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茂名农林科技职业学院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019级) 专业名称风景园林设计 专业代码 540105 制订部门 园林工程系 制订时间2019年7月 广东茂名农林科技职业学院制
广东茂名农林科技职业学院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019 级) 专 业 名 称 风景园林设计 专 业 代 码 540105 制 订 部 门 园林工程系 制 订 时 间 2019 年 7 月 广东茂名农林科技职业学院制
风景园林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 专业名称:风景园林设计 专业代码:540105 二、入学要求 高中阶段教育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 三、修业年限 全日制三年 四、职业面向 风景园林设计专业职业面向一览表如表一所示。 表一风景园林设计专业职业面向一览表 所属专业大类所属专业类 对应行业 主要职业类别 主要岗位类别 职业技能证 (代码) (代码) (代码) (代码) (或技术领域) 书或技能等 级证书举例 中级风量园 风景园林设 林业(02) 林师、二级 农、林、牧 建筑设计类 计 (5401)、林 (540105)、 农、林、牧 渔业生产及辅园林设计师、景 建造师、 级律造师 业类(5102) 园林技术 渔服务业 助人员 观设计师 (05) (50000) 计算机等级 (510202) 证、类语等 级证 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且具备园林专业知识的技术人才,掌握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风景园林规 划与设计等方面的知识,能在城市建设、园林部门和花卉企业从事各类园林绿地的规划、设计、施 工、园林植物繁有栽培、养护及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 (二)培养规格 1.素质要求 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社会公德,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有较强的法律意识,保护生态环境, 维护生态平衡:遵循园林方面的法律法规,有良好的行为规范和职业道德
1 风景园林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 专业名称:风景园林设计 专业代码:540105 二、入学要求 高中阶段教育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 三、修业年限 全日制三年 四、职业面向 风景园林设计专业职业面向一览表如表一所示。 表一 风景园林设计专业职业面向一览表 所属专业大类 (代码) 所属专业类 (代码) 对应行业 (代码) 主要职业类别 (代码) 主要岗位类别 (或技术领域) 职业技能证 书或技能等 级证书举例 建筑设计类 (5401)、林 业类(5102) 风景园林设 计 (540105)、 园林技术 (510202) 林业(02) 农、林、牧、 渔服务业 (05) 农、林、牧、 渔业生产及辅 助人员 (50000) 园林设计师、景 观设计师 中级风景园 林师、二级 建造师、一 级建造师、 计算机等级 证、英语等 级证 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且具备园林专业知识的技术人才,掌握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风景园林规 划与设计等方面的知识,能在城市建设、园林部门和花卉企业从事各类园林绿地的规划、设计、施 工、园林植物繁育栽培、养护及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 (二)培养规格 1.素质要求 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社会公德,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有较强的法律意识,保护生态环境, 维护生态平衡;遵循园林方面的法律法规,有良好的行为规范和职业道德
2.知识要求 具各扎实的数学、物理、化学等基本理论知识:掌握生物学、林学、建筑学、设计艺术学学科 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掌握风景名胜区规划、森林公园规划、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各类园林绿地 规划设计、园林植物养护、养护管理的技术:掌握环境绿地设计、合理布置园林要素、合理配置植 物等知识:掌握常见园林植物种植与养护方法、常见园林植物的病虫害发生、流行诊断及防治方法。 3.能力婴求 能按项目要求,完成风景园林设计,并且具有城镇绿化、园林工程等规划设计及园林植物的栽 培、繁有及养护管理等方面的能力。具有一定的绘画技法及风景园林表现技法,能应用艺术理论及 设计理论对植物材料、自然景观进行艺术设计的基本能力和园林植物栽培繁育的初步能力。了解国 内外园林学科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及发展动态:熟悉我国国土绿化、风景名胜区及森林公园建设、 环境保护、森林资源及国土资源管理保护的方针、养护和法规。 六、课程设置及要求 (一)课程体系 本专业以职业能力为主线,构建了工学结合、学做一体、个性培养的课程体系,该体系分为公 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方向模板课程、选修课和顶岗实习等模块。公共课主要安排 在第一、二学期完成,主要是使学生了解社会,提高学生人文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为 进一步学习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打好基础。在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 程和专业方向课程的安排上,循序渐进,做好前导课程与后续课程的衔接,专业基础课安排在前两 个学期完成,为学习专业核心课程做铺垫:专业核心课程安排在第三、四学期,是形成学生职业素 养和职业能力的最重要课程:专业方向模板课程根据不同专业方向有针对性地设置,安排在第三、 四学期完成:选修课主要安排专业外的拓展课程,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提高学生人文科学素养: 跟岗实习和毕业论文指导安排在第五学期,毕业论文撰写和顶岗实习安排在六学期,是专业理论知 识和专业技能在实际工作的综合运用,也是专业教育在校外的延续,以提高学生的社会能力和职业 工作能力,以及运用专业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公共基础课程 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内容及要求如表二所示。 表二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内容及要求 序号课程名称 教学内容及要求
