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剩余价值的生产 单项选择题 下列每题的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在答题纸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每小题 1分) 1、分析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关键是运用(A)(2000年理 劳动二重性原理 B、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原理 C、商品二因素原理 D、资本区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原理 2、在商品生产过程中,生产资料的价值是借助于生产者的(B)(1994年理科) A、具体劳动而增殖 B、具体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 C、抽象劳动而增殖 D、抽象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 3、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得产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10%,由此形 成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部分是(A)(1999年文科) A、超额剩余价值 B、对剩余价值 相对剩余价值 D、剩余价值
第二章 剩余价值的生产 单项选择题 下列每题的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在答题纸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每小题 1 分) 1、分析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关键是运用(A)(2000 年理 科) A、 劳动二重性原理 B、 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原理 C、 商品二因素原理 D、资本区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原理 2、在商品生产过程中,生产资料的价值是借助于生产者的(B)(1994 年理科) A、 具体劳动而增殖 B、 具体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 C、 抽象劳动而增殖 D、抽象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 3、 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得产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10%,由此形 成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部分是(A)(1999 年文科) A、超额剩余价值 B、 对剩余价值 C、 相对剩余价值 D、剩余价值
4、在揭示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问题上,首先要区分(B)(2000年理科) A、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 B、劳动和劳动力 C、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5、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本集中的直接后果是(B)(1995年理科) A、社会总资本急剧增加 B、个别资本规模迅速扩大 C、绝对剩余价值总量快速增长 D、社会就业率明显提高 6、某棉纺厂因棉花价格上涨而增加了资本的垫支,它影响了该厂的(B)(2001年文科) A、资本技术构成 B、资本价值构成 资本物质构成 D、资本有机构成 7、资本家普遍获得相对剩余价值是(D)(2002年文科) A、单个资本家采用先进技术降低商品个别价值的结果 B、单个资本家压低劳动力价值缩短工人必要劳动时间的结果 C、资本家延长工人劳动时间增加工人剩余劳动时间的结果 D、各个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 不定项选择题: 下列每题的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请在答题纸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少选、 多选、错选,该题不得分。(每小题2分)
4、 在揭示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问题上,首先要区分(B)(2000 年理科) A、 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 B、 劳动和劳动力 C、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5、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本集中的直接后果是(B)(1995 年理科) A、 社会总资本急剧增加 B、 个别资本规模迅速扩大 C、 绝对剩余价值总量快速增长 D、社会就业率明显提高 6、某棉纺厂因棉花价格上涨而增加了资本的垫支,它影响了该厂的(B)(2001 年文科) A、 资本技术构成 B、 资本价值构成 C、 资本物质构成 D、资本有机构成 7、资本家普遍获得相对剩余价值是(D)(2002 年文科) A、 单个资本家采用先进技术降低商品个别价值的结果 B、 单个资本家压低劳动力价值缩短工人必要劳动时间的结果 C、 资本家延长工人劳动时间增加工人剩余劳动时间的结果 D、各个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 不定项选择题: 下列每题的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请在答题纸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少选、 多选、错选,该题不得分。(每小题 2 分)
1、商品流通公式与资本流通公式相比较,其区别有(ACDE)(1997年文科)(1997年理科) A、买卖的顺序不同 B、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不同 流通的起点和终点不同 D、流通中的媒介不同 E、流通的目的不同 2、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ABDE)(2002年文科)(2002年理科) A、是对古典政治经济学劳动价值理论的批判、继承和发展 B、是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 C、是研究价值分配的理论 D、为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奠定了理论基础 E、是随时代和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 辨析题: 要求对所给命题或观点进行辨别、分析,观点正确,言之成理。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位 置上(每题5分) 1、相对剩余价值是超额剩余价值产生的前提。(1997年理科) 相对剩余价值的前提条件是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直接 动机是获得超额剩余价值。企业之间追逐超额剩余价值竞争的结果,导致整个社会劳动生产 率的普遍提高,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得到实现。因此,超额剩余价值是相对剩余价值的前提 2、股份制实现了资本积聚,增大了社会资本总额。(1998年理科) 股份制实现的是资本集中,而不是资本积聚。资本集中不会增大社会资本总额。 3、剩余价值的产生,既不在流通领域,又离不开流通领域。(2001年文科) 剩余价值是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它是由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
