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作文得分点完全解密之一:切题 【得分点关键词】切题 【得分点要诀】审清题目,切合题意 1.得分点概述 综观各地中考作文的评分标准,绝大多数都把“切题”“扣题”摆在了最前头。扣 题写作可以说是中考作文的第一要务。在作文评分标准中的相关表述,有许多省市如北 京、黑龙江、河北、四川等地,分别将“切合题意”、“符合题意”列为一类文、二类 文的首要标准;也有许多省市如天津、上海、安徽等地,将“切题”作为一、二类的首 要标准。切合题意,你的文章才是合格的,才有可能跻身优秀之列。 中考评卷,依照扣题的程度将文章分为四等:切合题意,符合题意,基本符合题意, 偏离题意。据此,阅卷老师给予各类作文不同等级的分数 2.得分点策略 一是扣住话题拟新题。话题作文需要我们自己拟题,如果我们将独词式话题扩展成 短语并以此作为写作题目,就能将题目限定在命题者设定的范围内。比如,以“感恩 为话题作文,有同学拟题为“提醒感恩”、“感恩的心”、“相互感恩,始得和谐”等, 突出了话题的重要地位,让后面的构思选材等工作自然地围绕题目展开 二是下笔扣题打一枪。起笔开门见山,直击题目,引得下文围绕这个方向展开。比 如,有一满分作文《清晰的面孔》就是这样开头的:“人海茫茫,许多人在你的生命中 成为匆匆过客,如天空中划过的流星——只留下美丽的一瞬。然而在我的脑海中却保留 着一张张清晰的面孔,久久不能飘散。”开头强调“清晰的面孔”“久久不能飘散”, 很自然地就此展开话题,引出了下文合乎题意的描述 三是穿插文中巧切题。可以围绕题目拟出一组小标题,穿插在文章之中;可以根据 题目拟定中心句子,穿插在文章中间。比如,满分作文《“和谐”画展》一文,以参加 和谐”为主题的画展为内容,描述了“我”精心准备的三幅画:“婴儿哺乳图”、“泪 眼蒙胧图”、“夕阳搀扶图”。作者分别以三幅图为小标题,着力描述了各图的内容。 这样,保证文章始终运行在题目的轨道里 四是锁定题目作结尾。文章的结尾一定要扣回题目,这一点至关重要。比如,2005 年上海市有篇中考满分作文《充满活力的岁月》,在展示了自己沉醉在乐曲境界中与音 乐为伴的生活之后,结尾写道:“我就和音乐一起同喜同悲着,她让我的心不曾单调, 把我年少的心填满了缤纷的旋律。有音乐在,我生命的每一分每一秒都会是充满活力的 岁月。”这样一来,很自然地点明题意,也留给读者很大的品味空间 3.失分会诊 一是因误解而离题。或者对题目的含义理解不准;或者对题目的感情色彩把握不当 或者将题目中的局部当作整体,只扣其中的一部分。这些做法都是偏题离题。比如,对 话题“借口——弱者的托辞”,一些同学大谈有时候借口也能寻求心理平衡,降低心理 压力。这样一来,将“借口——弱者的托辞”这个话题变成了话题“借口”,只顾及了 话题中的一部分,造成了整体偏离话题 二是因随意而脱轨。作者没有紧扣题目和中心的写作意识,写到哪里就顺势说下去, 也不管是否符合主旨的需要,这样很容易出现行文离题的问题。比如,对半命题“窗外 的_”,有篇作文填题目为“窗外的美景”。文章描述生动,文采飞扬,结构淸晰,材 料丰富。但是,作者只是在文章前半部分写“窗外”,中间提出:“那么窗内又是怎样 的呢?”然后过渡到写“窗内”。整篇文章的重点就是写“窗内”。很明显,由于作者 写作的随意性,导致文章偏离了题意。结果,文章被评为三类下
中考作文得分点完全解密之一:切题 【得分点关键词】切 题 【得分点要诀】 审清题目,切合题意 1.得分点概述 综观各地中考作文的评分标准,绝大多数都把“切题”“扣题”摆在了最前头。扣 题写作可以说是中考作文的第一要务。在作文评分标准中的相关表述,有许多省市如北 京、黑龙江、河北、四川等地,分别将“切合题意”、“符合题意”列为一类文、二类 文的首要标准;也有许多省市如天津、上海、安徽等地,将“切题”作为一、二类的首 要标准。切合题意,你的文章才是合格的,才有可能跻身优秀之列。 中考评卷,依照扣题的程度将文章分为四等:切合题意,符合题意,基本符合题意, 偏离题意。据此,阅卷老师给予各类作文不同等级的分数。 2.得分点策略 一是扣住话题拟新题。话题作文需要我们自己拟题,如果我们将独词式话题扩展成 短语并以此作为写作题目,就能将题目限定在命题者设定的范围内。比如,以“感恩” 为话题作文,有同学拟题为“提醒感恩”、“感恩的心”、“相互感恩,始得和谐”等, 突出了话题的重要地位,让后面的构思选材等工作自然地围绕题目展开。 