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辞.湘夫人》同《诗经?兼葭》一样,都是表现在水一方的意境。所不 同的是:《诗经》产生于黄河流域,大都是民歌,表现着现实精神;《楚辞》产 生于长江流域,多是屈原个人创作,散发着浪漫气息。 《湘夫人》通篇笼罩在凄美的氛围中。开头几句是秋水的绝唱,被誉为“千 古言秋之祖”。(胡应麟《诗薮》)通常认为湘君和湘夫人是湘水的配偶神,他们 彼此深深地眷恋,却不知什么原因,总是爱而无因,见而不得,只能互相幻想 着对方,无望地追寻、失望。在他们之间,永恒地隔着迷惘的水域。这首诗就 细腻地表现了湘君对湘夫人由企盼,到幻觉,到失望的凄楚情感历程。而境界 是非常唯美的,那些来自水中的香花香草满溢着纸卷,杜若、辛夷、荷、芷… 让读者环绕在香氛和灵异构成的神秘奇异的世界里。《湘夫人》就是这样浸透在 满怀的香气里。湘君和湘夫人的形象,也因此显示出高洁优美来。这就是楚辞 常用的香草美人以譬君子的笔法。《湘夫人》,和《九歌》中的其他作品一起, 向读者展示一个神秘美丽的世界。 神恋生活中期约难遇的悲剧情景; 读《湘夫人》首四句,我们可以想象出这样的情景:湘君迎候湘夫人于洞 庭始波,木叶飘零之时,但“帝子降兮北渚”,可望而不可及。 这就像《诗经》云:“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兼葭》写怀人不得之情,凄 迷哀慕之感,令人嗟叹惆怅难已。《湘夫人》中写湘君待湘夫人而不至之怀恋怨 慕之情,同样凄艳哀恻,令人感慨。爱而不见,怎一个“愁”字了得。 第二段十四句,写湘君在期约难遇后的追随行为和心理活动。湘君在恍惚 中日夜奔驰于沅、湘之间,颇似《兼葭》中“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 的情景。 第三段十六句,铺叙湘君筑室水中以迎娶湘夫人的情景 第四段六句,写湘君离开期约地点诗的行为和心境。 筑室水中,容与江滨,湘君之期望和失望,正与《湘君》中湘夫人之深情 相互映衬。寸心难表,两情不通,会合无缘,生离死别,自是古来恨事,又岂
《楚辞.湘夫人》同《诗经?蒹葭》一样,都是表现在水一方的意境。所不 同的是:《诗经》产生于黄河流域,大都是民歌,表现着现实精神;《楚辞》产 生于长江流域,多是屈原个人创作,散发着浪漫气息。 《湘夫人》通篇笼罩在凄美的氛围中。开头几句是秋水的绝唱,被誉为“千 古言秋之祖”。(胡应麟《诗薮》)通常认为湘君和湘夫人是湘水的配偶神,他们 彼此深深地眷恋,却不知什么原因,总是爱而无因,见而不得,只能互相幻想 着对方,无望地追寻、失望。在他们之间,永恒地隔着迷惘的水域。这首诗就 细腻地表现了湘君对湘夫人由企盼,到幻觉,到失望的凄楚情感历程。而境界 是非常唯美的,那些来自水中的香花香草满溢着纸卷,杜若、辛夷、荷、芷…… 让读者环绕在香氛和灵异构成的神秘奇异的世界里。《湘夫人》就是这样浸透在 满怀的香气里。湘君和湘夫人的形象,也因此显示出高洁优美来。这就是楚辞 常用的香草美人以譬君子的笔法。《湘夫人》,和《九歌》中的其他作品一起, 向读者展示一个神秘美丽的世界。 1、神恋生活中期约难遇的悲剧情景; 读《湘夫人》首四句,我们可以想象出这样的情景:湘君迎候湘夫人于洞 庭始波,木叶飘零之时,但“帝子降兮北渚”,可望而不可及。 这就像《诗经》云:“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蒹葭》写怀人不得之情,凄 迷哀慕之感,令人嗟叹惆怅难已。《湘夫人》中写湘君待湘夫人而不至之怀恋怨 慕之情,同样凄艳哀恻,令人感慨。爱而不见,怎一个“愁”字了得。 第二段十四句,写湘君在期约难遇后的追随行为和心理活动。湘君在恍惚 中日夜奔驰于沅、湘之间,颇似《蒹葭》中“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 的情景。 第三段十六句,铺叙湘君筑室水中以迎娶湘夫人的情景。 第四段六句,写湘君离开期约地点诗的行为和心境。 筑室水中,容与江滨,湘君之期望和失望,正与《湘君》中湘夫人之深情 相互映衬。寸心难表,两情不通,会合无缘,生离死别,自是古来恨事,又岂
