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倍镜下见管腔中的结缔组织中有大小不一的毛细血管、成纤维细胞、纤维细胞、淋巴细 胞及单核细胞。部分区域尚有大小不等的不规则形腔隙,有的表面已有血管内皮细胞覆盖。腔 内可见红细胞(再通)。 部分切片尚可见小部分未机化的血栓残存 7.肾贫血性梗死 ischemic infarct of the kidney 肉眼观察,见组织较实,切片中有一块不规则形(略呈楔形)伊红色区,其边缘组织略呈紫 红色 低倍镜下见结构不清的伊红色区即为梗死部分,其周围可见结构清楚的肾小球和肾曲管 等。包膜下尚保留有一薄层未坏死的组织(为什么)? 高倍镜下见肾梗死区内肾小球与肾曲管的细胞核等微细结构消失,但尚能辨认出它们的轮 廓。梗死边缘区细胞可见核固缩和核碎裂。在梗死区周围有白细胞浸润,主要是淋巴细胞,并 有少量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还伴有纤维组织增生和扩张的毛细血管,其中充满了红细胞 8.肺出血性梗死 hemorrhagic infarct of the lung 肉眼观察,切片中一部分组织疏松呈紫红色,另一部分组织致密呈暗红色(梗死区),紫红色 区内,肺泡结构清楚、肺泡壁増厚,肺泡腔内有许多红、白细胞及纤维蛋白。在暗红色梗死区 内见肺泡结构不清,肺泡上皮细胞核消失,只剩下一个模糊的轮廓,部分血管尚保存。所有的 肺泡腔全为血细胞所充满。在梗死区边缘可见多量白细胞呈不规则分布,其中多数为中性粒细 胞和一些淋巴细胞。梗死区表面胸膜有纤维结缔组织增生。 思考题: 用橡皮筋将一手指紧紧捆住,过一至二分钟后,手指末端的颜色、温度有何变化?主观 感觉如何?如何解释? 2.为什么在骨折固定上夹板或绑石膏带时不能过紧? 3.混合血栓有那些特点?试说明镜下所见血栓的各层排列形成的机制和巨体形态结构。 4.肺动脉栓塞标本中肺动脉总干内的堵塞物是什么?是死后凝血块、血栓形成、血栓栓 塞?为什么?肺有否梗死形成? 5.血栓、栓子、梗死、坏死、坏疽互相间的关系和异同点? 病例讨论 A.3171男性42岁 因骑车不慎跌倒,右小腿肿痛,急诊诊断为右小腿胫腓骨骨折,长靴形石膏固定后,回家 卧床休息。此后小腿肿痛无明显缓解。于伤后2周右下肢肿痛明显加重,去医院复查,拆除原 石膏并重新固定包扎,但肿胀仍进行性发展至大腿,因胀痛难忍,再次急诊,未得明确诊断。 留察4天后坐起吃饭时突然高叫一声,当即心跳呼吸停止,抢救无效死亡
11 高倍镜下见管腔中的结缔组织中有大小不一的毛细血管、成纤维细胞、纤维细胞、淋巴细 胞及单核细胞。部分区域尚有大小不等的不规则形腔隙,有的表面已有血管内皮细胞覆盖。腔 内可见红细胞(再通)。 部分切片尚可见小部分未机化的血栓残存。 7. 肾贫血性梗死 ischemic infarct of the kidney 肉眼观察,见组织较实,切片中有一块不规则形(略呈楔形)伊红色区,其边缘组织略呈紫 红色。 低倍镜下见结构不清的伊红色区即为梗死部分,其周围可见结构清楚的肾小球和肾曲管 等。包膜下尚保留有一薄层未坏死的组织(为什么)? 高倍镜下见肾梗死区内肾小球与肾曲管的细胞核等微细结构消失,但尚能辨认出它们的轮 廓。梗死边缘区细胞可见核固缩和核碎裂。