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32百舸争流的思想 考点精讲 一、考点解读 1、高考考点 (1)哲学基本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根据 (2)唯物主义及其形态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特点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特点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特点 (3)唯心主义及其形态 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 22013版最新教材修改变动 本部分新版教材没有变动 3考生记忆手册(可单独打印) 年高考2年模拟1年原创精品高考系列 专题32百舸争流的思想(记忆手册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 ※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它包括哪些内容?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② 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①哲学的基本问题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②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 问题。 ※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 唯物主义: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唯心主义: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 4、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及其合理性、局限性:
专题 32 百舸争流的思想 一、考点解读 1、高考考点 (1)哲学基本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根据 (2)唯物主义及其形态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特点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特点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特点 (3)唯心主义及其形态 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2 2013 版最新教材修改变动 本部分新版教材没有变动。 3 考生记忆手册(可单独打印) 3 年高考 2 年模拟 1 年原创精品高考系列 专题 32 百舸争流的思想(记忆手册)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 ※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它包括哪些内容?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② 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①哲学的基本问题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②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 问题。 ※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 唯物主义: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唯心主义: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 ※4、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及其合理性、局限性:
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理解: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合理性一一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 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局限性一一这些观点知识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 的物质形态,着就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 ②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合理性—一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局限性 它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因而具有 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威信注意等局限性。 ③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 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它是现时代的思想智慧,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 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 ※5、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主观唯心、客观唯心 ※6、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从属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斗争 考情剖析 高考命题大揭秘:要全面理解唯物主义的形态和唯心主义的发展历程 (2016年全国高考全国3卷23)中国旧体诗多以中原及周边地区的生活为题材。进入近代,随着人员交往、 文化交流的增多,中国旧体诗出现了反映西方社会的内容,如“地冷宜亲火,楼高可摘星”反映伦敦的阴 冷气候和城市风貌:“开函喜动色,分明是君容”反映照片给远方亲人带来的喜悦。从中国旧体诗内容的变 化可以看出 ①意识内容的变化本质是人的反映方式的变化②没有被反映着就不可能有任何意识的内容 ③有什么样的意识内容就有什么样的反映对象④意识内容的变化根源于社会生活实践的变化 A.①1②2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材料中,从中国旧体诗内容的变化可以看出,物质决定意 识,没有被反映着就不可能有任何意识的内容,意识内容的变化根源于社会生活实践的变化,而①③的说 法是错误的,意识内容的变化本质是物质的不同,意识内容的反映还受到一些主观因素的影响,本题选C 考点定位】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注意人脑固然是产生意识 的器官,但人脑并不能自行产生意识,这是因为仅有一个健全的人脑,如果不参加社会实践,完全脱离物
