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 流 课后训练提升 基础巩固 一、选择题 1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洲的民族民主运动高涨,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第一次世界大战削弱了帝国主义的势力 B.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C.共产党成为各国运动的领导者 D.亚洲殖民体系的崩溃 答案:A 解析:第一次世界大战极大地削弱了帝国主义的势力,这是亚洲民族民主运动得以 深入发展的主要原因,故选A项。十月革命的胜利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 解放斗争,但不是亚洲民族民主运动高涨的主要原因,排除B项。共产党的领导 只是出现在部分国家,亚洲殖民体系当时还没有崩溃,故C、D两项均错误。 2.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指导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为独立和民主而斗争的思想武 器是() A.自由、民主思想 B.民族自决原则 C.社会主义理论 D.无产阶级革命理论 答案B 解析:英、法等国的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在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中,逐渐 认识到白人不是天命所注定的应当统治有色人种的种族,争取民族独立、实现民 族自治的民族自决原则逐步形成并迅速传播开来,成为指导殖民地、半殖民地人 民为独立民主而斗争的武器,故B项正确。 3.史学家金冲及指出:“五四运动后的一个重要变化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 义开始成为中国先进思想界的主流。”在这个意义上,可以把五四运动称为() A群众性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B.国人抗议不平等条约的斗争 C.工人阶级反抗北洋军阀的尝试 D.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第 13 课 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 流 课后· 基础巩固 一、选择题 1.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洲的民族民主运动高涨,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 A.第一次世界大战削弱了帝国主义的势力 B.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C.共产党成为各国运动的领导者 D.亚洲殖民体系的崩溃 答案:A 解析:第一次世界大战极大地削弱了帝国主义的势力,这是亚洲民族民主运动得以 深入发展的主要原因,故选 A 项。十月革命的胜利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 解放斗争,但不是亚洲民族民主运动高涨的主要原因,排除 B 项。共产党的领导 只是出现在部分国家,亚洲殖民体系当时还没有崩溃,故 C、D 两项均错误。 2.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指导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为独立和民主而斗争的思想武 器是( ) A.自由、民主思想 B.民族自决原则 C.社会主义理论 D.无产阶级革命理论 答案:B 解析:英、法等国的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在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中,逐渐 认识到白人不是天命所注定的应当统治有色人种的种族,争取民族独立、实现民 族自治的民族自决原则逐步形成并迅速传播开来,成为指导殖民地、半殖民地人 民为独立民主而斗争的武器,故 B 项正确。 3.史学家金冲及指出:“五四运动后的一个重要变化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 义开始成为中国先进思想界的主流。”在这个意义上,可以把五四运动称为( ) A.群众性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B.国人抗议不平等条约的斗争 C.工人阶级反抗北洋军阀的尝试 D.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答案D 解析: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之“新”体现在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工 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五四运动为此创造了条件,是中国新民 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故选D项。 4.“中国共产党为工人和贫农的利益在这个联合战线里奋斗的目标是(一)消除内 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二)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 立:(三)统一中国本部(东三省在内)为真正民主共和国。(《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 国代表大会宣言》,1922年7月)该纲领表明中国共产党() A第一次确定了自己的社会主义革命纲领 B.找到了十月革命的正确道路 C,对当时中国的主要矛盾有了正确的认识 D.是一个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消除内乱,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 中国…为真正民主共和国”,可知中共二大的革命纲领对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 矛盾有了正确的认识,把反帝反封建、建立民主共和国确立为当时的主要目标,故 选C项。 