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过关检测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某学者指出:马歇尔计划对冷战的激化和两极格局的最终形成负有更为直接的责任。”这 主要是因为该计划的实施( A.意味着冷战正式开始 B.迫使苏联组织华约应对美国挑战 C,有利于美国联合西欧共同遏制苏联 D.形成了两大集团对峙的世界格局 答案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马歌尔计划是援助西欧恢复经济,最终达到過制苏 联的目的C项正确:美苏冷战开始的标志是杜鲁门主义的提出A项错误:北约的形成迫使苏 联组织华约应对美国挑战,B项错误:美苏双方互相敌对,进而发展为两大集团的全面冷战对 峙,两极格局形成D项错误。 2.杜鲁门宣称,美国应首先在欧洲“肩负起恢复世界经济秩序和阻止苏联特殊招牌的‘集权主 义’和‘共产主义扩张’的双重任务”,其近期目标是消弭欧洲民族复仇主义和战争隐患,将 德国及其潜在的战争危险势力,拴在欧洲内部。材料反映的美国对欧政策() A有利于促进西欧国家的联合 B.是导致德国分裂的根源 C.使欧洲建立起平等伙伴关系 D.揭开了美苏冷战的序幕 答案A 解析根据材科“其近期目标是消弭欧洲民族复仇主义和战争隐患,将德国及其潜在的战争危 险势力,拴在欧洲内部”,可知美国对欧政策有利于促进西欧国家的联合,故选A项。冷战是德 国分裂的根源,排除B项;美国对欧政策的根本目的是控制欧洲,過制苏联,排除C项,“铁幕”演 说揭开了美苏冷战的序幕,排除D项。 3观察下面漫画,下列对此解读最准确的是( 恐怖的骨牌游戏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50亿人口的命运似乎就取决于两个人的意志。 A.美苏合作,共同主导世界 B.两极对峙,威胁世界和平 C.美苏冷战,世界相安无事 D.两强相争,战火持续不断 答案B 解析漫画的左下角是美国国旗右上角是苏联国旗,中间是和平鸽,骨牌上是导弹,漫画讽刺了 美苏冷战,开展军备竞赛威胁世界和平,故B项正确:漫画反映的是美苏争霸,并非美苏合作,排 除A项;漫画讽刺了美苏军备竞赛威胁世界和平,C项错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争霸的主 要特征是冷战,“战火持续不断”的表述错误,排除D项
第八单元过关检测 (时间:60 分钟 满分:100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 1.某学者指出:“马歇尔计划对冷战的激化和两极格局的最终形成负有更为直接的责任。”这 主要是因为该计划的实施( ) A.意味着冷战正式开始 B.迫使苏联组织华约应对美国挑战 C.有利于美国联合西欧共同遏制苏联 D.形成了两大集团对峙的世界格局 答案 C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马歇尔计划是援助西欧恢复经济,最终达到遏制苏 联的目的,C 项正确;美苏冷战开始的标志是杜鲁门主义的提出,A 项错误;北约的形成迫使苏 联组织华约应对美国挑战,B 项错误;美苏双方互相敌对,进而发展为两大集团的全面冷战对 峙,两极格局形成,D 项错误。 2.杜鲁门宣称,美国应首先在欧洲“肩负起恢复世界经济秩序和阻止苏联特殊招牌的‘集权主 义’和‘共产主义扩张’的双重任务”,其近期目标是消弭欧洲民族复仇主义和战争隐患,将 德国及其潜在的战争危险势力,拴在欧洲内部。材料反映的美国对欧政策( ) A.有利于促进西欧国家的联合 B.是导致德国分裂的根源 C.使欧洲建立起平等伙伴关系 D.揭开了美苏冷战的序幕 答案 A 解析根据材料“其近期目标是消弭欧洲民族复仇主义和战争隐患,将德国及其潜在的战争危 险势力,拴在欧洲内部”,可知美国对欧政策有利于促进西欧国家的联合,故选 A 项。冷战是德 国分裂的根源,排除 B 项;美国对欧政策的根本目的是控制欧洲,遏制苏联,排除 C 项;“铁幕”演 说揭开了美苏冷战的序幕,排除 D 项。 3.观察下面漫画,下列对此解读最准确的是( ) 恐怖的骨牌游戏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50 亿人口的命运似乎就取决于两个人的意志。 A.美苏合作,共同主导世界 B.两极对峙,威胁世界和平 C.美苏冷战,世界相安无事 D.两强相争,战火持续不断 答案 B 解析漫画的左下角是美国国旗,右上角是苏联国旗,中间是和平鸽,骨牌上是导弹,漫画讽刺了 美苏冷战,开展军备竞赛威胁世界和平,故 B 项正确;漫画反映的是美苏争霸,并非美苏合作,排 除 A 项;漫画讽刺了美苏军备竞赛威胁世界和平,C 项错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争霸的主 要特征是冷战,“战火持续不断”的表述错误,排除 D 项