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理解: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合理性——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 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局限性——这些观点知识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 的物质形态,着就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 ②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合理性——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局限性: 它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因而具有 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威信注意等局限性。 ③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 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它是现时代的思想智慧,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 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 ※5、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主观唯心、客观唯心 ※6、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从属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斗争 二、考情剖析 高考命题大揭秘:要全面理解唯物主义的形态和唯心主义的发展历程。 (2016 年全国高考全国 3 卷 23)中国旧体诗多以中原及周边地区的生活为题材。进入近代,随着人员交往、 文化交流的增多,中国旧体诗出现了反映西方社会的内容,如“地冷宜亲火,楼高可摘星”反映伦敦的阴 冷气候和城市风貌:“开函喜动色,分明是君容”反映照片给远方亲人带来的喜悦。从中国旧体诗内容的变 化可以看出 ①意识内容的变化本质是人的反映方式的变化 ②没有被反映着就不可能有任何意识的内容 ③有什么样的意识内容就有什么样的反映对象 ④意识内容的变化根源于社会生活实践的变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考点定位】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注意人脑固然是产生意识 的器官,但人脑并不能自行产生意识,这是因为仅有一个健全的人脑,如果不参加社会实践,完全脱离物
质世界,就不能产生意识。意识则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意识又有正确和错误(歪曲事实)之分, 意识有会反作用于客观存在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它不仅能够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正 确地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精练精测 说明:本部分作了重大调整,不再按年份分三年高考两年模拟一年原创的形式罗列试题,而是在这些试题 的基础上,精心地按考点分类整理成一个个考点金卷。也就是一个考点,集中历年高考试题模拟题原创题 测试。这样对广大师生的备考会有所帶助1 2017年高考试题 1.(2017年全国高考江苏卷24)在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社会组织结构中,人们重视家庭的团聚、国家 的统一、社会的和谐。受其影响,中国传统哲学有着浓厚的“尚圆”思维,讲究圆满、圆融、圆通,花好 月圆、团团圆圆等也成为普通中国人的美好追求。由此可见 ①传统文化对社会变革有深刻影响②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③哲学可以指导人们正确改造世界④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C 【解析】材料中并没有体现传统文化对社会变革的影响,①不选:“尚圆”思维存在于普遍中国人的心中, 圆”成为普遍中国人的美好追求,这说明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②正确:正确的哲学才可以指导 人们正确改造世界,③不选:中国传统哲学的“尚圆”思维是从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社会组织结构中 发展出来的,这说明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④正确,故本题答案选择C 2016年高考试题 1.(2016年全国高考全国3卷23)中国旧体诗多以中原及周边地区的生活为题材。进入近代,随着人员交 往、文化交流的增多,中国旧体诗出现了反映西方社会的内容,如“地冷宜亲火,楼高可摘星”反映伦敦 的阴冷气候和城市风貌:“开函喜动色,分明是君容”反映照片给远方亲人带来的喜悦。从中国旧体诗内容 的变化可以看出 ①意识内容的变化本质是人的反映方式的变化②没有被反映着就不可能有任何意识的内容 ③有什么样的意识内容就有什么样的反映对象④意识内容的变化根源于社会生活实践的变化 A.①② B.①③ D.③④4 答案】C
质世界,就不能产生意识。意识则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意识又有正确和错误(歪曲事实)之分, 意识有会反作用于客观存在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它不仅能够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正 确地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说明:本部分作了重大调整,不再按年份分三年高考两年模拟一年原创的形式罗列试题,而是在这些试题 的基础上,精心地按考点分类整理成一个个考点金卷。也就是一个考点,集中历年高考试题模拟题原创题 测试。这样对广大师生的备考会有所帮助! 2017 年高考试题 1.(2017 年全国高考江苏卷 24)在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社会组织结构中,人们重视家庭的团聚、国家 的统一、社会的和谐。受其影响,中国传统哲学有着浓厚的“尚圆”思维,讲究圆满、圆融、圆通,花好 月圆、团团圆圆等也成为普通中国人的美好追求。由此可见 ①传统文化对社会变革有深刻影响 ②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③哲学可以指导人们正确改造世界 ④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C 【解析】材料中并没有体现传统文化对社会变革的影响,①不选;“尚圆”思维存在于普遍中国人的心中, “圆”成为普遍中国人的美好追求,这说明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②正确;正确的哲学才可以指导 人们正确改造世界,③不选;中国传统哲学的“尚圆”思维是从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社会组织结构中 发展出来的,这说明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④正确,故本题答案选择 C。 2016 年高考试题 1.(2016 年全国高考全国 3 卷 23)中国旧体诗多以中原及周边地区的生活为题材。进入近代,随着人员交 往、文化交流的增多,中国旧体诗出现了反映西方社会的内容,如“地冷宜亲火,楼高可摘星”反映伦敦 的阴冷气候和城市风貌:“开函喜动色,分明是君容”反映照片给远方亲人带来的喜悦。从中国旧体诗内容 的变化可以看出 ①意识内容的变化本质是人的反映方式的变化 ②没有被反映着就不可能有任何意识的内容 ③有什么样的意识内容就有什么样的反映对象 ④意识内容的变化根源于社会生活实践的变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材料中,从中国旧体诗内容的变化可以看出,物质决定意 识,没有被反映着就不可能有任何意识的内容,意识内容的变化根源于社会生活实践的变化,而①③的说 法是错误的,意识内容的变化本质是物质的不同,意识内容的反映还受到一些主观因素的景响,本题选C。 【考点定位】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注意人脑固然是产生意识 的器官,但人脑并不能自行产生意识,这是因为仅有一个健全的人脑,如果不参加社会实践,完全脱离物 质世界,就不能产生意识。意识则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意识又有正确和错误(歪曲事实)之分, 意识有会反作用于客观存在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它不仅能够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正 确地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2.(2016年全国高考全国2卷23)《韩非子·说林上》记载:一年春天,管仲跟随齐桓公去打仗,冬天返 回时迷失了路。管仲说:“老马之智可用也。”于是,他们让老马在前面走,军队在后面跟着,果然顺利地 找到了返回的路。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①老马的识图功能的客观实在性取决于人的发现②正确认识老马识途的功能是解决迷路问题的关键 ③用老马找到返回的路体现了人的意识活动的能动性④老马之“智”与人之“智”归根到底都源于实践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管仲之所以能够利用老马识途,找到返回的道路,是对老马的功能具有正确的认识,发挥主观 能动性的结果,故②③符合题意;老马识途的功能是客观存在的,不取决于人的发现,故①说法错误:马 不能进行实践活动,老马识途是动物本能体现,故④说法错误。故选C。 【考点定位】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实践的含义 【名师点睛】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具有能动作用。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能动的改造世界,但是意识的能 动作用是以世界的物质性的。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的,以 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老马识途”是管仲对老马识途这功能的正确认识和利用。 2015年高考真题 1.(2015年浙江文综政治27)中国的先哲认为世界由金木水火土构成。到了19世纪,人们认为世界的最 基本成分就是化学元素周期表上100个左右的元素。现在人们认为最基本的是夸克,电子等。由此可见 ①唯物主义的观念由来已久 ②具体认识会在发展中不断被超越