止儿女旖旎之情 2、佳句赏析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写景如画,仿佛一幅秋风图,湘湖洞庭秋景如在目前,作者妙在以可见之 水波、木叶,写出不可见之袅袅秋风,写风而有画意。《湘夫人》此二名之妙, 还在以景写情。刘熙载云:“叙物以方情谓之赋,余谓《楚辞?九歌》最得诀。 如‘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是写出“目眇眇兮愁予’来;‘荒忽兮远 望,观流水兮潺湲’,正是写出“思公子兮未敢言’来,俱有“目击道存,不可 容声’之意。”(《艺概?赋概》) “鸟何萃兮萍中,罾何为兮木上”“麇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这是以 反常之事为喻之法,在《楚辞》中很常见。如《湘君》中言:“采薜荔兮水中, 搴芙蓉兮木末”《卜居》则云:“世混浊而不清,暗翼为重,千钩为轻。”而情诗 以反常不可能之事为喻,在中外诗歌中都是常法,所谓“山无陵,江水为竭, 冬雷震震,夏雨雪。”(汉乐府《上邪》)之类,均是其例 提供了借景抒情的三种范例。 融情入景,以景染情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这 凄清杏茫的秋景,构成了一个优美而惆怅的意境,成功地点染了抒情主人公的 心境,被后人称为“千古言秋之祖”。—明?胡应麟《诗薮》内编卷一 因情造景,象征寓意; “鸟萃兮苹中,罾何为兮木上”,“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四句, 以不可能存在的假想景象,来自我比况自身的尴尬处境。 极力铺陈美好场景。 浪漫是什么?浪漫难道不是对善和完美的无止境的追求吗?浪漫是想象, 是一次长长的牵引,是永远不会腐朽的一种力量
止儿女旖旎之情! 2、佳句赏析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写景如画,仿佛一幅秋风图,湘湖洞庭秋景如在目前,作者妙在以可见之 水波、木叶,写出不可见之袅袅秋风,写风而有画意。《湘夫人》此二名之妙, 还在以景写情。刘熙载云:“叙物以方情谓之赋,余谓《楚辞?九歌》最得诀。 如‘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是写出‘目眇眇兮愁予’来;‘荒忽兮远 望,观流水兮潺湲’,正是写出‘思公子兮未敢言’来,俱有‘目击道存,不可 容声’之意。”(《艺概?赋概》) “鸟何萃兮萍中,罾何为兮木上”“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这是以 反常之事为喻之法,在《楚辞》中很常见。如《湘君》中言:“采薜荔兮水中, 搴芙蓉兮木末”《卜居》则云:“世混浊而不清,暗翼为重,千钧为轻。”而情诗 以反常不可能之事为喻,在中外诗歌中都是常法,所谓“山无陵,江水为竭, 冬雷震震,夏雨雪。”(汉乐府《上邪》)之类,均是其例。 提供了借景抒情的三种范例。 融情入景,以景染情;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这一 凄清杳茫的秋景,构成了一个优美而惆怅的意境,成功地点染了抒情主人公的 心境,被后人称为“千古言秋之祖”。——明?胡应麟《诗薮》内编卷一 因情造景,象征寓意; “鸟萃兮苹中, 罾何为兮木上”,“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 ” 四句, 以不可能存在的假想景象,来自我比况自身的尴尬处境。 极力铺陈美好场景。 浪漫是什么?浪漫难道不是对善和完美的无止境的追求吗?浪漫是想象, 是一次长长的牵引,是永远不会腐朽的一种力量
作品评论 《湘君》和《湘夫人》描写的都是迎接湘水神的降临,以及巫与神双方复 杂的情感状态。“横流涕兮潺湲,隐思君兮啡侧”(《湘君》),“沅有茝兮醯有兰, 思公子兮未敢言”(《湘夫人》),无论是巫还是神,他们都怀有十分真擎的爱情, 但是别多聚少的经历又使他们变得很脆弱,所以,在希望和绝望的交织中,爱 情表现得如此缠绵哀婉 0···· 诗人普于用景物来衬托人物的心理状态。《湘夫人》云:“帝子降兮北渚, 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这一凄清杳茫的秋景,构成 了一个优美而惆怅的意境,成功地点染了抒情主人公的心境,被后人称为“千 古言秋之祖”(明胡应麟《诗薮》内编卷一)一一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 《九歌》中大多数诗篇都包含有神与神或人与神相恋的情节。这些恋爱, 在诗中又都呈现会合无缘、彷徨怅惘的状态,透出对生命的执着追求,和追求 不得的忧伤怀疑。这里面也许包含着屈原自己人生失路、孤独凄凉的心情。如 《湘君》、《湘夫人》写一对配偶神,他们彼此相待,却终不能相遇,唱出伤心 的歌子。 《湘君》开头写道:“帝子降兮北渚,目渺渺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 兮木叶下”在这幅清秋候人的画面上,深秋的凉意和情感的寂寞不安融为一体, 渲染出一派难以言说的凄迷惆怅之情,从而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章培恒、骆玉明主编《中国文学史》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 帝子,指湘夫人,古代女子也可以称子。《诗经》中写道齐国国君的女儿出 嫁时“之子于归,百辆御之”可证。因为湘夫人是神灵所以说“降”,它一方面 跟湘夫人的神灵身份相吻合,同时也符合湘君等待约会湘夫人的感情期待,表 现了对湘夫人急切的期待的心情。“愁予”,使我极度的悲伤;眇眇,望眼欲穿