4.下表作为直接论据,可用来探究的论题是( 美国与西欧对苏联、东欧国家贸易出口额比较表(单位:百万美元) 时间 美国对苏联、东欧国家 西欧对苏联、东欧国家 1948年 397 582 1949年 145 765 1950年1一6月 41 268 A.马歇尔计划的出台及其历史背景 B.两极格局与西方国家滞胀”的根源 C.世界贸易与布雷顿森林体系形成 D.欧洲市场与资本主义阵营的分化 嗒案D 解桐根据表格信息可以看出,1948一1950年,西欧对苏联、东欧国家的贸易出口额远远高于 美国对苏联、东欧国家的贸易出口额,这说明欧洲市场与资本主义阵营之间产生了分化,故选 D项:马歌尔计划在1947年就已经出台.排除A项:西方国家的经济“滞胀”现象出现于20世 纪70年代,其根源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排除B项:布雷顿森林体系在1948年前已经 形成,排除C项。 5.美国学者约翰刘易斯·加迪斯在《冷战》一书中说,当评判冷战的意义时,谦虚谨慎是必须 的:近跳不远的过去所看到的,注定与从遥远未来的远观不同。作者对冷战”评判的主要依据 是() A.美国的马歇尔计划推动了欧洲重建 B.冷战期间各国并无直接武装冲突 C.美、苏两国在国家利益上没有冲突 D.不诉诸武力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 答案D 解桐根据材料中“长时期的和平”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苏冷战,避免了诉诸武力的新的世界 大战。故选D项。 6.1956年7月,南斯拉夫、埃及、印度三国领导人发表联合公报,强调坚持民族独立,反对参 加两大军事集团,主张各国之间和平共处与友好合作。这一联合公报() A.目的是瓦解美苏军事集团 B.为亚非会议召开奠定基础 C.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一致 D.推动了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答案D 解析题干材料“强调坚持民族独立,反对参加两大军事集团”表明该联合公报具有非集团、不 结盟的精神,支持民族独立、国家间和平共处,推动了不结盟运动的兴起,D项正确;该公报的 发表并非为了瓦解两大军事集团,A项错误;B、C两项与史实不符,均排除。 7.下表是对苏联与东欧国家经济合作情况的统计。据此可知,当时( 时间 经济合作情况 1947年2月 苏联与罗马尼亚签订贸易和航海条例 1947年7月 苏联同保加利亚签订货物交换和支付协定 1947年8月 苏联同波兰签订贸易协定 1947年12月 苏联同捷克斯洛伐克签署供货和支付协定
4.下表作为直接论据,可用来探究的论题是( ) 美国与西欧对苏联、东欧国家贸易出口额比较表 (单位:百万美元) 时间 美国对苏联、东欧国家 西欧对苏联、东欧国家 1948 年 397 582 1949 年 145 765 1950 年 1—6 月 41 268 A.马歇尔计划的出台及其历史背景 B.两极格局与西方国家“滞胀”的根源 C.世界贸易与布雷顿森林体系形成 D.欧洲市场与资本主义阵营的分化 答案 D 解析根据表格信息可以看出,1948—1950 年,西欧对苏联、东欧国家的贸易出口额远远高于 美国对苏联、东欧国家的贸易出口额,这说明欧洲市场与资本主义阵营之间产生了分化,故选 D 项;马歇尔计划在 1947 年就已经出台,排除 A 项;西方国家的经济“滞胀”现象出现于 20 世 纪 70 年代,其根源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排除 B 项;布雷顿森林体系在 1948 年前已经 形成,排除 C 项。 5.美国学者约翰·刘易斯·加迪斯在《冷战》一书中说,当评判冷战的意义时,谦虚谨慎是必须 的:近眺不远的过去所看到的,注定与从遥远未来的远观不同。作者对“冷战”评判的主要依据 是( ) A.美国的马歇尔计划推动了欧洲重建 B.冷战期间各国并无直接武装冲突 C.美、苏两国在国家利益上没有冲突 D.不诉诸武力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 答案 D 解析根据材料中“长时期的和平”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苏冷战,避免了诉诸武力的新的世界 大战。故选 D 项。 6.1956 年 7 月,南斯拉夫、埃及、印度三国领导人发表联合公报,强调坚持民族独立,反对参 加两大军事集团,主张各国之间和平共处与友好合作。这一联合公报( ) A.目的是瓦解美苏军事集团 B.为亚非会议召开奠定基础 C.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一致 D.推动了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答案 D 解析题干材料“强调坚持民族独立,反对参加两大军事集团”表明该联合公报具有非集团、不 结盟的精神,支持民族独立、国家间和平共处,推动了不结盟运动的兴起,D 项正确;该公报的 发表并非为了瓦解两大军事集团,A 项错误;B、C 两项与史实不符,均排除。 7.下表是对苏联与东欧国家经济合作情况的统计。据此可知,当时( ) 时间 经济合作情况 1947 年 2 月 苏联与罗马尼亚签订贸易和航海条例 1947 年 7 月 苏联同保加利亚签订货物交换和支付协定 1947 年 8 月 苏联同波兰签订贸易协定 1947 年 12 月 苏联同捷克斯洛伐克签署供货和支付协定
