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教育联盟2009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期中联考语文卷 温馨提示:本卷总分120分,其中书写分4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语文知识积累及运用(24分) 1、读下面文字,完成(1-3)小题(7分) 从1949年到2009年,一条六十年的长路,一头连着满目疮痍、 的中国,一头连着在改革 开放的阳光下活力迸射、向繁荣富强快步迈进的中国。从1949年到2009年,新中国六十年的风雨11(▲) 程与丰盈收获让我们有足够的理由在10月1日这一天,用自己最真诚的方式,为祖国庆贺 这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北京!这里是全世界中华儿女倾心瞩(▲)目、衷心的中国北京! 英雄的中国军队在这里 自豪的中国人民在这里 大家在静候伟大时刻的到来,要用最lio(▲)亮的声音唱出最美的心中赞歌! (1)根据语境写汉字或拼音。(3分) (2)根据语境,依次在横线上填写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百废俱兴祝福集合聚集B百废待兴祝愿集结欢聚 C百废待兴祝福集结欢聚D百废俱兴祝愿集合聚集 (3)划线句是一个病句,请改正。(2分) 2、古诗词名句默写。(5分) (1)今夜偏知春气暖 刘方平《月夜》) (2)鸡声茅店月, (温庭筠《商山早行》) (3)诗言志,古往今来,志士仁人在诗词中抒发情趣抱负。白居易的“足蒸暑土气, 表 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陆游的“ 只有香如故”,表明不管世事如何,始终保持高 洁、坚贞的品行;辛弃疾的“了却君王天下事 抒发了对报君恩、建功立业的渴望。 3、根据你的阅读体验,在空格处填写恰当的内容。(2分) 阅读一篇篇优秀的作品,如同与一个个高贵的灵魂对话,我们感受的不仅是作者的心灵寄托,更有 个个鲜活人物的情感和生命渴望。在《傅雷家书》里,傅雷通过一封封家书,凝聚了对儿子深厚的 在《范进中举》里,吴敬梓透过范进 中举前后变化,抨击了科举制度和趋炎附势的世态 4、名著阅读(3分) 中国古典名著中,有不少关于打斗的精彩描写,下面是摘录的两段: 甲】张郃骤马到面前,一枪刺倒,却是一个草人。急勒马回时,帐后连珠炮起。一将当先,拦住去 路,睁圆环眼,声如巨雷,挺矛跃马,直取张郃。两将在火光中,战到三五十合 【乙】鼓声响处,庞德出马曰:“吾奉魏王旨,特来取汝首!恐汝不信,备榇在此。汝若怕死,早下 马受降!”公大骂曰:“量汝一匹夫,亦何能为!可惜我青龙刀,斩汝鼠贼!”纵马舞刀,来取庞德。德轮 刀来迎。二将战有百余合,精神倍长。两军各看得痴呆了 【甲】语段写的是 (人名)大战张邰,【乙】语段写的是▲(人名)大战庞德 两段文字均出自《 》。(3分) 综合性学习(6分 甲型HNⅠ第二波侵袭将导致流感大爆发,为此,社区准备开展“抗击甲型H1N1流感”活动,社
1 江南教育联盟 2009 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期中联考语文卷 温馨提示:本卷总分 120 分,其中书写分 4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一、语文知识积累及运用(24 分) 1、读下面文字,完成(1-3)小题(7 分) 从 1949 年到 2009 年,一条六十年的长路,一头连着满目疮痍、 的中国,一头连着在改革 开放的阳光下活力迸射、向繁荣富强快步迈进的中国。从 1949 年到 2009 年,新中国六十年的风雨 lì(▲ ) 程与丰盈收获让我们有足够的理由在 10 月 1 日这一天,用自己最真诚的方式,为祖国庆贺。 这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北京!这里是全世界中华儿女倾心瞩(▲)目、衷心 的中国北京! 英雄的中国军队在这里 ,自豪的中国人民在这里 。 大家在静候伟大时刻的到来,要用最 liáo(▲)亮的声音唱出最美的心中赞歌! (1)根据语境写汉字或拼音。(3 分) (2)根据语境,依次在横线上填写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 分) A 百废俱兴 祝福 集合 聚集 B 百废待兴 祝愿 集结 欢聚 C 百废待兴 祝福 集结 欢聚 D 百废俱兴 祝愿 集合 聚集 (3)划线句是一个病句,请改正。 (2 分) 2、古诗词名句默写。(5 分) (1)今夜偏知春气暖, ▲ 。 (刘方平《月夜》) (2)鸡声茅店月, ▲ 。 (温庭筠《商山早行》) (3)诗言志,古往今来,志士仁人在诗词中抒发情趣抱负。白居易的“足蒸暑土气, ▲ ”表 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陆游的“ ▲ ,只有香如故”,表明不管世事如何,始终保持高 洁、坚贞的品行;辛弃疾的“了却君王天下事, ▲ ”抒发了对报君恩、建功立业的渴望。 