教书要用,再说,骑几十公里山路到 县城来,我也不敢。 ④班上,我没有一个熟人,同学大都来自县城。他们有的是初中或者小学同学,有的是街坊邻居,相 互很熟悉,课后就亲热地嬉戏打闹。而我,只是一个寂寞的旁观者。我无法开口向他们借。几个来自其他 乡中学的,偶尔还会搭茬的,但也没有好到可以开口向他们借自行车的程度,再说他们和我一样,也没有。 在县城没有亲戚,我无处想办法
⑤九月的第三个星期天,一大早,我们全班同学,聚集在校门口,准备奔赴雄岚峰。令人惊奇的是, 来自另一个乡中学的某同学,居然也骑上一辆车。我悄悄地问他:“你的车是哪来的?”他说:“我爸 爸送来的。”我谄媚地对他笑,低声地说:“能不能带上我?我也会骑车,我可以带你!”他拒绝得非常 干脆:“不要你带!我自己一个人骑。” ⑥我涨红了脸,低下头,双手都不知往哪搁。才知道,不见得城里同学会虚骄,有时,同样来自农村 的也会头翘上天,眼看不起人。我主动对班主任说:“老师,我不去了,我没借到自行车。”“你别着 急,先问问哪个同学愿意带你不?”班主任老师对我安慰道,接着冲人群里大声说,“陈志宏同学没有借 到自行车,哪个同学愿意带他吗?” ⑦刹那间,空气凝结住了,刚才还叽叽喳喳的吵闹,倏而逝去。显然,大家都不喜欢带人,或者让人 带,自己一个人骑行,多自在啊。幸好没有几个人知道我的名字,否则,大家都盯着我,我肯定会恨不得 钻进地缝了。这时,一女生推出一辆二六式自行车主动走了出来,她说:“老师让他带我吧。”然后,她 冲我挤出一个灿烂的笑 ⑧清晨的阳光打在她的脸上,她的微笑融入爽凉的空气里,让我充满清甜、羞涩的紧张。此前,我极 少与女同学打交道,她让我有些不知所措。她叫艾恒萍,就坐在我前一排。我们虽未曾说过话,但几次眼 神的交集,有一种温暖的东西在青春的心里涌动。她偶尔会冲我淡淡一笑,而我僵硬的脸无法以笑回应。 这一次,我迎着阳光,大胆地回赠她一个滞涩的微笑 ⑨头一次骑车带女生,让我心底充盈幸福与安然。我与同学们一起穿过县城,穿越山林,在九月的阳 光里恣意追逐。睛朗的天空,像大海一样湛蓝,朵朵臼云犹如扬帆起航的轻舟,慢悠悠的漂浮着。白灿灿 的阳光流淌成一首秋天的抒情诗,让人感到由衷的畅快,山里清新的空气在我身体里回旋着,驱散了连日 来淤积于心中的阴郁。 ⑩自行车停在山脚下一个同学家里,我们徒步攀上雄岚峰。在这座全县最高峰上,班主任让我们围坐 成一圈,然后,玩击鼓传花的游戏,点将站到中央唱歌。我居然第一个被点上台,站在中央,手心直冒汗 时,艾恒萍一边鼓掌一边喊:“陈志宏,加油!”来路上,逢上小山坡,她也是这般给我鼓劲。站在九 月的阳光下,听着一个女生为我加油,不由地便有了信心和勇气,放开喉咙清唱一首《十六岁的花季》 U雄岚峰之旅,我闭塞的心,豁然洞开,那浓得化不开的自卑与羞怯,被九月的阳光冲淡。由此,我 永远记住了一个县城女生,以及她那纯净、友善、热情和真诚的微笑。 来年九月,我主动向艾恒萍借自行车,骑行35公里山路回家,一举打消长期悬在心头那不敢一个 人骑车回家的恐惧。九月的阳光,让我变得更自信,更勇敢了 3多少年后,每每走在九月的阳光里,想起那段往事那个人,总觉得很美,很受用。青春是不老的传 说。在那段青嫩的岁月,弥散于九月阳光里的同学友情,让我告别初入城市时那独特的情绪阴霾,步入自 信的路途,渐次豁达开朗起来 《读者》2009年第22期 1.本文以“九月的阳光”为标题有什么作用?(4分) 2.文中第②段划线句子语言生动优美,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理感受?(4分) 3.为什么说“到县城读高中,遇到的第一个难题是借自行车”?(3分) 4.文中第⑧段划线句子“我们虽未曾说过话,但几次眼神的交集,有一种温暖的东西在青春的心里涌动” 中“温暖的东西”具体指什么?(2分) 5.文中第⑨段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式?有什么作用?(4分)
