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阳区河陇中学九年阶段考试 语文试卷(二) 基础 阅读 作附合 题号 文加 (1-8)(9-11)(12-15)(16-19)(19-21)(22)题 得分 第一部分基础(38分) 、古诗文积累(16分) 1、默写(12分) (1) 君子好逑。(《诗经·关雎》)(1分) 岁寒 。”(《论语》)(1分 3)明月别枝惊鹊, 听取蛙声一片。(辛 弃疾《西江月》)(2分 (4)苏轼《浣溪沙》词中由写景转入抒怀,表达作者热爱生活、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的 名句是 (2分) (5)默写李白《黄鹤楼》中的后四句:(4分) 2、指出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两项。()( )(4分) A、使内外异法也/异口同声B、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等量齐观 C、会宾客大宴/心领神会D、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感极而悲者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3至5题。 语言综合运用(7分) 读下面文字,完成第3至5题。 光阴是一把神奇而又无情的雕刻刀, ,在天地之间创造着 种种奇迹。它能把坚冰融化成舂水,把幼苗扶持成大树,把种子培育成森林。当然,它也能 把园林变成荒漠,把城市变成feiⅫu(),把高山变成平地。你珍惜它,它就在你周围 长出绿荫,结出沉甸甸的果实;你漠视它,它就会化成轻烟; 庸者总把今天的 任务推到明天,常在 bao yuan()中虚度光阴;智者总是 地把握现在, 常在硕果累累的成绩面前愈战愈勇 3.请根据拼音写出文段括号处应填入的词语。(2分) bao yuan 4.根据括号提示,在划线处填上恰当的成语。(2分)
1 潮阳区河陇中学九年阶段考试 语文试卷(二) 题号 基础 阅读 作 文 附 加 题 合 计 一 二 三 (1-8) (9-11) (12-15) (16-19) (19-21) (22) 得分 第一部分 基础(38 分) 一、古诗文积累(16 分) 1、默写(12 分) (1) ,君子好逑。(《诗经·关雎》)(1 分) (2)子曰:“岁寒, 。”(《论语》)(1 分) (3) 明月别枝惊鹊, 。 ,听取蛙声一片。(辛 弃疾《西江月》)(2 分) (4) 苏轼《浣溪沙》词中由写景转入抒怀,表达作者热爱生活、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的 名句是 , 。(2 分) (5)默写李白《黄鹤楼》中的后四句:(4 分) , 。 2、指出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两项。( ) ( )(4 分) A、使内外异.法也/异.口同声 B、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等.量齐观 C、会.宾客大宴/心领神会. D、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感极.而悲者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 3 至 5 题。 二、语言综合运用(7 分) 读下面文字,完成第 3 至 5 题。 光阴是一把神奇而又无情的雕刻刀, ,在天地之间创造着 种种奇迹。它能把坚冰融化成春水,把幼苗扶持成大树,把种子培育成森林。当然,它也能 把园林变成荒漠,把城市变成 fèi xū( ),把高山变成平地。你珍惜它,它就在你周围 长出绿荫,结出沉甸甸的果实;你漠视它,它就会化成轻烟; 。庸者总把今天的 任务推到明天,常在 bào yuàn ( )中虚度光阴;智者总是 地把握现在, 常在硕果累累的成绩面前愈战愈勇。 3.请根据拼音写出文段括号处应填入的词语。(2 分) fèi xū( ) bào yuàn ( ) 4.根据括号提示,在划线处填上恰当的成语。(2 分)