3、根据你的阅读体验,在空格处填写恰当的内容。(2 分) 阅读一篇篇优秀的作品,如同与一个个高贵的灵魂对话,我们感受的不仅是作者的心灵寄托,更有一 个个鲜活人物的情感和生命渴望。在《傅雷家书》里,傅雷通过一封封家书,凝聚了对儿子深厚的 爱; ; ;在《范进中举》里,吴敬梓透过范进 中举前后变化,抨击了科举制度和趋炎附势的世态。 4、名著阅读(3 分) 中国古典名著中,有不少关于打斗的精彩描写,下面是摘录的两段: 【甲】张郃骤马到面前,一枪刺倒,却是一个草人。急勒马回时,帐后连珠炮起。一将当先,拦住去 路,睁圆环眼,声如巨雷,挺矛跃马,直取张郃。两将在火光中,战到三五十合…… 【乙】 鼓声响处,庞德出马曰:“吾奉魏王旨,特来取汝首!恐汝不信,备榇在此。汝若怕死,早下 马受降!”公大骂曰:“量汝一匹夫,亦何能为!可惜我青龙刀,斩汝鼠贼!”纵马舞刀,来取庞德。德轮 刀来迎。二将战有百余合,精神倍长。两军各看得痴呆了。 【甲】语段写的是 ▲ (人名)大战张郃,【乙】语段写的是 ▲ (人名)大战庞德, 两段文字均出自《 ▲ 》。(3 分) 5、综合性学习 (6 分) 甲型 H1N1 第二波侵袭将导致流感大爆发,为此,社区准备开展“抗击甲型H1N1流感”活动,社
区邀请同学参加,完成以下任务。 (1)活动一:读新闻,拟标题。(字数控制在15字以内) 新华社北京11月6日专电世界卫生组织助理总干事福田敬二5日在日内瓦说,甲型H1N1流 感病毒眼下已成为全球范围内占主导地位的流感病毒,但它相当稳定,与最初被识别时相比变化不大 福田敬二是世卫组织大流行性流感特别顾问。他在当天的新闻发布会上说,甲型H1N1流感病毒相 当稳定,与今年4月首次被识别时相比,这一病毒在全球范围内的采样眼下仍然非常相似。谈及乌克兰最 近的甲型H1N1流感暴发,福田敬二认为,乌克兰检测出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与世界其他地方的这 病毒“似乎毫无区别”。 (2)活动二:鼓士气,拟标语 流感的蔓延,造成一部分人的心理紧张,请你拟写宣传标语,或鼓舞士气,或有效指导防治流感。 (3)活动三:辩是非,说观点 有人患了甲型H1N1流感后,不及时治疗,不戴口罩,而四处闲逛。你想对这种人说些什么?(字 数在30字左右) 二、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13题。(21分) 丢草绳 陈传荣 ①小时候,每年的夏天,体弱多病的我,总要生上那么几天的疟疾。多少年来,我对夏天总怀有一种 畏惧的情结。患了疟疾,多半是听之任之,家里没钱给我找医生。 ②有一年夏天,我病得特别厉害,时间又拖得特别长,母亲心急如焚,人明显地憔悴了,眼睛也红红 大约是哭过了。 ③后来,母亲不知在何处打听到了一个“好办法”,说是让生疟疾的人,找一根草绳系在腰间,过上 一夜后,第二天早上,将那根草绳解下丢在路口,如果有人从草绳旁经过,那么,这人就会带走草绳上的 疟疾,而原来生疟疾的人也就会好了。 ④得到这样的“好办法”,母亲并没有露出喜色,反而更加唉声叹气了:都是乡里乡亲的,让谁带去 也不忍心呐!但看到我被疾病折磨得奄奄一息的样子,母亲终究还是违着良心按那方法做了。 ⑤记得那天晩上,母亲一边给我系着草绳,一边还心事重重地说:“你这个病秧子,咋就这般累人!” 我知道,母亲之所以呵斥我,其实是因为她的心里很矛盾。 ⑥一个不眠之夜过后。天色还没有完全亮,母亲就将我腰间的那根草绳解下,然后,趁着夜色,匆匆 地丢在了一条并不很远的乡间小路上。丢下草绳后母亲便逃似的跑了回来 ⑦到家后母亲还喘着粗气。过了好一会儿,母亲才定下神来。她轻轻地安抚着我:“没事了,妈已为 你丢了草绳……” ⑧然而,非常不争气的是,虽然母亲为我丢了草绳,但我的病却并没有因此好转,反倒烧得越来越厉 害了。这不由得使母亲更加失望和惶恐起来 ⑨一天,在我迷迷糊糊发着烧,无力地躺在床上的时候,邻居家有位叫“三姨”的来看望我。坐在床 沿,三姨用手摸了摸我滚烫的额头,心疼地说:“这伢子,真是遭罪!”母亲也就愈加悲叹了,母亲说:“在 往日,生上几天也就好了,这趟都拖了这么多天,还没有见好的样子,真不晓得是怎么弄的!”然后,母 亲就开始抹起泪来 三姨的眼也红红的,她没提看病的事,她知道母亲没钱“你给他丢过草绳了吗?”过了一会儿, 问。母亲显得很不好意思,说:“丢过了,但是没用,你看这伢子还是这样病着。” ①三姨问母亲将绳子丢到了什么地方。母亲告诉了她。三姨拍了一下腿说:“你怎么将绳子丢在那呢 那条小路根本就没人走的,没人走,怎么能带走伢子的病呢?”母亲这才恍然大悟起来。三姨没有再说什 么,她与母亲都望望躺着的我 ⑩三姨从我家离开的时候已近黄昏,落日的余晖将乡 黄金黄。母亲将三姨送出屋,说了些客 套话,然后,返身回到屋里为我敷了湿毛巾,倒了一杯开水,出去了 母亲是打算去菜园掐一些菜回来做饭的,但很偶然的一瞥,母亲怔住了。母亲发现,刚刚由我家走