在梗死区周围有白细胞浸润,主要是淋巴细胞,并 有少量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还伴有纤维组织增生和扩张的毛细血管,其中充满了红细胞。 8. 肺出血性梗死 hemorrhagic infarct of the lung 肉眼观察,切片中一部分组织疏松呈紫红色,另一部分组织致密呈暗红色(梗死区),紫红色 区内,肺泡结构清楚、肺泡壁增厚,肺泡腔内有许多红、白细胞及纤维蛋白。在暗红色梗死区 内见肺泡结构不清,肺泡上皮细胞核消失,只剩下一个模糊的轮廓,部分血管尚保存。所有的 肺泡腔全为血细胞所充满。在梗死区边缘可见多量白细胞呈不规则分布,其中多数为中性粒细 胞和一些淋巴细胞。梗死区表面胸膜有纤维结缔组织增生。 思考题: 1. 用橡皮筋将一手指紧紧捆住,过一至二分钟后,手指末端的颜色、温度有何变化?主观 感觉如何?如何解释? 2. 为什么在骨折固定上夹板或绑石膏带时不能过紧? 3. 混合血栓有那些特点?试说明镜下所见血栓的各层排列形成的机制和巨体形态结构。 4. 肺动脉栓塞标本中肺动脉总干内的堵塞物是什么?是死后凝血块、血栓形成、血栓栓 塞?为什么?肺有否梗死形成? 5. 血栓、栓子、梗死、坏死、坏疽互相间的关系和异同点? 病例讨论 A. 3171 男性 42 岁 因骑车不慎跌倒,右小腿肿痛,急诊诊断为右小腿胫腓骨骨折,长靴形石膏固定后,回家 卧床休息。此后小腿肿痛无明显缓解。于伤后 2 周右下肢肿痛明显加重,去医院复查,拆除原 石膏并重新固定包扎,但肿胀仍进行性发展至大腿,因胀痛难忍,再次急诊,未得明确诊断。 留察 4 天后坐起吃饭时突然高叫一声,当即心跳呼吸停止,抢救无效死亡
讨论题 1.此病员骨折后第二次小腿肿胀,且进行性加重,为什么? 2.病人突然死亡的原因是什么?尸检时可能有何重要发现? 3.本例的临床处理上有哪些是应该引以为戒的? 第三章炎症 Inflammation 巨体标本 组织切片 纤维蛋白性心包炎(绒毛8.肠粘膜炎性息1.假膜性肠炎(菌痢) 肉2.蜂窝组织性阑尾炎 2.假膜性炎(白喉)9.慢性扁桃体炎3.肺脓肿 3.假膜性肠炎(菌痢)10.乙型脑炎4.慢性扁桃体炎 4.出血性肠炎(肠道炭疽)11.胃粘膜糜烂5.慢性宫颈炎 5.蜂窝织性阑尾炎12.胃溃疡6.炎性息肉(宫颈或鼻) 6.脑脓肿 13.胸膜炎机化7.肉芽肿性炎(肺粟粒性结核) 7.肺脓肿 14.败血脾8.败血脾 目的要求 1.掌握急性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及各类炎症的形态特点。 2.了解炎症的发生、发展及结局 巨体标本 1.纤维蛋白性心包炎(绒毛心) fibrinous pericarditi( butter and bread pericarditis) 心包壁层已被剪去,心外膜(脏层)表面粗糙,覆以一层灰黄色渗出物,呈破絮状或条索 状,分布大致均匀,似毛巾的表面。 2.假膜性炎(白喉) pseudomembranous inflammation( diphtheria) 气管及支气管由背侧剪开,粘膜面自咽喉部沿气管、支气管表面覆有一层灰白色膜状渗出 物,即假膜。会厌及喉部之假膜附着紧密(固膜),气管及支气管中假膜大部分剥离或脱落(浮 膜),其深部之粘膜粗糙无光泽。肺的切面结构较疏松,部分标本有小灶性实化区。(假膜性炎 是如何引起的?喉头及气管之病变及后果有所不同,为什么?
