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西域,北疆喇嘛教(藏传佛教)又兴盛起来。17世纪末,南疆伊斯兰教白山 派和卓还借助淮噶尔喇嘛教的力量消灭了政敌黑山派和卓势力,灭亡了叶尔羌汗 国,可见藏传佛教势力的强大。18世纪以后,清朝陆续征调信奉佛教的蒙古、 锡伯、达斡尔族驻防新疆,汉人信奉佛教者也入居该地,新疆佛教得以存续2000 多年而不灭。 三、道教 道教是中国的传统宗教,产生于2世纪上半叶东汉顺帝年间。道教是在中国 古代民间信仰和巫术、神仙方术的基础上,吸收谶(chèn)纬之学和黄老思想 逐渐形成的。以“道”为最高信仰,以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等等“三清 尊神”(皆由“道”所化生)为最高尊神,又有一套神仙体系。宗教仪式有斋酿、 祈祷、诵经、礼杆等,举行宗教仪式的场所为宫、观、宫观、道观或庙。道教经 书总集称《道藏》。 道教传人新疆的时间大约不晚于5世纪初(东晋时期),主要集中在新疆东 部汉人较多的地区。吐鲁番地区曾出土北凉时期带有明显道教色彩的随葬品,如 《建初十四年(416)韩渠妻随葬衣物疏》记有“左清(青)龙,右白虎。…前 朱雀,后玄武,…急急如律令”。所谓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原为中国古 代神话中的四方之神,道教改造成太上老君的护卫仪仗(见东晋《抱朴子》)。“急 急如律令”也是道教符篆(1ù)的常用之语。韩渠妻纸鞋还用青色涂染,上书 “骘”(zhi)字,青色为道教之色,“鹭”者升也,与道教升玄飞天、羽化成仙 的意思吻合。可见道教5世纪初已传人此地。5世纪以后,道教仍然流传,吐鲁 番地区曾发现一件551年的道教符篆。不过,道教势力一直不强,后来还与当地 占统治地位的佛教相融合。此地出土的6世纪中叶至7世纪30年代衣物疏中, 道教用语就与佛教用语同存互见,既有道教所谓“五道大神”、“急急如律令”, 又有佛教“持佛五戒”、“专修十善”,说明道佛混合,界线不明。 唐代是新疆道教大发展的时期。此时出现道教的典型标志一一道观。西州(吐 鲁番)最早有纪年的道观是691年(天授二年)的“口阳观”,此后还有总玄观 龙兴观、安昌观、紫极宫、唐昌观、周楼观,等等。唐皇室以老子为远祖,尊祟 道教,道教的发展与唐政府的推行直接相关。玄宗祟道最为积极。从出土文书中 可见,731年(玄宗开元十九年),西州功曹府曾以政府的名义下令天山县修缮 安昌观。741年(开元二十九年),玄宗沼令诸州置玄元皇帝庙一所,后改名紫 6
6 居西域,北疆喇嘛教(藏传佛教)又兴盛起来。17 世纪末,南疆伊斯兰教白山 派和卓还借助淮噶尔喇嘛教的力量消灭了政敌黑山派和卓势力,灭亡了叶尔羌汗 国,可见藏传佛教势力的强大。18 世纪以后,清朝陆续征调信奉佛教的蒙古、 锡伯、达斡尔族驻防新疆,汉人信奉佛教者也入居该地,新疆佛教得以存续 2000 多年而不灭。 三、道教 道教是中国的传统宗教,产生于 2 世纪上半叶东汉顺帝年间。道教是在中国 古代民间信仰和巫术、神仙方术的基础上,吸收谶(chèn)纬之学和黄老思想 逐渐形成的。以“道”为最高信仰,以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等等“三清 尊神”(皆由“道”所化生)为最高尊神,又有一套神仙体系。