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皋实验初中2010年中考第二次模拟考试 语文试卷 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命题人:冒谨红林晓琴 (26分)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3分) 学习首先要有兴趣,兴趣是在平时的学习中潜移默化培养出来的。但光有兴趣还不够, 还要勤奋。天道chou_▲勤,勤奋在人一生中十分重要,勤奋的人总能开辟出一片天地, 只要你勤于钻研你就会拥有ru_▲智的大脑。勤奋是我们迈向成功的dan▲脚石, 大凡有作为的人,无不与勤奋有着难解难分的缘分。勤奋能塑造伟人也能创造一个最好 的自己 2.用古诗文原句填空。(6分①④必做,⑤⑥选做一题) ①春蚕到死丝方尽, 。(李商隐《无题》) ②▲,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 ③晴川历历汉阳树 (崔颢《黄鹤楼》 ④_▲,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吴均《与朱元思书》) ⑤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情景交融的佳句是“ ⑥白居易用“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表现卖炭翁的矛盾心理,在《观刈麦》 诗人也有通过类似的句子“ 来表达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3.下列各句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随着“地球一小时”的依次来临,从斐济、新西兰到澳大利亚,再到亚洲、欧洲,世 界许多著名城市的市民开始闲情逸致地亨受烛光晩宴。 B.辛弃疾继承并发扬了苏东坡的豪放风格,以翻云覆雨的笔力、激昂跌宕的气势,抒情 言志,针砭时弊,形成了南宋词坛的一大流派。 C.听到主席要亲自慰问灾民的消息,老人的双手情不自禁地颤抖起来。 D.浦东世博园区的“轴四馆”不仅以美轮美奂的建筑造型吸引了众多眼球,更以集中
1 如皋实验初中 2010 年中考第二次模拟考试 语 文 试 卷 时间:150 分钟 总分:150 分 命题人:冒谨红 林晓琴 一(26 分)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3 分) 学习首先要有兴趣,兴趣是在平时的学习中潜移默化培养出来的。但光有兴趣还不够, 还要勤奋。天道 chóu ▲ 勤,勤奋在人一生中十分重要,勤奋的人总能开辟出一片天地, 只要你勤于钻研,你就会拥有 ruì ▲ 智的大脑。勤奋是我们迈向成功的 diàn ▲ 脚石, 大凡有作为的人,无一不与勤奋有着难解难分的缘分。勤奋能塑造伟人,也能创造一个最好 的自己。 2.用古诗文原句填空。(6 分 ①-④必做,⑤⑥选做一题) ①春蚕到死丝方尽, ▲ 。(李商隐《无题》) ② ▲ ,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 ③晴川历历汉阳树, ▲ 。(崔颢《黄鹤楼》) ④ ▲ ,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吴均《与朱元思书》) ⑤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情景交融的佳句是 “ ▲ , ▲ ”。 ⑥白居易用“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表现卖炭翁的矛盾心理,在《观刈麦》 中诗人也有通过类似的句子“ ▲ , ▲ ” 来表达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3.下列各句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3 分) A.随着“地球一小时”的依次来临,从斐济、新西兰到澳大利亚,再到亚洲、欧洲,世 界许多著名城市的市民开始闲情逸致 ....地享受烛光晚宴。 B.辛弃疾继承并发扬了苏东坡的豪放风格,以翻云覆雨 ....的笔力、激昂跌宕的气势,抒情 言志,针砭时弊,形成了南宋词坛的一大流派。 C.听到主席要亲自慰问灾民的消息,老人的双手情不自禁 ....地颤抖起来。 D.浦东世博园区的“一轴四馆”不仅以美轮美奂 ....的建筑造型吸引了众多眼球,更以集中