二是下笔扣题打一枪。起笔开门见山,直击题目,引得下文围绕这个方向展开。比 如,有一满分作文《清晰的面孔》就是这样开头的:“人海茫茫,许多人在你的生命中 成为匆匆过客,如天空中划过的流星——只留下美丽的一瞬。然而在我的脑海中却保留 着一张张清晰的面孔,久久不能飘散。”开头强调“清晰的面孔”“久久不能飘散”, 很自然地就此展开话题,引出了下文合乎题意的描述。 三是穿插文中巧切题。可以围绕题目拟出一组小标题,穿插在文章之中;可以根据 题目拟定中心句子,穿插在文章中间。比如,满分作文《“和谐”画展》一文,以参加 “和谐”为主题的画展为内容,描述了“我”精心准备的三幅画:“婴儿哺乳图”、“泪 眼蒙胧图”、“夕阳搀扶图”。作者分别以三幅图为小标题,着力描述了各图的内容。 这样,保证文章始终运行在题目的轨道里。 四是锁定题目作结尾。文章的结尾一定要扣回题目,这一点至关重要。比如,2005 年上海市有篇中考满分作文《充满活力的岁月》,在展示了自己沉醉在乐曲境界中与音 乐为伴的生活之后,结尾写道:“我就和音乐一起同喜同悲着,她让我的心不曾单调, 把我年少的心填满了缤纷的旋律。有音乐在,我生命的每一分每一秒都会是充满活力的 岁月。”这样一来,很自然地点明题意,也留给读者很大的品味空间。 3.失分会诊 一是因误解而离题。或者对题目的含义理解不准;或者对题目的感情色彩把握不当; 或者将题目中的局部当作整体,只扣其中的一部分。这些做法都是偏题离题。比如,对 话题“借口——弱者的托辞”,一些同学大谈有时候借口也能寻求心理平衡,降低心理 压力。这样一来,将“借口——弱者的托辞”这个话题变成了话题“借口”,只顾及了 话题中的一部分,造成了整体偏离话题。 二是因随意而脱轨。作者没有紧扣题目和中心的写作意识,写到哪里就顺势说下去, 也不管是否符合主旨的需要,这样很容易出现行文离题的问题。比如,对半命题“窗外 的 ”,有篇作文填题目为“窗外的美景”。文章描述生动,文采飞扬,结构清晰,材 料丰富。但是,作者只是在文章前半部分写“窗外”,中间提出:“那么窗内又是怎样 的呢?”然后过渡到写“窗内”。整篇文章的重点就是写“窗内”。很明显,由于作者 写作的随意性,导致文章偏离了题意。结果,文章被评为三类下
三是因忽视而偏向。只重视狭义的“题目”(不包括导语等)或者“话题”,而无 视导语的限制,这也是造成离题的一个原因。比如,2005年北京市中考作文“开端 题,导语中有“请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或感受”的要求。如果你的文章既不是叙述你 的经历,又没有用你自己的生活经历作为事例,也没有写出你个人的见解,那么,你就 离了题 4.提升要诀 第一,认真审题。这一步中,有几点要特别注意:一是要认真解读题目“导语”和 要求”部分,决不能轻易放过其中的若干限制。二是要读懂题目或者话题的真正含义 三要读懂题目包含的感情色彩 第二,提前规划。在动笔之前,先要将文章的构思想清楚,表达什么样的主题,选 取哪些材料,材料呈现的先后顺序及详略处理,开头、结尾怎样写等等,尽量想细一些。 然后拟写出写作提纲。这样,以有效地避免思维和写作的随意性。 第三,及时补救。写一段话后,要注意回头审视本段或本部分的中心话题是否合乎 主旨、合乎题意,是否遵循了提纲所预设的写作思路。如果发现了离题的内容,要迅速 截住上面的话,并转到中心话题上来 【考题回放】 1.因为有爱,所以感动;因为感动,懂得了感恩。亲爱的同学,你在生活中曾有过 这样的感动吗?如果你曾感动于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声祝福,一句劝勉,如果你曾 感动于—抹曙光、一片绿叶、一颗露珠、一泓清泉,如果你曾感动于羔羊跪乳、乌鸦反 哺、落红护花、落叶归根,那么请拿起你的笔,去记录你的情感历程,用你的智慧,去 品味多彩的生活,用一颗感恩的心,去感谢生活中的美 请以“感恩"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要求:①我手写我心,言之有物 有真情实感。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题目自拟。③文中不得出现自己学校、老稀和本 人的真实名字。(2005年湖北武汉市中考试题) 2.