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标 准 课程代码 P12228 课程名称《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Generality of Mao 开设学期 Zedong Thought and 英文名称 2019-2020学年第2学期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山东理工大学2018级数学对象山东理工大学2018级本科学 适用专业 本科专业 生 周课时量 4 周/学期16 总课时量74半分4.5 理论课时 64 实废课时h0 作业次数 考试方式 考试 课程分类 公共基础课 名称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 本书编写组 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 推荐 系概论》(2018年 编蕾者 敏材名称 版)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名称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先修课程 名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名城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 是根据2005年《(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 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设立的,是我国高校本专科学生必修的一门 思想政治理论课。开设这门课就是为了帮助学生系统掌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 形成发展、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文化自信,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鉴于《概论》课的鲜明政治性和理论综合性及其在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 课课程体系中举足轻重的核心地位,按照教育部“05方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标 准 课程代码 P12228 课程名称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英文名称 Generality of Mao Zedong Thought and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开设学期 2019-2020 学年第 2 学期 适用专业 山东理工大学 2018 级 本科专业 教学对象 山东理工大学 2018 级本科学 生 周课时量 4 周/学期 16 总课时量 74 学分 4.5 理论课时 64 实践课时 10 作业次数 考试方式 考试 课程分类 公共基础课 推荐 教材名称 名称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 系概论》(2018 年 版) 编著者 本书编写组 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先修课程 名称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名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名城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 是根据 2005 年《〈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 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设立的,是我国高校本专科学生必修的一门 思想政治理论课。开设这门课就是为了帮助学生系统掌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 形成发展、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文化自信,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鉴于《概论》课的鲜明政治性和理论综合性及其在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 课课程体系中举足轻重的核心地位,按照教育部“05 方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
课程安排和教学要求,应先必修《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 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而后续修《形势与政策教育》、《当代 世界经济与政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专业的本科、硕士生还可以《概论》课 为基础,续修《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研 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研究》、《毛泽东思想研究》、《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当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研 究》等专业课程。 本课程与先修课程的关系:《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主要对大学生 进行社会主义道德数育和法制教育,为深化和拓展本课程教学提供了反映时代 精神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着重讲授马克思主义 世界观和方法论,为学习和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奠定了理论基 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主要讲授中国近代以来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 立、推翻反动统治、实现人民解放的历史,为深刻理解本课程内容的历史背景 及历史逻辑提供了历史积淀。 本课程与后续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可以为后续思想政治理论课及相关专业课教学提供正确的政治导 向、坚实的理论基础、科学的方法论指导及深厚的人文社会知识素养。 二、课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掌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 两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形成发展、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 (2)深刻理解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之中的精髓和灵魂。 (3)准确掌握体现在两大理论成果之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 (4)准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 2.能力目标
课程安排和教学要求,应先必修《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 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而后续修《形势与政策教育》、《当代 世界经济与政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专业的本科、硕士生还可以《概论》课 为基础,续修《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研 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研究》、《毛泽东思想研究》、《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当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研 究》等专业课程。 本课程与先修课程的关系:《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主要对大学生 进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为深化和拓展本课程教学提供了反映时代 精神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着重讲授马克思主义 世界观和方法论,为学习和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奠定了理论基 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主要讲授中国近代以来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 立、推翻反动统治、实现人民解放的历史,为深刻理解本课程内容的历史背景 及历史逻辑提供了历史积淀。 本课程与后续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可以为后续思想政治理论课及相关专业课教学提供正确的政治导 向、坚实的理论基础、科学的方法论指导及深厚的人文社会知识素养。 二、课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掌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 两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形成发展、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 (2)深刻理解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之中的精髓和灵魂。 (3)准确掌握体现在两大理论成果之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 (4)准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联系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际及自己的思想、专业实际, 运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综合分 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将教材与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和党的重要文献相结合的学习 习惯,提高学生研读、分析经典文献资料的科研能力及通过原著领会基本理论 的理论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素质目标 (1)政治素养:坚定学生坚持党的领导和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 信念,培养学生强烈的社会责任心,提高学生思想觉悟和政治素养,促使他们 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2)人文素养:培养学生对社会政治历史问题的兴趣,促进学生人文社会 科学知识素养的提高,培养学生具备朴素的家国情怀。 (3)科研素养: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方法提出问题、分析 问题、解决问题的科研素质。 三、课程基本信息和内容要求 1.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基本信息 参考学分45参考理论学时 64 参考实践学时10 序号 章节教学内容 理论学时分配 1 第一章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8 2 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10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4 4 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2 第五章邓小平理论 4 第六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
(1)培养学生联系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际及自己的思想、专业实际, 运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综合分 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将教材与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和党的重要文献相结合的学习 习惯,提高学生研读、分析经典文献资料的科研能力及通过原著领会基本理论 的理论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素质目标 (1)政治素养:坚定学生坚持党的领导和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 信念,培养学生强烈的社会责任心,提高学生思想觉悟和政治素养,促使他们 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2)人文素养:培养学生对社会政治历史问题的兴趣,促进学生人文社会 科学知识素养的提高,培养学生具备朴素的家国情怀。 (3)科研素养: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方法提出问题、分析 问题、解决问题的科研素质。 三、课程基本信息和内容要求 1.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基本信息 参考学分 4.5 参考理论学时 64 参考实践学时 10 序号 章节教学内容 理论学时分配 1 第一章 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8 2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10 3 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4 4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2 5 第五章 邓小平理论 4 6 第六章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