7 ⑤九月的第三个星期天,一大早,我们全班同学,聚集在校门口,准备奔赴雄岚峰。令人惊奇的是, 来自另一个乡中学的某同学,居然也骑上一辆车。我悄悄地问他: “你的车是哪来的?”他说:“我爸 爸送来的。”我谄媚地对他笑,低声地说:“能不能带上我?我也会骑车,我可以带你!”他拒绝得非常 干脆:“不要你带!我自己一个人骑。” ⑥我涨红了脸,低下头,双手都不知往哪搁。才知道,不见得城里同学会虚骄,有时,同样来自农村 的也会头翘上天,眼看不起人。我主动对班主任说:“老师,我不去了,我没借到自行车。” “你别着 急,先问问哪个同学愿意带你不?”班主任老师对我安慰道,接着冲人群里大声说,“陈志宏同学没有借 到自行车,哪个同学愿意带他吗?” ⑦刹那间,空气凝结住了,刚才还叽叽喳喳的吵闹,倏而逝去。显然,大家都不喜欢带人,或者让人 带,自己一个人骑行,多自在啊。幸好没有几个人知道我的名字,否则,大家都盯着我,我肯定会恨不得 钻进地缝了。这时,一女生推出一辆二六式自行车主动走了出来,她说:“老师让他带我吧。”然后,她 冲我挤出一个灿烂的笑。 ⑧清晨的阳光打在她的脸上,她的微笑融入爽凉的空气里,让我充满清甜、羞涩的紧张。此前,我极 少与女同学打交道,她让我有些不知所措。她叫艾恒萍,就坐在我前一排。我们虽未曾说过话,但几次眼 神的交集,有一种温暖的东西在青春的心里涌动。她偶尔会冲我淡淡一笑,而我僵硬的脸无法以笑回应。 这一次,我迎着阳光,大胆地回赠她一个滞涩的微笑。 ⑨头一次骑车带女生,让我心底充盈幸福与安然。我与同学们一起穿过县城,穿越山林,在九月的阳 光里恣意追逐。晴朗的天空,像大海一样湛蓝,朵朵白云犹如扬帆起航的轻舟,慢悠悠的漂浮着。白灿灿 的阳光流淌成一首秋天的抒情诗,让人感到由衷的畅快,山里清新的空气在我身体里回旋着,驱散了连日 来淤积于心中的阴郁。 ⑩自行车停在山脚下一个同学家里,我们徒步攀上雄岚峰。在这座全县最高峰上,班主任让我们围坐 成一圈,然后,玩击鼓传花的游戏,点将站到中央唱歌。我居然第一个被点上台,站在中央,手心直冒汗。 这时,艾恒萍一边鼓掌一边喊:“陈志宏,加油!”来路上,逢上小山坡,她也是这般给我鼓劲。站在九 月的阳光下,听着一个女生为我加油,不由地便有了信心和勇气,放开喉咙清唱一首《十六岁的花季》。 ○11雄岚峰之旅,我闭塞的心,豁然洞开,那浓得化不开的自卑与羞怯,被九月的阳光冲淡。由此,我 永远记住了一个县城女生,以及她那纯净、友善、热情和真诚的微笑。 ○12来年九月,我主动向艾恒萍借自行车,骑行 35 公里山路回家,一举打消长期悬在心头那不敢一个 人骑车回家的恐惧。九月的阳光,让我变得更自信,更勇敢了。 ○13多少年后,每每走在九月的阳光里,想起那段往事那个人,总觉得很美,很受用。青春是不老的传 说。在那段青嫩的岁月,弥散于九月阳光里的同学友情,让我告别初入城市时那独特的情绪阴霾,步入自 信的路途,渐次豁达开朗起来。 《读者》2009 年第 22 期 1.本文以“九月的阳光”为标题有什么作用?(4 分) 2.文中第②段划线句子语言生动优美,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理感受?(4 分) 3.为什么说“到县城读高中,遇到的第一个难题是借自行车”? (3 分) 4. 文中第⑧段划线句子“我们虽未曾说过话,但几次眼神的交集,有一种温暖的东西在青春的心里涌动” 中“温暖的东西”具体指什么?(2 分) 5. 文中第⑨段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式?有什么作用?(4 分)