面对纷繁的生活,我们常常有许多感悟:当我们看见一轮红日冉冉升起时,我们 也许会感悟剖青年人的朝气蓬勃与旺盛的生命力,当我们看见叶子从树上落下时,我们 也许会感悟到生命的短暂,而应该珍惜时光发奋进取 朋友,你对生活有什么感悟呢?请以“感悟—”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在“感悟”后面的空白处填一个词或短语。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书 写清楚,600字左右。(2005年浙江衢州市中考试题) 【作文展台】 失误文剖析 感悟夕阳(三类文) 日子似乎平平淡淡地走(“走”与“日子”搭配不当,改为“过”较恰当),一个星 期的时间很快就要过去了,转眼间又到了星期五 个让人激动的日子。以往的星期 五,真是快乐。这种快乐,从初一到初三,我过了很多次。(概述的目的只不过是要说 以往的星期五快乐,暗示文章要写的星期五不快乐。但是,概述内容太杂,用笔太多。) 那一天,手拿着一张令我汗颜的化学试卷,看着叫人难堪的76分(这可是我有史以 来的最低分啊),我伤心极了。(点明了事情的起因。)想到自己的理想,想到父母和老 师对我寄予的殷切期望}我心如刀绞。我无力地趴在桌上,动都不想动一下。我本来是 想再反思一会儿,劳动委员却说要拖地,把我赶出了教室。(你看,这个句子里,前边 以“我”为陈述对象,后边以“劳动委员”为陈述对象,不统一,影响语言的流畅性。 来到走廊,我又趴在了栏杆上。(两次用“趴”字,都很形象,符合特定场合人物的心 理。)我不断地责问自己:“瞎,我为什么如此粗心大意?为什么呀?这么低的分数,叫
三是因忽视而偏向。只重视狭义的“题目”(不包括导语等)或者“话题”,而无 视导语的限制,这也是造成离题的一个原因。比如,2005 年北京市中考作文“开端” 一题,导语中有“请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或感受”的要求。如果你的文章既不是叙述你 的经历,又没有用你自己的生活经历作为事例,也没有写出你个人的见解,那么,你就 离了题。 4.提升要诀 第一,认真审题。这一步中,有几点要特别注意:一是要认真解读题目“导语”和 “要求”部分,决不能轻易放过其中的若干限制。二是要读懂题目或者话题的真正含义。 三要读懂题目包含的感情色彩。 第二,提前规划。在动笔之前,先要将文章的构思想清楚,表达什么样的主题,选 取哪些材料,材料呈现的先后顺序及详略处理,开头、结尾怎样写等等,尽量想细一些。 然后拟写出写作提纲。这样,以有效地避免思维和写作的随意性。 第三,及时补救。写一段话后,要注意回头审视本段或本部分的中心话题是否合乎 主旨、合乎题意,是否遵循了提纲所预设的写作思路。如果发现了离题的内容,要迅速 截住上面的话,并转到中心话题上来。 【考题回放】 1.因为有爱,所以感动;因为感动,懂得了感恩。亲爱的同学,你在生活中曾有过 这样的感动吗?如果你曾感动于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声祝福,一句劝勉,如果你曾 感动于一抹曙光、一片绿叶、一颗露珠、一泓清泉,如果你曾感动于羔羊跪乳、乌鸦反 哺、落红护花、落叶归根,那么请拿起你的笔,去记录你的情感历程,用你的智慧,去 品味多彩的生活,用一颗感恩的心,去感谢生活中的美。 请以“感恩"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 600 字的作文。要求:①我手写我心,言之有物, 有真情实感。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题目自拟。③文中不得出现自己学校、老稀和本 人的真实名字。 (2005 年湖北武汉市中考试题) 2.面对纷繁的生活,我们常常有许多感悟:当我们看见一轮红日冉冉升起时,我们 也许会感悟剖青年人的朝气蓬勃与旺盛的生命力,当我们看见叶子从树上落下时,我们 也许会感悟到生命的短暂,而应该珍惜时光发奋进取…… 朋友,你对生活有什么感悟呢?请以“感悟——”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在“感悟”后面的空白处填一个词或短语。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书 写清楚,600 字左右。 (2005 年浙江衢州市中考试题) 【作文展台】 1.失误文剖析 感悟夕阳(三类文) 日子似乎平平淡淡地走(“走”与“日子”搭配不当,改为“过”较恰当),一个星 期的时间很快就要过去了,转眼间又到了星期五——一个让人激动的日子。以往的星期 五,真是快乐。这种快乐,从初一到初三,我过了很多次。(概述的目的只不过是要说 以往的星期五快乐,暗示文章要写的星期五不快乐。但是,概述内容太杂,用笔太多。) 那一天,手拿着一张令我汗颜的化学试卷,看着叫人难堪的 76 分(这可是我有史以 来的最低分啊),我伤心极了。(点明了事情的起因。)想到自己的理想,想到父母和老 师对我寄予的殷切期望}我心如刀绞。我无力地趴在桌上,动都不想动一下。我本来是 想再反思一会儿,劳动委员却说要拖地,把我赶出了教室。(你看,这个句子里,前边 以“我”为陈述对象,后边以“劳动委员”为陈述对象,不统一,影响语言的流畅性。) 来到走廊,我又趴在了栏杆上。(两次用“趴”字,都很形象,符合特定场合人物的心 理。)我不断地责问自己:“嗐,我为什么如此粗心大意?为什么呀?这么低的分数,叫
我怎么见人呢?!”我的泪都流了好多了。我真希望有哪位好心的人能送给我一颗“后悔 药”,让我重新再考一次。(“重新”和“再”连用,重复。)这时,我想望望自己平日 非常喜爱的蓝天。 我发现食堂边的树上有一束阳光。顺着光,我去寻找那光源;哇(“哇”表示惊喜 与沉浸在悲伤之中的“我”的心理反差太大,不恰当),那是西下的夕阳。这般美丽的 景色,真是叫我们难得一见。夕阳使出浑身的力气,把天空的浅蓝染成了暗暗的淡红。 (好一个“染”字,写活了夕阳的色彩和动态。)当我还沉浸在这美景中时,突然发现太 阳变成了半个,于是飞快地跑到三楼,一睹她最后的芳容。当再次看到完整的太阳 那轮火红火红的太阳时,我开心地笑了。夕阳美景,点亮了我的眼睛。 忽然间,我的内心十分感动。可是,在以往很多时候,看到的很多景物,我的心里 却是无动于衷,像没有什么感觉似的。即使是面对人们普遍赞扬的朝霞和鲜花,我也似 乎没有什么感觉。可是,有的人,常常是触景生情,善于从不同的景物中找出生活的哲 理。这种精神,是值得我学习的。(作者的笔,已经转到了写“没有感觉”的话题了。) 【失分会诊】 得分点:本文的标题决定了文章所写作内容:写作对象应该是“夕阳”,叙述角度 是第一人称;写作重点应该是写“感悟”,即:由夕阳引发了“我”的情感、意念。审 视上面的文章,我们就会发现,文章对于“我”的心理活动的描述,对于渐渐落下的夕 阳的描述,都扣住了题目的要义,也具有自己的写作特色 文章结梅完整,叙述重点比较突出。 失分点:(1)在观看夕阳之后缺少与之相关的“我”的情感或意念的描写,没有落实 “触动”的要求。(2)写“没有感觉”的内容,与本文中心无关,属于顺势转移了话题 的跑题之举。试想,夕阳到底是怎样触动“我”的心灵都没有说清楚,跟“我”在别的 地方没有受到触动又有什么区别呢? 提升点:(1)删节法。将末尾一段写“我”没有感觉的内容全部删去。(2)添加法。 在写完观看夕阳之后,添加“我”的思想感触。这个感触,必须透过夕阳这个物象, 融 汇引导“我”走出心理误区的哲理。(3)改写法。将文章的开头、结尾等重点段重 新改写,使其直接点题,强化扣题写作意识,落实扣题写作的要求 2.一类文解析 面对您无私的爱 “未觉池塘春梦早,阶前梧叶已秋声。”(引用诗句,旨在说明时光飞逝。)岁月在 指缝间流逝,年华在不觉中老去,转眼间我已走过了人生的十五个春秋,这一路上都伴 随着您一一我亲爱的妈妈那无私的爱。 您还记得吗?上初中那一年(联系下文,宜改为“小学毕业那年”),由于干旱,家里 颗粒无收,一贫如洗,您为了给我筹集学费,竟一口气走了十几里的路到亲戚家去借? 可是借来的钱不够,还差几十元钱。无奈之下,病弱的您毅然拿起了锄头,在炎炎的烈 自下连续给别人家铲了三天地:为我挣来了学费。(联系上下文来看,“挣来了学费 钧表达不够严密和准确。因为“学费”的大部分是借来而不是挣来的。改为“挣齐 了剩余的学费”比较妥当。)当您把那些汗津津的钱递给我时:我看见了您那双晒得干 裂的手,手心丢背上还有斑斑的血迹…为了女儿,您把“十指连心”的痛忍了下去。 (“为了女儿”表明了母亲吃苦耐劳的目的,扣住“无私”二字。)您知道吗?我曾有过 多次放弃学习的念头,我不愿意再看到您为了我而受累,可是每当我看见您那双充满期