2 区邀请同学参加,完成以下任务。 (1)活动一:读新闻,拟标题。(字数控制在 15 字以内) 新华社北京 11 月 6 日专电 世界卫生组织助理总干事福田敬二5日在日内瓦说,甲型H1N1流 感病毒眼下已成为全球范围内占主导地位的流感病毒,但它相当稳定,与最初被识别时相比变化不大。 福田敬二是世卫组织大流行性流感特别顾问。他在当天的新闻发布会上说,甲型H1N1流感病毒相 当稳定,与今年4月首次被识别时相比,这一病毒在全球范围内的采样眼下仍然非常相似。谈及乌克兰最 近的甲型H1N1流感暴发,福田敬二认为,乌克兰检测出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与世界其他地方的这 一病毒“似乎毫无区别”。 (2) 活动二:鼓士气,拟标语 流感的蔓延,造成一部分人的心理紧张,请你拟写宣传标语,或鼓舞士气,或有效指导防治流感。 (3) 活动三:辩是非,说观点 有人患了甲型H1N1流感后,不及时治疗,不戴口罩,而四处闲逛。你想对这种人说些什么?(字 数在 30 字左右) 二、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13 题。(21 分) 丢草绳 陈传荣 ①小时候,每年的夏天,体弱多病的我,总要生上那么几天的疟疾。多少年来,我对夏天总怀有一种 畏惧的情结。患了疟疾,多半是听之任之,家里没钱给我找医生。 ②有一年夏天,我病得特别厉害,时间又拖得特别长,母亲心急如焚,人明显地憔悴了,眼睛也红红 的,大约是哭过了。 ③后来,母亲不知在何处打听到了一个“好办法”,说是让生疟疾的人,找一根草绳系在腰间,过上 一夜后,第二天早上,将那根草绳解下丢在路口,如果有人从草绳旁经过,那么,这人就会带走草绳上的 疟疾,而原来生疟疾的人也就会好了。 ④得到这样的“好办法”,母亲并没有露出喜色,反而更加唉声叹气了:都是乡里乡亲的,让谁带去 也不忍心呐!但看到我被疾病折磨得奄奄一息的样子,母亲终究还是违着良心按那方法做了。 ⑤记得那天晚上,母亲一边给我系着草绳,一边还心事重重地说:“你这个病秧子,咋就这般累人!” 我知道,母亲之所以呵斥我,其实是因为她的心里很矛盾。 ⑥一个不眠之夜过后。天色还没有完全亮,母亲就将我腰间的那根草绳解下,然后,趁着夜色,匆匆 地丢在了一条并不很远的乡间小路上。丢下草绳后母亲便逃似的跑了回来。 ⑦到家后母亲还喘着粗气。过了好一会儿,母亲才定下神来。她轻轻地安抚着我:“没事了,妈已为 你丢了草绳……” ⑧然而,非常不争气的是,虽然母亲为我丢了草绳,但我的病却并没有因此好转,反倒烧得越来越厉 害了。这不由得使母亲更加失望和惶恐起来。 ⑨一天,在我迷迷糊糊发着烧,无力地躺在床上的时候,邻居家有位叫“三姨”的来看望我。坐在床 沿,三姨用手摸了摸我滚烫的额头,心疼地说:“这伢子,真是遭罪!”母亲也就愈加悲叹了,母亲说:“在 往日,生上几天也就好了,这趟都拖了这么多天,还没有见好的样子,真不晓得是怎么弄的!”然后,母 亲就开始抹起泪来。 ⑩三姨的眼也红红的,她没提看病的事,她知道母亲没钱。“你给他丢过草绳了吗?”过了一会儿, 三姨问。母亲显得很不好意思,说:“丢过了,但是没用,你看这伢子还是这样病着。” 三姨问母亲将绳子丢到了什么地方。母亲告诉了她。三姨拍了一下腿说:“你怎么将绳子丢在那呢, 那条小路根本就没人走的,没人走,怎么能带走伢子的病呢?”母亲这才恍然大悟起来。三姨没有再说什 么,她与母亲都望望躺着的我。 三姨从我家离开的时候已近黄昏,落日的余晖将乡村照得金黄金黄。母亲将三姨送出屋,说了些客 套话,然后,返身回到屋里为我敷了湿毛巾,倒了一杯开水,出去了。 母亲是打算去菜园掐一些菜回来做饭的,但很偶然的一瞥,母亲怔住了。母亲发现,刚刚由我家走
出去的三姨,正快步朝着母亲丢草绳的那条小路上走去… 提着空空的竹篮,呆呆地立在菜园里,母亲的脸上淌出了许多泪花。 ①5后来,母亲就常常对我唠叨起这件“丢草绳”的事情。我也常常想起那个令人难忘的夏天,想起那 位并不是我嫡亲的三姨。 (选自《文汇报》有删节) 6.怎样理解末尾段“难忘”在文中的含义?(2分) 7.“三姨从我家离开的时候已近黄昏,落日的余晖将乡村照得金黄金黄”这一景物描写,在文中起到 了怎样的作用?(3分) 8.作者刻画“三姨”这个人物形象,有何用意?(3分) 9.文中说“母亲这才恍然大悟起来”,你认为真的是“母亲”不知道“那条小路根本就没人走”吗? 请结合全文作具体探究。(3分) (二)要丑的不要帅的 姜钦峰 谈判专家,想必没有人会陌生,在警匪片中,时常能见到他们的飒爽英姿。谈判专家总是在最危急的时 刻现身,当绑匪挟持人质与警察对峙,剑拔弩张之时,谈判专家上来一番促膝长谈,往往能让穷凶极恶的歹 徒土崩瓦解,缴械投降。 在处理突发事件时,谈判专家往往能收到奇效,兵不血刃地化解危机,成本低,效益高。因此,各国警方 都把谈判专家当作处理人质危机的一张王牌。但这也是最危险的工作,谈判专家只能赤手空拳地面对歹徒 不能穿制服,不能携带任何攻击性武器或防御装备,比如手枪,防弹背心、防刺手套,等等,要想保证自身和 人质的安全,全凭一张嘴。可想而知,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谈判专家绝非易事,选拔标准极为苛刻 北京警察学院教授高锋,被誉为中国第一谈判专家,也是国内谈判专家总教头。他在选择谈判专家学员 时,有极其严格的“四项基本原则”:年龄在三十五到四十六岁之间;智商在120以上;布鲁卡区(语言中枢) 发达;社会民俗经验丰富,知识面广泛。