12 讨论题: 1. 此病员骨折后第二次小腿肿胀,且进行性加重,为什么? 2. 病人突然死亡的原因是什么?尸检时可能有何重要发现? 3. 本例的临床处理上有哪些是应该引以为戒的? 第三章 炎症 Inflammation 巨体标本 组织切片 1. 纤维蛋白性心包炎(绒毛 8. 肠粘膜炎性息 1. 假膜性肠炎(菌痢) 心) 肉 2. 蜂窝组织性阑尾炎 2. 假膜性炎(白喉) 9. 慢性扁桃体炎 3. 肺脓肿 3. 假膜性肠炎(菌痢) 10. 乙型脑炎 4. 慢性扁桃体炎 4. 出血性肠炎(肠道炭疽) 11. 胃粘膜糜烂 5. 慢性宫颈炎 5. 蜂窝织性阑尾炎 12. 胃溃疡 6. 炎性息肉(宫颈或鼻) 6. 脑脓肿 13. 胸膜炎机化 7. 肉芽肿性炎(肺粟粒性结核) 7. 肺脓肿 14. 败血脾 8. 败血脾 目的要求 1. 掌握急性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及各类炎症的形态特点。 2. 了解炎症的发生、发展及结局。 巨体标本 1. 纤维蛋白性心包炎(绒毛心) fibrinous pericarditis (butter and bread pericarditis) 心包壁层已被剪去,心外膜(脏层)表面粗糙,覆以一层灰黄色渗出物,呈破絮状或条索 状,分布大致均匀,似毛巾的表面。 2. 假膜性炎(白喉) pseudomembranous inflammation (diphtheria) 气管及支气管由背侧剪开,粘膜面自咽喉部沿气管、支气管表面覆有一层灰白色膜状渗出 物,即假膜。会厌及喉部之假膜附着紧密(固膜),气管及支气管中假膜大部分剥离或脱落(浮 膜),其深部之粘膜粗糙无光泽。肺的切面结构较疏松,部分标本有小灶性实化区。 (假膜性炎 是如何引起的?喉头及气管之病变及后果有所不同,为什么?)
3.假膜性肠炎(菌痢) pseudomembranous intestitis( bacillary dysentery) 结肠粘膜表面有一层灰黄色的假膜被覆,并有小片的脱落,形成多数浅表性溃疡。肠壁因 充血、水肿而增厚。(根据病理变化能否解释菌痢病人的脓血便?) 4.出血性肠炎(肠道炭疽) hemorrhagic intestitis( intestinal anthrax) 标本为空肠一段,肠壁肿胀呈灰褐色或黑褐色,无光泽,粘膜完整,绒毛可辨 5.蜂窝织性阑尾炎 phlegmonous appendicitis 阑尾肿胀,浆膜面可见小血管扩张充血,浆膜下结构污秽不清,部分区域有出血或附有灰 黄色的脓性渗出物,切面显示阑尾全层充血、水肿,粘膜部分区域坏死、脱落(请注意有的阑 尾腔扩张,有的标本狭窄,其机制各如何?) 6.脑脓肿 abscess of the brain 脑实质内圆形脓腔,内附少量黄绿色稠厚脓液,外周纤维包裹(脓肿壁),边界清楚,附近 脑组织外观尚正常,脓肿侧脑半球较对侧肿胀。 7.肺脓肿 abscess of the lung 肺内多个散在分布的黄绿色化脓灶,边界清楚,部分病灶内之脓液已排出,仅剩圆形的脓 腔,其余肺组织因充血呈暗红色(试根据标本推测肺脓肿病人可能出现的临床症状)。 8.肠粘膜炎性息肉 inflammatory polyp of intestine 肠壁增厚,部分粘膜因上皮增生而形成多数短小之粘膜突起,即为息肉 9.慢性扁桃体炎 chronic tonsillitis(proliferative inflammation) 扁桃体显著肿大,部分表面覆有少许灰白色渗出物(试结合组织切片所见,来解释扁桃体 肿大之病理基础) 10.乙型脑炎 encephalitis type B 脑膜透明,较充血,脑回轻度肿胀,切面见皮质或基底核内散在有多数针头大小的软化 灶。 11.胃粘膜糜烂 erosion of gastric mucosa 胃底部可见多数点状散在分布的粘膜缺损,表面出血,呈暗棕色,此种浅表的上皮缺损即 为糜烂。 12.胃溃疡 gastric ulcer 胃小弯处见一圆形凹陷缺损,边缘整齐,底部平坦。切面见肌层破坏,代以大量灰白色瘢 痕组织。 13.胸膜炎机化 organization and adhesion after pleuritis 胸膜表面原有之纤维蛋白性渗出物已机化成为黄白色纤维结缔组织,致胸膜增厚,其结构 紧密而具有光泽(试与绒毛心进行比较及鉴别)