【考点定位】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注意人脑固然是产生意识 的器官,但人脑并不能自行产生意识,这是因为仅有一个健全的人脑,如果不参加社会实践,完全脱离物 质世界,就不能产生意识。意识则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意识又有正确和错误(歪曲事实)之分, 意识有会反作用于客观存在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它不仅能够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正 确地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2.(2016 年全国高考全国 2 卷 23)《韩非子·说林上》记载:一年春天,管仲跟随齐桓公去打仗,冬天返 回时迷失了路。管仲说:“老马之智可用也。”于是,他们让老马在前面走,军队在后面跟着,果然顺利地 找到了返回的路。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①老马的识图功能的客观实在性取决于人的发现 ②正确认识老马识途的功能是解决迷路问题的关键 ③用老马找到返回的路体现了人的意识活动的能动性 ④老马之“智”与人之“智”归根到底都源于实践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管仲之所以能够利用老马识途,找到返回的道路,是对老马的功能具有正确的认识,发挥主观 能动性的结果,故②③符合题意;老马识途的功能是客观存在的,不取决于人的发现,故①说法错误;马 不能进行实践活动,老马识途是动物本能体现,故④说法错误。故选 C。 【考点定位】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实践的含义 【名师点睛】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具有能动作用。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能动的改造世界,但是意识的能 动作用是以世界的物质性的。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的,以 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老马识途”是管仲对老马识途这功能的正确认识和利用。 2015 年高考真题 1.(2015 年浙江文综政治 27)中国的先哲认为世界由金木水火土构成。到了 19 世纪,人们认为世界的最 基本成分就是化学元素周期表上 100 个左右的元素。现在人们认为最基本的是夸克,电子等。由此可见 ①唯物主义的观念由来已久 ②具体认识会在发展中不断被超越
③真理的价值要到实践中才能实现④认识的目的归根到底是改造世界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①②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题中事例强虽调不同时期人们对物质的认识不同,说明唯物主义 的观念由来已久,同时说明具体认识会在发展中不断被超越,故入选。③④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强 调不同时期人们的认识不同,并没有涉及真理,也没有涉及真理的价值,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而不是改造 世界,故排除。 【考点定位】唯物主义 【名师点睛】解答本题,可以运用正选法和排除法,正选法,题中信息分别从人类古代、近代、现代三个 不同时期谈对物质的认识,说明唯物主义的观念由来已久,同时每个时期对物质的具体认识不断进步和完 善,说明具体认识在发展中不断被超越:排除法,又分为排误法和排异法,题目选项中的“实践”,题干中 没有信息对应,改造世界分为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其范围要远大于实践,实践才是认识的目的。 1.(河南省郑州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2016年11月14日晚,中国多地迎来“超 级月亮”,这是进入21世纪以来,月亮距离地球最近的一次满月。我国国家天文台提前12日准确预测了 这一天文奇观。这进一步佐证了 ①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②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 ③思维是对存在的正确反映④物质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答案】C 【解析】2016年11月14日晚,中国多地迎来“超级月亮”,这是进入21世纪以来,月亮距离地球最近的 次满月。这说明自然界的事物都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④适合题意;我国国家天文台 提前12日准确预测了这一天文奇观。这说明思维能正确的认识存在,即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①适合题 意;②说法正确但材料没有体现,排除;思维是对存在的反映,但不-定昰正确反映,③是错误的;故本 题答案选C 【点睛】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并不意味着有了人脑就一定有意识;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并不意 味着意识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并不意味着意识与客观事物
③真理的价值要到实践中才能实现 ④认识的目的归根到底是改造世界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A 【考点定位】唯物主义 【名师点睛】解答本题,可以运用正选法和排除法,正选法,题中信息分别从人类古代、近代、现代三个 不同时期谈对物质的认识,说明唯物主义的观念由来已久,同时每个时期对物质的具体认识不断进步和完 善,说明具体认识在发展中不断被超越;排除法,又分为排误法和排异法,题目选项中的“实践”,题干中 没有信息对应,改造世界分为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其范围要远大于实践,实践才是认识的目的。 1.(河南省郑州市第一中学 2017 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2016 年 11 月 14 日晚,中国多地迎来“超 级月亮”,这是进入 21 世纪以来,月亮距离地球最近的一次满月。我国国家天文台提前 12 日准确预测了 这一天文奇观。这进一步佐证了 ①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②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 ③思维是对存在的正确反映 ④物质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C 【点睛】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并不意味着有了人脑就一定有意识;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并不意 味着意识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并不意味着意识与客观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