所谓“知识面广泛”,至少包括14个学科知识:政治、金融、外交 哲学、民族、宗教、语言、心理、生理、爆炸、表演、计算、气象、社会学。 除此之外,学员的外表长相,也是至关重要的选拔标准。在影视作品当中,我们见到的谈判专家,个个都 是高大威猛、英气逼人的大帅哥。然而实际上恰恰相反,对于学员外表的选择,高锋教授同样有三大原则: 要丑的不要帅的,要胖的不要瘦的,要矮的不要高的。或许有人会说,这哪是选拔精英,倒有点像武大郎开 店。为何有这种奇怪的标准呢? 念高锋教授解释说当谈判专家接近歹徒时,歹徒突然发现来人其貌不扬会下意识地产生愉悦感获得 心理优势,心想此人也不过如此,长得还不如我呢,自然放松了警惕;而且胖人和矮人看起来攻击性不强,更 易让歹徒消除对立情绪,有利于下一步沟通。这些都能为谈判工作创造有利条件,从而兵不血刃地结束战 斗 大智若愚,大巧若拙,说到底,谈判其实就是沟通的艺术。如果你想不战而屈人之兵,那么首先要学会降 低姿态,低调,再低调 (摘自《意林》2009年第8期) 10.第一段最后一句话中的“往往”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 1.各国警方为何都把谈判专家当作处理人质危机的一张王牌?(2分) 12.有人认为文章标题不如改为《谈判专家选拔标准》,你认为呢,请说说理由。(3分) 13.从高教授解释选拔谈判专家学员的三大原则,你明白了哪些道理?(3分) 、古诗文阅读(21分) (一)军城早秋 严武[注]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 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3 出去的三姨,正快步朝着母亲丢草绳的那条小路上走去…… 提着空空的竹篮,呆呆地立在菜园里,母亲的脸上淌出了许多泪花。 后来,母亲就常常对我唠叨起这件“丢草绳”的事情。我也常常想起那个令人难忘的夏天,想起那 位并不是我嫡亲的三姨。 (选自《文汇报》有删节) 6.怎样理解末尾段“难忘”在文中的含义?(2 分) 7.“三姨从我家离开的时候已近黄昏,落日的余晖将乡村照得金黄金黄”这一景物描写,在文中起到 了怎样的作用?(3 分) 8.作者刻画“三姨”这个人物形象,有何用意?(3 分) 9.文中说“母亲这才恍然大悟起来”,你认为真的是“母亲”不知道“那条小路根本就没人走”吗? 请结合全文作具体探究。(3 分) (二)要丑的不要帅的 姜钦峰 谈判专家,想必没有人会陌生,在警匪片中,时常能见到他们的飒爽英姿。谈判专家总是在最危急的时 刻现身,当绑匪挟持人质与警察对峙,剑拔弩张之时,谈判专家上来一番促膝长谈,往往能让穷凶极恶的歹 徒土崩瓦解,缴械投降。 在处理突发事件时,谈判专家往往能收到奇效,兵不血刃地化解危机,成本低,效益高。因此,各国警方 都把谈判专家当作处理人质危机的一张王牌。但这也是最危险的工作,谈判专家只能赤手空拳地面对歹徒, 不能穿制服,不能携带任何攻击性武器或防御装备,比如手枪,防弹背心、防刺手套,等等,要想保证自身和 人质的安全,全凭一张嘴。可想而知,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谈判专家绝非易事,选拔标准极为苛刻。 北京警察学院教授高锋,被誉为中国第一谈判专家,也是国内谈判专家总教头。他在选择谈判专家学员 时,有极其严格的“四项基本原则”:年龄在三十五到四十六岁之间;智商在 120 以上;布鲁卡区(语言中枢) 发达;社会民俗经验丰富,知识面广泛。所谓“知识面广泛”,至少包括 14 个学科知识:政治、金融、外交、 哲学、民族、宗教、语言、心理、生理、爆炸、表演、计算、气象、社会学。 除此之外,学员的外表长相,也是至关重要的选拔标准。在影视作品当中,我们见到的谈判专家,个个都 是高大威猛、英气逼人的大帅哥。然而实际上恰恰相反,对于学员外表的选择,高锋教授同样有三大原则: 要丑的不要帅的,要胖的不要瘦的,要矮的不要高的。或许有人会说,这哪是选拔精英,倒有点像武大郎开 店。为何有这种奇怪的标准呢? 高锋教授解释说:当谈判专家接近歹徒时,歹徒突然发现,来人其貌不扬,会下意识地产生愉悦感,获得 心理优势,心想此人也不过如此,长得还不如我呢,自然放松了警惕;而且胖人和矮人看起来攻击性不强,更 容易让歹徒消除对立情绪,有利于下一步沟通。这些都能为谈判工作创造有利条件,从而兵不血刃地结束战 斗。 大智若愚,大巧若拙,说到底,谈判其实就是沟通的艺术。如果你想不战而屈人之兵,那么首先要学会降 低姿态,低调,再低调。 (摘自《意林》2009 年第 8 期) 10.第一段最后一句话中的“往往”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2 分) 11.各国警方为何都把谈判专家当作处理人质危机的一张王牌? (2 分) 12. 有人认为文章标题不如改为《谈判专家选拔标准》,你认为呢,请说说理由。(3 分) 13.从高教授解释选拔谈判专家学员的三大原则,你明白了哪些道理? (3 分) 三、古诗文阅读(21 分) (一)军 城 早 秋 严 武 [注]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 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14.