7 第七章科学发展观 2 第八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其历史地 位 9 第九章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 2 10 第十章“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16 11 第十一章“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4 12 第十二章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2 13 第十三章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2 14第十四章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 2 合计 64 2.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教学目的要求: 本章主要阐述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通过阐述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 社会历史条件、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活的灵魂和内涵,引导学生正确科学 地、实事求是地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使学生掌握毛泽东思想 的主要内容和活的灵魂,深入理解毛译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理 论成果、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 财富;进而认识毛泽东的一生为党和人民作出了杰出贡献,是革命的一生,其 晚年犯的错误,是一个伟大的革命家、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所犯的错误。 教学重点: 1.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活的灵魂。 2.科学认识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教学难点: 1,正确区别毛泽东晚年的错误和毛泽东思想。 2.如何科学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 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教学目的要求:
7 第七章 科学发展观 2 8 第八章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其历史地 位 4 9 第九章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 2 10 第十章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16 11 第十一章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4 12 第十二章 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2 13 第十三章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2 14 第十四章 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 2 合计 64 2.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 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教学目的要求: 本章主要阐述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通过阐述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 社会历史条件、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活的灵魂和内涵,引导学生正确科学 地、实事求是地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使学生掌握毛泽东思想 的主要内容和活的灵魂,深入理解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理 论成果、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 财富;进而认识毛泽东的一生为党和人民作出了杰出贡献,是革命的一生,其 晚年犯的错误,是一个伟大的革命家、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所犯的错误。 教学重点: 1.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活的灵魂。 2.科学认识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教学难点: 1. 正确区别毛泽东晚年的错误和毛泽东思想。 2. 如何科学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教学目的要求:
本章主要通过阐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使学生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 成的依据,理解和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新民主主义纲领、新民主主 义革命道路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进而正确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是中国苹命实践经验的结晶,是中国革命胜利的指南,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 重要成果。 教学重点: 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依据。 2.新民主主义苹命的总路线、基本纲领和性质。 3.农村包围城市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必要性及其意义。 4.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 2.新民主主义苹命的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教学目的要求: 本章主要阐述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通过阐述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 的思想、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及其历史经验、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基本确立 及其重大意义。使学生深入了解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必然性、掌握党提出的过 渡时期的总路线的内容、特点及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则、方针、从低级向高级发 展的形式、历史经验。使学生懂得我国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向杜会主义的转变, 走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历史的选择,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够教中国,社会主义改 造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重大成果。 教学重点: 1.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 2.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的主要内容和历史经验。 3.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内涵、理论依据: 4.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的重大意义。 教学难点: 1.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出现的失误和偏差 2.如何认识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的关系: 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教学目的要求: 本章主要阐述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中取得的正反两方面的经 验。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
本章主要通过阐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使学生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 成的依据,理解和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新民主主义纲领、新民主主 义革命道路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进而正确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是中国革命实践经验的结晶,是中国革命胜利的指南,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 重要成果。 教学重点: 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依据。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基本纲领和性质。 3.农村包围城市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必要性及其意义。 4.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 1.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 2.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 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教学目的要求: 本章主要阐述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通过阐述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 的思想、社会 主义改造的道路及其历史经验、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基本确立 及其重大意义。使学生深入了解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必然性、掌握党提出的过 渡时期的总路线的内容、特点及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则、方针、从低级向高级发 展的形式、历史经验。使学生懂得我国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走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历史的选择,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够救中国,社会主义改 造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重大成果。 教学重点: 1.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 2.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的主要内容和历史经验。 3.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内涵、理论依据; 4.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的重大意义。 教学难点: 1.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出现的失误和偏差 2. 如何认识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的关系;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教学目的要求: 本章主要阐述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中取得的正反两方面的经 验。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