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港区2016年秋九年级期中教学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 (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积累与运用(28分) 1.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问题。(8分) 泉州是历史文化名城。古越文化□中原文化和海洋文化在这里 合,东西方文明兼容并蓄,留下众多的文化遗存。巍然屹立的开元寺东西塔,已 经成为泉州悠久历史的象征;气宇轩昂的府文庙,体现“海滨邹鲁”的风采;跨 海横江的洛阳桥,是古代桥梁建筑史上的一座丰碑。有着“闽海蓬莱第一山”之 称的清源山,宋代道教石刻老君造像,美髯 慈祥可亲。这吸引着国内 外游客慕名而至 (1)请用正楷字体把词语“海滨邹鲁”抄写在“田”字格里。(2分) (2)在拼音格中写出“轩昂”中“轩”的拼音。(1分) (3)正确填写文段口处的标点符号。 (1分) (4)文段中两横线处应该填写的词语是()。(2分) A.交流飘扬B.交融飘逸C.交叉飘拂 (5)请把文段中划线句子改成双重否定句。(2分) 2.古诗文默写。(10分) 野 语 有 ②大漠孤烟直, ③商女不知亡国恨, ④春蚕到死丝方尽 ⑤无可奈何花落去
泉港区 2016 年秋九年级期中教学质量检测 语 文 试 题 (试卷满分:150 分 考试时间:120 分钟) 一 积累与运用(28 分) 1.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问题。(8 分) 泉州是历史文化名城。古越文化□中原文化和海洋文化在这里 汇 合,东西方文明兼容并蓄,留下众多的文化遗存。巍然屹立的开元寺东西塔,已 经成为泉州悠久历史的象征;气宇轩昂的府文庙,体现“海滨邹鲁”的风采;跨 海横江的洛阳桥,是古代桥梁建筑史上的一座丰碑。有着“闽海蓬莱第一山”之 称的清源山,宋代道教石刻老君造像,美髯 ,慈祥可亲。这吸引着国内 外游客慕名而至。 (1)请用正楷字体把词语“海滨邹鲁”抄写在“田”字格里。(2 分) (2)在拼音格中写出“轩昂”中“轩”的拼音。(1 分) (3)正确填写文段□处的标点符号。□(1 分) (4)文段中两横线处应该填写的词语是( )。(2 分) A.交流 飘扬 B.交融 飘逸 C.交叉 飘拂 (5)请把文段中划线句子改成双重否定句。(2 分) 2.古诗文默写。(10 分) ① 野 语 有 之 日: , , 。 ②大漠孤烟直, 。 ③商女不知亡国恨, 。 ④春蚕到死丝方尽, 。 ⑤无可奈何花落去 ,
⑥人有悲欢离合, 此是古难全。但愿人长久,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3分) 《草莓》这篇散文由一颗晚熟的草莓引发对季节更替、生命演变的联想,表 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生命的珍惜之情,抒发了对的感怀。《差半车麦秸》小 说描写了一个名叫王哑巴、外号叫“差半车麦秸”的农民参加游击队后成长为 名出色的游击队员的经过。通过这一形象表现了我国广大农民对的 依恋,对生活的向往,展示了蕴藏在老一代中国农民身上无穷无尽的反抗 侵略者的巨大潜力。《清兵卫与葫芦》本文通过记叙清兵卫喜欢葫芦,可是这种 爱好被扼杀,后又热衷于绘画的故事,表现了作者对清兵卫的同情,批判了那种 粗暴扼杀青少年个性的做法,呼吁人们 4.综合性学习。(7分)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材料一】中华国学经典指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 著作。专家疾呼“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中小学课堂”,“国家应把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引入国家实验课程”。不少地方中小学已开设国学教育课,每周课时。 【材料二】目前,全世界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400多所孔子学院。 有关部门选取《弟子规》《三字经》《论语》《孟子》等国学文化经典,编写出 版了《中华传统文化视听读本》,让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摘自“新浪网”) (1)在中小学开设国学教育课,有人肯定但也有人反对,你持什么观点?请 简述理由。(3分) (2)读了“材料二”,你有什么感想?(2分) (3)某中学向来访的美国孔子学院的学生赠送国学经典,请你从《论浯》《唐中 国教育出版网]诗三百首》《西游记》等三部作品中任选一部,拟写一句推荐语。(2 分) 示例:《水浒传》一一从传奇的故事中感受栩栩如生、个性鲜明的英雄群 二、阅读(62分)
