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尤丽娅怯弱退缩的描写,淋漓尽致地将“柔弱的人”逆来顺受的性格特点一步 步展现出来了。[“本能争辩一一屈服一一善良坦白一一感谢”每一步2分。] 3.因为尤丽娅的逆来顺受、懦弱到了如此地步,使“我”无法忍受,所以“我 感到憎恶。由此,“我”联想到社会上“尤丽娅”们的不抗争,对这种普遍的病 态现象感到不安。[“憎恶”3分,“不安”2分。意思对即可。 4.描写的是一个强权横行霸道、弱者逆来顺受的黑暗社会。[答对1点2分,意 思对即可。] 五张纸条 ①暴风雪袭来时,卡车却在茫茫戈壁滩中抛锚。天地间霎时昏暗混沌,只剩下狂 风、雪尘与彻骨的寒冷。似乎连空气都冻成冰刃,嘶嘶叫着,从每个人的脖子上 划过去。六个人缩在狭窄的车厢里瑟瑟发抖,血和呼吸仿佛早已凝固。死神一步 步迫近,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了恐惧。 ②这是一个很小的剧团,要去戈壁滩的深处慰问一支驻扎部队。六个人里,年纪 最大的四十二岁,是团长;年纪最小的十八岁,是剧团新成员。他们是一对父子。 ③六个人在暴风雪里坚持了一天一夜。周围除了风雪,连飞鸟都见不到一只。天 气越来越恶劣,死神近在咫尺。他们也曾试图丢下车子徒步前行,可是这打算很 快被放弃了。走进这样的漫天风雪里,几乎等同于选择死亡。挤在车厢里,等风 雪过去或者被救援人员发现,或许还有一丝生还的可能 假如黄昏以前仍然没有人发现他们,他们将会被无声无息地冻死在夜的戈璧 ④又熬过一天。风雪仍然肆虐,世界只剩一辆被埋起半截的卡车。所有人都知道, ⑤终于决定让一个人离开,徒步走进暴风雪中寻找救援。这是他们最后的希望。 假如运气好的话,那个人可以找到救援队并顺利返回,这样他们就能够得救。团 长宣布完这个决定,静静地看着所有的人。 ⑥没有人主动站出来。谁都知道一旦离开车子,生命会脆弱得如同高空中落下的 鸡蛋一一留在车厢里生还的机会,远比一个人在风雪中独行要大得多。 ⑦可是必须有人走出去 或者找到救援,或者在雪地里死去 ⑧车厢里死一般寂静。每个人都面无表情。团长看看儿子,儿子急忙低下头 他的身体是六个人里最好的,或许他不能找来救援,但他可以在暴风雪里走得最 远活得最长一一他是寻找救援的最好人选。 ⑨团长说现在必须做出决定。选到谁。谁就走出去。 ⑩仍然没有人说话。 (11)团长说那么大家写在纸上吧,票数最多的人走出去。他掏出一张纸,撕成 大小均匀的五个纸条。他将纸条分别递到五个人手里,说,写下来以后,交给我 (12)大家用冻得僵硬的手在纸条上郑重地写下一个名字,然后将纸条小心地折 好,交回团长。 m13)团长将五个纸条依次打开,表情越来越严峻。纸条全部看完,他长叹了 口气,把纸条递给他的儿子。他说,大家的意思,改不了 (14)儿子从父亲手里接过纸条,一张一张慢慢地看。看完抬头,看父亲一眼, 再看其余每个人一眼,然后推开车门走了出去。他没说一句话。他的眼睛里饱含 泪花,表情很是悲壮。他深知走出车厢意味着什么。狂风裹挟着雪尘刹那间涌进 车厢,车厢里的温度骤然变得更低。再寻找他,风雪里只剩一个越来越小的暗灰 色影子——他在瞬间将自己淹进雪的海洋
和尤丽娅怯弱退缩的描写,淋漓尽致地将“柔弱的人”逆来顺受的性格特点一步 步展现出来了。[“本能争辩——屈服——善良坦白——感谢”每一步 2 分。] 3.因为尤丽娅的逆来顺受、懦弱到了如此地步,使“我”无法忍受,所以“我” 感到憎恶。由此,“我”联想到社会上“尤丽娅”们的不抗争,对这种普遍的病 态现象感到不安。[“憎恶”3 分,“不安”2 分。意思对即可。] 4.描写的是一个强权横行霸道、弱者逆来顺受的黑暗社会。[答对 1 点 2 分,意 思对即可。] 五张纸条 ①暴风雪袭来时,卡车却在茫茫戈壁滩中抛锚。天地间霎时昏暗混沌,只剩下狂 风、雪尘与彻骨的寒冷。