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林放问礼之本①。子曰:“大哉问!礼,与其 奢也②,宁俭;丧,与其易也③,宁戚④。” 注释】①林放:姓林,名放,字子上。鲁国人。 一说,孔子的弟子。②与其:连词。在比较两件事 的利害得失而决定取舍的时候,“与其”用在放弃的 面。后面常用“毋宁”、“不如”、“宁”相呼应 ③易:本义是把土地整治得平坦。在这里指周到地 治办丧葬的礼节仪式。④戚:心中悲哀。 【今译】林放问礼的根本是什么。孔子说:“意义重 大啊,你提的问题。从礼节仪式来说,与其奢侈,不 如节俭;从治办丧事来说,与其在仪式上搞得很隆重 而完备周到,不如心里真正悲哀地悼念死者
【3·4】林放问礼之本①。子曰:“大哉问!礼,与其 奢也②,宁俭;丧,与其易也③,宁戚④。” 【注释】①林放:姓林,名放,字子上。鲁国人。 一说,孔子的弟子。②与其:连词。在比较两件事 的利害得失而决定取舍的时候,“与其”用在放弃的 一面。后面常用“毋宁”、“不如”、“宁”相呼应。 ③易:本义是把土地整治得平坦。在这里指周到地 治办丧葬的礼节仪式。④戚:心中悲哀。 【今译】林放问礼的根本是什么。孔子说:“意义重 大啊,你提的问题。从礼节仪式来说,与其奢侈,不 如节俭;从治办丧事来说,与其在仪式上搞得很隆重 而完备周到,不如心里真正悲哀地悼念死者
35】子曰:“夷狄之有君①,不如诸夏之亡也②。” 【注释】①夷:我国古代东方少数民族。狄:我国古 代北方少数民族。②诸夏:当时中.黄河流域华夏族 居住的各个诸侯国。亡:同“无”。鲁国的昭公、哀公 都曾逃往国外,形成某一时期内鲁国无国君的现象。 由此,孔子发出感叹。 【今译】孔子说:“夷狄虽有君主[却没有礼仪], 还不如中.诸国没有君主[却保留着礼仪]好呢
【3·5】子曰:“夷狄之有君①,不如诸夏之亡也②。” 【注释】①夷:我国古代东方少数民族。狄:我国古 代北方少数民族。②诸夏:当时中. 黄河流域华夏族 居住的各个诸侯国。亡:同“无”。鲁国的昭公、哀公, 都曾逃往国外,形成某一时期内鲁国无国君的现象。 由此,孔子发出感叹。 【今译】孔子说:“夷狄虽有君主[却没有礼仪], 还不如中. 诸国没有君主[却保留着礼仪]好呢
36】季氏旅于泰山①。子谓冉有曰②:“女弗能救 与③?”对曰:“不能。”子曰:“鸣呼!曾谓泰山不 林放乎④?” 注释】①旅:古代,祭祀山川叫“旅”。泰山:在今山 东省泰安市。按周礼规定,天子才有资格祭祀天下名山 大川,诸侯只有资格祭祀在其封地境内的名山大川。季 康子不过是鲁国的大夫,却去祭祀泰山,这是越礼行为 ②冉有:姓冉,名求,字子有,也称冉有。鲁国人,仲 之族。孔子的弟子,比孔子小二十九岁,生于公元前5 22年,卒年不详。冉有当时是季康子的家臣 ③女:同“汝”。你。弗:不。救:补救,劝阻,设 法匡正。与:同“欤”。语气词。 ④曾:副词。莫非,难道,竟然
【3·6】季氏旅于泰山①。子谓冉有曰②:“女弗能救 与③?”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 林放乎④?” 【注释】①旅:古代,祭祀山川叫“旅”。泰山:在今山 东省泰安市。按周礼规定,天子才有资格祭祀天下名山 大川,诸侯只有资格祭祀在其封地境内的名山大川。季 康子不过是鲁国的大夫,却去祭祀泰山,这是越礼行为。 ②冉有:姓冉,名求,字子有,也称冉有。鲁国人,仲. 之族。孔子的弟子,比孔子小二十九岁,生于公元前5 22年,卒年不详。冉有当时是季康子的家臣。 ③女:同“汝”。你。 弗:不。 救:补救,劝阻,设 法匡正。与:同“欤”。语气词。 ④曾:副词。莫非,难道,竟然
【今译】季氏去祭祀泰山。孔子对冉有说:“你不能 劝阻吗?”冉有回答说:“不能。”孔子说:“啊呀 莫非说泰山之神还不如鲁国人林放[知道礼]吗?” 37】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①!揖让而 升②,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注释】①射:本是射箭。此指射礼——按周礼所规 定的射箭比赛。有四种:一,大射(天子,诸侯,卿, 大夫,选属下善射之士而升进使用)。二,宾射(贵 族之间,朝见聘会时用)。三,燕射(贵族平时娱乐 之用)。四,乡射(民间习射艺)。②揖:作揖。拱 手行礼,以表尊敬
【今译】季氏去祭祀泰山。孔子对冉有说:“你不能 劝阻吗?”冉有回答说:“不能。”孔子说:“啊呀! 莫非说泰山之神还不如鲁国人林放[知道礼]吗?” 【3·7】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①!揖让而 升②,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注释】①射:本是射箭。此指射礼——按周礼所规 定的射箭比赛。有四种:一,大射(天子,诸侯,卿, 大夫,选属下善射之士而升进使用)。二,宾射(贵 族之间,朝见聘会时用)。三,燕射(贵族平时娱乐 之用)。四,乡射(民间习射艺)。②揖:作揖。拱 手行礼,以表尊敬
【今译】孔子说:“君子之间没有可争的事。[如果有 争,]那一定是射箭比赛吧![就算是射箭相争,也 是]互相作揖,谦让,然后登堂;[射箭比赛完了] 走下堂来,又互相敬酒。这种争,就是君子之争。” 38】子夏问曰:““巧笑倩兮①,美目盼兮②,素以 为绚兮③。’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④。”曰:“ 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⑤!始可与言《诗》已矣
【今译】孔子说:“君子之间没有可争的事。[如果有 争,]那一定是射箭比赛吧![就算是射箭相争,也 是]互相作揖,谦让,然后登堂;[射箭比赛完了] 走下堂来,又互相敬酒。这种争,就是君子之争。” 【3·8】子夏问曰:“‘巧笑倩兮①,美目盼兮②,素以 为绚兮③。’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④。”曰:“礼 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⑤!始可与言《诗》已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