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物理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学物理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 课程类别:教师教育学科必修课 适用专业:物理教育 考核方式:考试 总学时:48学时2.5学分 一、课程教学目的 中学物理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 交叉学科,它以国家《中学教师专业标准》为依据,以中学物理课程 与教学中的诸要素及相互关系为研究对象,以中学物理课程标准、中 学物理教材为研究重点,紧密联系中学物理教学实践,综合应用教育 学、物理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和研究方法,系统阐述中学物 理课程与教学的规律。中学物理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是高等师范院校 物理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教师教育类专业课程。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师范生能够掌握物理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理 论,理解中学物理课程标准,掌握教材分析的基本方法,并能将理论 应用于中学物理教学实践,具备合格中学物理教师所需的教学知识、 能力、态度与价值观。 结合中学教师专业标准与我国高等师范教育的任务,本课程的教 学目标是: 知识目标 ()了解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与最新动态,理解中学 物理课程改革的理念、目标与教学、学习要求。 (2)理解初、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理解中学物理课程的性质、课 程目标、课程内容结构和知识体系
《中学物理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学物理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 课程类别:教师教育学科必修课 适用专业:物理教育 考核方式:考试 总学时:48 学时 2.5 学分 一、课程教学目的 中学物理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 交叉学科,它以国家《中学教师专业标准》为依据,以中学物理课程 与教学中的诸要素及相互关系为研究对象,以中学物理课程标准、中 学物理教材为研究重点,紧密联系中学物理教学实践,综合应用教育 学、物理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和研究方法,系统阐述中学物 理课程与教学的规律。中学物理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是高等师范院校 物理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教师教育类专业课程。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师范生能够掌握物理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理 论,理解中学物理课程标准,掌握教材分析的基本方法,并能将理论 应用于中学物理教学实践,具备合格中学物理教师所需的教学知识、 能力、态度与价值观。 结合中学教师专业标准与我国高等师范教育的任务,本课程的教 学目标是: 知识目标 (1)了解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与最新动态,理解中学 物理课程改革的理念、目标与教学、学习要求。 (2)理解初、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理解中学物理课程的性质、课 程目标、课程内容结构和知识体系
(3)理解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要素与结构:了解落实物理 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教学策略与手段。 (4)理解中学物理不同课型的教学特点、要求、教学策略与方法。 (5)理解物理教材分析的思路与方法。 (6)掌握物理课程资源开发的策略与方法。 (7)了解中学生学习物理的认知特点与学习障碍。 能力目标 (1)具有分析中学物理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能力。 (2)具有针对不同物理知识选择最有效的教学策略的能力。 (3)初步具备课程资源的开发能力。 (4)能够进行教学反思,具备自我提高的能力。 (5)能将所学的有关教学理论与具体的教学实践结合起来,能用 先进的教学理论指导具体教学实践的能力。 (8)具备初步的中学物理教学研究能力。 情感目标 (1)树立“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具有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渗透 “立德树人”的意识与能力。 (2)树立先进的教师观、教学观、师生观与学习观,并具有将这 些先进的教育理念体现于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意识与能力。 (3)树立坚定的职业信念,强化师范生成为卓越物理教师的信念。 二、课程教学要求 1.注意本课程与教育学、心理学相关内容的分工与衔接、以免遗