1948年2月 苏联先后同罗马尼亚等国缔结友好合作互助条约 1949年1月 苏联、保加利亚等六国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 A.欧洲统一市场初步形成 B.各国相继放弃贸易保护政策 C东欧国家出现经济危机 D.苏联正努力打造经济共同体 含案D 解析根据题千表格,可知苏联积极与东欧国家加强经济合作,试图打造经济共同体,故选D项; 东欧的统一市场并不等于整个欧洲的统一市场,排除A项;东欧国家的贸易政策无法代表当 时所有国家的贸易政策,排除B项;题干材料没有反映C项,故排除。 8.1958年,美苏签订“文化、技术和教育领域的交流协议”。两国展开了一系列文化往来,赴美 的苏联学者90%为科学家、工程师,而赴苏联的美国学者90%是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专家。 这表明() A美国旨在缓和与苏联的紧张关系 B.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进一步加快 C.冷战格局下美苏交流与对抗并存 D.苏联旨在对美国输出先进科技 答案 解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在两极格局下,美苏在文化、技术和教育领域进行了一系列的交流, 说明在冷战格局下,美苏之间既有对抗,也有交流,故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美苏的文化往来 不是单独强调美国一方缓和与苏联的紧张关系的意图,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文化交流, 且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是在20世纪90年代两极格局瓦解后,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赴美的 苏联学者90%为科学家、工程师”,可知苏联学习美国的先进科技,而不是对美国输出科技,故 D项错误。 9.下列史实主要反映了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期 年份 大事 1959年 赫鲁晓夫访问美国 1961年 柏林墙的修筑 1962年 古巴导弹危机 A.苏联力图维护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取得的外交成果 B.美国放弃了对苏遏制战略 C.美苏关系缓和与对抗交替 D.美苏处于全面冷战与局部热战之中 答案c 解析赫鲁晓夫访问美国反映了双方关系的缓和,柏林墙的修筑和古巴导弹危机体现了双方对 抗的加剧,B项说法错误,题千材料没有反映A、D两项,故选C项。 10.1946年,法国三党联合政府确定了大规模实施企业国有化、经济计划和建设福利国家” 的发展方针。这表明当时法国() A改变了资本主义性质 B.已经解决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1948 年 2 月 苏联先后同罗马尼亚等国缔结友好合作互助条约 1949 年 1 月 苏联、保加利亚等六国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 A.欧洲统一市场初步形成 B.各国相继放弃贸易保护政策 C.东欧国家出现经济危机 D.苏联正努力打造经济共同体 答案 D 解析根据题干表格,可知苏联积极与东欧国家加强经济合作,试图打造经济共同体,故选 D 项; 东欧的统一市场并不等于整个欧洲的统一市场,排除 A 项;东欧国家的贸易政策无法代表当 时所有国家的贸易政策,排除 B 项;题干材料没有反映 C 项,故排除。 8.1958 年,美苏签订“文化、技术和教育领域的交流协议”。两国展开了一系列文化往来,赴美 的苏联学者 90%为科学家、工程师,而赴苏联的美国学者 90%是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专家。 这表明( ) A.美国旨在缓和与苏联的紧张关系 B.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进一步加快 C.冷战格局下美苏交流与对抗并存 D.