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1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 有是夫!” 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 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 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本章内容是孔子眼中的颜渊、子路。 评析】 孔子在本章提出不与“暴虎冯河,死而无悔”的人在 起去统帅军队。因为在他看来,这种人虽然视死如归, 但有勇无谋,是不能成就大事的。“勇”是孔子道德范畴 中的一个德目,但勇不是蛮干,而是“临事而惧,好谋而 成”的人,这种人智勇兼有,符合“勇”的规定。 提问: 颜渊和子路性格特征(形象)各有何不同?
7·11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 有是夫!” 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 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 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本章内容是孔子眼中的颜渊、子路。 【评析】 孔子在本章提出不与“暴虎冯河,死而无悔”的人在 一起去统帅军队。因为在他看来,这种人虽然视死如归, 但有勇无谋,是不能成就大事的。“勇”是孔子道德范畴 中的一个德目,但勇不是蛮干,而是“临事而惧,好谋而 成”的人,这种人智勇兼有,符合“勇”的规定。 提问: 颜渊和子路性格特征(形象)各有何不同?
成语 用行舍藏:被任用就干起来,不被任用就隐退。(多用 于人的态度) 暴虎冯河:暴虎:空手搏虎;冯河:涉水过河。比喻 有勇无谋,鲁莽冒险 临事而惧:遇到事情而有所惧怕。指遇到事谨慎处理
成语: 用行舍藏:被任用就干起来,不被任用就隐退。(多用 于人的态度) 暴虎冯河: 暴虎:空手搏虎;冯河:涉水过河。比喻 有勇无谋,鲁莽冒险。 临事而惧:遇到事情而有所惧怕。指遇到事谨慎处理
1115子曰:“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门人不敬 子路。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本章内容是孔子眼中的子路。 【评析】这一段文字记载了孔子对子路的评价。他先 是用责备的口气批评子路,当其它门人都不尊敬子路时, 他便改口说子路已经登堂尚未入室。这是就演奏乐器而言 的。孔子对学生的态度应该讲是比较客观的,有成绩就表 扬,有过错就反对,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同时又树 立起信心,争取更大的成绩。 提问: 孔子说子路已“升堂”未“入室”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 孔子对学生有成绩表扬,有过错批评,让学生认识到 自己的不足,同时又树立信心,争取更大的成绩
11·15子曰:“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门人不敬 子路。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本章内容是孔子眼中的子路。 【评析】这一段文字记载了孔子对子路的评价。他先 是用责备的口气批评子路,当其它门人都不尊敬子路时, 他便改口说子路已经登堂尚未入室。这是就演奏乐器而言 的。孔子对学生的态度应该讲是比较客观的,有成绩就表 扬,有过错就反对,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同时又树 立起信心,争取更大的成绩。 提问: 孔子说子路已“升堂”未“入室”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 孔子对学生有成绩表扬,有过错批评,让学生认识到 自己的不足,同时又树立信心,争取更大的成绩
成语 登堂入室:堂、室:古代宫室,前面是堂,后面是室。 登上厅堂,再进入内室。比喻学问或技能从浅到深,达到 很高的水平
成语: 登堂入室 :堂、室:古代宫室,前面是堂,后面是室。 登上厅堂,再进入内室。比喻学问或技能从浅到深,达到 很高的水平
57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 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本章内容是孔子眼中的子路 评析】 孔子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极力推行他的礼制、德政 主张。但他也担心自己的主张行不通,打算适当的时候乘 筏到海外去。他认为子路有勇,可以跟随他一同前去,但 同时又指出子路的不足乃在于仅有勇而已。 提问 这一“喜”字又写出了子路怎样的情状?孔子的话又 意味着什么? 答案 刻画出子路扬扬得意的性格。孔子说“好勇过我” 用“我”作比,仍指出子路只是一个有勇无谋之人,自嘲 爱惜之意溢于言表
5·7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 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本章内容是孔子眼中的子路。 【评析】 孔子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极力推行他的礼制、德政 主张。但他也担心自己的主张行不通,打算适当的时候乘 筏到海外去。他认为子路有勇,可以跟随他一同前去,但 同时又指出子路的不足乃在于仅有勇而已。 提问: 这一“喜”字又写出了子路怎样的情状?孔子的话又 意味着什么? 答案: 刻画出子路扬扬得意的性格。孔子说“好勇过我”, 用“我”作比,仍指出子路只是一个有勇无谋之人,自嘲、 爱惜之意溢于言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