13 3. 假膜性肠炎(菌痢) pseudomembranous intestitis (bacillary dysentery) 结肠粘膜表面有一层灰黄色的假膜被覆,并有小片的脱落,形成多数浅表性溃疡。肠壁因 充血、水肿而增厚。(根据病理变化能否解释菌痢病人的脓血便?) 4. 出血性肠炎(肠道炭疽) hemorrhagic intestitis (intestinal anthrax) 标本为空肠一段,肠壁肿胀呈灰褐色或黑褐色,无光泽,粘膜完整,绒毛可辨。 5. 蜂窝织性阑尾炎 phlegmonous appendicitis 阑尾肿胀,浆膜面可见小血管扩张充血,浆膜下结构污秽不清,部分区域有出血或附有灰 黄色的脓性渗出物,切面显示阑尾全层充血、水肿,粘膜部分区域坏死、脱落 (请注意有的阑 尾腔扩张,有的标本狭窄,其机制各如何?)。 6. 脑脓肿 abscess of the brain 脑实质内圆形脓腔,内附少量黄绿色稠厚脓液,外周纤维包裹(脓肿壁),边界清楚,附近 脑组织外观尚正常,脓肿侧脑半球较对侧肿胀。 7. 肺脓肿 abscess of the lung 肺内多个散在分布的黄绿色化脓灶,边界清楚,部分病灶内之脓液已排出,仅剩圆形的脓 腔,其余肺组织因充血呈暗红色(试根据标本推测肺脓肿病人可能出现的临床症状)。 8. 肠粘膜炎性息肉 inflammatory polyp of intestine 肠壁增厚,部分粘膜因上皮增生而形成多数短小之粘膜突起,即为息肉。 9. 慢性扁桃体炎 chronic tonsillitis (proliferative inflammation) 扁桃体显著肿大,部分表面覆有少许灰白色渗出物(试结合组织切片所见,来解释扁桃体 肿大之病理基础)。 10. 乙型脑炎 encephalitis type B 脑膜透明,较充血,脑回轻度肿胀,切面见皮质或基底核内散在有多数针头大小的软化 灶。 11. 胃粘膜糜烂 erosion of gastric mucosa 胃底部可见多数点状散在分布的粘膜缺损,表面出血,呈暗棕色,此种浅表的上皮缺损即 为糜烂。 12. 胃溃疡 gastric ulcer 胃小弯处见一圆形凹陷缺损,边缘整齐,底部平坦。切面见肌层破坏,代以大量灰白色瘢 痕组织。 13. 胸膜炎机化 organization and adhesion after pleuritis 胸膜表面原有之纤维蛋白性渗出物已机化成为黄白色纤维结缔组织,致胸膜增厚,其结构 紧密而具有光泽(试与绒毛心进行比较及鉴别)
14.败血脾 splenomegaly in septicemia 脾脏轻度或中度肿大,表面较光滑,质地较软,切面呈灰红色,白髓难以辨认,结构松烂 (若为尸解新鲜标本,能用刀背刮下大量“果酱”样糊状物)。 组织切片 1.假膜性肠炎(菌痢) pseudomembranous intestitis( bacillary desentery) 肠粘膜浅表部分的上皮细胞坏死、脱落,代之以一层纤维蛋白性渗出物(假膜)。高倍镜下 见假膜主要由纤维蛋白细丝交织而成,其间网罗着中性粒细胞及上皮细胞的碎屑,整个肠壁特 别是粘膜及粘膜下层明显充血、水肿及灶性出血,并有少量中性粒细胞及单核细胞浸润 2.蜂窝织性阑尾炎 phlegmonous appendicitis 此为阑尾的横切面,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及浆膜层充血,结构疏松,有大量炎细胞浸 润,以中性粒细胞为主,分布弥漫。