苏联旨在对美国输出先进科技 答案 C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在两极格局下,美苏在文化、技术和教育领域进行了一系列的交流, 说明在冷战格局下,美苏之间既有对抗,也有交流,故 C 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美苏的文化往来, 不是单独强调美国一方缓和与苏联的紧张关系的意图,故 A 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文化交流, 且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是在 20 世纪 90 年代两极格局瓦解后,故 B 项错误;根据材料“赴美的 苏联学者 90%为科学家、工程师”,可知苏联学习美国的先进科技,而不是对美国输出科技,故 D 项错误。 9.下列史实主要反映了 20 世纪 50 年代末 60 年代初期 ( ) 年份 大事 1959 年 赫鲁晓夫访问美国 1961 年 柏林墙的修筑 1962 年 古巴导弹危机 A.苏联力图维护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取得的外交成果 B.美国放弃了对苏遏制战略 C.美苏关系缓和与对抗交替 D.美苏处于全面冷战与局部热战之中 答案 C 解析赫鲁晓夫访问美国反映了双方关系的缓和,柏林墙的修筑和古巴导弹危机体现了双方对 抗的加剧,B 项说法错误,题干材料没有反映 A、D 两项,故选 C 项。 10.1946 年,法国三党联合政府确定了大规模实施企业国有化、经济计划和建设“福利国家” 的发展方针。这表明当时法国( ) A.改变了资本主义性质 B.已经解决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C政府加大了对经济的干预力度 D.找到了资本主义长期稳定发展的模式 答案c 解析根据时间和改革内容可知,这属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调整,加强国 家对经济的千预,调整生产关系,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要求,故选C项。 11.2015年4月,久拖不决的希腊债务谈判再次出现危机,欧盟拒绝了希腊政府的72亿欧元的 贷款申请,其原因是希腊政府在减少福利开支方面没能履行事先既定的6%一10%的约定。 这主要是因为“福利政策”( A.激化了社会矛盾 B.加重了政府的负担 C.消除了贫富不均 D.挫伤了劳动积极性 客案B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福利开支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故B项正确。 12.“最穷的与最富的,在交税之前可以相差17倍,但是纳完税之后,差距可以缩小到3倍。”材 料表明北欧国家福利政策的推行产生的影响是( A扩大了社会贫富差距 B.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 C.保障了家庭最低收入 D.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服务 含案B 解析根据材料“最穷的与最富的,在交税之前可以相差17倍,但是纳完税之后,差距可以缩小 到3倍”,可知北欧国家福利政策的推行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故选B项。 13.1966年,一支英国乐队有首歌是这么唱的:“收税员夺走了我所有的钱,剩下我留在这座豪 宅里,懒洋洋地享受着阳光午后,那时生活更多的是阳光午后。”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A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福利政策的发展 B.英国政府干预经济导致财政困难 C.英国民众内心的迷茫与孤独 D.“新经济”推动了英国经济高速发展 含案A 解析根据材料关键信息:“1966年“收税员夺走了我所有的钱”,并结合相关史实可以判断,这 一现象的出现是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福利政策的发展,故A项正确。 14.20世纪80年代,撒切尔政府把16家国有企业以不同的形式私有化,这实际上是() A.凯恩斯主义的体现 B.“多市场、少政府”政策的体现 C.政府不再过问经济的体现 D.对工党经济政策的彻底否定 答案B 解析撒切尔政府把16家国有企业以不同形式私有化,减少了政府对经济的千预,把更多的企 业推向市场,体现了“多市场、少政府”政策。故选B项。 15.1952一1964年,苏联政府收购各种谷物的平均价格指数提高了7.48倍,收购畜产品的价格 指数提高了15.69倍。这说明赫鲁晓夫() A.试图调整国家与集体农庄的关系