⑥人有悲欢离合, ,此是古难全。但愿人长久, 。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3 分) 《草莓》这篇散文由一颗晚熟的草莓引发对季节更替、生命演变的联想,表 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生命的珍惜之情,抒发了对的感怀。《差半车麦秸》小 说描写了一个名叫王哑巴、外号叫“差半车麦秸”的农民参加游击队后成长为一 名出色的游击队员的经过。通过这一形象表现了我国广大农民对 的 依恋,对 生活的向往,展示了蕴藏在老一代中国农民身上无穷无尽的反抗 侵略者的巨大潜力。《清兵卫与葫芦》本文通过记叙清兵卫喜欢葫芦,可是这种 爱好被扼杀,后又热衷于绘画的故事,表现了作者对清兵卫的同情,批判了那种 粗暴扼杀青少年个性的做法,呼吁人们 要 。 4.综合性学习。(7 分)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材料一】中华国学经典指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 著作。专家疾呼“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中小学课堂”,“国家应把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引入国家实验课程”。不少地方中小学已开设国学教育课,每周l课时。 【材料二】目前,全世界已有l00 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 400 多所孔子学院。 有关部门选取《弟子规》《三字经》《论语》《孟子》等国学文化经典,编写出 版了《中华传统文化视听读本》,让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摘自“新浪网”) (1)在中小学开设国学教育课,有人肯定但也有人反对,你持什么观点?请 简述理由。(3 分) (2)读了“材料二”,你有什么感想? (2 分) (3)某中学向来访的美国孔子学院的学生赠送国学经典,请你从《论浯》《唐[中 国教育出版网]诗三百首》《西游记》等三部作品中任选一部,拟写一句推荐语。(2 分) 示例:《水浒传》——从传奇的故事中感受栩栩如生、个性鲜明的英雄群 像。 二、阅读(62 分)
()阅读《愚公移山》选段,完成5-9题。(12分)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日:“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日:“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 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 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5.《愚公移山》是一篇_故事,选自《 (2分) 6.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2分) A.甚矣,汝之不惠。 B.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C.河曲智叟亡以应。 D.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1)汝心之固( )(2)何苦而不平?( 8.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甚矣,汝之不惠 (2分) (2)曾不若孀妻弱子。 (2分) 9.这段文字是全文的核心,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在人和自然关系问题上两 种对立的观点。智叟从静止的观点出发,认为 而愚公从 发展的观点出发,认为 全段说明了智叟不智,愚公不愚 (2分) (二)阅读《孔乙己》选段,完成10-13题。(16分) 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地靠着火,也须穿 上棉袄了。一天的下半天,没有一个顾客,我正合了眼坐着。忽然间听得一个声 音,“温一碗酒。”这声音虽然极低,却很耳熟。看时又全没有人。站起来向外 一望,那孔乙己便在柜台下对了门槛坐着。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 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见了我,又说道 “温一碗酒。”掌柜也伸出头去,一面说,“孔乙己么?你还欠十九个钱呢!” 孔乙己很颓唐地仰面答道,“这……下回还清罢。这一回是现钱,酒要好。”掌 柜仍然同平常一样,笑着对他说,“孔乙己,你又偷了东西了!”但他这回却不 十分分辩,单说了一句“不要取笑!”“取笑?要是不偷,怎么会打断腿?”孔 乙己低声说道,“跌断,跌,跌……”他的眼色,很像恳求掌柜,不要再提。此 时已经聚集了几个人, 便和掌柜都笑了。我温了酒,端出去,放在门槛上。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 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不一会,他喝完酒, 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