腔内积有纤维蛋白性脓性渗出物,部分区域粘膜上皮坏死 脱落,粘膜下部分区域结构疏松明显,可见伊红均质的水肿液积集,浆膜表面附有少量纤维蛋 白及脓细胞 3.肺脓肿 abscess of the lung 肉眼示肺组织内有呈圆形紫色的致密病灶,即脓肿。镜下见脓肿灶内的肺组织已被破坏, 积集以大量中性粒细胞及脓细胞。病灶边界清楚,周围肺组织充血,肺泡壁内亦有炎细胞浸 润,包括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 4.慢性扁桃体炎 chronic tonsillitis 扁桃体的淋巴组织增生,淋巴滤泡明显増多,生发中心増大,其中部分巨噬细胞的胞质内 可见核碎屑(吞噬现象)。部分隐窝表面所覆之鳞形上皮坏死脱落,有炎细胞浸润,主要为淋巴 细胞及浆细胞。 5.慢性宫颈炎 chronic inflammation of cervi 粘膜上皮下及腺腔周围大量炎细胞浸润,主要为淋巴细胞、浆细胞及单核细胞,腺体分泌 旺盛,部分腺腔扩张,内贮粘液。 6.炎性息肉(宫颈或鼻) inflammatory polyp 肉眼见组织呈瓜子形,较窄的一端有蒂。镜下除蒂部外,组织四周均有被覆上皮覆盖(鳞 状或柱状,后者部分区域有增生),间质较疏松(为什么?),毛细血管增生、扩张、充血,有较 多淋巴细胞和浆细胞,以及少量中性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尤其以顶端为明显。蒂部组织较致 密,有较大血管 7.肉芽肿性炎(肺粟粒性结核) granulomatous inflammation( miliary tuberculosisof the lung) 肺组织中见许多大小相似的结节状病灶,病灶常由几个(2~3个)结核结节组成,结核结节 的中央见朗罕巨细胞(细胞体积大而不规则,核多排列于细胞的周边),周围是类上皮细胞(细胞
14 14. 败血脾 splenomegly in septicemia 脾脏轻度或中度肿大,表面较光滑,质地较软,切面呈灰红色,白髓难以辨认,结构松烂 (若为尸解新鲜标本,能用刀背刮下大量“果酱”样糊状物)。 组织切片 1. 假膜性肠炎(菌痢) pseudomembranous intestitis (bacillary desentery) 肠粘膜浅表部分的上皮细胞坏死、脱落,代之以一层纤维蛋白性渗出物(假膜)。高倍镜下 见假膜主要由纤维蛋白细丝交织而成,其间网罗着中性粒细胞及上皮细胞的碎屑,整个肠壁特 别是粘膜及粘膜下层明显充血、水肿及灶性出血,并有少量中性粒细胞及单核细胞浸润。 2. 蜂窝织性阑尾炎 phlegmonous appendicitis 此为阑尾的横切面,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及浆膜层充血,结构疏松,有大量炎细胞浸 润,以中性粒细胞为主,分布弥漫。腔内积有纤维蛋白性脓性渗出物,部分区域粘膜上皮坏死 脱落,粘膜下部分区域结构疏松明显,可见伊红均质的水肿液积集,浆膜表面附有少量纤维蛋 白及脓细胞。 3. 肺脓肿 abscess of the lung 肉眼示肺组织内有呈圆形紫色的致密病灶,即脓肿。镜下见脓肿灶内的肺组织已被破坏, 积集以大量中性粒细胞及脓细胞。病灶边界清楚,周围肺组织充血,肺泡壁内亦有炎细胞浸 润,包括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 4. 慢性扁桃体炎 chronic tonsillitis 扁桃体的淋巴组织增生,淋巴滤泡明显增多,生发中心增大,其中部分巨噬细胞的胞质内 可见核碎屑(吞噬现象)。部分隐窝表面所覆之鳞形上皮坏死脱落,有炎细胞浸润,主要为淋巴 细胞及浆细胞。 5. 