作品评论 《湘君》和《湘夫人》描写的都是迎接湘水神的降临,以及巫与神双方复 杂的情感状态。“横流涕兮潺湲,隐思君兮陫侧”(《湘君》),“沅有茝兮醴有兰, 思公子兮未敢言”(《湘夫人》),无论是巫还是神,他们都怀有十分真挚的爱情, 但是别多聚少的经历又使他们变得很脆弱,所以,在希望和绝望的交织中,爱 情表现得如此缠绵哀婉。…… 诗人善于用景物来衬托人物的心理状态。《湘夫人》云:“帝子降兮北渚, 目眇眇兮愁予。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这一凄清杳茫的秋景,构成 了一个优美而惆怅的意境,成功地点染了抒情主人公的心境,被后人称为“千 古言秋之祖”(明胡应麟《诗薮》内编卷一) ——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 《九歌》中大多数诗篇都包含有神与神或人与神相恋的情节。这些恋爱, 在诗中又都呈现会合无缘、彷徨怅惘的状态,透出对生命的执着追求,和追求 不得的忧伤怀疑。这里面也许包含着屈原自己人生失路、孤独凄凉的心情。如 《湘君》、《湘夫人》写一对配偶神,他们彼此相待,却终不能相遇,唱出伤心 的歌子。 《湘君》开头写道:“帝子降兮北渚,目渺渺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 兮木叶下”。在这幅清秋候人的画面上,深秋的凉意和情感的寂寞不安融为一体, 渲染出一派难以言说的凄迷惆怅之情,从而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 章培恒、骆玉明主编《中国文学史》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 帝子,指湘夫人,古代女子也可以称子。《诗经》中写道齐国国君的女儿出 嫁时“之子于归,百辆御之”可证。因为湘夫人是神灵所以说“降”,它一方面 跟湘夫人的神灵身份相吻合,同时也符合湘君等待约会湘夫人的感情期待,表 现了对湘夫人急切的期待的心情。“愁予”,使我极度的悲伤;眇眇,望眼欲穿
而又模糊迷茫看不清楚的状态。上下句之间存在着极大的感情落差,上句写出 了自己前所未有的渴望和幸运之感,下句写因没有看到对方的到来而一下子跌 到了感情的深渊。没有见到心上人,看到的却是“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落叶 下”的萧瑟悲凉的深秋景色。瑟瑟秋风、浩渺的秋水、萧萧落叶使湘君的心情 更加惆怅万分。这种写法启发了无数的后来人,如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晏殊的“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等等。 所以说“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落叶下”是中国古典诗词中经久不衰的名句, 秋风、落叶也就成了表达失落、惆怅之情的最敏感且最富表现力的词汇,同时 也成为最能唤起人们悲愁情感的自然景观。历代都有无数的文人艺术家对这两 句诗做出高度的评价和赞美,并以之为题材创作出无数的诗文画等艺术珍品。 需要说明的是,古人对自然的理解是比较单一的,在他们的心中乃至作品中, 所有的花都在一个季节开放,那就是春天;所有的树都在一个季节落叶,那就 是秋天。其实,这两种理解是完全违背自然界现象和自然界的客观规律的,因 为每一天都有树叶在落,一年四季每一季节甚至每一天都有花开。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落叶下。” 首先,它点明季节;其次它写出了无穷的境界,那种秋水初涨,浩渺无边, 望无际景象如在眼前;再次,它寄寓了自己身后的情感,这种情感跟那种忧 愁的情绪和寥落的自然景观是完全吻合的。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表现出了 两种不同的情感。