运用了当今全球绿色科技成果,成为未来低碳建筑的范例。 4.下面这段文字中有两处语病,请找出并进行修改 (4分) ①上海世博会园区志愿者首轮换岗交接仪式16日傍晚在世博园区主题馆“志愿者之 家”举行。②在完成了首轮两周志愿服务后,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以及来自北京、天津、河 北的志愿服务团队近6000多名志愿者惜别世博园。③从北京奥运会的“鸟巢一代”到上海 世博会的“海宝一代”,中国青年志愿者的形象逐渐丰满。④上海世博会开园16天来,身 着绿衣白裤的园区志愿者以青春活泼、任劳任怨,意外地获得了“小白菜”的称号。 第▲句,修改意见 第_▲句,修改意见: 5.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3分) 塞上听吹笛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①一、二两句诗中的雪净、羌笛、牧马、月明显示了大地解冻后春天的信息和边塞原野 开阔的情景,营造了一种边塞诗中不多见的 气氛 (1分 ②诗中饱含了浓郁的思乡情调,请你作一下简要的解析。(2分) 6.学校开展“关注文化,阅读经典”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请你踊跃参加。(7分) (1)活动一:保护文化遗产 2分) 6月9日,是我国“文化遗产日”。请从南通地区文物古迹中任选一处,写一句宣传语。 文物古迹: 宣传语 (2)活动二:审视网络恶搞 (3分) 据报道,网络恶搞由原来的戏说名著,进一步升级为对描写历史人物、英雄人物的经 典之作进行“肢解”。班级就这个话题举行一次辩论会,正方支持网络恶搞,作为反方辩手, 请你设计一段辩论词。 活动三:重视名著阅读 (2分) (3)中外名著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人物画廊缤纷多彩。在你阅读的体验中,你最欣 赏谁?说说欣赏的理由 二(59分)
2 运用了当今全球绿色科技成果,成为未来低碳建筑的范例。 4.下面这段文字中有两处语病,请找出并进行修改。 (4 分) ①上海世博会园区志愿者首轮换岗交接仪式 16 日傍晚在世博园区主题馆“志愿者之 家”举行。②在完成了首轮两周志愿服务后,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以及来自北京、天津、河 北的志愿服务团队近 6000 多名志愿者惜别世博园。③从北京奥运会的“鸟巢一代”到上海 世博会的“海宝一代”,中国青年志愿者的形象逐渐丰满。④上海世博会开园 16 天来,身 着绿衣白裤的园区志愿者以青春活泼、任劳任怨,意外地获得了“小白菜”的称号。 第 ▲ 句,修改意见: ▲ 第 ▲ 句,修改意见: ▲ 5.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3 分) 塞上听吹笛 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①一、二两句诗中的雪净、羌笛、牧马、月明显示了大地解冻后春天的信息和边塞原野 开阔的情景,营造了一种边塞诗中不多见的 ▲ 气氛。 (1 分) ②诗中饱含了浓郁的思乡情调,请你作一下简要的解析。(2 分) ▲ ▲ ▲ ▲ ▲ ▲ 6. 学校开展“关注文化,阅读经典”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请你踊跃参加。 (7 分) ⑴活动一:保护文化遗产 (2 分) 6 月 9 日,是我国 “文化遗产日”。请从南通地区文物古迹中任选一处,写一句宣传语。 