慢性宫颈炎 chronic inflammation of cervix 粘膜上皮下及腺腔周围大量炎细胞浸润,主要为淋巴细胞、浆细胞及单核细胞,腺体分泌 旺盛,部分腺腔扩张,内贮粘液。 6. 炎性息肉(宫颈或鼻) inflammatory polyp 肉眼见组织呈瓜子形,较窄的一端有蒂。镜下除蒂部外,组织四周均有被覆上皮覆盖(鳞 状或柱状,后者部分区域有增生),间质较疏松(为什么?),毛细血管增生、扩张、充血,有较 多淋巴细胞和浆细胞,以及少量中性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尤其以顶端为明显。蒂部组织较致 密,有较大血管。 7. 肉芽肿性炎(肺粟粒性结核) granulomatous inflammation (miliary tuberculosisof the lung) 肺组织中见许多大小相似的结节状病灶,病灶常由几个(2~3 个)结核结节组成,结核结节 的中央见朗罕巨细胞(细胞体积大而不规则,核多排列于细胞的周边),周围是类上皮细胞(细胞
呈多角形,界线不清,胞质丰富,核椭圆形,染色质稀疏)。再外围见淋巴细胞和大单核细 胞,有的结节中央发生干酪样坏死(染成伊红色一片,细胞核消失或见少量细胞核碎屑) 8.败血脾 septic spleen 脾窦扩张,脾窦及脾索内有大量单核细胞及中性粒细胞。白髓变小,间距增宽 思考题 1.根据标本和切片所见,如何从病理形态上诊断炎症病变。 2.分别从病变的形态和后果比较 (1)浆膜的纤维蛋白性炎及粘膜的纤维蛋白性炎; (2)脓肿及蜂窝织炎 (3)急性炎症及慢性炎症 病例讨论 男性,40岁,颈部患“疖”,红、肿、热、痛,10天发展至手掌大小,体温38℃,局部手 术切除,当晚即恶寒、高热、头痛,次日体检发现病人轻度黄疸,肝脾肿大,体温39℃,白 细胞计数2×1010mm3 讨论题 用你所学的炎症知识,作出本例的病理诊断,并解释上述临床表现。 第四章修复 巨体标本 组织切片 皮肤一期愈合 1.肉芽组织 2.骨折愈合 2皮肤一期愈合 目的要求 掌握肉芽组织的形态特征、发生发展及其在创伤愈合中的作用 巨体标本 皮肤一期愈合 healing of skin by first intention 皮肤表面有一窄条灰白色凹陷,切面见凹陷处之深部皆为灰白色的纤维结缔组织,富于光泽 (瘢痕),瘢痕之两侧可见黄色之皮下脂肪组织
15 呈多角形,界线不清,胞质丰富,核椭圆形,染色质稀疏)。再外围见淋巴细胞和大单核细 胞,有的结节中央发生干酪样坏死(染成伊红色一片,细胞核消失或见少量细胞核碎屑)。 8. 败血脾 septic spleen 脾窦扩张,脾窦及脾索内有大量单核细胞及中性粒细胞。白髓变小,间距增宽。 思考题: 1. 根据标本和切片所见,如何从病理形态上诊断炎症病变。 2. 分别从病变的形态和后果比较: (1) 浆膜的纤维蛋白性炎及粘膜的纤维蛋白性炎; (2) 脓肿及蜂窝织炎; (3) 急性炎症及慢性炎症。 病例讨论 男性,40 岁,颈部患“疖”,红、肿、热、痛,10 天发展至手掌大小,体温 38℃,局部手 术切除,当晚即恶寒、高热、头痛,次日体检发现病人轻度黄疸,肝脾肿大,体温 39℃,白 细胞计数 2×1010/mm3 。 讨论题 用你所学的炎症知识,作出本例的病理诊断,并解释上述临床表现。 第四章 修复 Repair 巨体标本 组织切片 1. 皮肤一期愈合 1. 肉芽组织 2. 骨折愈合 2. 皮肤一期愈合 目的要求 掌握肉芽组织的形态特征、发生发展及其在创伤愈合中的作用。 巨体标本 1. 皮肤一期愈合 healing of skin by first intention 皮肤表面有一窄条灰白色凹陷,切面见凹陷处之深部皆为灰白色的纤维结缔组织,富于光泽 (瘢痕),瘢痕之两侧可见黄色之皮下脂肪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