似乎连空气都冻成冰刃,嘶嘶叫着,从每个人的脖子上 划过去。六个人缩在狭窄的车厢里瑟瑟发抖,血和呼吸仿佛早已凝固。死神一步 步迫近,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了恐惧。 ②这是一个很小的剧团,要去戈壁滩的深处慰问一支驻扎部队。六个人里,年纪 最大的四十二岁,是团长;年纪最小的十八岁,是剧团新成员。他们是一对父子。 ③六个人在暴风雪里坚持了一天一夜。周围除了风雪,连飞鸟都见不到一只。天 气越来越恶劣,死神近在咫尺。他们也曾试图丢下车子徒步前行,可是这打算很 快被放弃了。走进这样的漫天风雪里,几乎等同于选择死亡。挤在车厢里,等风 雪过去或者被救援人员发现,或许还有一丝生还的可能。 ④又熬过一天。风雪仍然肆虐,世界只剩一辆被埋起半截的卡车。所有人都知道, 假如黄昏以前仍然没有人发现他们,他们将会被无声无息地冻死在夜的戈壁滩。 ⑤终于决定让一个人离开,徒步走进暴风雪中寻找救援。这是他们最后的希望。 假如运气好的话,那个人可以找到救援队并顺利返回,这样他们就能够得救。团 长宣布完这个决定,静静地看着所有的人。 ⑥没有人主动站出来。谁都知道一旦离开车子,生命会脆弱得如同高空中落下的 鸡蛋——留在车厢里生还的机会,远比一个人在风雪中独行要大得多。 ⑦可是必须有人走出去 或者找到救援,或者在雪地里死去。 ⑧车厢里死一般寂静。每个人都面无表情。团长看看儿子,儿子急忙低下头—— 他的身体是六个人里最好的,或许他不能找来救援,但他可以在暴风雪里走得最 远活得最长——他是寻找救援的最好人选。 ⑨团长说现在必须做出决定。选到谁。谁就走出去。 ⑩仍然没有人说话。 (11)团长说那么大家写在纸上吧,票数最多的人走出去。他掏出一张纸,撕成 大小均匀的五个纸条。他将纸条分别递到五个人手里,说,写下来以后,交给我。 (12)大家用冻得僵硬的手在纸条上郑重地写下一个名字,然后将纸条小心地折 好,交回团长。 m 13)团长将五个纸条依次打开,表情越来越严峻。纸条全部看完,他长叹了 一口气,把纸条递给他的儿子。他说,大家的意思,改不了。 (14)儿子从父亲手里接过纸条,一张一张慢慢地看。看完抬头,看父亲一眼, 再看其余每个人一眼,然后推开车门走了出去。他没说一句话。他的眼睛里饱含 泪花,表情很是悲壮。他深知走出车厢意味着什么。狂风裹挟着雪尘刹那间涌进 车厢,车厢里的温度骤然变得更低。再寻找他,风雪里只剩一个越来越小的暗灰 色影子——他在瞬间将自己淹进雪的海洋
(15)剩下的五个人缩在卡车里,开始了一生中最漫长的等待一一等待被救,或 者等待死亡。 (16)他们还是得救了。不是因为团长的儿子领回了救援人员,而是因为暴风雪 终于过去。救援直升机在空中发现了他们抛错的卡车,又在三个小时以后,在雪 地里找到团长的儿子。他走出去很远,那绝对是别人不能够达到的距离。事实证 明,他的确是六个人里面最合适的人选。他努力了,可是没有用。他没有完成任 务。他不是神,他只是一位十八岁的少年。 (17)人们没能将他救活。他的死去,看起来,毫无价值 (18)整理遗物的时候,有人在他的口袋里发现五张对折的小纸条。 (19)五张纸条上,写着五个不同的名字…… 1.第7段划线处标点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冒号 B.破折号“ C.感叹号“!”D.句号“。” 2.第5段中的加点词“终于”不宜去掉的理由是。(3分) 3.第14段划线句是对儿子的 描写,他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表现,是 因为 (6分) 4.有人说,文中的团长是一张写满字的白纸。细读文本,写上他的心路历程。 (分) 死神迫近,充满恐惧 矛盾不舍,民主投票→ 5.