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课高山仰止 本课总的思想内容 孔子的学问和道德都很高。孔门师生之间,融洽和谐, 真诚相待。他赏罚公正,喜怒好恶从不掩饰。 孔子对待学生,至情至性,平易近人,一点架子也没 有 孔子对学生的态度,有成绩就表扬,有过错就批评。 孔子关爱学生如同关爱自己的孩子。 学生即使受到孔子的严厉斥责批评,也依然理解老师, 尊敬老师
第十二课 高山仰止 一、本课总的思想内容 孔子的学问和道德都很高。孔门师生之间,融洽和谐, 真诚相待。他赏罚公正,喜怒好恶从不掩饰。 孔子对待学生,至情至性,平易近人,一点架子也没 有。 孔子对学生的态度,有成绩就表扬,有过错就批评。 孔子关爱学生如同关爱自己的孩子。 学生即使受到孔子的严厉斥责批评,也依然理解老师, 尊敬老师
本课的具体内容 孔子眼中的学生 1、孔子和子路11.137.1111.155.7628 2、孔子和颜渊11911.10 3、孔子和伯牛6.10 4、孔子和子游174 5、孔子和其他(家乡学生)522 学生眼中的孔子 1、颜渊对孔子911 2、子贡对孔子19231924
二、本课的具体内容 孔子眼中的学生 1、孔子和子路 11.13 7.11 11.15 5.7 6.28 2、孔子和颜渊 11.9 11.10 3、孔子和伯牛 6.10 4、孔子和子游 17.4 5、孔子和其他(家乡学生) 5.22 学生眼中的孔子 1、颜渊对孔子 9.11 2、子贡对孔子 19.23 19.24
、章节梳理 5·22子在陈曰:“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狂简,斐 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 本章内容是孔子眼中的家乡学生。 评析】 孔子说这段话时,正当鲁国季康子执政,欲召冉求回 去,协助办理政务。所以,孔子说回去吧,去为官从政, 实现他们的抱负。但同时又指出他在鲁国的学生尚存在的 问题:行为粗率简单,还不知道怎样节制自己,这些还有 待于他的教养
三、章节梳理 5·22子在陈曰:“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狂简,斐 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 本章内容是孔子眼中的家乡学生。 【评析】 孔子说这段话时,正当鲁国季康子执政,欲召冉求回 去,协助办理政务。所以,孔子说回去吧,去为官从政, 实现他们的抱负。但同时又指出他在鲁国的学生尚存在的 问题:行为粗率简单,还不知道怎样节制自己,这些还有 待于他的教养
提问: 孔子为什么想要回家?又体现了孔子怎样的心情? 答案 因家乡的学生狂放不羁,不知节制自己,需要用礼加 以约束。体现孔子担心学生和仁德之心的情感。 成语 斐然成章:斐:文采。形容文章富有文采,很值得看
提问: 孔子为什么想要回家?又体现了孔子怎样的心情? 答案: 因家乡的学生狂放不羁,不知节制自己,需要用礼加 以约束。体现孔子担心学生和仁德之心的情感。 成语 斐然成章:斐:文采。形容文章富有文采,很值得看
1113闵子侍侧,訚訚如也;子路,行行如也;冉有、 子贡,侃侃如也。子乐。“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本章内容是孔子眼中的子路。 评析】 子路这个人有勇无谋,尽管他非常刚强。孔子一方面 为他的这些学生各有特长而高兴,但又担心子路,惟恐他 不会有好的结果。师之爱生,人之常情。孔子的这种担心, 就说明了这一点 提问 孔子很高兴,为何说子路“不得其死然”? 答案: 因为子路有勇无谋,为子路前程担忧,体现孔子对学 生无限关爱、牵挂和担心。 成语 侃侃而谈:形容说话理直气壮,从容不迫
11·13闵子侍侧,訚訚如也;子路,行行如也;冉有、 子贡,侃侃如也。子乐。“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本章内容是孔子眼中的子路。 【评析】 子路这个人有勇无谋,尽管他非常刚强。孔子一方面 为他的这些学生各有特长而高兴,但又担心子路,惟恐他 不会有好的结果。师之爱生,人之常情。孔子的这种担心, 就说明了这一点。 提问: 孔子很高兴,为何说子路“不得其死然”? 答案: 因为子路有勇无谋,为子路前程担忧,体现孔子对学 生无限关爱、牵挂和担心。 成语: 侃侃而谈:形容说话理直气壮,从容不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