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平面点位放样由此可知仪器居中时,误差最大;仪器越靠近已知点,安置精度越高,但应以较远点为后视点。·若投点P距仪器的距离为d',如图1-18所示,则安置安置仪器误差对投点的影响为mp=±mv(d-d') / d投点时照准误差的影响为60"×d/ (vp")md' =± 60"N2d (vp")
由此可知仪器居中时,误差最大;仪器越 靠近已知点,安置精度越高,但应以较远 点为后视点。 若投点P距仪器的距离为d',如图1-18所 示,则安置安置仪器误差对投点的影响 为 mP’ =±mv(d-d')/ d 投点时照准误差的影响为 60″×d/(vρ″) md' =± 60″√2d'/(vρ″) 1.4 平面点位放样
1.4平面点位放样综合mp和md,最后得到闯镜法投点的点位中误差六、角度前方交会法·如图I-19,已知A、B为实地上的已知点,欲放样另一已知坐标点P。放样方法如下:(I)计算放样元素(2)在A、B两点同时安置经纬仪,拨角确定方向线AP和BP,得到交点P(P)。(3)若是归化放样,将P点作为过渡点,精确测定放样角,计算差值,按长度改化
六、角度前方交会法 如图1-19,已知A、B为实地上的已知点, 欲放样另一已知坐标点P。放样方法如下: (1)计算放样元素。 (2)在A、B两点同时安置经纬仪,拨角确 定方向线AP和BP,得到交点P(P')。 (3)若是归化放样,将P'点作为过渡点, 精确测定放样角,计算差值,按长度改化。 1.4 平面点位放样 综合mP'和md',最后得到闯镜法投点的点位 中误差
1.4平面点位放样·改化方法:P(1)如右图,取一张白纸,在其上eB做角ZAPB,标出A、B方向。图1-20(2)计算平移量eA=SAP△βA/p,B=SBP:△βB/p(3)在P'点作AP'、BP'的垂线,根据△βA和△βB的符号,在垂线上向内(外)截取ea和eB,得垂足Pl、P2。过Pl、P2
改化方法: (1)如右图,取 一张白纸,在其上 做角∠AP'B,标 出A、B方向。 (2)计算平移量 eA=SAP∙ΔβA/ρ, eB=SBP∙ΔβB/ρ (3)在P'点作AP'、BP'的垂线,根据ΔβA和 ΔβB 的符号,在垂线上向内(外)截取eA 和eB,得垂足P1、P2。过P1、P2 1.4 平面点位放样 P’ P γ eB eA 图1-20
1.4平面点位放样分别作P'A、PB的平行线,交于P点。(4)将图形与地面点重合,对准P'A、P'B方向,将P点投到地面,定点P,则P为待定点。七、长度前方交会法短距离长度交会和长距离长度交会1.短距离交会(1)计算放样元素(2)在实地用两把钢尺分别以A、B两点为圆心,以SAP和SBP为半径画弧相交于一点P,P为待定点
七、长度前方交会法 分别作P'A、P'B的平行线,交于P点。 (4)将图形与地面点重合,对准P'A、P'B 方向,将P点投到地面,定点P,则P为待 定点。 1.4 平面点位放样 短距离长度交会和长距离长度交会 1.短距离交会 (1)计算放样元素。 (2)在实地用两把钢尺分别以A、B两点 为圆心,以SAP和SBP为半径画弧相交于一 点P,P为待定点
1.4平面点位放样2.长距离交会(1)计算放样元素(2)在A、B两点同时安置反光镜,在接近P点的Pi处安置测距仪。测得PiA和PiB的距离以SAi和SBi,比较其与对应边长的差值。(3)若差值过大,可再选更接近P点的P2为测站,测得相应的距离为SA2和SB2,比较其与对应边长的差值。(4)若差值过大,重复(3)操作;若差值很小时,则做膜片改正
2.长距离交会 (1)计算放样元素 (2)在A、B两点同时安置反光镜,在接近 P点的P1处安置测距仪。测得P1A和P1B的距 离以SA1和SB1,比较其与对应边长的差值。 (3)若差值过大,可再选更接近P点的P2 为测站,测得相应的距离为SA2和SB2,比较 其与对应边长的差值。 (4)若差值过大,重复(3)操作;若差 值很小时,则做膜片改正。 1.4 平面点位放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