C.政府加大了对经济的干预力度 D.找到了资本主义长期稳定发展的模式 答案 C 解析根据时间和改革内容可知,这属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调整,加强国 家对经济的干预,调整生产关系,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要求,故选 C 项。 11.2015 年 4 月,久拖不决的希腊债务谈判再次出现危机,欧盟拒绝了希腊政府的 72 亿欧元的 贷款申请,其原因是希腊政府在减少福利开支方面没能履行事先既定的 6%—10%的约定。 这主要是因为“福利政策”( ) A.激化了社会矛盾 B.加重了政府的负担 C.消除了贫富不均 D.挫伤了劳动积极性 答案 B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福利开支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故 B 项正确。 12.“最穷的与最富的,在交税之前可以相差 17 倍,但是纳完税之后,差距可以缩小到 3 倍。”材 料表明北欧国家福利政策的推行产生的影响是( ) A.扩大了社会贫富差距 B.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 C.保障了家庭最低收入 D.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服务 答案 B 解析根据材料“最穷的与最富的,在交税之前可以相差 17 倍,但是纳完税之后,差距可以缩小 到 3 倍”,可知北欧国家福利政策的推行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故选 B 项。 13.1966 年,一支英国乐队有首歌是这么唱的:“收税员夺走了我所有的钱,剩下我留在这座豪 宅里,懒洋洋地享受着阳光午后,那时生活更多的是阳光午后。”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 ) A.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福利政策的发展 B.英国政府干预经济导致财政困难 C.英国民众内心的迷茫与孤独 D.“新经济”推动了英国经济高速发展 答案 A 解析根据材料关键信息:“1966 年”“收税员夺走了我所有的钱”,并结合相关史实可以判断,这 一现象的出现是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福利政策的发展,故 A 项正确。 14.20 世纪 80 年代,撒切尔政府把 16 家国有企业以不同的形式私有化,这实际上是( ) A.凯恩斯主义的体现 B.“多市场、少政府”政策的体现 C.政府不再过问经济的体现 D.对工党经济政策的彻底否定 答案 B 解析撒切尔政府把 16 家国有企业以不同形式私有化,减少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把更多的企 业推向市场,体现了“多市场、少政府”政策。故选 B 项。 15.1952—1964 年,苏联政府收购各种谷物的平均价格指数提高了 7.48 倍,收购畜产品的价格 指数提高了 15.69 倍。这说明赫鲁晓夫( ) A.试图调整国家与集体农庄的关系
B.改变了苏联农业落后的状况 C.使自己成了苏联模式的掘墓人 D.认为收购太多将影响农民积极性 答案A 解析题千中苏联农畜产品价格的大幅度提高是这一时期农业改革政策的直接结果,赫鲁晓夫 上台后进行了大刀阔斧的农业改革:取消农产品义务交售制,实行收购制,提高收购价,增加农 民收入;鼓励家庭副业,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鼓励垦荒,提高粮食产量,提倡种植 玉米,在这些政策的影响下农产品价格提高,故A项正确。 16.1971年,苏联政府在关于五年计划的报告中指出:“商品货币关系在我国具有新的、社会主 义的内容。当然,我们要批驳主张用市场调节作用来取代国家集中计划的主导作用的各种错 误观点。”这表明苏联政府试图( A废除指令性计划经济 B.由市场决定产品价格 C鼓励民营企业大发展 D.下放企业自主经营权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时的苏联正处在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政府主张 下放企业经营自主权,D项正确。 17.1975年,苏联的电力、原油、钢等产量,均大幅度超过了美国,国民生产总值由1950年相 当于美国的33%上升到1975年的53%,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这主要是因为() A.美国经济陷于滞胀”危机 B.苏联革除了苏联模式的弊端 C.美国已转型到知识经济时代 D.苏联改革重点在重工业方面 答案D 解析美国经济陷于“滞胀”危机是外部因素,不是苏联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A项错误;当时是 勃列日涅夫改革时期,他没有革除苏联模式的弊端,B项错误:美国已转型到知识经济时代是 在20世纪90年代,C项错误;当时勃列日涅夫改革将重点放在重工业上,使得苏联的重工业 指标大大超过美国.