我怎么见人呢?!”我的泪都流了好多了。我真希望有哪位好心的人能送给我一颗“后悔 药”,让我重新再考一次。(“重新”和“再”连用,重复。)这时,我想望望自己平日 非常喜爱的蓝天。 我发现食堂边的树上有一束阳光。顺着光,我去寻找那光源;哇(“哇”表示惊喜, 与沉浸在悲伤之中的“我”的心理反差太大,不恰当),那是西下的夕阳。这般美丽的 景色,真是叫我们难得一见。夕阳使出浑身的力气,把天空的浅蓝染成了暗暗的淡红。 (好一个“染”字,写活了夕阳的色彩和动态。)当我还沉浸在这美景中时,突然发现太 阳变成了半个,于是飞快地跑到三楼,一睹她最后的芳容。当再次看到完整的太阳—— 那轮火红火红的太阳时,我开心地笑了。夕阳美景,点亮了我的眼睛。 忽然间,我的内心十分感动。可是,在以往很多时候,看到的很多景物,我的心里 却是无动于衷,像没有什么感觉似的。即使是面对人们普遍赞扬的朝霞和鲜花,我也似 乎没有什么感觉。可是,有的人,常常是触景生情,善于从不同的景物中找出生活的哲 理。这种精神,是值得我学习的。(作者的笔,已经转到了写“没有感觉”的话题了。) 【失分会诊】 得分点:本文的标题决定了文章所写作内容:写作对象应该是“夕阳”,叙述角度 是第一人称;写作重点应该是写“感悟”,即:由夕阳引发了“我”的情感、意念。审 视上面的文章,我们就会发现,文章对于“我”的心理活动的描述,对于渐渐落下的夕 阳的描述,都扣住了题目的要义,也具有自己的写作特色。 文章结梅完整,叙述重点比较突出。 失分点:(1)在观看夕阳之后缺少与之相关的“我”的情感或意念的描写,没有落实 “触动”的要求。(2)写“没有感觉”的内容,与本文中心无关,属于顺势转移了话题 的跑题之举。试想,夕阳到底是怎样触动“我”的心灵都没有说清楚,跟“我”在别的 地方没有受到触动又有什么区别呢? 提升点:(1)删节法。将末尾一段写“我”没有感觉的内容全部删去。(2)添加法。 在写完观看夕阳之后,添加“我”的思想感触。这个感触,必须透过夕阳这个物象, 融 汇引导“我”走出心理误区的哲理。(3)改写法。将文章的开头、结尾等重点段重 新改写,使其直接点题,强化扣题写作意识,落实扣题写作的要求。 2.一类文解析 面对您无私的爱 “未觉池塘春梦早,阶前梧叶已秋声。”(引用诗句,旨在说明时光飞逝。)岁月在 指缝间流逝,年华在不觉中老去,转眼间我已走过了人生的十五个春秋,这一路上都伴 随着您——我亲爱的妈妈那无私的爱。 您还记得吗?上初中那一年(联系下文,宜改为“小学毕业那年”),由于干旱,家里 颗粒无收,一贫如洗,您为了给我筹集学费,竟一口气走了十几里的路到亲戚家去借? 可是借来的钱不够,还差几十元钱。无奈之下,病弱的您毅然拿起了锄头,在炎炎的烈 自下连续给别人家铲了三天地:为我挣来了学费。(联系上下文来看, “挣来了学费’ 钧表达不够严密和准确。因为“ 学 费” 的大部分是借来而不是挣来的。改为“挣齐 了剩余的学费”比较妥当。)当您把那些汗津津的钱递给我时:我看见了您那双晒得干 裂的手,手心丢背上还有斑斑的血迹……为了女儿,您把“十指连心”的痛忍了下去。 (“为了女儿”表明了母亲吃苦耐劳的目的,扣住“无私”二字。)您知道吗?我曾有过 多次放弃学习的念头,我不愿意再看到您为了我而受累,可是每当我看见您那双充满期
待的眼睛,放弃学习的念头便被打消了。我暗暗发誓,一定要以第一的成绩升入初中! 您知道,女儿实现了心中的诺言。 上了初中,由于没钱住宿,我只能暂住在姑姑家,为了您的期望,我把所有的歧视 冷眼和痛苦都吞了下去。这是因为,我发誓要让您爱的树上结满累累硕果。(作者人生 目标的确立,源于感恩。)经过我的努力,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我就考了第一名。我从同 学那里借了辆自车,带上学校奖给我的钢笔和笔记本回到家里看望您。当我风风火火赶 回家,正想高兴地向您报告喜讯的时候,却看到您孤单一入躺在炕上。(此处有必要增 添一二句话对父亲的情况交代一下,这样可以回答读者心中“为什么要让女人去铲地 “为什么家中只有母亲一人”等等疑问,表达会更严密。)望着您那黝黑的、干瘦的面 孔,我真的很想哭。您说话有气无力,连睁一下都显得有些费力,看得出,您似乎没有 吃饭。我急忙走进厨房,想 给您做点吃的,无意间,我看见了饭桌上那硬邦邦的半个馒头和那早已干瘪了的几 根葱…。(写物,是为了衬托人物形象。这个细节让我们感受到母亲省吃俭用,爱孩子 胜过爱自己 妈妈,女儿真的再也无法抑制内心的感情,我的泪水早已模糊了我的视线。妈妈, 为了你那最诚挚、最伟大、最无私的爱,女儿会以重点高中的录取通知书来回报您的。 