5.下图反映了甘地在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中手工纺线,这是为了倡导() A.拒绝在殖民地政府和法院工作 B.拒绝在英国学校读书 C用手工制品去抵制英国商品 D拒绝纳税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0年,甘地号召印度人民开展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手 工纺线是手工制品,所以甘地在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中手工纺线,是为了倡导用手工 制品去抵制英国商品,故C项符合题意。 6法国大革命以来所倡导的自由、平等、民权和《拿破仑法典》体现的精神,客 观上冲击了埃及一直闭关自守、因循守旧的状态,冲破了传统文化对人们思想和 意识的禁锢,这些给埃及现代化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思想基础。这表明() A.法国文化为埃及现代化提供了思想条件
答案:D 解析: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之“新”体现在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工 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五四运动为此创造了条件,是中国新民 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故选 D 项。 4.“中国共产党为工人和贫农的利益在这个联合战线里奋斗的目标是:(一)消除内 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二)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 立;(三)统一中国本部(东三省在内)为真正民主共和国。”(《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 国代表大会宣言》,1922 年 7 月)该纲领表明中国共产党( ) A.第一次确定了自己的社会主义革命纲领 B.找到了十月革命的正确道路 C.对当时中国的主要矛盾有了正确的认识 D.是一个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消除内乱,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 中国……为真正民主共和国”,可知中共二大的革命纲领对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 矛盾有了正确的认识,把反帝反封建、建立民主共和国确立为当时的主要目标,故 选 C 项。 5.下图反映了甘地在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中手工纺线,这是为了倡导( ) A.拒绝在殖民地政府和法院工作 B.拒绝在英国学校读书 C.用手工制品去抵制英国商品 D.拒绝纳税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1920 年,甘地号召印度人民开展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手 工纺线是手工制品,所以甘地在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中手工纺线,是为了倡导用手工 制品去抵制英国商品,故 C 项符合题意。 6.法国大革命以来所倡导的自由、平等、民权和《拿破仑法典》体现的精神,客 观上冲击了埃及一直闭关自守、因循守旧的状态,冲破了传统文化对人们思想和 意识的禁锢,这些给埃及现代化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思想基础。这表明( ) A.法国文化为埃及现代化提供了思想条件
B.埃及的传统文化被外来文化所取代 C.法国对埃及实施文化上的渗透 D埃及现代化在一定程度上移植于法国 答案:A 解析:题干材料有两层意思,一是法国大革命以来法国的革命精神客观上冲破了埃 及传统文化的禁锢,二是法国的革命精神为埃及现代化提供了思想基础,故A项 正确。 7.孙中山曾为南洋路刊矿学校题写“造路救国”四字,甘地则发出过“回到纺车去”的 倡议。他们的主张所蕴含的共同主题是( A.非暴力不合作 B.顺乎世界之潮流 C争取民主自由 D致力民族自强 答案D 解析:“造路救国”反映了孙中山的救国思想,而甘地发出的“回到纺车去”的倡议也 是为了反对英国的殖民统治,所以他们的主张所蕴含的共同主题是致力民族自强, 故D项正确,C项错误;甘地的倡议属于非暴力不合作,但是孙中山的题字不属于 非暴力不合作,故排除A项:孙中山的题字顺应当时的世界潮流,但是甘地的倡议 则与之相反,故排除B项。 8.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诸帝国的领导 人阐明了他们将抓住殖民地不放的决心…但实际上,亚洲所有殖民地都在战后 10年内成为独立国家,非洲所有殖民地都在战后20年内成为独立国家。”这说明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A.推动了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B.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C.促进了科学技术的新发展 D削弱了帝国主义国家的实力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由“抓住殖民地不放的决心”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非众多民 族国家的建立,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故B项符合题 意。 9.儒家思想的许多积极部分不仅对中国有着深远的影响,而且被东亚一些国家、 民族所推崇。这表明() A.儒家思想成为具有普遍价值的真理 B.优秀文化既有民族性,又有世界性
