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海洋环境与 海洋生物生态类群 学习目的: 了解海洋环境的基本特征、海洋三大环境梯度、 海洋环境分区的划分依据以及海水某些物理特性的生 态学意义。 掌握海洋浮游生物、游泳生物和底栖生物三大生 态类群的特征,了解它们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地位与 作用,并对三大功能类群中的主要种类(类别)有初 步的认识
第二章 海洋环境与 海洋生物生态类群 学习目的: 了解海洋环境的基本特征、海洋三大环境梯度、 海洋环境分区的划分依据以及海水某些物理特性的生 态学意义。 掌握海洋浮游生物、游泳生物和底栖生物三大生 态类群的特征,了解它们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地位与 作用,并对三大功能类群中的主要种类(类别)有初 步的认识
第一节 海洋环境 一、海洋环境的基本特征 ◼ 地球就象一个广阔无垠的蔚蓝色“水球”
第一节 海洋环境 一、海洋环境的基本特征 ◼ 地球就象一个广阔无垠的蔚蓝色“水球”
溶解性:溶解大量营养物质 透光性:光合作用 流动性:扩大分布范围 浮力:个体小、结构简单而脆弱的生物得以生存 缓冲性能:维持环境稳定性 二、海水某些物理特性的生态学意义
溶解性:溶解大量营养物质 透光性:光合作用 流动性:扩大分布范围 浮力:个体小、结构简单而脆弱的生物得以生存 缓冲性能:维持环境稳定性 二、海水某些物理特性的生态学意义
三、海洋环境的主要分区 (一)水层部分(pelagic division) (二)海底部分(benthic division) 图 2.1 海洋环境主要分区(引自 Tait 1981) 上 层 中 层 深 海 海 面 200 m 1,000 m 4,000 m 11,000 m 深 渊 大陆缘 水层区 浅海区 大洋区 海 岸( 沿 海 带 ) 浅海带 深海带 深渊带 陆地 图2-1
三、海洋环境的主要分区 (一)水层部分(pelagic division) (二)海底部分(benthic division) 图 2.1 海洋环境主要分区(引自 Tait 1981) 上 层 中 层 深 海 海 面 200 m 1,000 m 4,000 m 11,000 m 深 渊 大陆缘 水层区 浅海区 大洋区 海 岸( 沿 海 带 ) 浅海带 深海带 深渊带 陆地 图2-1
(一)大陆边缘沉积(陆源沉积) 经河流、风、冰川等作用从大陆或邻近岛屿携带入海的陆源碎屑 (二)远洋沉积(深海沉积) 1.红粘土:从大陆带来的红色粘土矿物以及部分火山物质在海底 风化而成。此外,还包括一些自然矿物(如锰结核)和一些生物 成分(如放射虫软泥) 2.钙质软泥:主要由有孔虫类抱球虫和浮游软体动物的翼足类以 及异足类的介壳组成,一般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水深不超过 4,700 m的深海底 3.硅质软泥:主要由硅藻的细胞壁和放射虫骨针所组成的硅质沉 积。硅藻软泥主要分布在高纬度;放射虫软泥则分布在低纬度, 而且多出现在深度超过4,500m的洋底。 四、海洋沉积物
(一)大陆边缘沉积(陆源沉积) 经河流、风、冰川等作用从大陆或邻近岛屿携带入海的陆源碎屑 (二)远洋沉积(深海沉积) 1.红粘土:从大陆带来的红色粘土矿物以及部分火山物质在海底 风化而成。此外,还包括一些自然矿物(如锰结核)和一些生物 成分(如放射虫软泥) 2.钙质软泥:主要由有孔虫类抱球虫和浮游软体动物的翼足类以 及异足类的介壳组成,一般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水深不超过 4,700 m的深海底 3.硅质软泥:主要由硅藻的细胞壁和放射虫骨针所组成的硅质沉 积。硅藻软泥主要分布在高纬度;放射虫软泥则分布在低纬度, 而且多出现在深度超过4,500m的洋底。 四、海洋沉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