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小型动物(meiofauna) ➢ 包括很多门类的代表,个体长度通常介于0.1~1.5 mm之 间。 ➢ 形状变扁或变长呈蠕虫状,增加表面积以攀附于颗粒上 或存活于间隙中,不致因水淹漂浮而被掠食。 ➢ 特殊的粘着器官(如钩、爪或上皮腺体) ➢ 有的种类体内发展出平衡石 ➢ 强化体壁免受砂粒损伤(腹毛虫的棘刺和鳞片、甲壳类 外骨骼、某些纤毛虫、海蛞蝓钙化的内骨针等) 第三节 沙 滩
(二)小型动物(meiofauna) ➢ 包括很多门类的代表,个体长度通常介于0.1~1.5 mm之 间。 ➢ 形状变扁或变长呈蠕虫状,增加表面积以攀附于颗粒上 或存活于间隙中,不致因水淹漂浮而被掠食。 ➢ 特殊的粘着器官(如钩、爪或上皮腺体) ➢ 有的种类体内发展出平衡石 ➢ 强化体壁免受砂粒损伤(腹毛虫的棘刺和鳞片、甲壳类 外骨骼、某些纤毛虫、海蛞蝓钙化的内骨针等) 第三节 沙 滩
(三)大型动物(macrofauna) ➢沙滩的大型动物以多毛类、双壳类 和甲壳类动物占优势。 ➢潮上带主要栖息一些甲壳类动物。 ➢中、低潮区,软体动物中的蛤类常 占优势。 ➢在低潮区,有各种类型的棘皮动物生活,包括海参和海胆等。 第三节 沙 滩 图10-9 示多种沙滩中的大型动物 photo Ari O. Laine
(三)大型动物(macrofauna) ➢沙滩的大型动物以多毛类、双壳类 和甲壳类动物占优势。 ➢潮上带主要栖息一些甲壳类动物。 ➢中、低潮区,软体动物中的蛤类常 占优势。 ➢在低潮区,有各种类型的棘皮动物生活,包括海参和海胆等。 第三节 沙 滩 图10-9 示多种沙滩中的大型动物 photo Ari O. Laine
第四节 河口、盐沼和海草场 一、河口区环境概述 (一)什么是河口区(estuary) 海水和淡水交汇和混合的部分封闭的沿岸海湾。 根据水循环和分层现象分为三大类型: (1)高度分层的河口湾 (2)局部混合或适度分层的河口湾 (3)完全混合或垂直均质的河口湾 广义地说,河口湾除真正的河口 外,还包括半封闭的沿岸海湾、 潮沼(tidal marshes)和在沿 岸沙坝后面的水体。 Photo by Seasands LodgeConference Centre In St. Lucia South Africa 图10-10 示河口区
第四节 河口、盐沼和海草场 一、河口区环境概述 (一)什么是河口区(estuary) 海水和淡水交汇和混合的部分封闭的沿岸海湾。 根据水循环和分层现象分为三大类型: (1)高度分层的河口湾 (2)局部混合或适度分层的河口湾 (3)完全混合或垂直均质的河口湾 广义地说,河口湾除真正的河口 外,还包括半封闭的沿岸海湾、 潮沼(tidal marshes)和在沿 岸沙坝后面的水体。 Photo by Seasands LodgeConference Centre In St. Lucia South Africa 图10-10 示河口区
第四节 河口、盐沼和海草场 图10-11 示不同类型河口
第四节 河口、盐沼和海草场 图10-11 示不同类型河口
(二)环境和生物组成特征 河口理化环境变异极大,常对生物形成巨大压力。 1.盐度: 变化剧烈,有梯度性、周期性和季节性。 2.温度: 水体体积小而表面积大,受陆地气候的影响,变化较开阔海区和相邻的近 岸区大。 3.底质: 基本上是柔软的泥质底 富含有机质,这些物质可作为河口生物的重要食物来源。 河口底质常有厚厚的一层还原带,常呈缺氧状态。 4.波浪和流: 水浅,由风产生的波浪较小,是个相对较平静的区域。 水流受潮汐和陆地径流的共同影响。在河道中央流速最大。 暴风雨与洪水可大量冲刷底质,对生物有极大破坏。 第四节 河口、盐沼和海草场
(二)环境和生物组成特征 河口理化环境变异极大,常对生物形成巨大压力。 1.盐度: 变化剧烈,有梯度性、周期性和季节性。 2.温度: 水体体积小而表面积大,受陆地气候的影响,变化较开阔海区和相邻的近 岸区大。 3.底质: 基本上是柔软的泥质底 富含有机质,这些物质可作为河口生物的重要食物来源。 河口底质常有厚厚的一层还原带,常呈缺氧状态。 4.波浪和流: 水浅,由风产生的波浪较小,是个相对较平静的区域。 水流受潮汐和陆地径流的共同影响。在河道中央流速最大。 暴风雨与洪水可大量冲刷底质,对生物有极大破坏。 第四节 河口、盐沼和海草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