6联系全文,谈谈作者对人生有着怎样的深切感悟?请结合文意简要回答。(3分) 答案 ①全文以“九月的阳光”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②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③营造了温馨 的氛围,引起读者的想象,揭示小说的主题。(答出两点即可得4分) 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2分)逼真地描写出“我”当时孤独无助的神情,形象地表现出“我”由于不能 参加郊游而产生的沮丧、痛苦、无奈的心理。(2分) 3.①尽管家里有一辆破旧的春燕″牌自行车,可是,父亲去学校教书要用,再说,骑几十公里山路到县城 来,我也不敢。②在县城没有亲戚,我无处想办法。③我无法开口向同学们借 4.指同学间淳朴无邪、自然真挚的友情。 5.景物描写(环境描写)(2分);起烘托作用,烘托出当时“我”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和同学一起郊游幸福 愉快的心情。(2分) 6要乐观、坦然地面对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挫折:要以积极向上的态度走向生活:要融入集体,在与人真 交往中不断增强自己的自信,从而获得成长的力量。(意思对即可,表达顺畅可得3分。) 5.斯密斯太太的蛋糕 ①一年前,老亨利的独生儿子和儿媳妇在一次车祸中不幸丧生,留下一个年仅3岁的儿子吉米。为了 抚养吉米,老亨利不得不再次出山,开了这家面包店。 ②一天上午,老享利正在操作台前制作斯密斯太太前一天为儿子的20岁生日定做的生日蛋糕,小吉 米一个人在柜台内玩玩具,一位顾客走了进来 ③小吉米立刻放下自己手中的玩具,抬起头来朝老亨利喊道:“爷爷。” ④当时。老亨利正在用奶油制作一朵花,嘴里答应了一声“马上来”,同时加快了那朵花的制作速度, ⑤突然,那人闯进了柜台,抱起小吉米,推开老亨利,径直往内间闯去,还压低嗓门说道:“如果那 个警察进来,将他打发走,否则,我就要了这个孩子的小命。”老亨利看到那人手上拿着一把枪,一时不 知如何是好 一位警官走了进来,老亨利认得他是这个街区的巡警汤姆 ⑦汤姆一进门就跟老亨利打起了招呼:“有一个盗窃珠宝的通缉犯逃到我们这边来了。这是通缉令 我要在你的店里贴一张。”他一边说一边摘下帽子,放在柜台上。老亨利继续做蛋糕上的图案 ⑧老亨利慢吞吞地答道:“我会留意的,你把它贴到墙上去吧。”汤姆见亨利头也没抬,仍然自顾自 地低头做自己的事,就又说:“亨利,你别不放在心上,什么事情都是有可能发生的。如果这个通缉犯碰 巧来到你的店里,你将线索告诉警方,就能得到10万元的奖励,那你和小吉米以后的生活就有保障了。 小吉米呢,今天怎么没有看到他?” ⑨老亨利没有立即回答,仍然忙着做蛋糕上的图案。少顷,他才慢慢地说:“吉米今天不舒服,我委 托克拉克太太帮我照顾他了。”接着,他轻轻地吁了一口气,抬起头来,看着汤姆。就在这时,只听“扑 通”一声,烤盘重重地落在操作台上。“哎呀,我的蛋糕……上帝,全糊在一块儿了。这可怎么办呢?斯 密斯太太下午两点就要来取了。”汤姆看着老亨利,沉默了一下,说:“我看,你得为斯密斯太太重做一个 蛋糕了!” ⑩就在这时,汤姆的对讲机响了起来。汤姆接通之后,立刻说道:“我是巡警汤姆,我正在彼得大街
