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体的吸湿形式: 1)扩散。在高湿环境中,由于物体内部和周围环境的水汽压力差 较大,水分子在压力差的作用下,向物体内部扩散,使水分子进入物体 内部。扩散随着温度升高而加剧。 (2)吸收。有些材料本身具有缝隙和毛细孔,如高分子塑料的分子 间,均存在一定的空隙,纤维材料则有众多的毛细孔,当这种材料处于 潮湿空气中时,材料表面的水膜分子由于毛细作用,进入材料内部。 (3)吸附。由于物体表面的分子对水分子具有吸引力。当物体处于 潮湿空气中时,水分子就会吸附到物体表面上,形成一层水膜。含有碱 及碱土金属离子、非金属化合物离子以及离子晶体化的固体材料,对水 分子有较大的吸附能力。 (4)凝露。当物体表面温度低于周围空气的露点时,空气中的水蒸 汽便会在物体表面上凝结成水珠,在物体表面上形成一层很厚的水膜。 在高温、低温交变循环下,可能造成材料内部的内凝露,严重时会使材 料内部积水
物体的吸湿形式: (1)扩散。在高湿环境中,由于物体内部和周围环境的水汽压力差 较大,水分子在压力差的作用下,向物体内部扩散,使水分子进入物体 内部。扩散随着温度升高而加剧。 (2)吸收。有些材料本身具有缝隙和毛细孔,如高分子塑料的分子 间,均存在一定的空隙,纤维材料则有众多的毛细孔,当这种材料处于 潮湿空气中时,材料表面的水膜分子由于毛细作用,进入材料内部。 (3)吸附。由于物体表面的分子对水分子具有吸引力。当物体处于 潮湿空气中时,水分子就会吸附到物体表面上,形成一层水膜。含有碱 及碱土金属离子、非金属化合物离子以及离子晶体化的固体材料,对水 分子有较大的吸附能力。 (4)凝露。当物体表面温度低于周围空气的露点时,空气中的水蒸 汽便会在物体表面上凝结成水珠,在物体表面上形成一层很厚的水膜。 在高温、低温交变循环下,可能造成材料内部的内凝露,严重时会使材 料内部积水
水分子以扩散和吸收的形式进入物质内部的程度, 可以用吸湿性(吸水性)和透湿性等指标表示。 吸湿性—它以材料在温度为20°C和相对湿度 为100%(或97%~100%)的空气中经过24小时后所 增加重量的百分数来表示。 吸水性以材料放在温度为(20±5)°的蒸馏水 中经过24小时后所增加重量的百分数来表示
水分子以扩散和吸收的形式进入物质内部的程度, 可以用吸湿性(吸水性)和透湿性等指标表示。 吸湿性——它以材料在温度为20ºC和相对湿度 为100%(或97%~100%)的空气中经过24小时后所 增加重量的百分数来表示。 吸水性以材料放在温度为(20±5)ºC的蒸馏水 中经过24小时后所增加重量的百分数来表示
透湿性—材料能被子水蒸汽(或水分子)透 过的能力。透湿性用透湿率来表示。即在单位气压 (mmHg)下,材料厚度为1cm时,每小时透过水蒸 气的微克数。其单位为 ug/cm h mmHg
透湿性——材料能被子水蒸汽(或水分子)透 过的能力。透湿性用透湿率来表示。即在单位气压 (mmHg)下,材料厚度为1㎝时,每小时透过水蒸 气的微克数。其单位为μg/cm·h·mmHg
吸附和凝露会使材料表面形成一层水膜。这层水膜将引起 材料润湿,材料被水润湿的程度可用润湿角来表征 (a) 当润湿角a<9°时,材料可被认为是亲水性的;当润湿角 a>90°时,材料可被认为是憎水性的
吸附和凝露会使材料表面形成一层水膜。这层水膜将引起 材料润湿,材料被水润湿的程度可用润湿角α来表征: 当润湿角α<90°时,材料可被认为是亲水性的;当润湿角 α﹥90°时,材料可被认为是憎水性的
亲水性当物体表面对水分子的吸引力大于水的表面张 力时,此时润滑湿角∝<90°,α角越小,表示物体的亲水性越 强。亲水性的物体容易使水在其表面上形成一层水膜,水膜 使物体润湿,并使水沿着物体表面向内部渗入。 憎水性—当物体表面对水分子的吸引力小于水的表面张 力时,此时润滑湿角α>90°,α角越大,表示物体憎水性越强。 憎水性物体使水在其表面上收缩成不相连的小水珠,物体表 面不易被润湿,水分子也不易渗入物体内部
亲水性——当物体表面对水分子的吸引力大于水的表面张 力时,此时润滑湿角α<90º ,α角越小,表示物体的亲水性越 强。亲水性的物体容易使水在其表面上形成一层水膜,水膜 使物体润湿,并使水沿着物体表面向内部渗入。 憎水性——当物体表面对水分子的吸引力小于水的表面张 力时,此时润滑湿角α>90º ,α角越大,表示物体憎水性越强。 憎水性物体使水在其表面上收缩成不相连的小水珠,物体表 面不易被润湿,水分子也不易渗入物体内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