妈妈,面对您那无私的爱,我真想大喊一声:“谢谢您,妈妈……”(结尾在强烈 的抒情中再次点了题。) 【说长道短】 得分点:“面对您无私的爱”是个题意明确但涉及范围较广的题目,那么,作者是 如何落实题目要求,扣题写作的呢? 是落实在写作顺序的安排上。本文所叙之事较多。作者着意将母亲带病铲地挣齐 学费一事放在开头部分先写,将母亲“无私的爱”展示在读者面前。这样安排,完全符 合题旨:题目所指,包括“面对”、“您”、“无私的爱”三个要点 二是落实在写作重点的确立上。在题目涉及的三个要点中,“您”、“无私的爱” 应该扮演的是配角,起铺垫作用:“面对”行为的发出者才是主角。再回头看本文,面 对无私的母爱,者既写了“我”的想法,又写了“我”的做法:既写了“我”的行动, 又抒发了“我”的情感,可谓不惜笔墨。这样,既突出了题目的主要要求,又实现了详 略的合理定位 失分点:文中有些失分点:文中有些语言表达不够严密,影响到对既定情境的交代 削弱了表达效果。如母亲拿起锄头挣来学费这一情形,前面说学费大部分是借来的,这 里却又是母亲挣来的,前后矛盾 提升点:修改时应着重从语言表述的角度切入,对既定情境的交代要具体、真实, 使之更好地为表现人物形象、表现全文主旨服务。 3.满分作文解密 感悟感恩 不知不觉中之中,西方的节日文化已跨越了地域与民族的界线,逐渐融入了我们的 生活。(放眼国内外,审视自己的生活。作者的视野之开阔,由此可见一斑。)面对着这 些因新奇而充满诱惑力的节日,我唯独钟爱感恩节。它不如情人节浪漫,也不似圣诞节 热情(先说其不足.后说其优点。用证的观点加以强调却以一种平和温暖的方式提醒 着我们永远不要遗失那颗感恩的心。的确,感恩需要提醒,在现代社会尤其如此。因为 生活中的感恩似乎已在慢慢趋于隐匿,取而代之的是无休止的。抱怨。(这是现实生活 中的常见行为,也是作者感悟的现实环境。)
待的眼睛,放弃学习的念头便被打消了。我暗暗发誓,一定要以第一的成绩升入初中! 您知道,女儿实现了心中的诺言。 上了初中,由于没钱住宿,我只能暂住在姑姑家,为了您的期望,我把所有的歧视、 冷眼和痛苦都吞了下去。这是因为,我发誓要让您爱的树上结满累累硕果。(作者人生 目标的确立,源于感恩。)经过我的努力,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我就考了第一名。我从同 学那里借了辆自车,带上学校奖给我的钢笔和笔记本回到家里看望您。当我风风火火赶 回家,正想高兴地向您报告喜讯的时候,却看到您孤单一入躺在炕上。(此处有必要增 添一二句话对父亲的情况交代一下,这样可以回答读者心中“为什么要让女人去铲地”、 “为什么家中只有母亲一人”等等疑问,表达会更严密。)望着您那黝黑的、干瘦的面 孔,我真的很想哭。您说话有气无力,连睁一下都显得有些费力,看得出,您似乎没有 吃饭。我急忙走进厨房,想 给您做点吃的,无意间,我看见了饭桌上那硬邦邦的半个馒头和那早已干瘪了的几 根葱…。(写物,是为了衬托人物形象。这个细节让我们感受到母亲省吃俭用,爱孩子 胜过爱自己。) 妈妈,女儿真的再也无法抑制内心的感情,我的泪水早已模糊了我的视线。妈妈, 为了你那最诚挚、最伟大、最无私的爱,女儿会以重点高中的录取通知书来回报您的。 妈妈,面对您那无私的爱,我真想大喊一声:“谢谢您,妈妈……”(结尾在强烈 的抒情中再次点了题。) 【说长道短】 得分点:“面对您无私的爱”是个题意明确但涉及范围较广的题目,那么,作者是 如何落实题目要求,扣题写作的呢? 一是落实在写作顺序的安排上。本文所叙之事较多。作者着意将母亲带病铲地挣齐 学费一事放在开头部分先写,将母亲“无私的爱”展示在读者面前。这样安排,完全符 合题旨:题目所指,包括“面对”、“您”、“无私的爱”三个要点。 二是落实在写作重点的确立上。在题目涉及的三个要点中,“您”、“无私的爱” 应该扮演的是配角,起铺垫作用:“面对”行为的发出者才是主角。再回头看本文,面 对无私的母爱,者既写了“我”的想法,又写了“我”的做法:既写了“我”的行动, 又抒发了“我”的情感,可谓不惜笔墨。这样,既突出了题目的主要要求,又实现了详 略的合理定位。 失分点:文中有些失分点:文中有些语言表达不够严密,影响到对既定情境的交代, 削弱了表达效果。如母亲拿起锄头挣来学费这一情形,前面说学费大部分是借来的,这 里却又是母亲挣来的,前后矛盾。 提升点:修改时应着重从语言表述的角度切入,对既定情境的交代要具体、真实, 使之更好地为表现人物形象、表现全文主旨服务。 