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的发展,其背景是现代市场营销观念的形成,企业意识到顾客满意是实现企业利润的唯一手段,顾客服务成为经营管理的核心要素,而物流起到了为顾客提供服务的重要作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多部关于物流的经典著作问世,奠定了理论的基础。60年代后期至80年代,关于物流管理的研究和讨论相当活跃,出版了大量物流管理的教材、论文、杂志,召开了许多相关的会议。美国物流业的发展与政府在物流业相关法规建设上的不断完善是分不开的。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中期,计算机技术特别是微电脑技术及应用软件的发展为企业提供了有效的辅助管理手段,MRP(MaterialRequirementsPlanning,物资需求计划)、MRPII(ManufacturingResourcePlanning,制造资源计划)、DRP(DistributionResourcePlanning,分销资源计划)、DRPII(DistributionRequirementsPlanning,分布需求规划)和JIT(JustInTime,准时制)等先进的物流管理技术相继产生,在生产调度、存量控制、订单处理等一系列活动中得到应用,推动了物流活动一体化的进程。从许多公司的管理实践中可以看出,在企业的制造、市场及物流三个重要方面,能为公司提高利润的最有效手段是降低物流成本,物流的作用在社会及企业中进一步得到确认。20世纪80年代,世界经济呈现一体化趋势,国际贸易量大大增加,为降低成本,不少企业纷纷把加工厂转移到劳动力便宜的其他国家和地区。为了促进产品的销售,各公司也热裹于建设自身的全球网络,如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等都通过遍及全球的物流网络扩大营销和服务的范围。沃尔玛(Wal-Mart)和其他的主要零售商建立了自己的自由贸易区。国际物流量的增加,使物流业在美国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20世纪90年代以来,第三方物流(TPL,ThirdPartLogistics)在美国得到迅速发展,全美TPL的收入出现激增。近年来,美国的“服务经济”(ServiceEconomy)受到高度重视对经济增长贡献更大的是“提供服务”而非“商品制造”,物流对国民经济和企业的发展起到更为突出的作用,也使大多数物流领域围绕着产品有序流动的组织和管理来发展。2.日本物流的发展现状日本的物流概念虽然在20世纪50年代才从美国引入,但发展迅速,并形成了自身独特的管理经验和方法。日本已经成为现代物流的先进国家。1956年日本开始从美国引入物流概念,在对国内物流状况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发展“物的流通”的思想。“物的流通”被视为一种包括运输、配送、装卸、仓储、包装、流通加工和信息传递等多种活动的综合行为。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初是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时期之一,生产技术向机械化、自动化的发展以及销售体制的不断扩充,物流已成为企业发展的制约因素。日本政府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高速道路网、港口设施、流通聚集地等各种基础设施建设,扩大物流处理能力以适应商品流通的需求。同时,广泛采用叉车等机械化装卸设备和自动化仓库,灵活运用托盘和集装箱,实现货物单元成组装卸,还建立物流中心,积极推行物流联网系统。6