对第17段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因为他没有完成任务,所以他的死确实毫无价值 B.意在表明十八岁的儿子不应去作出这种无谓的牺牲 C.他的死表面上无价值,却给人撑起了精神上的支柱 这是作者对他父亲、也是对剧团其他成员的谴责。 6.“五张纸条上,写着五个不同的名字…”请从艺术效果及主题两个角度简 要说说小说这样结尾的妙处。(80字左右)(8分) 参考答案 1.(2分)B 2.(3分)在语意上与前文中的“坚持了一天一夜、又熬过一天”相照应,同 时又突出团长作出这一决定的艰难。(答出一点得2分) 3.(6分)肖像(或“神态”)(1)他看过纸条,知道上面写的不只是他的名 字,感到委屈(2)他知道自己出去无疑是送死,感到害怕 4.(2+2分)为求救援,痛下决定名字各异,痛苦抉择(意思对即可,字数不限 制) 5.(3分)C 6.(8分)略(艺术效果:出人意料,震撼人心;主题:更能突显这一对父子勇 于自我牺牲的伟大精神;给读者增添了又一条光明的尾巴,其他人尽管害怕死亡, 但终究没有失去做人的底线)(学生能答出两点即可,每方面3分,语言2分) 铁匠铺 李登建 ①一如上回,铁匠炉仍支在于家东山墙下
(15)剩下的五个人缩在卡车里,开始了一生中最漫长的等待——等待被救,或 者等待死亡。 (16)他们还是得救了。不是因为团长的儿子领回了救援人员,而是因为暴风雪 终于过去。救援直升机在空中发现了他们抛锚的卡车,又在三个小时以后,在雪 地里找到团长的儿子。他走出去很远,那绝对是别人不能够达到的距离。事实证 明,他的确是六个人里面最合适的人选。他努力了,可是没有用。他没有完成任 务。他不是神,他只是一位十八岁的少年。 (17)人们没能将他救活。他的死去,看起来,毫无价值。 (18)整理遗物的时候,有人在他的口袋里发现五张对折的小纸条。 (19)五张纸条上,写着五个不同的名字…… 1.第 7 段划线处标点最恰当的一项是 。(2 分) A.冒号“:” B.破折号“——” C.感叹号“!” D.句号“。” 2.第 5 段中的加点词“终于”不宜去掉的理由是。(3 分) 3.第 14 段划线句是对儿子的 描写,他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表现,是 因为 (1) ;(2) 。(6 分) 4.有人说,文中的团长是一张写满字的白纸。细读文本,写上他的心路历程。 (4 分) 死神迫近,充满恐惧→ →矛盾不舍,民主投票→ 5.对第 17 段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因为他没有完成任务,所以他的死确实毫无价值。 B.意在表明十八岁的儿子不应去作出这种无谓的牺牲。 C.他的死表面上无价值,却给人撑起了精神上的支柱。 D.这是作者对他父亲、也是对剧团其他成员的谴责。 6.“五张纸条上,写着五个不同的名字……”请从艺术效果及主题两个角度简 要说说小说这样结尾的妙处。(80 字左右)(8 分) 参考答案 1.(2 分)B 2.(3 分)在语意上与前文中的“坚持了一天一夜、又熬过一天”相照应,同 时又突出团长作出这一决定的艰难。(答出一点得 2 分) 3.(6 分)肖像(或“神态”)(1)他看过纸条,知道上面写的不只是他的名 字,感到委屈(2)他知道自己出去无疑是送死,感到害怕 4.(2+2 分)为求救援,痛下决定名字各异,痛苦抉择(意思对即可,字数不限 制) 5.(3 分)C 6.(8 分)略(艺术效果:出人意料,震撼人心;主题:更能突显这一对父子勇 于自我牺牲的伟大精神;给读者增添了又一条光明的尾巴,其他人尽管害怕死亡, 但终究没有失去做人的底线)(学生能答出两点即可,每方面 3 分,语言 2 分) 铁匠铺 李登建 ①一如上回,铁匠炉仍支在于家东山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