你漠视它,它就会化成轻烟 (形容隐藏起来或不公开出现) 智者总是 地把握现在,常在硕果累累的成绩前面愈战愈勇。(抓紧时间, 争夺一分一秒毫不浪费) 5.请在文段中的横线上依照前句写出类似的一句。(3分) 光阴是一把神奇而又无情的雕刻刀 三、综合性学习(8分) 根据要求完成下面题目。 为了引导同学们对生命的价值有更深的思考和理解,学校准备开展以“珍爱生命”为主 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6、同学们拟定了以下几个选题,你认为不适合作为选题的一项是(3分) A.珍爱生命与保护环境 B.珍爱生命与仿生技术 C.珍爱生命与远离毒品 D.珍爱生命与见义勇为 7、假如你们小组的综合性学习报告题目拟定为《珍爱生命需要智慧》,你会选用下面哪 则材料?为什么?(4分) 「甲]邰丽华身残志坚,为实现梦想,和同伴们一起克服重重困难,经过艰苦训练,终于 为人们奉献了精彩绝伦的“千手观音” 乙]22岁的乐刘会,困在地震废墟中冷静等待救援。听不到任何声音,她就平静呼吸, 保存体力:听到有人经过的声音,她就大声地呼救。在被困70多个小时后,她终于获救。 答 8、星期天,课题小组的同学们终于完成了综合性学习报告。由于天热,有位同伴提议 一起到江边去游泳,你不赞同他的想法。这时,你看了看学习报告的题目《呵护生命从现在 做起》,灵机一动,说:“ 。”(3分) 、阅读(54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第9至21题 鱼我所欲也》(12分)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 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 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 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 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 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2 你漠视它,它就会化成轻烟, 。(形容隐藏起来或不公开出现) 智者总是 地把握现在,常在硕果累累的成绩前面愈战愈勇。(抓紧时间, 争夺一分一秒毫不浪费) 5.请在文段中的横线上依照前句写出类似的一句。(3 分) 光阴是一把神奇而又无情的雕刻刀, 。 三、综合性学习(8 分) 根据要求完成下面题目。 为了引导同学们对生命的价值有更深的思考和理解,学校准备开展以“珍爱生命”为主 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6、同学们拟定了以下几个选题,你认为不适合作为选题的一项是( )(3 分) A.珍爱生命与保护环境 B.珍爱生命与仿生技术 C.珍爱生命与远离毒品 D.珍爱生命与见义勇为 7、假如你们小组的综合性学习报告题目拟定为《珍爱生命需要智慧》,你会选用下面哪 一则材料?为什么?(4 分) [甲]邰丽华身残志坚,为实现梦想,和同伴们一起克服重重困难,经过艰苦训练,终于 为人们奉献了精彩绝伦的“千手观音”。 [乙]22 岁的乐刘会,困在地震废墟中冷静等待救援。听不到任何声音,她就平静呼吸, 保存体力;听到有人经过的声音,她就大声地呼救。在被困 70 多个小时后,她终于获救。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星期天,课题小组的同学们终于完成了综合性学习报告。由于天热,有位同伴提议 一起到江边去游泳,你不赞同他的想法。这时,你看了看学习报告的题目《呵护生命从现在 做起》,灵机一动,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分) 二、阅读(54 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第 9 至 21 题。 