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了大家的进步,对进行革命的思想准备起了重大作用,是当 时影响较大的一个学术团体。 五四运动以后的济南,同全国各大城市一样,思想界比较 活跃。当时,既有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中心的新文化新思潮的 传播,也有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无政府主义、基尔特社会主 义①等反动思潮的泛滥,人们的信仰在不断地迅速地变化着。 济南文化界和省立一师的师生中,日渐明显地分化为左、中、 右三派。“励新学会”内部,不久也发生了分化。其中一部分 右翼分子和国民党接近,有的参加了国民党;一部分左翼急进 分子在王尽美的领导下,成了以后不久建立的“马克思学说研 究会”的成员。 王尽美在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时,也曾经走过一段弯路。 当他在接触到马克思主义以前,由于对帝国主义及其在中国的 走狗封建军阀、反动改府的无比憎恨和不满,曾一度接受了无 政府主义的思想影响,崇拜克鲁泡特金和巴枯宁等人。随普十 月社会主义革命影响的不断深入,马克思列宁主义逐渐介绍到 中国来。我国一些革命的先进分子,如李大钊同志等,在报刊 上发表了一些介绍马克思列宁主义学说的文章。特别是在五四 运动之后,马克思列宁主义广泛地传播开来,形成了一种汹涌 澎湃的思想潮流。王尽美通过阅读李大钊同志的《庶民的胜 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开始接触到马克思列 宁主义。经过一番研究,使他很快认识到,只有以马克思列宁 主义为指导,走俄国人的路,才能把中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 ①基尔特是行会一词的英语译普。基尔特社会主义,是二十世纪初 流行于英国的一种资产阶级改良主义。它主张通过“和平”的途 径,用所谓基尔特社会来代替资本主义制度。 g
悲惨命运中解救出来,走上光明灿烂的前途。于是,他便毫不 迟疑地抛弃了对无政府主义的信仰,逐渐转变成了一个马克思 主义者,并着手于创建中国无产阶级政党的斗争。 为创建中国共产党而斗争 一九二○年九月,正当夏秋相交之际,王尽美联系邓恩 铭、王期千等人,成立了“马克思学说研究会”,。这一组织开 始是公开的学术研究团体。活动地址是在济南城内贡院墙根街 济南教商会的场所(今全胜街二十八号),门口挂着“山东马 克思学说研究会”的大牌子。初成立时只有十几个人,后来发 展到五十多人。成员当中,不但有中小学教员,大专中专的学 生,还有机关单位的职工,以及手工亚劳动者和店员。当时会 员都发有证章。他们经常携带证章到会址去阅读刚刚翻译过来 的马列著作和介绍马克思列宁主义及苏俄情况的进步书刊。他 们每星期六集会一次,有时举行讲演会,有时召开纪念会,有 时分组进行学习和讨论。例如,该会曾利用节日在省议会礼堂 (即今省政协礼堂),举行过讲演会。当时会员们争论最澈烈 的是关于无政府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问题。 主尽美是研究会的倡导者和负责人。他虽然担负着繁忙的 会务工作,但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的学习。工作之暇,他如饥 似渴地阅读马列著作和进步书刊,以便尽快地武装自己的头 脑。为了提高会员们的马列主义水平,他还经常介绍自己的读 书心得。在会员们星期六的集会上,他常常系统地给大家介绍 和分析马克思的学说,发表自己的见解,深得会员们的好评。 尽美还十分重视对外的宜传工作。这个时期,他曾经到行人嘈 g