6 速的发展,其背景是现代市场营销观念的形成,企业意识到顾客满意是实现企业利润的唯一 手段,顾客服务成为经营管理的核心要素,而物流起到了为顾客提供服务的重要作用。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多部关于物流的经典著作问世,奠定了理论的基础。60 年代后 期至 80 年代,关于物流管理的研究和讨论相当活跃,出版了大量物流管理的教材、论文、 杂志,召开了许多相关的会议。美国物流业的发展与政府在物流业相关法规建设上的不断完 善是分不开的。 20 世纪 70 年代到 80 年代中期,计算机技术特别是微电脑技术及应用软件的发展为企 业提供了有效的辅助管理手段,MRP(Material Requirements Planning, 物资需求计划) 、MRP Ⅱ(Manufacturing Resource Planning,制造资源计划) 、DRP(Distribution Resource Planning, 分销资源计划) 、DRPⅡ(Distribution Requirements Planning,分布需求规划)和 JIT(Just In Time,准时制)等先进的物流管理技术相继产生,在生产调度、存量控制、订单处理等一系 列活动中得到应用,推动了物流活动一体化的进程。 从许多公司的管理实践中可以看出,在企业的制造、市场及物流三个重要方面,能为公 司提高利润的最有效手段是降低物流成本,物流的作用在社会及企业中进一步得到确认。 20 世纪 80 年代,世界经济呈现一体化趋势,国际贸易量大大增加,为降低成本,不少 企业纷纷把加工厂转移到劳动力便宜的其他国家和地区。为了促进产品的销售,各公司也热 衷于建设自身的全球网络,如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等都通过遍及全球的物流网络扩大营销和 服务的范围。沃尔玛(WalMart)和其他的主要零售商建立了自己的自由贸易区。国际物流 量的增加,使物流业在美国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第三方物流(TPL,Third Part Logistics)在美国得到迅速发展, 全美 TPL 的收入出现激增。近年来,美国的“服务经济” (Service Economy)受到高度重视, 对经济增长贡献更大的是“提供服务”而非“商品制造” ,物流对国民经济和企业的发展起 到更为突出的作用,也使大多数物流领域围绕着产品有序流动的组织和管理来发展。 2.日本物流的发展现状 日本的物流概念虽然在 20 世纪 50 年代才从美国引入,但发展迅速,并形成了自身独特 的管理经验和方法。日本已经成为现代物流的先进国家。 1956 年日本开始从美国引入物流概念,在对国内物流状况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 发展“物的流通”的思想。 “物的流通”被视为一种包括运输、配送、装卸、仓储、包装、流 通加工和信息传递等多种活动的综合行为。 20 世纪 60 年代中期至 70 年代初是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时期之一,生产技术向机械化、 自动化的发展以及销售体制的不断扩充,物流已成为企业发展的制约因素。日本政府在全国 范围内开展高速道路网、港口设施、流通聚集地等各种基础设施建设,扩大物流处理能力, 以适应商品流通的需求。同时,广泛采用叉车等机械化装卸设备和自动化仓库,灵活运用托 盘和集装箱,实现货物单元成组装卸,还建立物流中心,积极推行物流联网系统
1970年日本同时成立了两个最大的物流学术团体一一“日本物流管理协会”和“日本物的流通协会”,开展全国和国际性的物流学术活动。企业成立了物流专业管理部门从事物流合理化的工作,真正从系统整体的观点来开展降低物流成本的活动。物流合理化的主要特点是改变以往将物流作为商品蓄水池或集散地的观念,在经营管理层次上发挥了物流的作用。全国范围内的物流联网也在蓬勃发展。1983年日本物流企业已发展到5万多家,从业人员约105万人,较大的物流公司大都在全国各地设有分公司或支社,面向全国乃至国外开展物流业务。在日本逐步形成广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工商齐办的现代化物流系统网络。由于企业和政府的共同努力,物流管理得到了飞跃性的发展,日本迅速成为物流管理的先进国家。日本物流的发展方向是信息化、机械化、共同化、协作化及国际化,同时,重视并加强物流新技术的开发及人才的培养等。3.欧洲物流的发展过程欧洲物流发展的鲜明特点是服务和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形成不同的物流发展阶段:20世纪50~60年代的单个工厂物流阶段、70年代多个工厂或集团的综合物流阶段、80年代的供应链物流阶段、90年代的全球物流阶段,以及21世纪初的电子物流和协作式物流的发展阶段。