《鱼我所欲也》(12 分)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 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 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 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 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 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鹭尔而与之,乞 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 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 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2)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10、简要概括作者在第二段中阐述的观点(4分) 1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请结合具体实例,谈谈作者是运用什么论证方法(谈一种即可) 来证明文章的中心论点的。(4分) 分) 灾难铸就伟大的中国 本报评论员 ①5月19日至5月21日,长歌当哭,时间见证一个民族的哀伤。 ②自“512″灾难发生的那一刻起,汶川时间便以血泪生死来凝记,国人心情亦因大痛大悲 而淤积。三天哀悼,让悲痛得以表达,也让坚忍得以持续。雪域高原、边陲海疆,繁华都市、偏 僻县乡,汶川成为亿万中国人血脉同搏、泪水涌动之所在。13亿中国人以共同的悲伤共度刻骨铭 心的瞬间,让罹难者生命在国家记忆里永存。 ③这三天里,人们看到的不只是举国同悲的恣肆泪水,更是万众一心的民族精神。“汶川不 哭”,"中国加油”,大地震中穿越生死的深情呼唤,哀悼日里高亢悲壮的激昂吶喊,当是我们哀 思过后凝聚力量的信心和源泉。而这一切,是进步的中国对生命价值的尊重,是发展的中在人 文精神上的回归,是历经磨难的中国在民族复兴征途上前所未有的凝聚力。 ④汶川作证,这一刻国家与人民同在。“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一线希望,百倍努力”,大震 之后,党和政府始终如一的坚定信念,支撑着感天动地的举国大救援。第一时间公布信息,争分 夺秒抢救生命,开放国际救援队进入灾区,设立哀悼日降半旗祭奠平民…对人民负责、对生命 敬畏、对世界开放,反映了我们党执政理念的进步,让世界看到个坚强自信、开放透明、以人 为本的中国。 ⑤汶川作证,这一刻爱心与希望同在。日继之夜,生继之死。在这场新世纪以来死伤最为 重的地震灾难中,呈现于世界眼前的,不只是哀伤,更有生死瞬间的人性光辉。即使在死亡阴影 笼罩的日子,那些爱与献身的故事仍给人以温暖的慰藉。父母张开双臂把生的机会留给孩子,老 师俯身低首支撑生命的港湾…废墟下深沉壮阔的无私大爱,拓展了我们民族的精神疆界。 ⑥汶川作证,这一刻公民精神与国民意识同在。当家国受灾,同胞有难,亿万国人的集体道 德感和现代公民意识被勃然唤醒。民间抢险突击队日夜兼程驰援灾区,救灾志愿者不避艰险奔赴 线,全国人民上下同心守望相助,10天10夜中华大地纵横干里的爱的足迹,让我们看到公民 精神的成长、国民意识的重塑 ⑦恩格斯说过,“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给国家新期待 给民族新精神,给公民新责任,对于历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而言,汶川大地震是一个悲壮的过去 更是一个伟大的开始 ⑧希望与中国同在! (选自2008年5月22日《人民日报》)
3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 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 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 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9、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2)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10、简要概括作者在第二段中阐述的观点(4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请结合具体实例,谈谈作者是运用什么论证方法(谈一种即可) 来证明文章的中心论点的。(4 分) 答: (二)(12 分) 灾难铸就伟大的中国 本报评论员 ①5 月 19 日至 5 月 21 日,长歌当哭,时间见证一个民族的哀伤。 ②自“5·12”灾难发生的那一刻起,汶川时间便以血泪生死来凝记,国人心情亦因大痛大悲 而淤积。三天哀悼,让悲痛得以表达,也让坚忍得以持续。雪域高原、边陲海疆,繁华都市、偏 僻县乡,汶川成为亿万中国人血脉同搏、泪水涌动之所在。13 亿中国人以共同的悲伤共度刻骨铭 心的瞬间,让罹难者生命在国家记忆里永存。 ③这三天里,人们看到的不只是举国同悲的恣肆泪水,更是万众一心的民族精神。“汶川不 哭”,“中国加油”,大地震中穿越生死的深情呼唤,哀悼日里高亢悲壮的激昂呐喊,当是我们哀 思过后凝聚力量的信心和源泉。而这一切,是进步的中国对生命价值的尊重,是发展的中国在人 文精神上的回归,是历经磨难的中国在民族复兴征途上前所未有的凝聚力。 ④汶川作证,这一刻国家与人民同在。“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一线希望,百倍努力”,大震 之后,党和政府始终如一的坚定信念,支撑着感天动地的举国大救援。第一时间公布信息,争分 夺秒抢救生命,开放国际救援队进入灾区,设立哀悼日降半旗祭奠平民……对人民负责、对生命 敬畏、对世界开放,反映了我们党执政理念的进步,让世界看到一个坚强自信、开放透明、以人 为本的中国。 ⑤汶川作证,这一刻爱心与希望同在。日继之夜,生继之死。在这场新世纪以来死伤最为严 重的地震灾难中,呈现于世界眼前的,不只是哀伤,更有生死瞬间的人性光辉。即使在死亡阴影 笼罩的日子,那些爱与献身的故事仍给人以温暖的慰藉。父母张开双臂把生的机会留给孩子,老 师俯身低首支撑生命的港湾……废墟下深沉壮阔的无私大爱,拓展了我们民族的精神疆界。 ⑥汶川作证,这一刻公民精神与国民意识同在。当家国受灾,同胞有难,亿万国人的集体道 德感和现代公民意识被勃然唤醒。民间抢险突击队日夜兼程驰援灾区,救灾志愿者不避艰险奔赴 一线,全国人民上下同心守望相助,10 天 10 夜中华大地纵横千里的爱的足迹,让我们看到公民 精神的成长、国民意识的重塑。 ⑦恩格斯说过,“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给国家新期待, 给民族新精神,给公民新责任,对于历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而言,汶川大地震是一个悲壮的过去, 更是一个伟大的开始。 ⑧希望与中国同在! (选自 2008 年 5 月 22 日《人民日报》)
2、本文是作者针对2008年5月哪一件事发表的评论?作者所持的观点是什么? 答 13、文中哪一句话是对标题“灾难铸就伟大的中国”最好的阐释? 答 14、结合你当时的所闻所见,谈谈你对第③段画线句子的理解。 答 15、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论证“灾难铸就伟大的中国”的? 答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8-22题。(16分) 田野上的白发 刘益善 ①母亲50岁后,头发日渐白了。先是两鬓,后采是额前,再后来满头芦花,让我们感 到心痛 ②父母都不愿离开家,家里有猪鸡水牛,有房子和责任田,上高中的小弟还要人照顾, 患不治之症的父亲不能劳动,里里外外都是母亲一人操持,她头发还有不白的么? ③4月的一个晚上,我搭同事的便车回老家,想看看父母和小弟。到家时已是晚上11 点多了,家里没人,门上挂了锁。奇怪,这么晚了,父母到哪去了呢?天气乍暖还寒,夜风 吹过,身上有阵阵凉意。朝远处田野望去,怎么回事呀?空旷的田野上有灯火闪烁,不时有 阵阵敲盆的声音传来,我信步朝田野走去。 ④到了田边,我像被人使了定身法一般,呆立在夜色里。只见母亲一手提着脸盆,一手 握根棒子,敲击着,发岀当当的声响。母亲在田埂上蹒珊地转悠,田埂角上放着盏马灯,灯 火如豆。田里是平整的秧圃,依稀可见撒下的稻种已经抽岀嫩芽。母亲身上披了件破棉袄, 手里不停地敲击着。我叫丁声母亲,母亲见是我,停丁下采,脸上溢着慈祥的微笑。在母亲