8 6.联系全文,谈谈作者对人生有着怎样的深切感悟?请结合文意简要回答。(3 分) 答案: 1. ①全文以“九月的阳光”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②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③营造了温馨 的氛围,引起读者的想象,揭示小说的主题。(答出两点即可得 4 分) 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2 分)逼真地描写出“我”当时孤独无助的神情,形象地表现出“我” 由于不能 参加郊游而产生的沮丧、痛苦、无奈的心理。(2 分) 3.①尽管家里有一辆破旧的“春燕”牌自行车,可是,父亲去学校教书要用,再说,骑几十公里山路到县城 来,我也不敢。②在县城没有亲戚,我无处想办法。③我无法开口向同学们借。 4. 指同学间淳朴无邪、自然真挚的友情。 5. 景物描写(环境描写)(2 分);起烘托作用,烘托出当时“我”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和同学一起郊游幸福 愉快的心情。(2 分) 6.要乐观、坦然地面对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挫折;要以积极向上的态度走向生活;要融入集体,在与人真 诚交往中不断增强自己的自信,从而获得成长的力量。(意思对即可,表达顺畅可得 3 分。) 5. 斯密斯太太的蛋糕 ①一年前,老亨利的独生儿子和儿媳妇在一次车祸中不幸丧生,留下一个年仅 3 岁的儿子吉米。为了 抚养吉米,老亨利不得不再次出山,开了这家面包店。 ②一天上午,老亨利正在操作台前制作斯密斯太太前一天为儿子的 20 岁生日定做的生日蛋糕,小吉 米一个人在柜台内玩玩具,一位顾客走了进来。 ③小吉米立刻放下自己手中的玩具,抬起头来朝老亨利喊道:“爷爷。” ④当时。老亨利正在用奶油制作一朵花,嘴里答应了一声“马上来”,同时加快了那朵花的制作速度。 ⑤突然,那人闯进了柜台,抱起小吉米,推开老亨利,径直往内间闯去,还压低嗓门说道:“如果那 个警察进来,将他打发走,否则,我就要了这个孩子的小命。”老亨利看到那人手上拿着一把枪,一时不 知如何是好。 ⑥一位警官走了进来,老亨利认得他是这个街区的巡警汤姆。 ⑦汤姆一进门就跟老亨利打起了招呼:“有一个盗窃珠宝的通缉犯逃到我们这边来了。这是通缉令。 我要在你的店里贴一张。”他一边说一边摘下帽子,放在柜台上。老亨利继续做蛋糕上的图案。 ⑧老亨利慢吞吞地答道:“我会留意的,你把它贴到墙上去吧。”汤姆见亨利头也没抬,仍然自顾自 地低头做自己的事,就又说:“亨利,你别不放在心上,什么事情都是有可能发生的。如果这个通缉犯碰 巧来到你的店里,你将线索告诉警方,就能得到 10 万元的奖励,那你和小吉米以后的生活就有保障了。 小吉米呢,今天怎么没有看到他?” ⑨老亨利没有立即回答,仍然忙着做蛋糕上的图案。少顷,他才慢慢地说:“吉米今天不舒服,我委 托克拉克太太帮我照顾他了。”接着,他轻轻地吁了一口气,抬起头来,看着汤姆。就在这时,只听“扑 通”一声,烤盘重重地落在操作台上。“哎呀,我的蛋糕……上帝,全糊在一块儿了。这可怎么办呢?斯 密斯太太下午两点就要来取了。”汤姆看着老亨利,沉默了一下,说:“我看,你得为斯密斯太太重做一个 蛋糕了!” ⑩就在这时,汤姆的对讲机响了起来。汤姆接通之后,立刻说道:“我是巡警汤姆,我正在彼得大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