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对一个固定投入比例生产函数来说,当产量发生变化时,各要素的投入量 变化比例将不同,所以各要素的投入量之间的比例并非固定不变。 10、在脊线以外的区域中,或劳动的边际产量为正值,或资本的边际产量为 正值。 、单选题 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如果企业增加2个单位的劳动投入量就可 以减少4个单位的资本投入量,则有() ①RTS1K=2且 MP ② RTSLK= ③RTS1K=2,且 MPK I ④RISk MPL 2 =,且MPK MPL 2、在以横轴表示劳动数量和纵轴表示资本数量的平面坐标中所给出的等成本 线的斜率为() W 国R④-R 3、当生产函数Qf(L)的AP1为正且递减时,MP1可以是( ①递减且为正②递减且为负⑧零④上述任何一种情况 关于短期生产函数Q=f(L,K)的生产的第二阶段应该是() ①开始于APL开始递减处(即AP1的最高点)终止于MP1为零处; ②开始于APL曲线和MPL曲线的相交处,终止于MP1曲线和水平轴的相交 处 ③上述两种说法都对④上述所有说法都不对 5、根据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Q=AL吓KB,如果1<a+B,则表现为() ①规模报酬不变 ②规模报酬递减 ③产量增加的比例大于各种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 ④各种生产经素增加的比例大于产量增加的比例 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①不同等产量曲线与不同的等成本线相切形成的一系列生产均衡点的轨迹就
9、对一个固定投入比例生产函数来说,当产量发生变化时,各要素的投入量 变化比例将不同,所以各要素的投入量之间的比例并非固定不变。 10、在脊线以外的区域中,或劳动的边际产量为正值,或资本的边际产量为 正值。 三、单选题 1、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如果企业增加 2 个单位的劳动投入量就可 以减少 4 个单位的资本投入量,则有( ) ①RTSLK=2 且 MP MP =2 ②RTSLK= 2 1 , ③RTSLK=2,且 2 1 = MPL MPK ④RTSLK= 2 1 ,且 2 1 = MPL MPK 2、在以横轴表示劳动数量和纵轴表示资本数量的平面坐标中所给出的等成本 线的斜率为( ) ① R W ②- R W ③ W R ④- W R 3、当生产函数 Q=f(L)的 APL 为正且递减时,MPL 可以是( ) ①递减且为正 ②递减且为负 ③零 ④上述任何一种情况 4、关于短期生产函数 Q=f(L,K )的生产的第二阶段应该是( ) ①开始于 APL开始递减处(即 APL的最高点)终止于 MPL为零处; ②开始于 APL 曲线和 MPL曲线的相交处,终止于 MPL曲线和水平轴的相交 处; ③上述两种说法都对 ④上述所有说法都不对 5、根据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Q=ALαKβ,如果 1<α+β,则表现为( ) ①规模报酬不变 ②规模报酬递减 ③产量增加的比例大于各种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 ④各种生产经素增加的比例大于产量增加的比例 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①不同等产量曲线与不同的等成本线相切形成的一系列生产均衡点的轨迹就
是扩展线; ②长期生产的经济与不经济区域的分界线即脊线,就是由两条等斜线构成的 ③等斜线一定是扩展线; ④扩展线上所有的生产均衡点的边际技术替代率都是相等的 7、为了实现既定成本条件下的最大产量,如果企业处于RTSH>"时,企业 应该调整劳动和资本的投入量,以达到最优的要素组合() ①不改变总成本支出的条件下不断用劳动去替代资本 ②不改变劳动数量的情况下增加资本数量 ③不改变总成本支出的条件下不断用资本去代替代劳动 ④不改变资本数量情况下增加劳动数量 8、长期生产的经济与不经济区域的分界线就是脊线,两条脊线中靠近横轴(表 示劳动投入数量)的一条脊线上每一点的两素边际技术替代率都为() ②0 ③1 ④3 9、脊线以内区域的等产量曲线斜率为负值,合乎理性的生产只可能进行在 ()区域 ①脊线以内②脊线上③脊线以外④任- 10、脊线以下区域的劳动边际产量为() ①正值②负值⑧零④任意值 1l、对于生产函数Q=f(L,K)和成本方程C=WL+rK来说,在最优的生产 要素组合点上应该有() ①等产量曲线和等成本线相切;②RTS1K= MPMP ④上述说法都对 12、脊线以外的区域的等产量曲线斜率都为() ①正值②负值③零④不确定 13、等产量曲线一般()向原点,其斜率为() ①凸,正②凹,负⑧凸,负④凹,正