古人讲究炼字,请你分析“朔云边月满西山”中“满”字的妙处。(2分) 15.诗的后两句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2分) (二)出师表(节选)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 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 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 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仼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1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1)遂许先帝以驱驰( )(2)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7.翻译下列句子。(2分)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18.文段体现了诸葛亮的哪些可贵品质?(3分) 19.“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你觉得这名句对你有何现实意义?(2分) (三)喜雨亭记(节选 苏轼 予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树,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 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 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 吾亭适成。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十日不雨可乎?” 曰:“十日不雨则无禾。”无麦无禾,岁且荐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则吾 子虽欲优游以 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以乐于此亭者,皆雨 之赐也。其又可忘也?” 【注】①忭(bian)欢乐 ②荐饥:连年饥荒 ③二三子:你们 ④优游:悠闲自得。⑤属客:通“嘱”,劝酒 20.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2分) ①予至扶风之明年( ②既而弥月不雨 2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B、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 C、忧者以乐,病者以愈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D、越三月,乙卯乃雨 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 2.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2分) 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 3.《喜雨亭记》一文表现了苏轼 的思想感情。(2分) 四、作文(50分) 人们常常感慨“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然而,生活中常常有值得我们铭记的日子,并且这是“这一 天”让你的生命更加丰富。“这一天”可能是清晨到深夜,可以是某一时刻让“这一天”变得不同凡响 请以“这一天,让我铭记”为题目,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
4 14.古人讲究炼字,请你分析“朔云边月满西山”中“满”字的妙处。(2 分) 15.诗的后两句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2 分) (二)出师表(节选)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 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 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 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1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 分) (1)遂许.