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传播史》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18120742 程名称:大众传播史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学时:32 学 分:2 适用对象:新闻学、编辑出版学本科专业 先修课程:新闻学概论、中国新闻事业史、中外编辑出版史 二、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新闻传播学学科的一门专业选修课,适用于新闻学专业、编辑出版专业等作为专业 选修课开设。本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包括:介绍大众传播史的学科体系、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讲解大众传播发生、发展和演化的历史与规律:系统讲解大众传播史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培 养学生运用大众传播历史知识和理论认识、分析和解决各种现实的大众传播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本课程要求学生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出发,正确认识人类社会传播发生与 发展的历史与规律:系统理解和掌握大众传播史的基本概念:系统理解和掌握大众传播史基础理 论内容,包括传播的一般原理以及关于大众传播者、大众传播媒介、大众传播的受众、大众传播 的效果、大众传播的内容、大众传播活动与社会的关系等方面的基本理论:掌握研究和分析大众 传播活动的基本方法,具备运用所学知识、理论和方法对大众传播活动进行分析研究的初步能力。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口语传播和文字传播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本章主要介绍人类新闻传播活动的三个发展阶段,即口语传播、文字传播和 印刷传播,让学生了解各传播阶段的特点。 2.了解人类传播史上的三个里程碑对人类传播事业发展的意义
1 《大众传播史》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18120742 程名称:大众传播史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学 时:32 学 分:2 适用对象: 新闻学、编辑出版学本科专业 先修课程:新闻学概论、中国新闻事业史、中外编辑出版史 二、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新闻传播学学科的一门专业选修课,适用于新闻学专业、编辑 出版专业等作为专业 选修课开设。本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包括:介绍大众传播史的学科体系、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讲解大众传播发生、发展和演化的历史与规律;系统讲解大众传播史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培 养学生运用大众传播历史知识和理论认识、分析和解决各种现实的大众传播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本课程要求学生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出发,正确认识人类社会传播发生与 发展的历史与规律;系统理解和掌握大众传播史的基本概念;系统理解和掌握大众传播史基础理 论内容,包括传播的一般原理以及关于大众传播者、大众传播媒介、大众传播的受众、大众传播 的效果、大众传播的内容、大众传播活动与社会的关系等方面的基本理论;掌握研究和分析大众 传播活动的基本方法,具备运用所学知识、理论和方法对大众传播活动进行分析研究的初步能力。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 口语传播和文字传播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本章主要介绍人类新闻传播活动的三个发展阶段,即口语传播、文字传播和 印刷传播,让学生了解各传播阶段的特点。 2.了解人类传播史上的三个里程碑对人类传播事业发展的意义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口语传播、文字传播 (1)口头传播、标记传播、声光传播、图式传播 (2)文字传播。语言的产生、文字的发明是人类传播史上两座里程碑,了解这 两种传播方式的特点和对传播事业发展的意义。《每日纪闻》、新闻信、威尼斯手抄小 报的兴起。 第二节印刷传播 1.基本内容 印刷术的发明和应用是人类传播史上第三座里程碑,了解这种传播方式的特点和 对传播事业发展的意义。 (1)印刷术的发明。 (2)印刷新闻传播的萌芽。 (3)印刷新闻传播的雏形。 (4)近代报纸的产生 第三节近代报的发展 近代报刊的发展可分为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政论报刊、资产阶级革命后的政党报 刊、工业革命与廉价报纸、无产阶级报刊产生与发展、过渡时期的报业和现代报业的 产生发展六个部分。 第四节新闻通讯社的产生与发展 近代报业在工业革命后发展很快,报纸数量越来越多:廉价报纸的出现,报纸 注重传播政治主张转而成了传播新闻的工具,报纸对新闻的需求也大为增加。各家报 纸单独依靠自己的力量搜集各地的新闻既不经济也不可能,专门搜集和供应新闻的机 构通讯社便应运而生。 (1)新闻通讯社的产生。(2)新闻通讯社的发展和变化。(3)世界通讯事业的现 状。 (三)思考与实践