B.埃及的传统文化被外来文化所取代 C.法国对埃及实施文化上的渗透 D.埃及现代化在一定程度上移植于法国 答案:A 解析:题干材料有两层意思,一是法国大革命以来法国的革命精神客观上冲破了埃 及传统文化的禁锢,二是法国的革命精神为埃及现代化提供了思想基础,故 A 项 正确。 7.孙中山曾为南洋路矿学校题写“造路救国”四字,甘地则发出过“回到纺车去”的 倡议。他们的主张所蕴含的共同主题是( ) A.非暴力不合作 B.顺乎世界之潮流 C.争取民主自由 D.致力民族自强 答案:D 解析:“造路救国”反映了孙中山的救国思想,而甘地发出的“回到纺车去”的倡议也 是为了反对英国的殖民统治,所以他们的主张所蕴含的共同主题是致力民族自强, 故 D 项正确,C 项错误;甘地的倡议属于非暴力不合作,但是孙中山的题字不属于 非暴力不合作,故排除 A 项;孙中山的题字顺应当时的世界潮流,但是甘地的倡议 则与之相反,故排除 B 项。 8.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诸帝国的领导 人阐明了他们将抓住殖民地不放的决心……但实际上,亚洲所有殖民地都在战后 10 年内成为独立国家,非洲所有殖民地都在战后 20 年内成为独立国家。”这说明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 A.推动了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B.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C.促进了科学技术的新发展 D.削弱了帝国主义国家的实力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由“抓住殖民地不放的决心”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非众多民 族国家的建立,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故 B 项符合题 意。 9.儒家思想的许多积极部分不仅对中国有着深远的影响,而且被东亚一些国家、 民族所推崇。这表明( ) A.儒家思想成为具有普遍价值的真理 B.优秀文化既有民族性,又有世界性
C.人类社会的文化最终将会走向统一 D世界文化既有多样性,又有统一性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千材料“许多积极部分“不仅对中国“而且被东亚一些国家、民族所 推崇”,可知优秀文化既有民族性,又有世界性,故选B项;A项表述过于绝对化,排 除:C项表述忽视了人类文化的多样性与民族性,排除;题干材料强调的不是世界 文化的多样性和统一性,而是儒家文化的民族性和世界性,故排除D项。 二、非选择题 10.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为加强控制和奴役埃及英国宣布埃及处于 英国的保护之下,埃及沦为英国的保护国。战后,英国继续维持埃及的保护国地 位,激起埃及人民的强烈反对。埃及资产阶级政党华夫脱党提出“通过和平手段” 争取埃及的完全独立,得到人民的支持。1918年冬,埃及资产阶级民族运动领袖 扎格鲁尔等人向英国殖民当局提出英军撤离埃及、准许埃及完全独立的要求,并 组织代表团准备到伦敦同英国政府谈判,还要求到巴黎和会申诉。1919年春,英 国殖民当局断然拒绝这一合理要求,并逮捕了华夫脱党领导人,引发了埃及人民的 反英大起义。 一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室编著《世界近代现代史,下册》 材料二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的胜利,对整个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 的影响,不仅引发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主义革命风暴,也引发了殖民地半殖民地 国家民族解放运动的新高涨。 一王春良《新编世界现代史(1900一1988)》 (1)根据材料一,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埃及华夫脱运动的爆发原因。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民族民主运动兴 起的原因和共同点。 参考答案:(1)爆发原因:埃及沦为英国的保护国:埃及民族资产阶级企图通过和平 方式谋求埃及的完全独立;殖民当局逮捕了扎格鲁尔等领导人。 (2)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十月革命的胜利。共同点:都是民族独立和解放 运动,都反对帝国主义的控制和压迫。 拓展提高 1.五四运动之前,宣传新文化的报刊仅有《新青年》及发行才数月的《每周评 论》《新潮》。《国民》等。五四运动之后,自1919年6月起,年余之间,新出的周 刊、旬刊、半月刊、季刊,多达400种左右,大都为大学、专门学校及中等学校学 生所创办。这说明() A.五四运动的目标是宣传新文化 B.新青年杂志领导了五四运动
C.人类社会的文化最终将会走向统一 D.世界文化既有多样性,又有统一性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许多积极部分”“不仅对中国”“而且被东亚一些国家、民族所 推崇”,可知优秀文化既有民族性,又有世界性,故选 B 项;A 项表述过于绝对化,排 除;C 项表述忽视了人类文化的多样性与民族性,排除;题干材料强调的不是世界 文化的多样性和统一性,而是儒家文化的民族性和世界性,故排除 D 项。 二、非选择题 10.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为加强控制和奴役埃及,英国宣布埃及处于 英国的保护之下,埃及沦为英国的保护国。战后,英国继续维持埃及的保护国地 位,激起埃及人民的强烈反对。埃及资产阶级政党华夫脱党提出“通过和平手段” 争取埃及的完全独立,得到人民的支持。1918 年冬,埃及资产阶级民族运动领袖 扎格鲁尔等人向英国殖民当局提出英军撤离埃及、准许埃及完全独立的要求,并 组织代表团准备到伦敦同英国政府谈判,还要求到巴黎和会申诉。1919 年春,英 国殖民当局断然拒绝这一合理要求,并逮捕了华夫脱党领导人,引发了埃及人民的 反英大起义。