㈠阅读《愚公移山》选段,完成 5-9 题。(12 分)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日:“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日:“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 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 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5.《愚公移山》是一篇 故事,选自《 》。(2 分) 6.资*源%库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2 分) A.甚矣,汝之不惠。 B.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C.河曲智叟亡以应。 D.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 分) (1)汝心之固.( ) (2)何苦..而不平?( ) 8.翻译下面的句子。(4 分) (1)甚矣,汝之不惠。 (2 分) (2)曾不若孀妻弱子。 (2 分) 9.这段文字是全文的核心,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在人和自然关系问题上两 种对立的观点。智叟从静止的观点出发,认为 ;而愚公从 发展的观点出发,认为 。全段说明了智叟不智,愚公不愚。 (2 分) (二)阅读《孔乙己》选段,完成 10-13 题。(16 分) 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地靠着火,也须穿 上棉袄了。一天的下半天,没有一个顾客,我正合了眼坐着。忽然间听得一个声 音,“温一碗酒。”这声音虽然极低,却很耳熟。看时又全没有人。站起来向外 一望,那孔乙己便在柜台下对了门槛坐着。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 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见了我,又说道, “温一碗酒。”掌柜也伸出头去,一面说,“孔乙己么?你还欠十九个钱呢!” 孔乙己很颓唐地仰面答道,“这……下回还清罢。这一回是现钱,酒要好。”掌 柜仍然同平常一样,笑着对他说,“孔乙己,你又偷了东西了!”但他这回却不 十分分辩,单说了一句“不要取笑!”“取笑?要是不偷,怎么会打断腿?”孔 乙己低声说道,“跌断,跌,跌……”他的眼色,很像恳求掌柜,不要再提。此 时已经聚集了几个人, 便和掌柜都笑了。我温了酒,端出去,放在门槛上。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 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不一会,他喝完酒, 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
10.选段开头的句子是什么描写?(1分)有什么表达效果?(2分作用是什 么?(2分) 11.“摸出四文大钱”和前文“排出九文大钱”形成鲜明对比,你认为“摸 和“排”对刻画孔乙己的形象有什么作用?(6分) 12.孔乙己对自己的事乃至折腿,总是不断地争辩、掩饰,甚至说谎,这表 明了他怎样的性格特点?(2分) 13.“此时已经聚集了几个人,便和掌柜都笑了。”以及孔乙己“便又在旁人 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品读此处,你认为作者的目的是什么?(3 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14--18题。(25分) 丁香赋 每当冰雪消融,一股细细的清香立刻浮满北国冰城,是丁香选择了哈尔滨, 还是哈尔滨选择了丁香问花花不语,天地间都在感叹着花与城的奇缘。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丁香开。”当春风尚未完全驱走哈尔滨的冰 寒,丁香就像春天的使者,绽满枝头,如霞如烟,哈尔滨的春天实在是太短暂了 丁香就像春天里的一个梦,与哈尔滨的春天交相辉映,有了丁香花,哈尔滨的春 天就变得芳香四溢,美伦美奂。 春天的丁香花,夏天的太阳岛,冬天的冰雪,是每个哈尔滨人心中的挚爱。 几十万株丁香装点着哈尔滨的街道、公园、庭院。 丁香的花小如丁,数不清的小花汇到一起,一蔟蔟的,紫中带白,白中映粉 远远望去,花如云,花如海,花如霞。这情景给寒冬里走过来的人以张力,创造 的热情,想象的驰骋。 丁香,花香袭人,在花草中,它的香气最为浓郁了,倘若你漫步街头,往往 是还没有看见花,香气已先冲入鼻中,一代代的哈尔滨人就是在这沁人心脾的芬 芳中梦想自己的未来 丁香在我国有一千多年的栽培历史,它给中国的文化平添了无限秀色 古时,有许许多多关于丁香的传说,说丁香是“神树”,它能给人带来幸福。 历代的文人墨客,又为丁香留下了许多名篇: 五月丁香开满城,芬芳流荡紫云藤。” 李商隐则用“芭蕉不展丁香洁,同向春风各自开”的诗句,描述情人的思恋 哈尔滨人把丁香作为自己的市花,丁香是他们情感的寄托,审美的移情,更 是对生命价值的一种追求。 丁香花的生命力很顽强,能绽放在北纬45度线上,深得哈尔滨人的宠爱。 这里的丁香外表柔媚,但它的根紧紧地抓住土地,纤细的枝杆,劲健地支撑
