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日 农学院作物栽培与耕作系 11 (一)感温性和感光性——两个发育阶段 • 在上述研究后的40多年中,小麦品种类型有了 很大发展,上述几种类型的划分已不能概括全 部品种类型。 • 因此从1980‘s开始,又继续对小麦的温光反应 进行了大量研究,提出了许多新的见解。 • 详见: – 郑丕尧主编:作物生理学导论。北京农大出版社, 1992 – 李雁鸣:作物生态生理。本校教材,1994 – 作物栽培学各论,1995
2024年11月1日 农学院作物栽培与耕作系 11 (一)感温性和感光性——两个发育阶段 • 在上述研究后的40多年中,小麦品种类型有了 很大发展,上述几种类型的划分已不能概括全 部品种类型。 • 因此从1980‘s开始,又继续对小麦的温光反应 进行了大量研究,提出了许多新的见解。 • 详见: – 郑丕尧主编:作物生理学导论。北京农大出版社, 1992 – 李雁鸣:作物生态生理。本校教材,1994 – 作物栽培学各论,1995
2024年11月1日 农学院作物栽培与耕作系 12 (二)温光反应与生育进程及器官建成 • 小麦温光反应是在生育前期和中期,因此品种 温光反应的强弱和持续时间的长短,与生育进 程有密切关系。 • 品种间生育期长短的差异,主要取决于生育前 中期,约占总生育期的50%~70%,且越是冬 性强的品种,前期经历日数的比重越大。 • 这说明,小麦生育期的差异,主要是由于温光 反应的差异,特别是春化阶段长短决定的
2024年11月1日 农学院作物栽培与耕作系 12 (二)温光反应与生育进程及器官建成 • 小麦温光反应是在生育前期和中期,因此品种 温光反应的强弱和持续时间的长短,与生育进 程有密切关系。 • 品种间生育期长短的差异,主要取决于生育前 中期,约占总生育期的50%~70%,且越是冬 性强的品种,前期经历日数的比重越大。 • 这说明,小麦生育期的差异,主要是由于温光 反应的差异,特别是春化阶段长短决定的
2024年11月1日 农学院作物栽培与耕作系 13 (二)温光反应与生育进程及器官建成 • 小麦春化阶段的通过,既可以在处于萌发状态 的种子时期,也可以在幼苗期进行,但在大田 生产条件下,是在生长锥伸长时结束。光照阶 段则到雌雄蕊分化期或药隔分化期时结束。此 后,不同类型品种间生育进程的差异就越来越 小了
2024年11月1日 农学院作物栽培与耕作系 13 (二)温光反应与生育进程及器官建成 • 小麦春化阶段的通过,既可以在处于萌发状态 的种子时期,也可以在幼苗期进行,但在大田 生产条件下,是在生长锥伸长时结束。光照阶 段则到雌雄蕊分化期或药隔分化期时结束。此 后,不同类型品种间生育进程的差异就越来越 小了
2024年11月1日 农学院作物栽培与耕作系 14 (三)我国小麦品种温光反应特性的区 域分布 • 我国小麦温光反应特性的分布呈“冬性中心式” 向春性扩散过渡的现象,即以秋播冬麦区中的 黄淮冬麦区为中心,向南冬性逐渐减弱,由冬 性→弱冬性→春性→强春性;向北由冬性→强 冬性→春性→强春性;形成越向南北两端,品 种春性越强的特点
2024年11月1日 农学院作物栽培与耕作系 14 (三)我国小麦品种温光反应特性的区 域分布 • 我国小麦温光反应特性的分布呈“冬性中心式” 向春性扩散过渡的现象,即以秋播冬麦区中的 黄淮冬麦区为中心,向南冬性逐渐减弱,由冬 性→弱冬性→春性→强春性;向北由冬性→强 冬性→春性→强春性;形成越向南北两端,品 种春性越强的特点
2024年11月1日 农学院作物栽培与耕作系 15 (三)我国小麦品种温光反应特性的区 域分布 • 当然,由于自然温光受纬度、海拔、地形变 化的影响,品种温光类型的分布也具有区域 间、区域内相互交叉分布的特点,特别是在 区域间的过渡带更为明显。如冬性与春性, 强冬性与冬性品种在同一区域都可能交叉分 布
2024年11月1日 农学院作物栽培与耕作系 15 (三)我国小麦品种温光反应特性的区 域分布 • 当然,由于自然温光受纬度、海拔、地形变 化的影响,品种温光类型的分布也具有区域 间、区域内相互交叉分布的特点,特别是在 区域间的过渡带更为明显。如冬性与春性, 强冬性与冬性品种在同一区域都可能交叉分 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