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比旋光度与旋光度之间的关系 L(dm)×C(gml)
3、比旋光度与旋光度之间的关系。 [α]D t= α L(dm) ×C(g/ml)
对映异构现象的发展 1、手性:一个物体与它的镜象的不可重合性。 2、1812年,贝乌特( Birvoet)发现石英晶体可 使偏振光的偏振面旋转,有的左旋,有的右旋, 旋光度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混合后无旋光 性。它们的晶体形状呈实物和镜像的关系
一、对映异构现象的发展 1、手性:一个物体与它的镜象的不可重合性。 2、1812年,贝乌特(Bijrvoet)发现石英晶体可 使偏振光的偏振面旋转,有的左旋,有的右旋, 旋光度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混合后无旋光 性。它们的晶体形状呈实物和镜像的关系。 §6.1对映异构现象与分子结构的关系
3、1848年,巴斯德对酒石酸钠铵晶体的研究。明确 提出左旋体和右旋体的分子互为镜象,不能重合。 (1822-1895,法国微生物学家、化学家;在巴黎师 范学院读书时发现了酒石酸的旋光性) 4、1874年,范特霍夫,(1852~1911,荷兰化学家 1901年获第一个诺贝尔化学奖)提出了碳的四面体 概念;并且认为四面体碳链上有四个不同的原子或 基团时,有两种不同的四面体空间构型。这两种构 型互为镜象,外形相似但不能重合
3、1848年,巴斯德对酒石酸钠铵晶体的研究。明确 提出左旋体和右旋体的分子互为镜象,不能重合。 (1822~1895,法国微生物学家、化学家;在巴黎师 范学院读书时发现了酒石酸的旋光性) 4、1874年,范特霍夫,(1852~1911,荷兰化学家, 1901年获第一个诺贝尔化学奖)提出了碳的四面体 概念;并且认为四面体碳链上有四个不同的原子或 基团时,有两种不同的四面体空间构型。这两种构 型互为镜象,外形相似但不能重合
手性和对称因素 手性: 1、手性碳(不对称碳):连有四个不同的原子 或基团的碳原子。通常用C*表示 2、手性分子:与其镜象不能重合的分子叫手性 分子。 3、对映异构:分子式,构造式相同,构型不同, 互呈镜象关系的立体异构现象。 4、手性是物质具有对映异构和旋光性的必要条 件:手性分子在结构上的特点是无对称因素
二、手性和对称因素 <一>手性: 1、手性碳(不对称碳):连有四个不同的原子 或基团的碳原子。通常用C*表示。 2、手性分子:与其镜象不能重合的分子叫手性 分子。 3、对映异构:分子式,构造式相同,构型不同, 互呈镜象关系的立体异构现象。 4、手性是物质具有对映异构和旋光性的必要条 件:手性分子在结构上的特点是无对称因素
对称因素 1、对称面:假如有一个平面可以把分子分割成 两部分,而一部分正好是另一部分的镜象。用σ表 小 如:CH3CHC2 2、对称中心:假如分子中有一点P,通过点P作任 何直线,在离P点等距离的直线两端有相同的原子 或基团,则P点为分子的对称中心,用I表示。 用模型讲解苯和反-2-丁烯的对称中心
<二>对称因素: 1、对称面:假如有一个平面可以把分子分割成 两部分,而一部分正好是另一部分的镜象。用σ表 示 2、对称中心:假如分子中有一点P,通过点P作任 何直线,在离P点等距离的直线两端有相同的原子 或基团,则P点为分子的对称中心,用I表示。 [用模型讲解苯和反-2-丁烯的对称中心] 如:CH3CHCl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