2 2.知识要求 具备扎实的数学、物理、化学等基本理论知识;掌握生物学、林学、建筑学、设计艺术学学科 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掌握风景名胜区规划、森林公园规划、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各类园林绿地 规划设计、园林植物养护、养护管理的技术;掌握环境绿地设计、合理布置园林要素、合理配置植 物等知识;掌握常见园林植物种植与养护方法、常见园林植物的病虫害发生、流行诊断及防治方法。 3.能力要求 能按项目要求,完成风景园林设计,并且具有城镇绿化、园林工程等规划设计及园林植物的栽 培、繁育及养护管理等方面的能力。具有一定的绘画技法及风景园林表现技法,能应用艺术理论及 设计理论对植物材料、自然景观进行艺术设计的基本能力和园林植物栽培繁育的初步能力。了解国 内外园林学科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及发展动态;熟悉我国国土绿化、风景名胜区及森林公园建设、 环境保护、森林资源及国土资源管理保护的方针、养护和法规。 六、课程设置及要求 (一)课程体系 本专业以职业能力为主线,构建了工学结合、学做一体、个性培养的课程体系,该体系分为公 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方向模板课程、选修课和顶岗实习等模块。公共课主要安排 在第一、二学期完成,主要是使学生了解社会,提高学生人文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为 进一步学习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打好基础。在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 程和专业方向课程的安排上,循序渐进,做好前导课程与后续课程的衔接,专业基础课安排在前两 个学期完成,为学习专业核心课程做铺垫;专业核心课程安排在第三、四学期,是形成学生职业素 养和职业能力的最重要课程;专业方向模板课程根据不同专业方向有针对性地设置,安排在第三、 四学期完成;选修课主要安排专业外的拓展课程,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提高学生人文科学素养; 跟岗实习和毕业论文指导安排在第五学期,毕业论文撰写和顶岗实习安排在六学期,是专业理论知 识和专业技能在实际工作的综合运用,也是专业教育在校外的延续,以提高学生的社会能力和职业 工作能力,以及运用专业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公共基础课程 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内容及要求如表二所示。 表二 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内容及要求 序号 课程名称 教学内容及要求
序号课程名称 教学内容及要求 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接受国防教有,激发爱国热情,树立革命 茁雄主义结神,增强国防观令和组织性、纪律性,堂爆基本的军事钉 织和技能。主要内容为 了解我国近代国防史和世界军事形势,增西 1 军事理论 国防意识。了解现代武器,现代军事科学技术和现代战争的特点和发 展趋势,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掌握基本的军事技能,培养良好 的军人素质和作风。增强组织性和纪律性,培养吃苦耐劳和顽强拼搏 的精神,促进校纪校风和校园精神文明建设。 本课程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思想品德课程,主要包括政治教育 思想教有、道德教育、法制教有等方面的内容。课程教学的根本任务 是:贯彻落实“以德治国”、“依法治国”的重要思想和社会主义荣 思想道德修 辱观,帮助大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确立坚定的马 2 养与法律是 克思主义信念,继承和弘,扬爱国主义传统,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培育 各种道德素质,提高法 自觉遵纪守法 促使大学生树立正 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引导大学生树立利 学的理想信念,并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做“有 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本课程主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线,集中阐述马克思主义中 国化理论成果的主要内容、精神实质、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充分园 映中国共产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 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为重点,全面 毛泽东思相 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系统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 和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充分反映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 3 补会主义理 强国的战略部署。通过课程学习,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 论体系概 理论成果的科学内涵、理论体系,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体 的基本观点,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觉自信。树立历史观点、世 界视野、国情意识和问题意识,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 断提高理论思维能力,以更好地把握中国的国情、中国社会的状况和 白己的生话环境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国内外的重大时事,全面认识和 正确理解党的基本路线、重大方针和政策,认清形势和任务,掌握时 代的脉搏,激发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主自信心和社会贵任感,珍惜 和维护国家稳定的大局,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奋发学习、 形势与政策 健唐成长。课程内容紧密结合国内外形势,紧密结合学生的更想实际 通过适时地进行形势政策、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基本知识的教 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及时了解和正确对待国内外重大时事,使 生在改革开放的环境下有坚定的立场、有较强的分析能力和适应能 力。 本课程以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为目标,侧重职场环墙中 英语实际能力的培养, 使学生逐步提高用英语进行交流和沟通的能 英语 力。同时,使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起 和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际意识,为提 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及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必要的基础。掌握 3500个英语单词,在口语和书面写作时加以熟练运用:掌握基本的