(3)理解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要素与结构;了解落实物理 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教学策略与手段。 (4)理解中学物理不同课型的教学特点、要求、教学策略与方法。 (5)理解物理教材分析的思路与方法。 (6)掌握物理课程资源开发的策略与方法。 (7)了解中学生学习物理的认知特点与学习障碍。 能力目标 (1)具有分析中学物理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能力。 (2)具有针对不同物理知识选择最有效的教学策略的能力。 (3)初步具备课程资源的开发能力。 (4)能够进行教学反思,具备自我提高的能力。 (5)能将所学的有关教学理论与具体的教学实践结合起来,能用 先进的教学理论指导具体教学实践的能力。 (8)具备初步的中学物理教学研究能力。 情感目标 (1)树立“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具有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渗透 “立德树人”的意识与能力。 (2)树立先进的教师观、教学观、师生观与学习观,并具有将这 些先进的教育理念体现于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意识与能力。 (3)树立坚定的职业信念,强化师范生成为卓越物理教师的信念。 二、课程教学要求 1.注意本课程与教育学、心理学相关内容的分工与衔接、以免遗
漏或不必要的重复。 2.中学物理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分理论与实践两部分,教学中应 采取理论讲授、案例分析、技能模拟训练等方式进行。任课教师可根 据内容灵活安排。 3.注意讲清本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在保持课程的科学 性及系统性的基础上,应突出重点、难点,并努力反映基础教育改革 的理念与物理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目标。 4.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教学案例、教学录像和计算机辅助教学 软件等教学手段。注意理论讲授要与教学案例相结合,增加理论的可 操作性,搭建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同时要注重理论讲授与实践训练相 融合,深化、活化理论,同时避免理论与实践“两张皮”的现象。 5.中学物理教学论实验部分虽已独立单独开设,但在教学过程中 仍应重视与实验教学的联系。 6.因理论部分学时有限,内容较多,因此部分内容需要以学生自 学的方式进行。学生自学放在课外进行,不占总学时,但仍然是大纲 要求掌握的内容。学生自学内容,采用由教师设计问题提纲、学生课 后自学并提出疑难问题、老师课后解答的方式进行教学。 7.必要时对重点章节,可在讲授基础上,引导学生查阅资料,并 进行课后学习兴趣小组讨论,写出读书报告,课堂展示汇报,以培养 学生的各项能力。 三、先修课程 中学物理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以教育学、心理学、物理学科专业
漏或不必要的重复。 2.中学物理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分理论与实践两部分,教学中应 采取理论讲授、案例分析、技能模拟训练等方式进行。任课教师可根 据内容灵活安排。 3.注意讲清本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在保持课程的科学 性及系统性的基础上,应突出重点、难点,并努力反映基础教育改革 的理念与物理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目标。 4.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教学案例、教学录像和计算机辅助教学 软件等教学手段。注意理论讲授要与教学案例相结合,增加理论的可 操作性,搭建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同时要注重理论讲授与实践训练相 融合,深化、活化理论,同时避免理论与实践“两张皮”的现象。 5.中学物理教学论实验部分虽已独立单独开设,但在教学过程中 仍应重视与实验教学的联系。 6.因理论部分学时有限,内容较多,因此部分内容需要以学生自 学的方式进行。学生自学放在课外进行,不占总学时,但仍然是大纲 要求掌握的内容。学生自学内容,采用由教师设计问题提纲、学生课 后自学并提出疑难问题、老师课后解答的方式进行教学。 7.必要时对重点章节,可在讲授基础上,引导学生查阅资料,并 进行课后学习兴趣小组讨论,写出读书报告,课堂展示汇报,以培养 学生的各项能力。 三、先修课程 中学物理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以教育学、心理学、物理学科专业
课等课程作为先行课,以教育见习为实践基础,同时又是学生进行教 育实习的基础课程。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中学物理课程标准的理解、教材分析方法的理解与运 用,是本门课程的基础知识,因此是教学的重点。 教学难点:在理解课程标准、教材分析方法等基本理论的基础上, 如何运用理论指导教学实践是教学的难,点,如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在物 理课堂上的落实、教材分析的章分析、单元分析、课时分析等;不同 课型的教学要求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等,均为教学难点。 五、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根据本课程的特点,在突出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原则上,任课教 师可采取多种方式进行教学,可采用学生分组展示、教学录相剖析、 案例教学、分组模拟训练,教学研讨等多种方法相结合,将教学理论 融入到教学实践中,运用教学理论分析、反思其教学实践,深化、活 化物理教学理论,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 为了调动学生学习本课程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其自主性,结合本 课程的特点,任课教师可组织学生采取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式 学习等学习方式。 六、课程教学内容 本课程规定的学时数为48学时。其中,理论部分32学时,实践 部分16学时,在课程实施时,可将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有效整合,任 课教师可灵活调整。具体各教学内容及课时分配大致如下: 第一章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概述(2学时)