先帝以驱驰( ) (2)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 17.翻译下列句子。(2 分)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18.文段体现了诸葛亮的哪些可贵品质?(3 分) 19.“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你觉得这名句对你有何现实意义?(2 分) (三)喜雨亭记(节选) 苏轼 予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树,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 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 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①于野,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 吾亭适成。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十日不雨可乎?” 曰:“十日不雨则无禾。”无麦无禾,岁且荐饥②,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则吾与二三子③虽欲优游④以 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以乐于此亭者,皆雨 之赐也。其又可忘也?” 【注】①忭(biàn)欢乐 ②荐饥:连年饥荒 ③二三子:你们 ④优游:悠闲自得。⑤属客:通“嘱”,劝酒 20.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2 分) ①予至扶风之明年..( ) ②既而弥.月不雨( ) 2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A、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 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B、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 C、忧者以.乐,病者以愈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D、越三月,乙卯乃.雨 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 22.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2 分) 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 23.《喜雨亭记》一文表现了苏轼 的思想感情。(2 分) 四、作文 (50 分) 人们常常感慨“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然而,生活中常常有值得我们铭记的日子,并且这是“这一 天”让你的生命更加丰富。“这一天”可能是清晨到深夜,可以是某一时刻让“这一天”变得不同凡响。 请以“这一天,让我铭记”为题目,写一篇 600 字以上的文章
江南教育联盟2009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期中联考语文答题卷 温馨提示:本卷总分120分,其中书写分4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语文知识积累及运用(24分) 1、(1)(3分) (2)(2分) (3)(2分) 2、(5分)(1) (2分) 4、(3分) 5、(6分)(1) (2) (3) 、现代文阅读 6、(2分) 7、(3分) 8、(3分) 9、(3分) (二) 10、(2分) 11、(2分)
5 江南教育联盟 2009 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期中联考语文答题卷 温馨提示:本卷总分 120 分,其中书写分 4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一、语文知识积累及运用(24 分) 1、(1)(3 分) 、 、 (2)(2 分) (3)(2 分) 2、(5 分)(1) (2) 。 (3) 、 , 。 3、(2 分) ; ; 4、(3 分) 、 、 5、(6 分)(1) (2) (3) 二、现代文阅读 (一) 6、(2 分) 7、(3 分) 8、(3 分) 9、(3 分) (二) 10、(2 分) 11、(2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