2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口语传播、文字传播 (1)口头传播、标记传播、声光传播、图式传播 (2)文字传播。语言的产生、文字的发明是人类传播史上两座里程碑,了解这 两种传播方式的特点和对传播事业发展的意义。《每日纪闻》、新闻信、威尼斯手抄小 报的兴起。 第二节印刷传播 1.基本内容 印刷术的发明和应用是人类传播史上第三座里程碑,了解这种传播方式的特点和 对传播事业发展的意义。 (1)印刷术的发明。 (2)印刷新闻传播的萌芽。 (3)印刷新闻传播的雏形。 (4)近代报纸的产生 第三节 近代报的发展 近代报刊的发展可分为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政论报刊、资产阶级革命后的政党报 刊、工业革命与廉价报纸、无产阶级报刊产生与发展、过渡时期的报业和现代报业的 产生发展六个部分。 第四节 新闻通讯社的产生与发展 近代报业在工业革命后发展很快,报纸数量越来越多;廉价报纸的出现,报纸一 注重传播政治主张转而成了传播新闻的工具,报纸对新闻的需求也大为增加。各家报 纸单独依靠自己的力量搜集各地的新闻既不经济也不可能,专门搜集和供应新闻的机 构通讯社便应运而生。 (1)新闻通讯社的产生。(2)新闻通讯社的发展和变化。(3)世界通讯事业的现 状。 (三)思考与实践
1.人类传播活动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2.文字的出现对传播发展的意义怎样? 3.印刷术的发明对传播发展的意义怎样? 4.简述古罗马《每日纪闻》的性质、基本内容和作用是怎样的?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与课堂讨论相结合,并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第二章电子传播和互联网传播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本章主要介绍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的产生和发展,让学生掌握电子传播和互 联网传播的功能和特点。 2.了解电子传播和互联网传播的产生对于传播事业发展的意义。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电子传播与网络传播 电子传播指的是20世纪兴起广播和电视这两种大众传播媒介。广播和电视的出 现,标志着人类的新闻传播,由印刷为主,进入印刷与电子传播并驾齐驱的现代大众 传播时代。又因电子传播能跨越国与国之间的界限,实现了信息的远距离传输,它为 人类传播活动树立了一个新的里程碑。 (1)广播和电视的产生与发展。 (2)广播电视的现状 (3)国际互联网的产生及特点 第二节国际互联网对新闻传播活动的影响 (1)新闻传播活动的主体在网广播时代的变化: (2)互联网在新闻传播运作流程中的影响: (3)网广播的“受众”。 (三)思考与实践
3 1.人类传播活动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2.文字的出现对传播发展的意义怎样? 3.印刷术的发明对传播发展的意义怎样? 4.简述古罗马《每日纪闻》的性质、基本内容和作用是怎样的?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与课堂讨论相结合,并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第二章 电子传播和互联网传播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本章主要介绍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的产生和发展,让学生掌握电子传播和互 联网传播的功能和特点。 2.了解电子传播和互联网传播的产生对于传播事业发展的意义。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电子传播与网络传播 电子传播指的是 20 世纪兴起广播和电视这两种大众传播媒介。广播和电视的出 现,标志着人类的新闻传播,由印刷为主,进入印刷与电子传播并驾齐驱的现代大众 传播时代。又因电子传播能跨越国与国之间的界限,实现了信息的远距离传输,它为 人类传播活动树立了一个新的里程碑。 (1)广播和电视的产生与发展。 (2)广播电视的现状 (3)国际互联网的产生及特点 第二节 国际互联网对新闻传播活动的影响 (1)新闻传播活动的主体在网广播时代的变化; (2)互联网在新闻传播运作流程中的影响; (3)网广播的“受众”。 (三)思考与实践