3 序号 课程名称 教学内容及要求 1 军事理论 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接受国防教育,激发爱国热情,树立革命 英雄主义精神,增强国防观念和组织性、纪律性,掌握基本的军事知 识和技能。主要内容为:了解我国近代国防史和世界军事形势,增强 国防意识。了解现代武器,现代军事科学技术和现代战争的特点和发 展趋势,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掌握基本的军事技能,培养良好 的军人素质和作风。增强组织性和纪律性,培养吃苦耐劳和顽强拼搏 的精神,促进校纪校风和校园精神文明建设。 2 思想道德修 养与法律基 础 本课程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思想品德课程,主要包括政治教育、 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等方面的内容。课程教学的根本任务 是:贯彻落实“以德治国”、“依法治国”的重要思想和社会主义荣 辱观,帮助大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确立坚定的马 克思主义信念,继承和弘扬爱国主义传统,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培育 各种道德素质,提高法律素养、自觉遵纪守法,促 使大学生树立正 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引导大学生树立科 学的理想信念,并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做“有 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3 毛泽东思想 和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理 论体系概论 本课程主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线,集中阐述马克思主义中 国化理论成果的主要内容、精神实质、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充分反 映中国共产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为重点,全面 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系统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充分反映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 强国的战略部署。通过课程学习,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 理论成果的科学内涵、理论体系,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的基本观点,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觉自信。树立历史观点、世 界视野、国情意识和问題意识,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 断提高理论思维能力,以更好地把握中国的国情、中国社会的状况和 自己的生活环境。 4 形势与政策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国内外的重大时事,全面认识和 正确理解党的基本路线、重大方针和政策,认清形势和任务,掌握时 代的脉搏,激发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主自信心和社会责任感,珍惜 和维护国家稳定的大局,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奋发学习、 健康成长。课程内容紧密结合国内外形势,紧密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 通过适时地进行形势政策、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基本知识的教 育,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及时了解和正确对待国内外重大时事,使学 生在改革开放的环境下有坚定的立场、有较强的分析能力和适应能 力。 5 英语 本课程以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为目标,侧重职场环境中 英语实际能力的培养,使学生逐步提高用英语进行交流和沟通的能 力。同时,使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和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际意识,为提 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及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必要的基础。掌握 3500 个英语单词,在口语和书面写作时加以熟练运用;掌握基本的
序号课程名称 教学内容及要求 英语语法,能在职场中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能听懂日常生活用语和未 来职业相关的一般性对话和陈课:能就日常话颗和与未来职业相关的 话题进行比较有效的交谈:能就一般性话题写命题作文,能模拟套三 与未来职业相关的应用文 本课程主要使学生掌握必备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解决工作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的能力:使学生 计算机应用 6 基础 初步具有应用计算机学习的能力,为其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学习莫定 基础: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学生了解并遵守信息道德与安全准则 培养学生称为信息社会的合格公民。 本课程中身体素质锻炼贯穿始终,学生通过该课程学习,在运动 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学习领域中有 所想高.