其一是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喜气洋洋的快乐情 绪;另一种是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的失落和愁苦情感。 可以看出,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表达的美好的景观和畅快的心情是极其抽 象的,而表现得悲伤失落情绪则非常具体,非常生动,表达的非常到位,所以 也就非常感人。“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都是极其具体而 鲜明的意象。《湘夫人》所要表达的情感正是这样。进而推广到几乎所有作家, 他们对于高兴喜悦的感情,描写和表达的都极其抽象,描写痛苦和失落之情都 极其细腻和有层次,极其具体和生动。“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落叶下”正是这 种感情表达的早期范式和绝佳典型。 “鸟何萃兮苹中,罾何为兮木上” 写的是反常现象,暗示了失望的必然结果。我们从《诗经》的《关雎》和
而又模糊迷茫看不清楚的状态。上下句之间存在着极大的感情落差,上句写出 了自己前所未有的渴望和幸运之感,下句写因没有看到对方的到来而一下子跌 到了感情的深渊。没有见到心上人,看到的却是“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落叶 下”的萧瑟悲凉的深秋景色。瑟瑟秋风、浩渺的秋水、萧萧落叶使湘君的心情 更加惆怅万分。这种写法启发了无数的后来人,如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晏殊的“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等等。 所以说“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落叶下”是中国古典诗词中经久不衰的名句, 秋风、落叶也就成了表达失落、惆怅之情的最敏感且最富表现力的词汇,同时 也成为最能唤起人们悲愁情感的自然景观。历代都有无数的文人艺术家对这两 句诗做出高度的评价和赞美,并以之为题材创作出无数的诗文画等艺术珍品。 需要说明的是,古人对自然的理解是比较单一的,在他们的心中乃至作品中, 所有的花都在一个季节开放,那就是春天;所有的树都在一个季节落叶,那就 是秋天。其实,这两种理解是完全违背自然界现象和自然界的客观规律的,因 为每一天都有树叶在落,一年四季每一季节甚至每一天都有花开。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落叶下。” 首先,它点明季节;其次它写出了无穷的境界,那种秋水初涨,浩渺无边, 一望无际景象如在眼前;再次,它寄寓了自己身后的情感,这种情感跟那种忧 愁的情绪和寥落的自然景观是完全吻合的。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表现出了 两种不同的情感。其一是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喜气洋洋的快乐情 绪;另一种是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的失落和愁苦情感。 可以看出,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表达的美好的景观和畅快的心情是极其抽 象的,而表现得悲伤失落情绪则非常具体,非常生动,表达的非常到位,所以 也就非常感人。“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都是极其具体而 鲜明的意象。《湘夫人》所要表达的情感正是这样。进而推广到几乎所有作家, 他们对于高兴喜悦的感情,描写和表达的都极其抽象,描写痛苦和失落之情都 极其细腻和有层次,极其具体和生动。“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落叶下”正是这 种感情表达的早期范式和绝佳典型。 “鸟何萃兮苹中,罾何为兮木上” 写的是反常现象,暗示了失望的必然结果。我们从《诗经》的《关雎》和