文物古迹: ▲ 宣传语: ▲ ⑵活动二:审视网络恶搞 (3 分) 据报道,网络恶搞由原来的戏说名著,进一步升级为对描写历史人物、英雄人物的经 典之作进行“肢解”。班级就这个话题举行一次辩论会,正方支持网络恶搞,作为反方辩手, 请你设计一段辩论词。 ▲ ▲ ▲ ▲ ▲ ▲ 活动三:重视名著阅读 (2 分) ⑶中外名著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人物画廊缤纷多彩。在你阅读的体验中,你最欣 赏谁?说说欣赏的理由。 ▲ ▲ ▲ ▲ ▲ ▲ 二(5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12分) 杞人忧天”与哥本哈根 阮直 ①人类的忧天意识也许是从《列子》记载的那个杞国人开始的。那时别说天没有遭到破 坏,连破坏天的物质人类都没有制造出来。杞人所忧之天要場下来,连科学预言都不算,无 非是没有根据的臆想。 ②事实证明,直到18世纪中叶,英国人瓦特改良蒸汽机之后,有了英国的工业革命, 才有了环境的污染。 ③当今世人的忧天,是我们切实地感受到了现实的问题:我们生存的环境恶劣了,说不 定天真的要場了下来。现在,全世界每年有56亿吨矿物燃料变成烟尘,留在大气中。老实 说,我们不仅失去了杞人时代的天,连一块净土都难觅了:珠峰的雪样中含汞含锰,大西洋 海底有铅沉积,南极仚鹅体内含苯,北极烟雾在加浓变酸…地球上毎天大约有400万人患 有各种环境病。 ④如今全世界的人都知道环保,都在忧天了。于是,政要们聚会到那个盛产童话的国度 去“共同忧天”了。有人预言,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可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最重要 的国际会议"。话虽夸张,但从对世界格局的潜在影响看,有一定预见性。因为当今最危害 我们生存的因素可能已经不是战争了,而是环境遭到破坏后所产生的灾难 ⑤气候变化问题的突岀呈现,直接影响到了粮食、能源、环保、发展等全球性挑战,最 有可能成为搭建世界新秩序的舞台。随着全球变暖和减排深入人心,“碳排放权"、“气候主 权”……某一天或会与传统意义上的国家主权、人权之类词语并列,成为一国重要属性。 ⑥由此,围绕“碳排放权”和“气候主权”,建立起新的“集体安全机制”、新的全球贸 易规则、新的能源产销格局、新的经济发屐模式…切皆有可能,一切又虚无缥缈。哥本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12 分) “杞人忧天”与哥本哈根 阮直 ①人类的忧天意识也许是从《列子》记载的那个杞国人开始的。那时别说天没有遭到破 坏,连破坏天的物质人类都没有制造出来。杞人所忧之天要塌下来,连科学预言都不算,无 非是没有根据的臆想。 ②事实证明,直到 18 世纪中叶,英国人瓦特改良蒸汽机之后,有了英国的工业革命, 才有了环境的污染。 ③当今世人的忧天,是我们切实地感受到了现实的问题:我们生存的环境恶劣了,说不 定天真的要塌了下来。现在,全世界每年有 56 亿吨矿物燃料变成烟尘,留在大气中。老实 说,我们不仅失去了杞人时代的天,连一块净土都难觅了:珠峰的雪样中含汞含锰,大西洋 海底有铅沉积,南极企鹅体内含苯,北极烟雾在加浓变酸……地球上每天大约有 400 万人患 有各种环境病。 ④如今全世界的人都知道环保,都在忧天了。于是,政要们聚会到那个盛产童话的国度, 去“共同忧天”了。有人预言,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可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最重要 的国际会议”。话虽夸张,但从对世界格局的潜在影响看,有一定预见性。因为当今最危害 我们生存的因素可能已经不是战争了,而是环境遭到破坏后所产生的灾难。 ⑤气候变化问题的突出呈现,直接影响到了粮食、能源、环保、发展等全球性挑战,最 有可能成为搭建世界新秩序的舞台。随着全球变暖和减排深入人心,“碳排放权”、“气候主 权”……某一天或会与传统意义上的国家主权、人权之类词语并列,成为一国重要属性。 ⑥由此,围绕“碳排放权”和“气候主权”,建立起新的“集体安全机制”、新的全球贸 易规则、新的能源产销格局、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一切皆有可能,一切又虚无缥缈。哥本