是扩展线; ②长期生产的经济与不经济区域的分界线即脊线,就是由两条等斜线构成的; ③等斜线一定是扩展线; ④扩展线上所有的生产均衡点的边际技术替代率都是相等的。 7、为了实现既定成本条件下的最大产量,如果企业处于 RTSLK> r w 时,企业 应该调整劳动和资本的投入量,以达到最优的要素组合( ) ①不改变总成本支出的条件下不断用劳动去替代资本 ②不改变劳动数量的情况下增加资本数量 ③不改变总成本支出的条件下不断用资本去代替代劳动 ④不改变资本数量情况下增加劳动数量 8、长期生产的经济与不经济区域的分界线就是脊线,两条脊线中靠近横轴(表 示劳动投入数量)的一条脊线上每一点的两素边际技术替代率都为( ) ①∞ ②0 ③1 ④3 9、脊线以内区域的等产量曲线斜率为负值,合乎理性的生产只可能进行在 ( )区域 ①脊线以内 ②脊线上 ③脊线以外 ④任一 10、脊线以下区域的劳动边际产量为( ) ①正值 ②负值 ③零 ④任意值 11、对于生产函数 Q=f(L,K)和成本方程 C=W.L+r.K 来说,在最优的生产 要素组合点上应该有( ) ①等产量曲线和等成本线相切; ②RTSLK= r w ③ W MP = r MP ④上述说法都对 12、脊线以外的区域的等产量曲线斜率都为( ) ①正值 ②负值 ③零 ④不确定 13、等产量曲线一般( )向原点,其斜率为( ) ①凸,正 ②凹,负 ③凸,负 ④凹,正
14、脊线以上区域的资本边际产量为() ①正值②负值③零④任意值 15、对等产量曲线来说,距离原点越远的等产量曲线所代表的产量越() ①多②少⑧不变④不确定 16、、在等产量曲线(横轴代表L、纵轴代表K)的右下区域() A、MPk大、MPL小B、MPk小、MPL大C、MPk和MPL一样 D、无法比较 四、简答题 、用图说明厂商在既定产量条件下实现最小成本的最优要素组合原则。 2、在一条既定的等产量曲线上,为什么随着劳动对资本的不断替代,边际技 术替代率RTS1K是递减的? 3、用图说明厂商在既定成本条件实现最大产量的最优要素组合原则。 4、简述扩展线和等斜线的区别与联系?
14、脊线以上区域的资本边际产量为( ) ①正值 ②负值 ③零 ④任意值 15、对等产量曲线来说,距离原点越远的等产量曲线所代表的产量越( ) ①多 ②少 ③不变 ④不确定 16、、在等产量曲线(横轴代表 L、纵轴代表 K)的右下区域( ) A、MPK大、MPL 小 B、MPK小、MPL 大 C、MPK和 MPL一样 D、无法比较 四、简答题 1、用图说明厂商在既定产量条件下实现最小成本的最优要素组合原则。 2、在一条既定的等产量曲线上,为什么随着劳动对资本的不断替代,边际技 术替代率 RTSLK是递减的? 3、用图说明厂商在既定成本条件实现最大产量的最优要素组合原则。 4、简述扩展线和等斜线的区别与联系?
5、作图分析曲线MP、AP、TP三者之间的关系? 五、计算题 、写出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Q=AL%K1a关于劳动的平均产量和劳动的 边际产量的生产函数。 2、假定厂商的和产函数为Qmin(3K,4L),如果r=4,W=1,问达到12 单位产量的最优成本为多少? 3、已知某企业的生产函数为Q=L2K8,劳动的价格W=2,资本的价格r=1 求:当成本C=3000时,企业实现最大产量时的L、K和Q均衡值。 4、假定生产函数为Q=21L+9L2-L3求总产量极大值时雇佣劳动的数量和平 均产量达到极大值时雇佣劳动的数量;当L=3时,计算相应的边际产量和平均产 量的值。(L表示投入的劳动小时数) 5、已知生产函数分别为:(1)Q=KL(2)Q=Min(3K,4L)对上述 函数分别求解:(A)、厂商的长期扩展线函数(B)、当W=1、r=4,Q=10时使
5、作图分析曲线 MP、AP、TP 三者之间的关系?` 五、计算题 1、写出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Q=ALαK1-α 关于劳动的平均产量和劳动的 边际产量的生产函数。 2、假定厂商的和产函数为 Q=min(3K,4L),如果 r=4,W=1,问达到 12 单位产量的最优成本为多少? 3、已知某企业的生产函数为 Q=L2/3K1/3,劳动的价格 W=2,资本的价格 r=1, 求:当成本 C=3000 时,企业实现最大产量时的 L、K 和 Q 均衡值。 4、假定生产函数为 Q=21L+9L2-L3 求总产量极大值时雇佣劳动的数量和平 均产量达到极大值时雇佣劳动的数量;当 L=3 时,计算相应的边际产量和平均产 量的值。(L 表示投入的劳动小时数) 5、已知生产函数分别为:(1)Q=K2L (2)Q=Min(3K,4L) 对上述 函数分别求解:(A)、厂商的长期扩展线函数 (B)、当w=1、r=4,Q=10 时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