掌握科学炼的基本知识、技术,培养其搬炼的兴趣和习惯」 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为终身体有打下基础。通过体有与健 7 体育 康课程的学习 生将增强体能 ,掌握和应用基本 的体育与健康知 和运动技能:培养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提高为 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发扬体有精神, 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提高与专业特点相适应的体育 素养。 本课程是大学生的公共必修课程。主要内容涉及了心理健康的基 础知识:认知自我:接纳自我:情绪管理:合理优化学习心理:恰当 处理人际交往:树立正确的恋爱观以及远离网络危害等方面的知识。 大学生心理 通过课程学习,旨在使学生明确心理健康的标准及现实意义,掌握 8 健康 并应用心理健康知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自信精神、合作意识和 开放的视野,培养学 的自我认 力、人际沟通能力、自我调节能 力,全面提高学生心理整体素养,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健康的 心理素质基础。 通过本课程教学提高和强化学生对本民族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 和运用水平。扔助学生继续积累本国语文的右关知识,继续培养他 阅读分析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打好扎实的语文根底。通过阅读理解 文学作品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审美悟性。教有、引导学生阅读理角 优秀的文学作品,帮助他们突破思维定势,激发创造精神,学会形象 思维与逻辑思维,从而建构起开放灵活的思维方式。同时,在教学的 9 大学语文 过程中,帮助学生排别直善美与假恶丑,培养丰富的想象和联想能力】 提高审美悟性,形成健康 高雅的审美心理和情趣。 以电国文学所体现 的人文精神及优秀传统熏陶学生。要把传授知识与陶治情操结合起 来,发掘优秀文学作品所蕴涵的内在思想教育、情感熏陶因素,帮助 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 自豪感。 本课程是遵循职业教有规律,针对高职学生特点而组合开设的 大学生就业 门体现高职教育就业导向的综合性课程,强调理论性和实践性的有材 10 与创新创业 统一,内容包括创业基础理论、创业意识、就业相关基本知识。通过 指导 课程学习,让学生树立职业生涯规划理念,掌握创业基本知识和技巧、 增强创业意识和精神、了解国家就业方针和政策。有利于引导高职学 4
4 序号 课程名称 教学内容及要求 英语语法,能在职场中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能听懂日常生活用语和未 来职业相关的一般性对话和陈述;能就日常话题和与未来职业相关的 话题进行比较有效的交谈;能就一般性话题写命题作文,能模拟套写 与未来职业相关的应用文。 6 计算机应用 基础 本课程主要使学生掌握必备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解决工作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的能力;使学生 初步具有应用计算机学习的能力,为其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 基础;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学生了解并遵守信息道德与安全准则, 培养学生称为信息社会的合格公民。 7 体育 本课程中身体素质锻炼贯穿始终,学生通过该课程学习,在运动 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学习领域中有 所提高,掌握科学锻炼的基本知识、技术,培养其锻炼的兴趣和习惯, 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通过体育与健 康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增强体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 和运动技能;培养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提高对 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发扬体育精神, 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提高与专业特点相适应的体育 素养。 8 大学生心理 健康 本课程是大学生的公共必修课程。主要内容涉及了心理健康的基 础知识;认知自我;接纳自我;情绪管理;合理优化学习心理;恰当 处理人际交往;树立正确的恋爱观以及远离网络危害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课 程学习,旨在使学生明确心理健康的标准及现实意义,掌握 并应用心理健康知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自信精神、合作意识和 开放的视野,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自我调节能 力,全面提高学生心理整体素养,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健康的 心理素质基础。 9 大学语文 通过本课程教学提高和强化学生对本民族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 和运用水平。帮助学生继续积累本国语文的有关知识,继续培养他们 阅读分析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打好扎实的语文根底。通过阅读理解 文学作品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审美悟性。教育、引导学生阅读理解 优秀的文学作品,帮助他们突破思维定势,激发创造精神,学会形象 思维与逻辑思维,从而建构起开放灵活的思维方式。同时,在教学的 过程中,帮助学生辨别真善美与假恶丑,培养丰富的想象和联想能力, 提高审美悟性,形成健康高雅的审美心理和情趣。以中国文学所体现 的人文精神及优秀传统熏陶学生。要把传授知识与陶冶情操结合起 来,发掘优秀文学作品所蕴涵的内在思想教育、情感熏陶因素,帮助 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 自豪感。 10 大学生就业 与创新创业 指导 本课程是遵循职业教育规律,针对高职学生特点而组合开设的一 门体现高职教育就业导向的综合性课程,强调理论性和实践性的有机 统一,内容包括创业基础理论、创业意识、就业相关基本知识。通过 课程学习,让学生树立职业生涯规划理念,掌握创业基本知识和技巧、 增强创业意识和精神、了解国家就业方针和政策。有利于引导高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