哈根当年的童话,在今天也一半是童话,一半不是童话。 ⑦蓝天白云谁都想要,可是让富人为此放弃别墅、汽车,放弃出门乘飞机可能吗?让各 国把自己的发展速度降下来,保持在平均速度之下现实吗?让穷人继续住在低碳的茅草屋, 过着冬不用暖气、夏不用空调,出门靠走、洗澡靠雨的“原生态”日子行吗?发达国家、发 展中国家差别巨大的生活方式就该永久定型吗?能穷国的归穷国,富国的归富国,像世袭制 一样代代相传吗?如果这样,还有公平吗? ⑧天“坏”了,是富国、富人捅的窟窿,自然要由富国与富人先补、多补才对。哥本哈 根的会议,本意是为了我们的子孙生活得不再忧天,可如今看好像是在“争权夺利"。连碳 的排放权都可以自由买卖了,那将来还不是谁有钱谁就亨受现代物质文明,谁没钱谁就只能 亨受“丹麦童话”?果真如此,那哥本哈根的气候高峰会就与“杞人忧天″一样,都没什么 意义了。 7.纵观全文,本文说明的内容是什么? (4分) 8.文章第③段画线句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4分) 9.就全球减排问题,各国应该怎样承担责任才合理?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4分)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0-13题。(14分) 以德治国与读书求知 ①高尚品德的形成,是离不开读书的,只有精于读书的人,才能使自己的品德高尚,成 为“"以德治国”的模范。 ②读书,既是对人类知识营养的吸收,又是对自己人格的完善。读书,是人生的艺术亨
4 哈根当年的童话,在今天也一半是童话,一半不是童话。 ⑦蓝天白云谁都想要,可是让富人为此放弃别墅、汽车,放弃出门乘飞机可能吗?让各 国把自己的发展速度降下来,保持在平均速度之下现实吗?让穷人继续住在低碳的茅草屋, 过着冬不用暖气、夏不用空调,出门靠走、洗澡靠雨的“原生态”日子行吗?发达国家、发 展中国家差别巨大的生活方式就该永久定型吗?能穷国的归穷国,富国的归富国,像世袭制 一样代代相传吗?如果这样,还有公平吗? ⑧天“坏”了,是富国、富人捅的窟窿,自然要由富国与富人先补、多补才对。哥本哈 根的会议,本意是为了我们的子孙生活得不再忧天,可如今看好像是在“争权夺利”。连碳 的排放权都可以自由买卖了,那将来还不是谁有钱谁就享受现代物质文明,谁没钱谁就只能 享受“丹麦童话”?果真如此,那哥本哈根的气候高峰会就与“杞人忧天”一样,都没什么 意义了。 7.纵观全文,本文说明的内容是什么? (4 分) ▲ ▲ ▲ 8.文章第③段画线句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4 分) ▲ ▲ ▲ ▲ ▲ ▲ 9.就全球减排问题,各国应该怎样承担责任才合理?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4 分) ▲ ▲ ▲ ▲ ▲ ▲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 10—13 题。(14 分) 以德治国与读书求知 ①高尚品德的形成,是离不开读书的,只有精于读书的人,才能使自己的品德高尚,成 为“以德治国”的模范。 ②读书,既是对人类知识营养的吸收,又是对自己人格的完善。读书,是人生的艺术享
受,其乐无穷,美不胜收。要做到自觉地读书,既是一种文明的习惯,又是一种境界。进入 新世纪后,新问题层出不穷,知识领域不断更新,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正在 给人类社会带来一场深刻的变革。不读书,就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国际科学竞争,实际上是 人才竞争。要在这种竞争中抓住机遇,发展自己,就必须读书求知。 ③读书求知,是对道德大厦的塑造,更是必不可少的“心灵工程”。《今世说》上有名言 曰:“静坐自无妄为,读书即是立德。”