10.选段开头的句子是什么描写?(1 分)有什么表达效果?(2 分)作用是什 么?(2 分) 11.“摸出四文大钱”和前文“排出九文大钱”形成鲜明对比,你认为“摸” 和“排”对刻画孔乙己的形象有什么作用?(6 分) 12.孔乙己对自己的事乃至折腿,总是不断地争辩、掩饰,甚至说谎,这表 明了他怎样的性格特点?(2 分) 13.“此时已经聚集了几个人,便和掌柜都笑了。”以及孔乙己“便又在旁人 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品读此处,你认为作者的目的是什么?(3 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 14--18 题。(25 分) 丁香赋 每当冰雪消融,一股细细的清香立刻浮满北国冰城,是丁香选择了哈尔滨, 还是哈尔滨选择了丁香?问花花不语,天地间都在感叹着花与城的奇缘。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丁香开。”当春风尚未完全驱走哈尔滨的冰 寒,丁香就像春天的使者,绽满枝头,如霞如烟,哈尔滨的春天实在是太短暂了。 丁香就像春天里的一个梦,与哈尔滨的春天交相辉映,有了丁香花,哈尔滨的春 天就变得芳香四溢,美伦美奂。 春天的丁香花,夏天的太阳岛,冬天的冰雪,是每个哈尔滨人心中的挚爱。 几十万株丁香装点着哈尔滨的街道、公园、庭院。 丁香的花小如丁,数不清的小花汇到一起,一蔟蔟的,紫中带白,白中映粉, 远远望去,花如云,花如海,花如霞。这情景给寒冬里走过来的人以张力,创造 的热情,想象的驰骋。 丁香,花香袭人,在花草中,它的香气最为浓郁了,倘若你漫步街头,往往 是还没有看见花,香气已先冲入鼻中,一代代的哈尔滨人就是在这沁人心脾的芬 芳中梦想自己的未来。 丁香在我国有一千多年的栽培历史,它给中国的文化平添了无限秀色。 古时,有许许多多关于丁香的传说,说丁香是“神树”,它能给人带来幸福。 历代的文人墨客,又为丁香留下了许多名篇: “五月丁香开满城,芬芳流荡紫云藤。” 李商隐则用“芭蕉不展丁香洁,同向春风各自开”的诗句,描述情人的思恋 之心。 哈尔滨人把丁香作为自己的市花,丁香是他们情感的寄托,审美的移情,更 是对生命价值的一种追求。 丁香花的生命力很顽强,能绽放在北纬 45 度线上,深得哈尔滨人的宠爱。 这里的丁香外表柔媚,但它的根紧紧地抓住土地,纤细的枝杆,劲健地支撑
着仁簇硕大的花冠,抵御着北方的风寒和干旱。 初春,丁香浓香馥郁花飞全城;深秋,浓绿的叶子也久久不肯落下;就是到 了冬,它那无叶的枝条也在孕育着一个春天的花潮 哈尔滨人对丁香的深情,在于丁香的品格凝聚了塞北人独特的精神风貌,她 聚小面成大气,抗艰难而争上游,坚韧、顽强,生机勃勃。 香是哈尔滨人精神的写照,丁香是北国历史的见证,丁香,秀美的花色 繁茂的花丛,把北国冰城装点得分外娇娆。 丁香是哈尔滨人的挚爱,哈尔滨是丁香永久的家园 孓选自中央电视台《电视散文精品》作者:张福海) l注.阅读全文,说说作者赞美丁香花是为了赞美什么?(5分)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丁香开。”是根据 》中的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 梨花开”改写而成。(2分) 题15.作者根据什么说丁香“给中国的文化平添了无限秀色”?(可用文中原 句回答)(4分) 1.品味下面句子的精彩之处。(8分) ⑨花如云,花如海,花如霞。(4分) ②就是到了严冬,它那无叶的枝条也在孕育着一个春天的花潮。(4分) 18.丁香花、太阳岛、冰雪是哈尔滨人心中的挚爱,南京的梅花、 栖霞红枫、雨花石、玄武湖等也是南京人心中的挚爱。请你选择具有你熟悉的某 地方特征的一景或一物,写一段话,抒发自己的喜爱之情。(不得直接套用文中 的原句,不超过60字)(6分 (四)名著阅读。(9分) 19.填空。 和简·爱是国文学家 写的小说《简·爱》中的两个主人 公。《简·爱》是“人生追求的 ”。(2分) 20.根据下面提供的信息,分析相关的人物
着一簇硕大的花冠,抵御着北方的风寒和干旱。 初春,丁香浓香馥郁花飞全城;深秋,浓绿的叶子也久久不肯落下;就是到 了严冬,它那无叶的枝条也在孕育着一个春天的花潮。 哈尔滨人对丁香的深情,在于丁香的品格凝聚了塞北人独特的精神风貌,她 聚小而成大气,抗艰难而争上游,坚韧、顽强,生机勃勃。 丁香是哈尔滨人精神的写照,丁香是北国历史的见证,丁香,秀美的花色, 繁茂的花丛,把北国冰城装点得分外娇娆。 丁香是哈尔滨人的挚爱,哈尔滨是丁香永久的家园。 (选自中央电视台《电视散文精品》作者:张福海) 14.阅读全文,说说作者赞美丁香花是为了赞美什么?(5 分) 15.“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丁香开。”是根据 写 的《 》中的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 梨花开”改写而成。(2 分) 16.作者根据什么说丁香“给中国的文化平添了无限秀色”?(可用文中原 句回答)(4 分) 17.品味下面句子的精彩之处。 (8 分) ①花如云,花如海,花如霞。(4 分) ②就是到了严冬,它那无叶的枝条也在孕育着一个春天的花潮。(4 分) 18.丁香花、太阳岛、冰雪是哈尔滨人心中的挚爱,南京的梅花、 栖霞红枫、雨花石、玄武湖等也是南京人心中的挚爱。请你选择具有你熟悉的某 地方特征的一景或一物,写一段话,抒发自己的喜爱之情。(不得直接套用文中 的原句,不超过 60 字) (6 分) (四) 名著阅读。(9 分) 19.填空。 和简·爱是 国文学家 写的小说《简·爱》中的两个主人 公。《简·爱》是“人生追求的 ”。(2 分) 20.根据下面提供的信息,分析相关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