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室编著《世界近代现代史·下册》 材料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的胜利,对整个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 的影响,不仅引发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主义革命风暴,也引发了殖民地半殖民地 国家民族解放运动的新高涨。 ——王春良《新编世界现代史(1900—1988)》 (1)根据材料一,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埃及华夫脱运动的爆发原因。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民族民主运动兴 起的原因和共同点。 参考答案:(1)爆发原因:埃及沦为英国的保护国;埃及民族资产阶级企图通过和平 方式谋求埃及的完全独立;殖民当局逮捕了扎格鲁尔等领导人。 (2)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十月革命的胜利。共同点:都是民族独立和解放 运动,都反对帝国主义的控制和压迫。 拓展提高 1.五四运动之前,宣传新文化的报刊仅有《新青年》及发行才数月的《每周评 论》《新潮》《国民》等。五四运动之后,自 1919 年 6 月起,年余之间,新出的周 刊、旬刊、半月刊、季刊,多达 400 种左右,大都为大学、专门学校及中等学校学 生所创办。这说明( ) A.五四运动的目标是宣传新文化 B.新青年杂志领导了五四运动
C.五四运动促进了新文化的传播 D陈独秀成为五四运动总司令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千材料“五四运动之后,自1919年6月起,年余之间,新出的周刊、旬 刊、半月刊、季刊,多达400种左右,大都为大学、专门学校及中等学校学生所创 办”,可知五四运动促进了新文化的传播,故C项正确。A、B、D三项在题干材料 中均无体现,故排除。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非洲民族解放运动浪潮不断发展。1958年戴高乐上台后,通 过谈判承认法属阿尔及利亚独立,并使大多数说法语的非洲国家在20世纪60年 代初获得了独立。此举意在() A.加速世界殖民体系瓦解 B.重塑法国的大国形象 C遏制不结盟运动的发展 D削弱美苏两极的力量 答案B 解析:20世纪50年代,法国戴高乐上台之后,不再追随美国,而是奉行独立自主的 外交政策,据此可知题干材料中“承认法属阿尔及利亚独立”的目的是重塑法国的 大国形象,故B项正确。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兴民族独立国家伴随现代化发展,加快文化重建,其中与 印度文化重建相符的是( A.实行“政教合一”的政策 B.文化上注重发扬传统文化 C.实行中央集权政治 D.确立甘地思想为指导思想 答案B 解析:独立后,印度的政治体制学习英国,中央与地方分享权力,采取宗教与政治分 离的政策,故A、C两项均错误:独立后,印度常尚甘地思想,但注重与西方自由主 义、民族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中的一些基本价值取向相结合,形成一种独特的发 展思想,故D项错误:印度文化上注重发扬传统文化,故B项正确。 4.当欧洲“革命圈”闪闪发光之时,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亚非拉也奏响了“民族曲”,并 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震撼了帝国主义的后方。这场运动() A.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 B.摧毁了世界殖民体系 C.瓦解了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 D建立了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
C.五四运动促进了新文化的传播 D.陈独秀成为五四运动总司令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五四运动之后,自 1919 年 6 月起,年余之间,新出的周刊、旬 刊、半月刊、季刊,多达 400 种左右,大都为大学、专门学校及中等学校学生所创 办”,可知五四运动促进了新文化的传播,故 C 项正确。A、B、D 三项在题干材料 中均无体现,故排除。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非洲民族解放运动浪潮不断发展。1958 年戴高乐上台后,通 过谈判承认法属阿尔及利亚独立,并使大多数说法语的非洲国家在 20 世纪 60 年 代初获得了独立。此举意在( ) A.加速世界殖民体系瓦解 B.重塑法国的大国形象 C.遏制不结盟运动的发展 D.削弱美苏两极的力量 答案:B 解析:20 世纪 50 年代,法国戴高乐上台之后,不再追随美国,而是奉行独立自主的 外交政策,据此可知题干材料中“承认法属阿尔及利亚独立”的目的是重塑法国的 大国形象,故 B 项正确。A、C、D 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新兴民族独立国家伴随现代化发展,加快文化重建,其中与 印度文化重建相符的是( ) A.实行“政教合一”的政策 B.文化上注重发扬传统文化 C.实行中央集权政治 D.确立甘地思想为指导思想 答案:B 解析:独立后,印度的政治体制学习英国,中央与地方分享权力,采取宗教与政治分 离的政策,故 A、C 两项均错误;独立后,印度崇尚甘地思想,但注重与西方自由主 义、民族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中的一些基本价值取向相结合,形成一种独特的发 展思想,故 D 项错误;印度文化上注重发扬传统文化,故 B 项正确。 4.当欧洲“革命圈”闪闪发光之时,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亚非拉也奏响了“民族曲”,并 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震撼了帝国主义的后方。这场运动( ) A.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 B.摧毁了世界殖民体系 C.瓦解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D.建立了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