所以才会出现材料中的现象故选D项。 18.据国家统计局统计,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居民人均粮食消费量由1982年的144.6千 克降至2002年的78.5千克.这表明( A.粮食出口不断扩大以致内需不足 B.沿海城市吸引了大批农村劳动力 C城镇居民的饮食结构日益多样化 D.城市化过快占用了较多农业用地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后,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城镇居民的饮食结构日益多样 化,因此城镇居民人均粮食消费量呈下降趋势,故C项正确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题干材料与 劳动力转移无关,排除B项:题干材料与农业用地无关,排除D项。 19.20世纪四五十年代,拉美地区的国有化运动还只限于少数几个国家,到20世纪六七十年 代,越来越多的拉美国家加入国有化运动的行列中来。据统计,1960一1976年,拉美国家将 200多家外国企业收归国有,掀起了国有化浪潮。这一运动在当时() A.推动了拉美国家的迅速现代化 B.减少了拉美国家对西方大国的依附性
B.改变了苏联农业落后的状况 C.使自己成了苏联模式的掘墓人 D.认为收购太多将影响农民积极性 答案 A 解析题干中苏联农畜产品价格的大幅度提高是这一时期农业改革政策的直接结果,赫鲁晓夫 上台后进行了大刀阔斧的农业改革:取消农产品义务交售制,实行收购制,提高收购价,增加农 民收入;鼓励家庭副业,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鼓励垦荒,提高粮食产量,提倡种植 玉米,在这些政策的影响下农产品价格提高,故 A 项正确。 16.1971 年,苏联政府在关于五年计划的报告中指出:“商品货币关系在我国具有新的、社会主 义的内容。当然,我们要批驳主张用市场调节作用来取代国家集中计划的主导作用的各种错 误观点。”这表明苏联政府试图( ) A.废除指令性计划经济 B.由市场决定产品价格 C.鼓励民营企业大发展 D.下放企业自主经营权 答案 D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时的苏联正处在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政府主张 下放企业经营自主权,D 项正确。 17.1975 年,苏联的电力、原油、钢等产量,均大幅度超过了美国,国民生产总值由 1950 年相 当于美国的 33%上升到 1975 年的 53%,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这主要是因为( ) A.美国经济陷于“滞胀”危机 B.苏联革除了苏联模式的弊端 C.美国已转型到知识经济时代 D.苏联改革重点在重工业方面 答案 D 解析美国经济陷于“滞胀”危机是外部因素,不是苏联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A 项错误;当时是 勃列日涅夫改革时期,他没有革除苏联模式的弊端,B 项错误;美国已转型到知识经济时代是 在 20 世纪 90 年代,C 项错误;当时勃列日涅夫改革将重点放在重工业上,使得苏联的重工业 指标大大超过美国,所以才会出现材料中的现象,故选 D 项。 18.据国家统计局统计,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居民人均粮食消费量由 1982 年的 144.6 千 克降至 2002 年的 78.5 千克,这表明( ) A.粮食出口不断扩大以致内需不足 B.沿海城市吸引了大批农村劳动力 C.城镇居民的饮食结构日益多样化 D.城市化过快占用了较多农业用地 答案 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后,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城镇居民的饮食结构日益多样 化,因此城镇居民人均粮食消费量呈下降趋势,故 C 项正确;A 项不符合题意,排除;题干材料与 劳动力转移无关,排除 B 项;题干材料与农业用地无关,排除 D 项。 19.20 世纪四五十年代,拉美地区的国有化运动还只限于少数几个国家;到 20 世纪六七十年 代,越来越多的拉美国家加入国有化运动的行列中来。据统计,1960—1976 年,拉美国家将 200 多家外国企业收归国有,掀起了国有化浪潮。这一运动在当时( ) A.推动了拉美国家的迅速现代化 B.减少了拉美国家对西方大国的依附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