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海洋生物的生态类群 一、浮游生物(plankton) ——浮游植物(phytoplankton) ——浮游动物(zooplankton) (一)概述 1. 重要性: ⑴数量多、分布广,是海洋生产力的基础,也是海洋生态系 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最主要环节 ⑵水团、海流的指示种(indicator species) ⑶有些化石种类的分布有助于勘探海底石油资源
第二节 海洋生物的生态类群 一、浮游生物(plankton) ——浮游植物(phytoplankton) ——浮游动物(zooplankton) (一)概述 1. 重要性: ⑴数量多、分布广,是海洋生产力的基础,也是海洋生态系 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最主要环节 ⑵水团、海流的指示种(indicator species) ⑶有些化石种类的分布有助于勘探海底石油资源
◼扩大个体表面或结成群 体增加浮力 ——缩小体积增大相对表面 积;具有刺毛、突起或连结 成群体。 ◼减轻比重增加浮力 ——产生气、油等比重轻的 物质;分泌胶质;增加水分; 外壳和骨骼退化或消失。 2. 多种多样适应浮游 生活的结构和能力 图图22.2 -2 硅藻细胞表面的突出物(仿金德祥等 1965) 图图2 2.3 -3 浮游动物增加浮力的体型(仿郑重等 1984)
◼扩大个体表面或结成群 体增加浮力 ——缩小体积增大相对表面 积;具有刺毛、突起或连结 成群体。 ◼减轻比重增加浮力 ——产生气、油等比重轻的 物质;分泌胶质;增加水分; 外壳和骨骼退化或消失。 2. 多种多样适应浮游 生活的结构和能力 图图22.2 -2 硅藻细胞表面的突出物(仿金德祥等 1965) 图图2 2.3 -3 浮游动物增加浮力的体型(仿郑重等 1984)
◼ ⑴微微型(picoplankton):<2 µm ◼ ⑵微型(nanoplankton) : 2~20 µm ◼ ⑶小型(microplankton) :20~200 µm ◼ ⑷中型(mesoplankton) : 200~2,000 µm ◼ ⑸大型(macroplankton) :2,000 µm~20 mm ◼ ⑹巨型(megaplankton) : >20 mm ◼ 生态学意义: ①不同粒径的浮游生物基本可代表一定的生物类别。 ②不同粒径浮游生物存在一定的食物关系,对研究海洋生 态系统的能流有重要意义。 3. 按浮游生物的个体大小可分为
◼ ⑴微微型(picoplankton):<2 µm ◼ ⑵微型(nanoplankton) : 2~20 µm ◼ ⑶小型(microplankton) :20~200 µm ◼ ⑷中型(mesoplankton) : 200~2,000 µm ◼ ⑸大型(macroplankton) :2,000 µm~20 mm ◼ ⑹巨型(megaplankton) : >20 mm ◼ 生态学意义: ①不同粒径的浮游生物基本可代表一定的生物类别。 ②不同粒径浮游生物存在一定的食物关系,对研究海洋生 态系统的能流有重要意义。 3. 按浮游生物的个体大小可分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