3.满分作文解密 感悟感恩 不知不觉中之中,西方的节日文化已跨越了地域与民族的界线,逐渐融入了我们的 生活。(放眼国内外,审视自己的生活。作者的视野之开阔,由此可见一斑。)面对着这 些因新奇而充满诱惑力的节日,我唯独钟爱感恩节。它不如情人节浪漫,也不似圣诞节 热情(先说其不足.后说其优点。用辩证的观点加以强调)却以一种平和温暖的方式提醒 着我们永远不要遗失那颗感恩的心。的确,感恩需要提醒,在现代社会尤其如此。因为 生活中的感恩似乎已在慢慢趋于隐匿,取而代之的是无休止的。抱怨。(这是现实生活 中的常见行为,也是作者感悟的现实环境。)
过上了平淡安稳的日子,我们却抱怨它不够富裕;拥有了关爱我们的亲人,我们却 抱怨他们太过唠叨;交到了真心以待的朋友,我们却抱怨他们还不够体贴…(对今天 人们常常忽视其价值。于是,作者将我们引向对昨天的回忆之中。)我们似乎忘却了 忘却了曾经贫穷时,能过上平淡的日子,哪怕只有一天,我们会感恩;忘却了曾经失意 时,能有入鼓励,哪怕只有一句,我们也会感恩;忘却了曾经无助时,能有人关心,哪 怕只有一点,我们同样也会感恩 现代生活的快节奏,让我们忘却了感恩,无暇去感恩(“无暇”,渗透着作者,心中 的理解),于是日子便一下子浮躁起来,变得喧嚣不安。我们需要得到提醒,感恩需要 得到提醒。(这是领起下文的关键句。) 提醒感恩是提醒一种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中心句,锁定了本段主题。)也许生活 中真的有很多不如枣之处,但是换个角度去审视它,以一颗感恩的心去迎接它,我们会 发现心情明朗了许多 提醒感恩是为了要让我们学会感恩,重拾感恩。感恩于生命,感谢它给了我们体验 生活的入场券;感恩于爱,感谢它给了我们感受温暖的热源;感恩于机遇,感谢它给了 我们升华自我的阶梯;感恩于苦难,感谢它给了我们继续拼搏的筹码……(运用排比, 在罗列中表明我们应该感恩我们所拥右确一切。) 常言道:感恩图报。提醒感恩,更重要的意义在于要让我们能以一种更积极的态度 去回报我们感恩的对象。对生命最好的回报莫过于珍惜,对爱最好的回报莫过于传递, 对机遇最好的回报莫过于把握,对苦难最好的回报奠过于升华…(与上文对应,展示 回报的最好方式。) 提醒感恩,要把握好感恩的界限与内涵2那不是一味地肯定或依赖于外界的给予, 而忽视了自身努力的价-值,磨灭了继续进取的斗志。毕竟自己才是生活的主角,进取 才是生活的法则。(这是一个非常新颖的观点,是作者对生活本质的透辟感悟。)感恩可 以是一种慰藉,却不可以成为一种麻醉。 感恩如一场及时的春雨,冲刷掉浮躁的尘埃与腐朽的气息,让一切在尘埃落定的平 静之中孕育更加精彩的新生。 所以,让我们一起来提醒感恩,在每一个感恩节,也在每一天 【满分解密】 文章行文大胆,收放自如,笔法娴熟,是一篇颇具思想深度的大气文章。。 满分点:“感悟感恩”,一个语意明确、简洁扣题的作文题目。文章开头由独爱感 恩节引出“要提醒感恩”的话题.结尾强调“要提醒感恩”时,仍不忘提及感恩节。可 谓前后呼应,首尾圆舍,结构紧凑。这是文章的一大优点。在文章的主体部分,围绕着 “为什么要提醒感恩”,“提醒感恩应把握的原则是什么”等问题,作者提出了“提醒 感恩是一种乐观积枢的吐活态度”,“提醒感恩,耍把握好感恩的界限与内涵”等全新 观点,显示了考生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力与一定的思考深度 【模拟演练】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压力摸不着看不到,但压力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小到个人,大到集体、国家,都 压力压着。你看小学生有作业压力,中学生有升学压力,大学生有就业压力,职工 有下岗压力,企业有生存发展的压力,国家有国际政治军事经济竞争的压力… 没有压力行吗?不行。人往往是有惰性的。没听说过“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吗?没 听说过“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吗?没听说过“落后就要挨打,挨打就要亡国” 吗?我们一直在努力,还赶不上别人,哪还敢停息?