宗教仪式有斋醮、 祈祷、诵经、礼忏等,举行宗教仪式的场所为宫、观、宫观、道观或庙。道教经 书总集称《道藏》。 道教传人新疆的时间大约不晚于 5 世纪初(东晋时期),主要集中在新疆东 部汉人较多的地区。吐鲁番地区曾出土北凉时期带有明显道教色彩的随葬品,如 《建初十四年(416)韩渠妻随葬衣物疏》记有“左清(青)龙,右白虎。……前 朱雀,后玄武,……急急如律令”。所谓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原为中国古 代神话中的四方之神,道教改造成太上老君的护卫仪仗(见东晋《抱朴子》)。“急 急如律令”也是道教符籙(lù)的常用之语。韩渠妻纸鞋还用青色涂染,上书 “骘”(zhì)字,青色为道教之色,“骘”者升也,与道教升玄飞天、羽化成仙 的意思吻合。可见道教 5 世纪初已传人此地。5 世纪以后,道教仍然流传,吐鲁 番地区曾发现一件 551 年的道教符籙。不过,道教势力一直不强,后来还与当地 占统治地位的佛教相融合。此地出土的 6 世纪中叶至 7 世纪 30 年代衣物疏中, 道教用语就与佛教用语同存互见,既有道教所谓“五道大神”、“急急如律令”, 又有佛教“持佛五戒”、“专修十善”,说明道佛混合,界线不明。 唐代是新疆道教大发展的时期。此时出现道教的典型标志——道观。西州(吐 鲁番)最早有纪年的道观是 691 年(天授二年)的“□阳观”,此后还有总玄观、 龙兴观、安昌观、紫极宫、唐昌观、周楼观,等等。唐皇室以老子为远祖,尊祟 道教,道教的发展与唐政府的推行直接相关。玄宗祟道最为积极。从出土文书中 可见,731 年(玄宗开元十九年),西州功曹府曾以政府的名义下令天山县修缮 安昌观。741 年(开元二十九年),玄宗沼令诸州置玄元皇帝庙一所,后改名紫
极宫,出土文书中不仅有紫极宫,而且紫极官名前还有二字团格(按平团式规定 致敬),表现了紫极宫的优祟地位。玄宗曾令官写道经,颁发各地,吐鲁番出土 了河西道采访使驻地凉州都督府颁发的道经。749年(玄宗天宝八年),唐中央 政府还派修功德使监督各地道观的斋酿活动,西州、伊州、北庭都在监督之列。 西州道观数量虽不及寺院众多,但地位却在寺院之上。出土文书中,西州龙兴观 位于大宝寺、祟宝寺等寺院之首,就体现了唐令道士冠在僧尼之前的精神。在唐 政府的推动下,西州道教迅速发展,道观组织完善,观主、威仪、炼师、道士俱 全,过去祟奉佛教的麴氏王室后裔变成道门领袖,一大批民众也依附道观,以致 于762年(宝应元年)面临吐蕃入侵时,伊西北庭节度使不得不要求寺观放良, 以扩大税收人口和兵员来源。中央政府派修功德使监督伊州、北庭的斋醮,说明 这些地方也有道教的活动。《沙州伊州地志》载伊州伊吾县有详麰观和大罗海县 寺观也行放良,都进一步证实了伊州、北庭道教的存在。 唐代以后,道教在西域时兴时衰。13世纪20年代,长春真人丘处机赴西域 朝见成吉思汗时,路经畏兀儿首领别失八里(吉木萨尔),出迎的数百人中有道 士,举行的宴会上也有道士,说明道士人数不少,地位不低。丘处机在阿力麻里 (今霍城县东北)也见到不少道士。据载,汉人工匠张氏在城东“营三坛,四百 余人,晨参暮礼,未尝懈怠”。阿力麻里作为察合台汗国的首府,迁入不少汉族 工匠,道教因此而兴盛。明代西域道教可能一度中衰,但清代随着大批汉人入居, 道教又复兴盛。直到现在,新疆仍有道教存在。 