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为巴陵太守。到了第二年,政事顺 利,百姓安居乐业,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 岳阳楼,扩增它旧有的规模,把唐代名家和今人的诗赋刻在上面,嘱 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我观赏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一湖。它连接着远处的山脉, 吞吐着长江的水流,浩浩荡荡,宽广无边;早晴晚阴,气象万千。这 是岳阳楼盛大壮观的景象。前人的描述(已经)很详尽了。然而北面 通向巫峡,南面直到潇湘,被贬的政客和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看 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不同吧? 像那阴雨连绵,接连几个月不放晴,阴冷的风怒吼,浑浊的浪冲向天 空;太阳和星星都隐藏起了光辉,山岳也潜伏起形体;商人旅客不能 前行,桅杆倒下,船桨断折:傍晚的天色暗下来了,虎在咆哮猴在悲 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产生被贬离京、怀念家乡、担心诽 谤、害怕讥讽的情怀,(会觉得)满眼萧条景象,感慨到极点而悲伤 了啊。 到了春日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 色湖光相连,万里碧绿;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 的鱼儿(在水中)畅游;岸边的芷草和洲上的兰花,茂盛并且青绿
【译文】 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为巴陵太守。到了第二年,政事顺 利,百姓安居乐业,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 岳阳楼,扩增它旧有的规模,把唐代名家和今人的诗赋刻在上面,嘱 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我观赏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一湖。它连接着远处的山脉, 吞吐着长江的水流,浩浩荡荡,宽广无边;早晴晚阴,气象万千。这 是岳阳楼盛大壮观的景象。前人的描述(已经)很详尽了。然而北面 通向巫峡,南面直到潇湘,被贬的政客和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看 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不同吧? 像那阴雨连绵,接连几个月不放晴,阴冷的风怒吼,浑浊的浪冲向天 空;太阳和星星都隐藏起了光辉,山岳也潜伏起形体;商人旅客不能 前行,桅杆倒下,船桨断折;傍晚的天色暗下来了,虎在咆哮猴在悲 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产生被贬离京、怀念家乡、担心诽 谤、害怕讥讽的情怀,(会觉得)满眼萧条景象,感慨到极点而悲伤 了啊。 到了春日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 色湖光相连,万里碧绿;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 的鱼儿(在水中)畅游;岸边的芷草和洲上的兰花,茂盛并且青绿
偶尔或许大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照在湖面上闪着金光, 月影映入水底,像沉潜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在你唱我和,这样的乐趣 (真是)无穷无尽!(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感到胸怀开阔,精 神爽快;光荣和屈辱都被遗忘了,端着酒杯,吹着威风,那是喜洋洋 的欢乐啊 唉!我曾经探求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们的心思,或许不同于(以 上)这两种表现,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为外界环境的好坏或喜 或忧,也不因为自己心情的好坏或乐或悲;处在高高的庙堂上(在朝), 则为平民百姓忧虑;处在荒远的江湖中(在野),则替君主担忧。这 样(他们)进朝为官也忧虑,退居江湖为民也忧虑。那么什么时候才 快乐呢?他一定会说:“比天下人忧虑在前,比天下人享乐在后”吧 啊!(如果)没有这样的人,我和谁志同道合呢? 写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1046年) 饮水思源,解文寻根。这个根,就是作者写作之缘由。《岳阳楼记》 是如何产生的,教学此文,教师应与学生共同来寻这个根。这个根, 文中说的明白:“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属予作文以记 之。”滕子京虽谪但却使巴陵“政通人和,百废具兴”,足见滕实为国