课等课程作为先行课,以教育见习为实践基础,同时又是学生进行教 育实习的基础课程。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中学物理课程标准的理解、教材分析方法的理解与运 用,是本门课程的基础知识,因此是教学的重点。 教学难点:在理解课程标准、教材分析方法等基本理论的基础上, 如何运用理论指导教学实践是教学的难点,如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在物 理课堂上的落实、教材分析的章分析、单元分析、课时分析等;不同 课型的教学要求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等,均为教学难点。 五、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根据本课程的特点,在突出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原则上,任课教 师可采取多种方式进行教学,可采用学生分组展示、教学录相剖析、 案例教学、分组模拟训练,教学研讨等多种方法相结合,将教学理论 融入到教学实践中,运用教学理论分析、反思其教学实践,深化、活 化物理教学理论,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 为了调动学生学习本课程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其自主性,结合本 课程的特点,任课教师可组织学生采取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式 学习等学习方式。 六、课程教学内容 本课程规定的学时数为 48 学时。其中,理论部分 32 学时,实践 部分 16 学时,在课程实施时,可将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有效整合,任 课教师可灵活调整。具体各教学内容及课时分配大致如下: 第一章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概述(2 学时)
1.教学内容 我国物理课程改革的历史 2.重、难点提示 (1)教学重点:课程改革的概况 (2)教学难点:课程改革理念的理解 第二章物理课程概述(2学时) 1.教学内容 课程、物理课程、物理学科的概念及相互关系:物理学科的结构与特点:影响课程的主 要因素、中学物理教材选取的原则 2.重、难点提示 (1)教学重点:理解物理学科的结构与特点。 (2)教学难点:物理课程、物理学科的关系。 第三章初中课程标准分析(6学时) 1.教学内容 (1)初中物理课程标准研制的背景和依据: (2)初中物理课程的性质、地位,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评价、课程资 源的开发: (3)三个一级主题下各部分内容标准的解析。 2.重、难点提示 (1)教学重点:课程理念、课程目标的理解 (2)教学难点:三个一级主题下各内容标准的解析 第四章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分析(6学时) 1.教学内容 (1)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研制的背景和依据、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 (2)高中物理课程的性质、地位,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评价、课程资 源的开发 (3)科学本质观、物理观念、物理模型、物理论证等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 (4)各课程模块内容标准解析
1.教学内容 我国物理课程改革的历史 2.重、难点提示 (1)教学重点:课程改革的概况 (2)教学难点:课程改革理念的理解 第二章 物理课程概述(2 学时) 1.教学内容 课程、物理课程、物理学科的概念及相互关系;物理学科的结构与特点;影响课程的主 要因素、中学物理教材选取的原则 2.重、难点提示 (1)教学重点:理解物理学科的结构与特点。 (2)教学难点:物理课程、物理学科的关系。 第三章 初中课程标准分析(6 学时) 1.教学内容 (1)初中物理课程标准研制的背景和依据; (2)初中物理课程的性质、地位,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评价、课程资 源的开发; (3)三个一级主题下各部分内容标准的解析。 2.重、难点提示 (1)教学重点:课程理念、课程目标的理解 (2)教学难点:三个一级主题下各内容标准的解析 第四章 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分析(6 学时) 1.教学内容 (1)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研制的背景和依据、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 (2)高中物理课程的性质、地位,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评价、课程资 源的开发 (3)科学本质观、物理观念、物理模型、物理论证等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 (4)各课程模块内容标准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