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成为太阳辐射的高值中心, 是因为:海拔高,空气稀薄,晴天多,日 照时间长。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小,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量多。 年太阳辐射总量 [(单位:亿焦耳/(米,年川 (1千卡=4186焦耳印) 33 四川盆地 80510600 35 雅鲁藏布江大拐弯 处太阳辐射量较低的原 四川盆地成为低值中心的原 因是:地处西南季风的 因在于:盆地地形,水汽不易散 迎风坡,雨日多,晴天 发,空气中水汽含量多,阴天、 少,对太阳辐射的削弱 雾天多,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作用强。 强,从而造成日照时间短,日照 强度弱,太阳能资源贫乏
(二)气温低,年较差小,日变化大 青藏区是全国年平均温度和各级界限温度最低的地区。 “一年无四季,一日见四季” ≥10C积温及其持续日数,青藏区普遍低于2000C,青 南、藏北及边缘山系高山带甚至只有0~500°℃,持续期0~ 50天。至于平均日最低温≤0℃、≤-10C和≤-20C的日数, 高原内部分别为300天,200天和100天,但≤-30°℃和≤- 40°℃的日数极少。表明青藏区虽然冬季漫长或说长冬无夏, 但其寒冷程度尚不及东北北部地区
(二)气温低,年较差小,日变化大 青藏区是全国年平均温度和各级界限温度最低的地区。 ≥10℃积温及其持续日数,青藏区普遍低于2000℃,青 南、藏北及边缘山系高山带甚至只有0~500℃,持续期0~ 50天。至于平均日最低温≤0℃、≤-10℃和≤-20℃的日数, 高原内部分别为300天,200天和100天,但≤-30℃和≤- 40℃的日数极少。表明青藏区虽然冬季漫长或说长冬无夏, 但其寒冷程度尚不及东北北部地区。 “一年无四季,一日见四季
(三)干湿季分明,降水地域差异明显 青藏区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虽然和全国绝大多数 地区一样保持着从东南向西北递减的趋势,但是单 位距离内的递减率却远比其他地区大。而这显然与 喜马拉雅山作为孟加拉湾暖湿气流的巨大屏障,有 力地阻止该气流北进有密切关系
(三)干湿季分明,降水地域差异明显 青藏区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虽然和全国绝大多数 地区一样保持着从东南向西北递减的趋势,但是单 位距离内的递减率却远比其他地区大。而这显然与 喜马拉雅山作为孟加拉湾暖湿气流的巨大屏障,有 力地阻止该气流北进有密切关系
(三)干湿季分明,降水地域差异明显 降水的季节分配表现为高度集中的特点。相对多雨区由于冬 春降水量相应增加,雨季(5~9月)降水量约占全年的60%~70 %。冬季降水量一般很少,但那曲和青南高原东南部在个别年 份因降雪过多而造成“白灾”的现象不可忽视。 少雪的冬季同时也是风季。青藏区从北到南都不乏≥8级大 风的日数超过100天的例子,例如茫崖为109天,沱沱河为128 天、改则200天、安多139天,定日113天。 (四)本区辐射强,对流旺盛
(三)干湿季分明,降水地域差异明显 降水的季节分配表现为高度集中的特点。相对多雨区由于冬 春降水量相应增加,雨季(5~9月)降水量约占全年的60%~70 %。冬季降水量一般很少,但那曲和青南高原东南部在个别年 份因降雪过多而造成“白灾”的现象不可忽视。 少雪的冬季同时也是风季。青藏区从北到南都不乏≥8级大 风的日数超过100天的例子,例如茫崖为109天,沱沱河为128 天、改则200天、安多139天,定日113天。 (四)本区辐射强,对流旺盛
高原气候 对全国的影响 动力作用 对冬半年西风气流有着明显的机械动力作用, 形成北脊、南槽环流形势,高原东侧出现“死 水区”。 ■阻碍南北气流的交换,冬季冷空气局限在北坡 呈干冷气候,夏季南坡气流爬坡造成丰富气流, 北坡气流受阻下沉气候干热
高原气候 对全国的影响 ——动力作用 ◼ 对冬半年西风气流有着明显的机械动力作用, 形成北脊、南槽环流形势,高原东侧出现“死 水区”。 ◼ 阻碍南北气流的交换,冬季冷空气局限在北坡 呈干冷气候,夏季南坡气流爬坡造成丰富气流, 北坡气流受阻下沉气候干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