偶尔或许大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照在湖面上闪着金光, 月影映入水底,像沉潜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在你唱我和,这样的乐趣 (真是)无穷无尽!(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感到胸怀开阔,精 神爽快;光荣和屈辱都被遗忘了,端着酒杯,吹着威风,那是喜洋洋 的欢乐啊。 唉!我曾经探求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们的心思,或许不同于(以 上)这两种表现,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为外界环境的好坏或喜 或忧,也不因为自己心情的好坏或乐或悲;处在高高的庙堂上(在朝), 则为平民百姓忧虑;处在荒远的江湖中(在野),则替君主担忧。这 样(他们)进朝为官也忧虑,退居江湖为民也忧虑。那么什么时候才 快乐呢?他一定会说:“比天下人忧虑在前,比天下人享乐在后”吧。 啊!(如果)没有这样的人,我和谁志同道合呢? 写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1046 年) 饮水思源,解文寻根。这个根,就是作者写作之缘由。《岳阳楼记》 是如何产生的,教学此文,教师应与学生共同来寻这个根。这个根, 文中说的明白:“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属予作文以记 之。”滕子京虽谪但却使巴陵“政通人和,百废具兴”,足见滕实为国
之栋梁,他到任不到一年,便政绩卓著,遂重修岳阳楼。在古时,修 造亭台楼阁,往往撰文记叙建筑、修葺的过程和历史沿革,滕子京便 请朋友范仲淹写记。朋友相邀,焉有不做之理。而此时的范仲淹,也 正被贬在邓州作知州,真可畏“同是天涯沦落人”。有所不同的是 范仲淹与滕子京在处世上相差很大。滕子京“尚气,倜傥自任”,是 个很有脾气的人,又有点刚愎自负,很难听进别人的意见,他对自己 的无端遭遣始终耿耿于怀,常常口岀怨言。据说,岳阳楼落成之日, 他的部下前来祝贺,他却说:“落甚成!待痛饮一场,凭栏大恸十数 声而已。”本当高兴之际,滕子京却万般悲伤涌上心头,可见他还没 有走出谪官带来的打击。可读《岳阳楼记》全文,你却找不到这样 种因被贬而生怨的情绪。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出此范仲淹。一般来讲, “放臣逐客,一旦弃置远外,其忧悲憔悴之叹,发于诗作,特为酸楚, 极有不能自遣者。”而范仲淹在遭受挫折打击时,却能不以物喜,不 以己悲,洒脱自如,毫不介怀。作为滕子京的朋友,范仲淹总想对他 进行规劝却一直无缘开口。后来滕子京给范仲淹去信,要他为岳阳楼 写记,范仲淹才有机会为老朋友进言,文中写到的“不以物喜,不以 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 退亦忧”。这些话,不仅是范仲淹用于自勉的,更是用来勉人的,劝 勉谁?滕子京呀! 找到了这个根,我们就能理解范仲淹写《岳阳楼记》,并不仅仅是为 了记滕子京重修岳阳楼之事,更是为了借此文对老朋友做一劝勉。如
之栋梁,他到任不到一年,便政绩卓著,遂重修岳阳楼。在古时,修 造亭台楼阁,往往撰文记叙建筑、修葺的过程和历史沿革,滕子京便 请朋友范仲淹写记。朋友相邀,焉有不做之理。而此时的范仲淹,也 正被贬在邓州作知州,真可畏“同是天涯沦落人”。有所不同的是, 范仲淹与滕子京在处世上相差很大。滕子京“尚气,倜傥自任”,是 个很有脾气的人,又有点刚愎自负,很难听进别人的意见,他对自己 的无端遭遣始终耿耿于怀,常常口出怨言。据说,岳阳楼落成之日, 他的部下前来祝贺,他却说:“落甚成!待痛饮一场,凭栏大恸十数 声而已。”本当高兴之际,滕子京却万般悲伤涌上心头,可见他还没 有走出谪官带来的打击。可读《岳阳楼记》全文,你却找不到这样一 种因被贬而生怨的情绪。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出此范仲淹。一般来讲, “放臣逐客,一旦弃置远外,其忧悲憔悴之叹,发于诗作,特为酸楚, 极有不能自遣者。”而范仲淹在遭受挫折打击时,却能不以物喜,不 以己悲,洒脱自如,毫不介怀。作为滕子京的朋友,范仲淹总想对他 进行规劝却一直无缘开口。后来滕子京给范仲淹去信,要他为岳阳楼 写记,范仲淹才有机会为老朋友进言,文中写到的“不以物喜,不以 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 退亦忧”。这些话,不仅是范仲淹用于自勉的,更是用来勉人的,劝 勉谁?滕子京呀! 找到了这个根,我们就能理解范仲淹写《岳阳楼记》,并不仅仅是为 了记滕子京重修岳阳楼之事,更是为了借此文对老朋友做一劝勉。如
何劝呢?又不能直来直去,故要写得隐秘些。以什么为托辞呢?当然 是洞庭湖之景!他明写景,暗写自己对人生沉浮的看法,并劝老朋友 要拿得起、放得下,做一个“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洒脱人。在范 仲淹看来,人的一生无怪乎有两种活法,一种是“以物喜,以已悲”。 像那些迁客骚人,因洞庭湖之景或喜(第四段)或悲(第三段),“人 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见刘勰《文心雕龙》) 故有见“淫雨霏霏,连月不开……虎啸猿啼”便生“去国怀乡,忧谗 畏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有见“春和景明,波澜不惊……渔歌 互答”便生“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之感。 