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时代精神的精华教案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主要是在第一课回答什么是哲学、第二课介绍晢学的具体存在形态和 发展过程的基础上,过渡到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的阐述,在这一意义上说,本 课是这一单元的落脚点。第三课在前两课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使学生认识到哲 学不仅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而且与时代发展密切相关,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 的精神上的精华,并从整体上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学好本课内容 对于从整体上理解和把握全书的知识结构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课标题为“时代精神的精华”,两框:真正的晢学都是自己的时代的精神 上的精华,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主要负载的任务是,从“哲学与时代”的关系 人手,解决三个问题:一是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二是说明马克思主义哲 学的基本特征,三是说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本课的高考考点 哲学与时代精神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2.能力目标 (1)通过对哲学与时代精神关系的思考和学习,学会自觉地运用哲学理论观察、 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和基本特征的学习,培养学生鉴别理论是非的 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明确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人类认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重点难点】
第三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 教案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主要是在第一课回答什么是哲学、第二课介绍哲学的具体存在形态和 发展过程的基础上,过渡到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的阐述,在这一意义上说,本 课是这一单元的落脚点。第三课在前两课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使学生认识到哲 学不仅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而且与时代发展密切相关,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 的精神上的精华,并从整体上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学好本课内容 对于从整体上理解和把握全书的知识结构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课标题为“时代精神的精华”,两框: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的时代的精神 上的精华,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主要负载的任务是,从“哲学与时代”的关系 人手,解决三个问题:一是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二是说明马克思主义哲 学的基本特征,三是说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本课的高考考点: 哲学与时代精神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2.能力目标 (1)通过对哲学与时代精神关系的思考和学习,学会自觉地运用哲学理论观察、 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和基本特征的学习,培养学生鉴别理论是非的 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明确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人类认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重点难点】
重点:哲学与时代精神的关系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难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教学方式及手段】问题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第一框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环节:复习导入问题引思 考点1:哲学与时代精神 老师问题引思:阅读第一框《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归纳 和认识哲学和时代的关系。阅读和思考归纳时间为5分钟 学生回答:回答哲学和时代的关系(略) 教师引导:教材第一目为“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是从哲学的内容来源于时 代看“哲学与时代”的关系。 1.哲学和政治、经济的关系 一定的经济和政治决定一定的文化,一定的文化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和政 治。哲学是思想文化的范畴,因此晢学一定是社会和时代的经济政治在精神上的 反映。简言之,任何哲学都是时代精神的反映。 2.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 真正的哲学正确而深刻地反映了时代的本质,牢牢的把握时代的脉搏,正确 地总结和概括时代的经验和认识成果,可以称为时代精神的精华。 教师引导:第二目为“社会变革的先导”是从哲学对时代的反作用来看“哲学 与时代”的关系 哲学不仅是时代的产物,还引领时代的发展。哲学思想的变革深刻影响了人 们的思维方式,涤荡人们的观念,改变或重新建构人们的价值世界,成为社会变 革的前奏。 1、首先体现在它可以通过对社会的弊端、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 人的观念,解放人们的思想(哲学对社会的批判功能)。 2、哲学对时代的塑造和引导功能 哲学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 追求美好来,动员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重点:哲学与时代精神的关系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难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教学方式及手段】问题教学法 情景教学法 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第一框 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环节:复习导入 问题引思 考点 1:哲学与时代精神 老师问题引思:阅读第一框《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归纳 和认识哲学和时代的关系。阅读和思考归纳时间为 5 分钟。 学生回答:回答哲学和时代的关系(略) 教师引导:教材第一目为“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是从哲学的内容来源于时 代看“哲学与时代”的关系。 1.哲学和政治、经济的关系 一定的经济和政治决定一定的文化,一定的文化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和政 治。哲学是思想文化的范畴,因此哲学一定是社会和时代的经济政治在精神上的 反映。简言之,任何哲学都是时代精神的反映。 2.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 真正的哲学正确而深刻地反映了时代的本质,牢牢的把握时代的脉搏,正确 地总结和概括时代的经验和认识成果,可以称为时代精神的精华。 教师引导:第二目为“社会变革的先导”,是从哲学对时代的反作用来看“哲学 与时代”的关系。 哲学不仅是时代的产物,还引领时代的发展。哲学思想的变革深刻影响了人 们的思维方式,涤荡人们的观念,改变或重新建构人们的价值世界,成为社会变 革的前奏。 1、首先体现在它可以通过对社会的弊端、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 人的观念,解放人们的思想(哲学对社会的批判功能)。 2、哲学对时代的塑造和引导功能 哲学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 追求美好来,动员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师生归纳:哲学和时代的关系具体为两个方面: 1哲学来源于时代2哲学反作用于时代。 热点分析:中国梦 新华网 新华网 习近平等参观复兴之路"展览 背景材料:2012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带领新一届中央领导 集体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现场。习近平定义"中国梦〃-一实现伟 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而且满怀信心地表示这个梦想ν一定 能实现"。党内著名理论家、中共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李君如认为,全面建设小康 社会是21世纪头20年的中国梦〃。这是实现21世纪头50年中国梦和后百年
师生归纳:哲学和时代的关系具体为两个方面: 1.哲学来源于时代 2.哲学反作用于时代。 热点分析:中国梦 习近平等参观“复兴之路”展览 背景材料:2012 年 11 月 29 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带领新一届中央领导 集体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现场。习近平定义“中国梦”--实现伟 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而且满怀信心地表示这个梦想“一定 能实现”。党内著名理论家、中共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李君如认为,全面建设小康 社会是 21 世纪头 20 年的“中国梦”。这是实现 21 世纪头 50 年“中国梦”和后百年