1、商品流通公式与资本流通公式相比较,其区别有(ACDE)(1997 年文科)(1997 年理科) A、 买卖的顺序不同 B、 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不同 C、 流通的起点和终点不同 D、流通中的媒介不同 E、流通的目的不同 2、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ABDE)(2002 年文科)(2002 年理科) A、 是对古典政治经济学劳动价值理论的批判、继承和发展 B、 是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 C、 是研究价值分配的理论 D、为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奠定了理论基础 E、 是随时代和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 辨析题: 要求对所给命题或观点进行辨别、分析,观点正确,言之成理。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位 置上(每题 5 分) 1、相对剩余价值是超额剩余价值产生的前提。(1997 年理科) 相对剩余价值的前提条件是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直接 动机是获得超额剩余价值。企业之间追逐超额剩余价值竞争的结果,导致整个社会劳动生产 率的普遍提高,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得到实现。因此,超额剩余价值是相对剩余价值的前提 2、股份制实现了资本积聚,增大了社会资本总额。(1998 年理科) 股份制实现的是资本集中,而不是资本积聚。资本集中不会增大社会资本总额。 3、剩余价值的产生,既不在流通领域,又离不开流通领域。(2001 年文科) 剩余价值是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它是由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
动力价值以上的那部分价值。剩余不能在流通领域产生,因为流通过程中只能是等价交换, 不等价交换只能是对总价值量的重新分配。离开流通领域剩余价值也不能产生,以为资本家 不把货币投入到流通购买劳动力商品,商品不在市场销售,剩余价值也不可能产生 论述题: 要求论述紧密结合题意,合乎逻辑。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每题10分) 1、在19世纪中叶马克思写作《资本论》时,最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英国的工资水平,约比 德国、俄国等大陆国家的工资水平高50%。从那时起经过100多年的发展,资本主义世界 各国的工资水平仍然存在觉大的差距。(1994年理科) 工资的原理表明,工资的本质是劳动力价值,其货币表现即劳动力价格。但在表 面现象上,工资却取得了“劳动的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掩盖了资本主义的 剥削关系。 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这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劳动力商品也不例外,它 是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商品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决定的。劳动力商品价值决定的特 点在于,它可以还原为维持劳动力自身生存、延续后代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以及劳动 者接受教育和训练的费用等,劳动力商品价值决定的特点还在于它包含着历史和道德的因 素 劳动者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水平,受到自然条件、民族特性和社会传统文化、历史发 展等各方面影响。凡是影响劳动力价值的各种因素都会影响工资水平。各国工资水平的差距, 主要由各国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以及各国工人阶级觉悟程度等因素决定的。无产阶级为提高 工资而进行的斗争,对提高工资水平有重要意义。一股来说,经济文化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 工资水平高于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低的国家。因此:资本主义各国的工资水平,过去存在差距, 现在仍然存在差距。 第三章剩余价值的实现
动力价值以上的那部分价值。剩余不能在流通领域产生,因为流通过程中只能是等价交换, 不等价交换只能是对总价值量的重新分配。离开流通领域剩余价值也不能产生,以为资本家 不把货币投入到流通购买劳动力商品,商品不在市场销售,剩余价值也不可能产生, 论述题: 要求论述紧密结合题意,合乎逻辑。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每题 10 分) 1、 在 19 世纪中叶马克思写作《资本论》时,最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英国的工资水平,约比 德国、俄国等大陆国家的工资水平高 50%。从那时起经过 100 多年的发展,资本主义世界 各国的工资水平仍然存在觉大的差距。(1994 年理科) 工资的原理表明,工资的本质是劳动力价值,其货币表现即劳动力价格。但在表 面现象上,工资却取得了“劳动的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掩盖了资本主义的 剥削关系。 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这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劳动力商品也不例外,它 是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商品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决定的。劳动力商品价值决定的特 点在于,它可以还原为维持劳动力自身生存、延续后代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以及劳动 者接受教育和训练的费用等,劳动力商品价值决定的特点还在于它包含着历史和道德的因 素。 劳动者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水平,受到自然条件、民族特性和社会传统文化、历史发 展等各方面影响。凡是影响劳动力价值的各种因素都会影响工资水平。各国工资水平的差距, 主要由各国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以及各国工人阶级觉悟程度等因素决定的。无产阶级为提高 工资而进行的斗争,对提高工资水平有重要意义。一股来说,经济文化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 工资水平高于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低的国家。因此;资本主义各国的工资水平,过去存在差距, 现在仍然存在差距。 第三章 剩余价值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