种是“不以物喜,不以已悲”。这种人,“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 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进”忧其民,“退”忧其君,唯独不忧“已” 因为,他们的忧与乐已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子 京老友,我多么想你成为这样一类人呀!“微斯人,吾谁与归!” 此文撰于邓州作者并未到过岳阳楼 《岳阳楼记》赏析 沿湘江顺流而下,经长沙再向前,一片烟波浩渺的大水映入眼帘,那 就是“水天一色,风月无边”的洞庭湖了。唐代诗人孟浩然在一首题 为《临洞庭》的诗里写道:“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生动地表现 了洞庭湖浩瀚的气势,成为千古绝唱。诗中所说的岳阳,西临洞庭, 北扼长江,自古以来就是南北交通的咽喉之地。从洞庭湖上向岳阳远
何劝呢?又不能直来直去,故要写得隐秘些。以什么为托辞呢?当然 是洞庭湖之景!他明写景,暗写自己对人生沉浮的看法,并劝老朋友 要拿得起、放得下,做一个“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洒脱人。在范 仲淹看来,人的一生无怪乎有两种活法,一种是“以物喜,以已悲”。 像那些迁客骚人,因洞庭湖之景或喜(第四段)或悲(第三段),“人 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见刘勰《文心雕龙》) 故有见“淫雨霏霏,连月不开……虎啸猿啼”便生“去国怀乡,忧谗 畏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有见“春和景明,波澜不惊……渔歌 互答”便生“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之感。一 种是“不以物喜,不以已悲”。这种人,“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 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进”忧其民,“退”忧其君,唯独不忧“已”! 因为,他们的忧与乐已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子 京老友,我多么想你成为这样一类人呀!“微斯人,吾谁与归!” 此文撰于邓州 作者并未到过岳阳楼 《岳阳楼记》赏析 沿湘江顺流而下,经长沙再向前,一片烟波浩渺的大水映入眼帘,那 就是“水天一色,风月无边”的洞庭湖了。唐代诗人孟浩然在一首题 为《临洞庭》的诗里写道:“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生动地表现 了洞庭湖浩瀚的气势,成为千古绝唱。诗中所说的岳阳,西临洞庭, 北扼长江,自古以来就是南北交通的咽喉之地。从洞庭湖上向岳阳远
眺,最引人注目的是屹立于湖畔的一座三层的城楼,被蓝天白云衬托 得十分壮观。那就是著名的岳阳楼 岳阳楼的前身,是三国时吴国都督鲁肃的阅兵台。唐玄宗开元四年, 中书令张说谪守岳州,在阅兵台旧址建了一座楼阁,取名岳阳楼。李 白、杜甫、白居易、张孝祥、陆游等著名诗人都曾在这里留下脍炙人 口的诗作。到北宋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谪到 岳州巴陵郡做知府,第二年春重修岳阳楼,六月写信给贬官在邓州的 好朋友范仲淹,并附有《洞庭晚秋图》一幅,请他写一篇文章记述这 件事。到庆历六年九月,范仲淹便写了这篇著名的《岳阳楼记》。《岳 阳楼记》全文只有三百六十八字,分五段。 第一段,说明作记的缘由。 这番交代十分必要,因为范仲淹既非岳阳人,又不在岳阳做官,可能 根本就没来过岳阳,一个和岳阳没有关系的人忽然为岳阳楼作记,这 是必须说明缘由的。作者先提出自己的好朋友滕子京,说他被贬官到 岳阳后,经过一年的时间,就做到了“政通人和,百废俱兴”。重修 并扩建了岳阳楼,在楼上刻了唐代先贤和今人的诗赋,又嘱托我作 篇文章记述这件事。这段文字简明扼要,把必须交代的背景,在文章 开头集中地加以交代,后面就可以驰骋想象自由挥洒笔墨了
眺,最引人注目的是屹立于湖畔的一座三层的城楼,被蓝天白云衬托 得十分壮观。那就是著名的岳阳楼。 岳阳楼的前身,是三国时吴国都督鲁肃的阅兵台。唐玄宗开元四年, 中书令张说谪守岳州,在阅兵台旧址建了一座楼阁,取名岳阳楼。李 白、杜甫、白居易、张孝祥、陆游等著名诗人都曾在这里留下脍炙人 口的诗作。到北宋庆历四年,公元 1044 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谪到 岳州巴陵郡做知府,第二年春重修岳阳楼,六月写信给贬官在邓州的 好朋友范仲淹,并附有《洞庭晚秋图》一幅,请他写一篇文章记述这 件事。到庆历六年九月,范仲淹便写了这篇著名的《岳阳楼记》。《岳 阳楼记》全文只有三百六十八字,分五段。 第一段,说明作记的缘由。 这番交代十分必要,因为范仲淹既非岳阳人,又不在岳阳做官,可能 根本就没来过岳阳,一个和岳阳没有关系的人忽然为岳阳楼作记,这 是必须说明缘由的。作者先提出自己的好朋友滕子京,说他被贬官到 岳阳后,经过一年的时间,就做到了“政通人和,百废俱兴”。重修 并扩建了岳阳楼,在楼上刻了唐代先贤和今人的诗赋,又嘱托我作一 篇文章记述这件事。这段文字简明扼要,把必须交代的背景,在文章 开头集中地加以交代,后面就可以驰骋想象自由挥洒笔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