《氓》等篇中就已经知道,当时涉及到男女爱情一般都在水边。而《湘君》、《湘 夫人》更是以水为大背景,这里面的鸟和罾(捕鱼的网)都是爱情隐语,这在 民歌里面很多的。 沅有茝兮醯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 是写自己思念的情绪。这句诗是这首诗中除“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落叶 下”外的第二个名句,表现了两情未通的单相思的苦闷,它与越地民歌《越人 歌》中的“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有异曲同工之妙处。这里的“不 敢言”不是不敢说,而是因为你没有来,因此我没有机会对你讲。“茝”和“兰” 是两种花草。这两句诗运用了谐音和双关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自己对爱情的忠 贞和执着。 “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湲”之后继续写反常现象:“麋何食兮庭中, 蛟何为兮水裔?”鹿在庭院中吃草为什么是反常现象呢?因为鹿通常应该在野 外吃草。《诗经·小雅》中有《鹿鸣》一篇中“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可证。蛟 龙由于是雌性龙,所以一般都深潜水底而不会来到水边上。 第一段中,在五组情节链的基础之上,抒发了作者对湘夫人的思念和渴望。 湘君的情绪由非常高兴,盼湘夫人的降临—“帝子降兮北渚”,一下子跌落到 感情低落的低谷——“目眇眇兮愁予”,然后情绪又发生了很多的变化,所有的 变化都是悲伤的,并多次用反问句式表达自己因对方爽约而带来的痛苦之情, 用眼前萧瑟冷落的景象和一些反常的生活场景来衬托自己的失落心情。所以, 第一段主要是用盼望对方来而对方却没有来,表达了一种情绪的极度低落。 湘夫人将要降临北洲上,放眼远眺呵使我分外惆怅。 秋风阵阵,柔弱细长,洞庭波涌,落叶飘扬。 登上长满白蘋的高地放眼望。我与佳人约会,一直忙得月昏黄 鸟儿啊为何聚集在苹草边?鱼网啊为何挂到树枝上? 沅水有白芷,澧水有幽兰,怀念湘夫人啊无法讲。 心思恍惚,望穿秋水,只见那洞庭水慢慢流淌。 野麋寻食,为何来到庭院?蛟龙游戏,为何来到浅滩 清晨我骑马在江边奔驰,傍晚我渡大江西岸旁。 听说佳人召唤我,我将快速飞驰与你同往
《氓》等篇中就已经知道,当时涉及到男女爱情一般都在水边。而《湘君》、《湘 夫人》更是以水为大背景,这里面的鸟和罾(捕鱼的网)都是爱情隐语,这在 民歌里面很多的。 “沅有茝兮醴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 是写自己思念的情绪。这句诗是这首诗中除“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落叶 下”外的第二个名句,表现了两情未通的单相思的苦闷,它与越地民歌《越人 歌》中的“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有异曲同工之妙处。这里的“不 敢言”不是不敢说,而是因为你没有来,因此我没有机会对你讲。“茝”和“兰” 是两种花草。这两句诗运用了谐音和双关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自己对爱情的忠 贞和执着。 “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湲”之后继续写反常现象:“麋何食兮庭中, 蛟何为兮水裔?”鹿在庭院中吃草为什么是反常现象呢?因为鹿通常应该在野 外吃草。《诗经•小雅》中有《鹿鸣》一篇中“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可证。蛟 龙由于是雌性龙,所以一般都深潜水底而不会来到水边上。 第一段中,在五组情节链的基础之上,抒发了作者对湘夫人的思念和渴望。 湘君的情绪由非常高兴,盼湘夫人的降临——“帝子降兮北渚”,一下子跌落到 感情低落的低谷——“目眇眇兮愁予”,然后情绪又发生了很多的变化,所有的 变化都是悲伤的,并多次用反问句式表达自己因对方爽约而带来的痛苦之情, 用眼前萧瑟冷落的景象和一些反常的生活场景来衬托自己的失落心情。所以, 第一段主要是用盼望对方来而对方却没有来,表达了一种情绪的极度低落。 湘夫人将要降临北洲上,放眼远眺呵使我分外惆怅。 秋风阵阵,柔弱细长,洞庭波涌,落叶飘扬。 登上长满白薠的高地放眼望。我与佳人约会,一直忙得月昏黄。 鸟儿啊为何聚集在苹草边?鱼网啊为何挂到树枝上? 沅水有白芷,澧水有幽兰,怀念湘夫人啊无法讲。 心思恍惚,望穿秋水,只见那洞庭水慢慢流淌。 野麋寻食,为何来到庭院?蛟龙游戏,为何来到浅滩? 清晨我骑马在江边奔驰,傍晚我渡大江西岸旁。 听说佳人召唤我,我将快速飞驰与你同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