"中国梦"的最重要的一个发展阶段。 问题导思:请从“哲学和时代的关系”认识“中国梦”的提出及作用。 学生:思考回答(略) 第二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教师引导:本框包括三个考点: 2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考点2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 学生自主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 主要明确马克思主义哲学得以产生的三个基础,在课本上落实。 考点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归纳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教师指导:这一目重在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了三个统 即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统一、 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这三个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以往一切旧哲学的 基本特征,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哲学史上所实现的伟大变革。三个统一的关键在 于实践的观点。 学生训练:(2011年高考海南卷18)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反对把自己的哲学 视为“纯粹思辨的观念”和“书斋里的学问”,强调“问题在于改变世界”,从 而实现了哲学的变革。这表明 ①是否研究时代的迫切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以往旧哲学的本质区别 ②关注与无产阶级利益相关的现实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要求 ③哲学社会功能的缺失是以往旧哲学区别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显著标志 ④为无产阶级提供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工具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使命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2010年高考·江苏卷26)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就在于它坚持了 A.实践的观点B.革命的观点C.阶级的观点D.历史的观点 (2009江苏高考)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它第一
“中国梦”的最重要的一个发展阶段。 问题导思:请从“哲学和时代的关系”认识“中国梦”的提出及作用。 学生:思考回答(略) 第二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教师引导:本框包括三个考点: 2.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考点 2.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 学生自主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 主要明确马克思主义哲学得以产生的三个基础,在课本上落实。 考点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归纳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教师指导:这一目重在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了三个统 一,即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统一、 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这三个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以往一切旧哲学的 基本特征,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哲学史上所实现的伟大变革。三个统一的关键在 于实践的观点。 学生训练:(2011 年高考海南卷18)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反对把自己的哲学 视为“纯粹思辨的观念”和“书斋里的学问”,强调“问题在于改变世界”,从 而实现了哲学的变革。这表明 ①是否研究时代的迫切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以往旧哲学的本质区别 ②关注与无产阶级利益相关的现实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要求 ③哲学社会功能的缺失是以往旧哲学区别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显著标志 ④为无产阶级提供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工具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使命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010 年高考·江苏卷26)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就在于它坚持了 A.实践的观点 B.革命的观点 C.阶级的观点 D.历史的观点 (2009·江苏高考)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它第一
次实现了 ①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②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 的有机统一③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④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 考点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 教师指导:第三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这一目主要是从哲 学与时代关系的视角,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说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 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四大理论成果,是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理论。 学生:落实课本22-23页,注意每个思想的细节。 拓展:十八大将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确立为行动指南。 中国共产觉 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十八大报告提出,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 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这表明科学发 展观成为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报告还对深入贯彻落实科学 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核心立场、基本要求、根本方法等作了深刻阐述。 图片 删面黑面删器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次实现了 ①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②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 的有机统一 ③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④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考点 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 教师指导:第三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这一目主要是从哲 学与时代关系的视角,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说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 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四大理论成果,是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理论。 学生:落实课本 22-23 页,注意每个思想的细节。 拓展:十八大将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确立为行动指南。 十八大报告提出,“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 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这表明科学发 展观成为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报告还对深入贯彻落实科学 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核心立场、基本要求、根本方法等作了深刻阐述。 图片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