4 12、本文是作者针对 2008 年 5 月哪一件事发表的评论?作者所持的观点是什么? 答: 13、 文中哪一句话是对标题“灾难铸就伟大的中国”最好的阐释? 答: 14、 结合你当时的所闻所见,谈谈你对第③段画线句子的理解。 答: 15、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论证“灾难铸就伟大的中国”的? 答: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18—22 题。(16 分) 田野上的白发 刘益善 ①母亲 50 岁后,头发日渐白了。先是两鬓,后采是额前,再后来满头芦花,让我们感 到心痛。 ②父母都不愿离开家,家里有猪鸡水牛,有房子和责任田,上高中的小弟还要人照顾, 患不治之症的父亲不能劳动,里里外外都是母亲一人操持,她头发还有不白的么? ③4 月的一个晚上,我搭同事的便车回老家,想看看父母和小弟。到家时已是晚上 11 点多了,家里没人,门上挂了锁。奇怪,这么晚了,父母到哪去了呢?天气乍暖还寒,夜风 吹过,身上有阵阵凉意。朝远处田野望去,怎么回事呀?空旷的田野上有灯火闪烁,不时有 阵阵敲盆的声音传来,我信步朝田野走去。 ④到了田边,我像被人使了定身法一般,呆立在夜色里。只见母亲一手提着脸盆,一手 握根棒子,敲击着,发出当当的声响。母亲在田埂上蹒珊地转悠,田埂角上放着盏马灯,灯 火如豆。田里是平整的秧圃,依稀可见撒下的稻种已经抽出嫩芽。母亲身上披了件破棉袄, 手里不停地敲击着。我叫丁声母亲,母亲见是我,停丁下采,脸上溢着慈祥的微笑。在母亲
停下的当儿,有一群黑乎乎的东西冲向秧圃。母亲一见,立刻又敲起来,那黑乎乎的便遣散 而去。母亲说+今年是少有的奇怪,撒下的稻种—个晩上便被老鼠吃得精光。没有办法,大 家只好日夜在田边守着。母亲告诉我,父亲被姐姐接去了,小弟住校,星期天才回,她已经 在田边守了三个昼夜了。 ⑤母亲和我说话,手里还在敲盆,沿着田埂蹒珊而行。我跟在她后面,心里沉沉的。母 亲,您该休息了,把田退了吧您劳作了一辈子,难道不谊亨一事福么?我知道,我是劝不动 母亲的,她离不开她的田野。平时我们劝她,她都说:你们不要管了,这田是不能退的,我 做一天算一天,也好照料你爹和你弟。 ⑥那个夜晚,我陪着母亲在田野上敲盆赶鼠。母亲的身影在田埂上晃动着,夜色里,只 有母亲的白发看得清楚。夜风吹着,母亲的白发在田野上飘拂,飘拂,飘拂出我一脸泪花, 飘拂出我又一段回忆 ⑦父亲病倒时,正是乡下大忙季节。母亲忍着悲痛,半夜里起来拔好秧,运到水田里。 早回家服侍父亲吃药,再赶到田里插秧。一大块白晃晃的水田里,只有母亲孤单的身影在 移动。随着母亲身影的移动,水田里嫰绿的秧苗一行行地立起来,整齐匀称,像块绿色的地 毯。母亲是高明的织工,织着绿色;母亲是勤劳的舂蚕,吐着绿丝。 ⑧我赶回家帮母亲插秧,到田边时,一块大田,母亲已插完一大半。她太累了,体力不 支,已不是弯腰在田里移动,而是双膝跪在泥水里,艰难地爬行。母亲的衣裤没一处干的地 方,浑身是汘渍泥水。母亲跪在田里插完一行,又插一行。我含着泪水冲到田里,喊着:妈, 您不该这样拼命! ⑨母亲见是我,想站起来,努力了两次却未站起。我把抱起母亲,感到母亲已瘦得皮 包骨头。母亲脸上仍是慈祥的微笑,白发被汘水湿透了,沾在额上脸上脖予上。我为母亲拂
5 停下的当儿,有一群黑乎乎的东西冲向秧圃。母亲一见,立刻又敲起来,那黑乎乎的便遣散 而去。母亲说+今年是少有的奇怪,撒下的稻种一个晚上便被老鼠吃得精光。没有办法,大 家只好日夜在田边守着。母亲告诉我,父亲被姐姐接去了,小弟住校,星期天才回,她已经 在田边守了三个昼夜了。 ⑤母亲和我说话,手里还在敲盆,沿着田埂蹒珊而行。我跟在她后面,心里沉沉的。母 亲,您该休息了,把田退了吧!您劳作了一辈子,难道不谊享一事福么?我知道,我是劝不动 母亲的,她离不开她的田野。平时我们劝她,她都说:你们不要管了,这田是不能退的,我 做一天算一天,也好照料你爹和你弟。 ⑥那个夜晚,我陪着母亲在田野上敲盆赶鼠。母亲的身影在田埂上晃动着,夜色里,只 有母亲的白发看得清楚。夜风吹着,母亲的白发在田野上飘拂,飘拂,飘拂出我一脸泪花, 飘拂出我又一段回忆。 ⑦父亲病倒时,正是乡下大忙季节。母亲忍着悲痛,半夜里起来拔好秧,运到水田里。 一早回家服侍父亲吃药,再赶到田里插秧。一大块白晃晃的水田里,只有母亲孤单的身影在 移动。随着母亲身影的移动,水田里嫩绿的秧苗一行行地立起来,整齐匀称,像块绿色的地 毯。母亲是高明的织工,织着绿色;母亲是勤劳的春蚕,吐着绿丝。 ⑧我赶回家帮母亲插秧,到田边时,一块大田,母亲已插完一大半。她太累了,体力不 支,已不是弯腰在田里移动,而是双膝跪在泥水里,艰难地爬行。母亲的衣裤没一处干的地 方,浑身是汗渍泥水。母亲跪在田里插完一行,又插一行。我含着泪水冲到田里,喊着:妈, 您不该这样拼命! ⑨母亲见是我,想站起来,努力了两次却未站起。我一把抱起母亲,感到母亲已瘦得皮 包骨头。母亲脸上仍是慈祥的微笑,白发被汗水湿透了,沾在额上脸上脖予上。我为母亲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