杂车水马龙的闹市作过讲演,又曾亲临水波荡漾景色宜人的大 明湖内作过宣传。 在“马克思学说研究会从活动期间,王尽美联系实际,对 教育问题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从一九二○年十月到一九二一年 一月,·先后在《泺源新刊·(省立一师学生自治会主办)和 励新?半月刊上,发表了《乡村教育大半如此,、我对于 师范教育根本的怀疑》、《山东的师范敦育与乡村教育》等三 篇论文。在这些论文里,王尽美以山东的教育为例,就教育的 现状、教育的目的、教育的方法等重要问题,·发表了精辟的见 解。 第一,对腐败黑暗的旧教有进行了严厉的揭露和猛烈的抨 击。他在文章中指出:“山东的敦育,无论城市教育,乡村教 有,我们要形容它的状况,尽可以腐败黑暗了之。”①王尽美 根据自已长期生活在农村的亲身经历,从办学入物、敦师、设 备、编制、教材等方面,列举大量事实,说明误人子弟的乡村 教育,其腐败黑暗是更加难言的。他又根据自己在一师学习二 年多的切身体会,从教育的目的、方法等方面,“大着胆子”, 对师范教育表示了“根本的怀疑”,痛斥“这样非驴非马的学 校,直接陷害青年,间接流毒社会”②。 第二,揭露了教有为地主资本家所把持并为其服务的阶级 本质。他说:“握乡村教有大权的,不是有教育经验的教有 者,是横行乡曲的绅士,”⑧这种学校,只有那些为谋出身的地 ①*泺源新刊第7号,1920年10月22日。 ②心泺源新刊第10、11、12号,1920年11月2、5、9日. ®<勋新?山东教育号(一)第一卷第2期,1921年1月1日。 15
主资本家的子弟才能上得起,而终年受冻挨饿的贫民的孩子, 是没有入学的资格的。王尽美同志愤愤不平地指出:“嗳!教 育,教育,也不过是富费人家的专利品,一般平民那里敢梦想 得到”,这样的学校,即是多立几处,“也不过是为富费人家 多开儿处升官发财的公司,多辔些脑筋洁白的青年”①。 第三,王尽美发出了改造旧教有的呼吁,论述了改造教育 与改造社会的辩证关系。王尽美在列数了旧教育的罪恶后,大 声疾呼地说:对这种黑暗腐敗的旧教育,“要实行下改造的功 夫”。他还进一步指出,我很相信,要普及乡村教育,使平民 都有识字的机会,非先打破贫富阶级不可多但这是一个长期的 根本的任务,在实现这一任务的过程中,目前要争取对教育实 行改造,以便提高平民的知识,为传播布尔什维克主义创造条 件。在这里,主尽美把革命的根本任务和目前任务,辩证地统 一了起来。 第四,王尽美对教育的目的和方法,提出了新的宝贵见 解。他认为,教育不应该成为谋出身、图势力“奔走官衙欺压 小民的工具”②而应当成为培养“到万恶社会上,实行办起改 移风俗的事业”的人才,“将来能把我四万万同胞的腐败脑筋 洗刷净尽,更换上光明纯洁的思想”@。王尽美极其厌恶那种 “理头在拉杂的讲义里,烦琐的敦科书里”那种脱离实际的学 习方法,主张学生要明白“个人负着怎样的责任”,要学用结 合,多举行参观和对社会现状的调查,“一面学功课,·一面应 ①②<励新?山东教育号(一)第一卷第2期,1921年1月1日。 ®<拆源新刊>第10、11、12号,1920年11月2,5、9日。 6
用。.使思想与经验联合,必不致所学非所用,真是一举数 得”①。 从上述内容可见,王尽美这时已试图用马克思主义的立 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可以说,这三篇关于教 育的论文,是王尽美这段时间研究马克思学说的成果。这些论 文所谈的问题,是青年学生特别关心的问题。王尽美对这些问 题的论述,在当时来说,是相当精辟和深刻的。因此,论文发 表后,在学校里引起了巨大的反响。王尽美同志在《山东的师 范教有与乡村教育一文中曾这样说道:“我前几天作了一篇 我对于师范教育根本的怀疑的文字,登在本校泺源新刊第十、 十一、十二期上,就是揭明第一师范内容的报告,可不道无意 中竞惹起校里绝大风潮,扰扰攘讓几天后才平息。”② 在“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活动的过程中,王尽美考查和团 结了一批信仰坚定、愿为共产主义献身的革命同志,形成了研 究会的中坚和核心。这期间,王尽美曾和北京马克思学说研究 会的负责人李大钊同志取得了联系。李大钊同志也曾派吴慧铭 同志来济南联系过两次。北京共产主义小组成立以后,李大割 同志又派了小组成员陈为人同志,到济南找了王尽美、邓恩铭、 王翔千等,研究在济南成立共产主义小组的问题。在济南马克 思学说研究会第四次集会时,曾举行了欢迎陈为人的茶话会。 在会上,陈为人介绍了北京共产主义小组的经验。上海共产主 义小组成立后,也曾经通过济南的王乐平函约王尽美、邓恩铭 等组织山东共产主义小组。就这样,在李大钊同志和上海共产 主义小组的帮助下,大约在一九二○年末或一九二一年初,山 ①<泺源新刊第10,11、12号,1920年11月2、5,9日。 @《勋新山东教育号(一)第一卷第2期,1921年1月1日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