读书与德确实不可分开,无德是种愚昧,“书犹药 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说苑》)。不读书的人,只会在黑暗中摸索,不可能脱离愚昧 的苦海。无德,是一种邪恶的品性,是兽性的种表现。“学则正,否则邪”(扬雄《法言· 学行》),“学则治,不学则乱″(黄宗羲《明儒学案》)。由此可见,读书对人的道德品质的 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我们要成为“以德治国”的模范,必须认真读书 ④当然,读书要有选择。我们不仅要读书,而更重要的是要读好书。“法轮功”痴迷者 的一个沉痛教训,一是不读书,心灵愚昧;二是虽读书,但读的是李洪志《转法轮》一类鼓 吹邪说的坏书。数百名“法轮功”练习者为上“天国”而自杀身亡,陈果、刘思影就是受李 洪志歪理邪说的毒害而走上绝路的。这种悲剧的产生,便是愚昧的产物。事实证明,读好书, 能使人走向光明,进入德的境界;读坏书、邪书,会使人走向绝路;不读书则会导致人进入 黑暗的深渊。只有多读好书,才能治邪、治恶,促使美善之树长出文明的花朵;无德,是灵 魂的卑鄙,是干坏事、办错事的种动因。“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说话”(笛卡 尔语),“种种蠢事,在毎天阅读好书的影响下,仿佛烤在火上一样,渐渐熔化"(雨果语)。 “腹中有书气自华”,多读好书,可以使自己的人格高尚,灵魂伟大,不干坏事,少办错事。 孙中山、毛泽东、周恩来等革命先驱和鲁迅、茅盾、邓拓等有作为的作家,都是一生手不释 卷,博览名著的知识渊博者;反之,历史上那些昏君奸臣、邪恶歹徒、民族败类一类人物
5 受,其乐无穷,美不胜收。要做到自觉地读书,既是一种文明的习惯,又是一种境界。进入 新世纪后,新问题层出不穷,知识领域不断更新,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正在 给人类社会带来一场深刻的变革。不读书,就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国际科学竞争,实际上是 人才竞争。要在这种竞争中抓住机遇,发展自己,就必须读书求知。 ③读书求知,是对道德大厦的塑造,更是必不可少的“心灵工程”。《今世说》上有名言 曰:“静坐自无妄为,读书即是立德。”读书与德确实不可分开,无德是一种愚昧,“书犹药 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说苑》)。不读书的人,只会在黑暗中摸索,不可能脱离愚昧 的苦海。无德,是一种邪恶的品性,是兽性的一种表现。“学则正,否则邪”(扬雄《法言• 学行》),“学则治,不学则乱”(黄宗羲《明儒学案》)。由此可见,读书对人的道德品质的 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我们要成为“以德治国”的模范,必须认真读书。 ④当然,读书要有选择。我们不仅要读书,而更重要的是要读好书。“法轮功”痴迷者 的一个沉痛教训,一是不读书,心灵愚昧;二是虽读书,但读的是李洪志《转法轮》一类鼓 吹邪说的坏书。数百名“法轮功”练习者为上“天国”而自杀身亡,陈果、刘思影就是受李 洪志歪理邪说的毒害而走上绝路的。这种悲剧的产生,便是愚昧的产物。事实证明,读好书, 能使人走向光明,进入德的境界;读坏书、邪书,会使人走向绝路;不读书则会导致人进入 黑暗的深渊。只有多读好书,才能治邪、治恶,促使美善之树长出文明的花朵;无德,是灵 魂的卑鄙,是干坏事、办错事的一种动因。“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说话”(笛卡 尔语),“种种蠢事,在每天阅读好书的影响下,仿佛烤在火上一样,渐渐熔化”(雨果语)。 “腹中有书气自华”,多读好书,可以使自己的人格高尚,灵魂伟大,不干坏事,少办错事。 孙中山、毛泽东、周恩来等革命先驱和鲁迅、茅盾、邓拓等有作为的作家,都是一生手不释 卷,博览名著的知识渊博者;反之,历史上那些昏君奸臣、邪恶歹徒、民族败类一类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