四、祆教 袄教由琐罗亚斯德于公元前6世纪创立于波斯,本名琐罗亚斯德教,因崇奉 袄神阿胡产·马兹达,又称马兹达教。其教认为世界上光明与黑暗是善恶之源, 人类应该弃恶从善,崇拜光明。中国因其拜火和日月星辰(天),称之为祆教或 火祆教。“祆”字从“示”从“天”,乃“祀天”二字之拼合。俗称拜火教。祆 教在波斯阿契美尼王朝(约公元前550一前330年)时传到中亚粟特地区。中国 传入袄教的时间可能很早,但目前所知最早有确切证据者在公元312年之前。中 国祆教有从波斯直接传入者,但更主要的则是传自粟特商人和粟特移民。 新疆是古代中西交通的必经之地,袄教初传年代必早于内地,论者或谓在公 元之前。新疆祆教也主要传自粟特地区。《通典》卷193《边防典》引杜环《经 行记》谓,康国“有神祠名祓(袄),诣(诸)国事者,本出于此”,明言新疆 7
7 极宫,出土文书中不仅有紫极宫,而且紫极官名前还有二字团格(按平团式规定 致敬),表现了紫极宫的优祟地位。玄宗曾令官写道经,颁发各地,吐鲁番出土 了河西道采访使驻地凉州都督府颁发的道经。749 年(玄宗天宝八年),唐中央 政府还派修功德使监督各地道观的斋醮活动,西州、伊州、北庭都在监督之列。 西州道观数量虽不及寺院众多,但地位却在寺院之上。出土文书中,西州龙兴观 位于大宝寺、祟宝寺等寺院之首,就体现了唐令道士冠在僧尼之前的精神。在唐 政府的推动下,西州道教迅速发展,道观组织完善,观主、威仪、炼师、道士俱 全,过去祟奉佛教的麴氏王室后裔变成道门领袖,一大批民众也依附道观,以致 于 762 年(宝应元年)面临吐蕃入侵时,伊西北庭节度使不得不要求寺观放良, 以扩大税收人口和兵员来源。中央政府派修功德使监督伊州、北庭的斋醮,说明 这些地方也有道教的活动。《沙州伊州地志》载伊州伊吾县有详麰观和大罗海县 寺观也行放良,都进一步证实了伊州、北庭道教的存在。 唐代以后,道教在西域时兴时衰。13 世纪 20 年代,长春真人丘处机赴西域 朝见成吉思汗时,路经畏兀儿首领别失八里(吉木萨尔),出迎的数百人中有道 士,举行的宴会上也有道士,说明道士人数不少,地位不低。丘处机在阿力麻里 (今霍城县东北)也见到不少道士。据载,汉人工匠张氏在城东“营三坛,四百 余人,晨参暮礼,未尝懈怠”。阿力麻里作为察合台汗国的首府,迁入不少汉族 工匠,道教因此而兴盛。明代西域道教可能一度中衰,但清代随着大批汉人入居, 道教又复兴盛。直到现在,新疆仍有道教存在。 四、祆教 祆教由琐罗亚斯德于公元前 6 世纪创立于波斯,本名琐罗亚斯德教,因崇奉 祆神阿胡产·马兹达,又称马兹达教。其教认为世界上光明与黑暗是善恶之源, 人类应该弃恶从善,崇拜光明。中国因其拜火和日月星辰(天),称之为祆教或 火祆教。“祆”字从“示”从“天”,乃“祀天”二字之拼合。俗称拜火教。祆 教在波斯阿契美尼王朝(约公元前 550~前 330 年)时传到中亚粟特地区。中国 传入祆教的时间可能很早,但目前所知最早有确切证据者在公元 312 年之前。中 国祆教有从波斯直接传入者,但更主要的则是传自粟特商人和粟特移民。 新疆是古代中西交通的必经之地,祆教初传年代必早于内地,论者或谓在公 元之前。新疆祆教也主要传自粟特地区。《通典》卷 193《边防典》引杜环《经 行记》谓,康国“有神祠名祓(祆),诣(诸)国事者,本出于此”,明言新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