(1)工厂物流阶段20世纪50~60年代是欧洲的工厂物流(FacilityLogistics)阶段。欧洲各国为了降低产品成本,开始重视工厂范围内物流过程中的信息传递,对传统的物料搬运进行变革,对厂内的物流进行必要的规划,以寻求物流合理化的途径。供应链管理和运输是从上到下的垂直式一体化,组织机构是典型的“烟肉管”结构。储存与运输分离,各自独立经营,是物流的初级阶段。(2)综合物流阶段20世纪70年代是欧洲经济快速发展、商品生产和销售进一步扩大的时期,出现综合物流(CorporateLogistics),即基于工厂集成的物流。这时的供应链经济和供应链管理采用具有竞争机制的分布式模式,组织机构从“烟因管”式向“矩阵式”变革,服务面要大得多,承运人的作用更加增强,从而为物流成本的降低探索了一条新的途径(3)供应链物流阶段随着经济和流通的发展,不同的企业(厂商、批发业者、零售业者)都在进行各自的物流革新,建立相应的物流系统,发展联盟型或合作式的物流新体系,供应链物流(SupplyChainLogistics)强调的是在商品的流通过程中企业间加强合作,改变原来各企业分散的物流管理方式,物流需求信息可直接从仓库出货点获取,通过传真方式进行信息交换,产品跟踪采用条形码扫描,信息处理的软硬件平台是客户/服务器模式和购买商品化的软件包。比较以上三个物流阶段(以A、B、C分别代表),可以看出其间的区别。7
7 1970 年日本同时成立了两个最大的物流学术团体——“日本物流管理协会”和“日本 物的流通协会” ,开展全国和国际性的物流学术活动。 企业成立了物流专业管理部门从事物流合理化的工作,真正从系统整体的观点来开展降 低物流成本的活动。物流合理化的主要特点是改变以往将物流作为商品蓄水池或集散地的观 念,在经营管理层次上发挥了物流的作用。全国范围内的物流联网也在蓬勃发展。1983 年日 本物流企业已发展到 5 万多家,从业人员约 105 万人,较大的物流公司大都在全国各地设有 分公司或支社,面向全国乃至国外开展物流业务。在日本逐步形成了多渠道、多层次、多形 式、工商齐办的现代化物流系统网络。 由于企业和政府的共同努力,物流管理得到了飞跃性的发展,日本迅速成为物流管理的 先进国家。日本物流的发展方向是信息化、机械化、共同化、协作化及国际化,同时,重视 并加强物流新技术的开发及人才的培养等。 3.欧洲物流的发展过程 欧洲物流发展的鲜明特点是服务和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形成不同的物流发展阶段:20 世纪 50~60 年代的单个工厂物流阶段、70 年代多个工厂或集团的综合物流阶段、80 年代的 供应链物流阶段、90 年代的全球物流阶段,以及 21 世纪初的电子物流和协作式物流的发展 阶段。 (1)工厂物流阶段 20 世纪 50~60 年代是欧洲的工厂物流(Facility Logistics)阶段。 欧洲各国为了降低产品成本,开始重视工厂范围内物流过程中的信息传递,对传统的物 料搬运进行变革,对厂内的物流进行必要的规划,以寻求物流合理化的途径。供应链管理和 运输是从上到下的垂直式一体化,组织机构是典型的“烟囱管”结构。储存与运输分离,各 自独立经营,是物流的初级阶段。 (2)综合物流阶段 20 世纪 70 年代是欧洲经济快速发展、商品生产和销售进一步扩大的时期,出现了综合 物流(Corporate Logistics) ,即基于工厂集成的物流。这时的供应链经济和供应链管理采用 具有竞争机制的分布式模式,组织机构从“烟囱管”式向“矩阵式”变革,服务面要大得多, 承运人的作用更加增强,从而为物流成本的降低探索了一条新的途径。 (3)供应链物流阶段 随着经济和流通的发展,不同的企业(厂商、批发业者、零售业者)都在进行各自的物 流革新, 建立相应的物流系统, 发展联盟型或合作式的物流新体系, 供应链物流 (Supply Chain Logistics)强调的是在商品的流通过程中企业间加强合作,改变原来各企业分散的物流管理 方式,物流需求信息可直接从仓库出货点获取,通过传真方式进行信息交换,产品跟踪采用 条形码扫描,信息处理的软硬件平台是客户/服务器模式和购买商品化的软件包。 比较以上三个物流阶段(以 A、B、C 分别代表),可以看出其间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