过上了平淡安稳的日子,我们却抱怨它不够富裕;拥有了关爱我们的亲人,我们却 抱怨他们太过唠叨;交到了真心以待的朋友,我们却抱怨他们还不够体贴……(对今天, 人们常常忽视其价值。于是,作者将我们引向对昨天的回忆之中。)我们似乎忘却了, 忘却了曾经贫穷时,能过上平淡的日子,哪怕只有一天,我们会感恩;忘却了曾经失意 时,能有入鼓励,哪怕只有一句,我们也会感恩;忘却了曾经无助时,能有人关心,哪 怕只有一点,我们同样也会感恩…… 现代生活的快节奏,让我们忘却了感恩,无暇去感恩(“无暇”,渗透着作者,心中 的理解),于是日子便一下子浮躁起来,变得喧嚣不安。我们需要得到提醒,感恩需要 得到提醒。(这是领起下文的关键句。) 提醒感恩是提醒一种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中心句,锁定了本段主题。)也许生活 中真的有很多不如枣之处,但是换个角度去审视它,以一颗感恩的心去迎接它,我们会 发现心情明朗了许多。 提醒感恩是为了要让我们学会感恩,重拾感恩。感恩于生命,感谢它给了我们体验 生活的入场券;感恩于爱,感谢它给了我们感受温暖的热源;感恩于机遇,感谢它给了 我们升华自我的阶梯;感恩于苦难,感谢它给了我们继续拼搏的筹码……(运用排比, 在罗列中表明我们应该感恩我们所拥右确一切。) 常言道:感恩图报。提醒感恩,更重要的意义在于要让我们能以一种更积极的态度 去回报我们感恩的对象。对生命最好的回报莫过于珍惜,对爱最好的回报莫过于传递, 对机遇最好的回报莫过于把握,对苦难最好的回报奠过于升华……(与上文对应,展示 回报的最好方式。) 提醒感恩,要把握好感恩的界限与内涵 2 那不是一味地肯定或依赖于外界的给予, 而忽视了自身努力的价-值,磨灭了继续进取的斗志。毕竟自己才是生活的主角,进取 才是生活的法则。(这是一个非常新颖的观点,是作者对生活本质的透辟感悟。)感恩可 以是一种慰藉,却不可以成为一种麻醉。 感恩如一场及时的春雨,冲刷掉浮躁的尘埃与腐朽的气息,让一切在尘埃落定的平 静之中孕育更加精彩的新生。 所以,让我们一起来提醒感恩,在每一个感恩节,也在每一天。 【满分解密】 文章行文大胆,收放自如,笔法娴熟,是一篇颇具思想深度的大气文章。 。 满分点:“感悟感恩”,一个语意明确、简洁扣题的作文题目。文章开头由独爱感 恩节引出“要提醒感恩”的话题.结尾强调“要提醒感恩”时,仍不忘提及感恩节。可 谓前后呼应,首尾圆舍,结构紧凑。这是文章的一大优点。在文章的主体部分,围绕着 “为什么要提醒感恩”,“提醒感恩应把握的原则是什么”等问题,作者提出了“提醒 感恩是一种乐观积枢的吐活态度”,“提醒感恩,耍把握好感恩的界限与内涵”等全新 观点,显示了考生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力与一定的思考深度。 【模拟演练】 一、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压力摸不着看不到,但压力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小到个人,大到集体、国家,都 被 压力压着。你看小学生有作业压力,中学生有升学压力,大学生有就业压力,职工 有下岗压力,企业有生存发展的压力,国家有国际政治军事经济竞争的压力…… 没有压力行吗?不行。人往往是有惰性的。没听说过“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吗?没 听说过“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吗?没听说过“落后就要挨打,挨打就要亡国” 吗?我们一直在努力,还赶不上别人,哪还敢停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