1.新闻通讯社是在怎样的背景下诞生的? 2.互联网是怎样诞生与发展的?其功能如何? 3.互联网对新闻传播领域有何影响?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与课堂讨论相结合并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第三章大众图书传播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本章主要介绍中外图书的产生和发展,让学生掌握图书传播的历史功能和特 点。 2.着重了解图书传播对于大众传播事业发展的意义。 (二)主要教学内容 中世纪的图书的出版与传播 (一)中世纪欧洲的社会文化背景 1.基督教垄断欧洲中世纪精神文化 2.西方基督教文化的兴起 3.城市、商业和文化的复兴 4.大学的诞生和知识分子 (二)中世纪的出版机构和编辑出版 1.大学教育活动的内容 抄写书籍 基督教的道德、智识观念: 做祈祷、唱赞美歌: 简单的读书、写字、作文等 宗教事迹教育,培养敬虔、忠贞的德行。 2.修道院学校的藏书 藏书极为匮乏,搜书和抄书成为重要文化活动。 4
4 1.新闻通讯社是在怎样的背景下诞生的? 2.互联网是怎样诞生与发展的?其功能如何? 3.互联网对新闻传播领域有何影响?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与课堂讨论相结合并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第三章 大众图书传播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本章主要介绍中外图书的产生和发展,让学生掌握图书传播的历史功能和特 点。 2.着重了解图书传播对于大众传播事业发展的意义。 (二)主要教学内容 中世纪的图书的出版与传播 (一)中世纪欧洲的社会文化背景 1.基督教垄断欧洲中世纪精神文化 2.西方基督教文化的兴起 3.城市、商业和文化的复兴 4.大学的诞生和知识分子 (二)中世纪的出版机构和编辑出版 1.大学教育活动的内容 抄写书籍 基督教的道德、智识观念; 做祈祷、唱赞美歌; 简单的读书、写字、作文等; 宗教事迹教育,培养敬虔、忠贞的德行。 2.修道院学校的藏书 藏书极为匮乏,搜书和抄书成为重要文化活动
将书用重杠、链条拴在架上,并对偷窃书籍的人下咒语。 3.精美的手抄本成为奢侈品 活跃的誊抄室有全套的抄本图书生产线 将纸草书转抄为羊皮抄本是重要工作 近代西方图书的出版与传播 16-18世纪,以资本主义生关系为特征的新出版业逐渐从传统的旧出版业中分离 出来。伴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生产分工转细,出版行业内部也逐渐产生了书商、 图书商贩,以及图书阅览室等新的销售主体。 在1709年版权法的支撑下,整个18世纪,图书出版的商业化程度越来越高,版 权所有者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出版商,大量图书被生产出来。 (三)思考与实践 1.图书在中国及西方大众化的历史进程。 2.图书大众化需要哪些条件?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与课堂讨论相结合并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第四章大众报刊史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本章主要介绍中外图书的产生和发展,让学生掌握图书传播的历史功能和特 2.着重了解图书传播对于大众传播事业发展的意义。 (二)教学内容
5 将书用重杠、链条拴在架上,并对偷窃书籍的人下咒语。 3.精美的手抄本成为奢侈品 活跃的誊抄室有全套的抄本图书生产线 将纸草书转抄为羊皮抄本是重要工作 近代西方图书的出版与传播 16-18 世纪,以资本主义生关系为特征的新出版业逐渐从传统的旧出版业中分离 出来。伴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生产分工转细,出版行业内部也逐渐产生了书商、 图书商贩,以及图书阅览室等新的销售主体。 在 1709 年版权法的支撑下,整个 18 世纪,图书出版的商业化程度越来越高,版 权所有者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出版商,大量图书被生产出来。 (三)思考与实践 1.图书在中国及西方大众化的历史进程。 2.图书大众化需要哪些条件?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与课堂讨论相结合并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第四章 大众报刊史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本章主要介绍中外图书的产生和发展,让学生掌握图书传播的历史功能和特 点。 2.着重了解图书传播对于大众传播事业发展的意义。 (二)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