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岩岸潮间带和大型海藻场 浮囊 藻柄 叶片 附着器 图 10-7 示一种海藻植物体的结构(仿Nybakken 1982)
第二节 岩岸潮间带和大型海藻场 浮囊 藻柄 叶片 附着器 图 10-7 示一种海藻植物体的结构(仿Nybakken 1982)
第二节 岩岸潮间带和大型海藻场 图10-8 示大型海藻场
第二节 岩岸潮间带和大型海藻场 图10-8 示大型海藻场
(三)生物群落及其关键种 巨藻丛形成一复杂、特殊的三维地形,提供藻场生 物群落的“框架” ,其巨大的叶片表面,为很多附着 植物和动物提供生活空间,如叶片附生大量小型藻类、 原生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等,是海洋中的森林。 (四)生产力和营养关系 初级生产力大约介于600 至3,000 gC /(m2·a)之间。 据估计只有10%的初级产量是通过直接摄食进入食物网, 其余90%是通过碎屑或溶解有机质进入食物链的。 第二节 岩岸潮间带和大型海藻场
(三)生物群落及其关键种 巨藻丛形成一复杂、特殊的三维地形,提供藻场生 物群落的“框架” ,其巨大的叶片表面,为很多附着 植物和动物提供生活空间,如叶片附生大量小型藻类、 原生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等,是海洋中的森林。 (四)生产力和营养关系 初级生产力大约介于600 至3,000 gC /(m2·a)之间。 据估计只有10%的初级产量是通过直接摄食进入食物网, 其余90%是通过碎屑或溶解有机质进入食物链的。 第二节 岩岸潮间带和大型海藻场
第三节 沙 滩 一、环境特征 沙具有退潮后对抗温度、盐度剧烈变化,保持水分,避免 阳光直射等特点。 1、粒径大小 小颗粒保水性较好,较易挖掘。细沙比粗沙更适宜栖息。 颗粒越粗生物越大,细颗粒时以穴居种为主,粗颗粒以游走性 动物为主。 2、波浪 冲刷影响地形,对颗粒大小也有筛选作用。 沙粒在波浪作用下可以移动,不稳定性,不利于固着和底上种 类生活,而在底层较多。 受遮蔽的沙滩生物也较丰富
第三节 沙 滩 一、环境特征 沙具有退潮后对抗温度、盐度剧烈变化,保持水分,避免 阳光直射等特点。 1、粒径大小 小颗粒保水性较好,较易挖掘。细沙比粗沙更适宜栖息。 颗粒越粗生物越大,细颗粒时以穴居种为主,粗颗粒以游走性 动物为主。 2、波浪 冲刷影响地形,对颗粒大小也有筛选作用。 沙粒在波浪作用下可以移动,不稳定性,不利于固着和底上种 类生活,而在底层较多。 受遮蔽的沙滩生物也较丰富
3、含氧量 沙滩沉积物的通气性较泥滩的好,某些动物构建洞穴与 栖管可促进氧交换。 4、沙滩的有机质含量比泥滩低得多 二、生物组成 生物个体很小,大型种类多为穴居,肉眼不易观察。 (一)初级生产者及生产力 底栖硅藻、甲藻和蓝绿藻,初级生产力很低,消费者 主要依赖从周围水体输送来的初级产量以及外来的有机碎 屑以维持能量需求。 第三节 沙 滩
3、含氧量 沙滩沉积物的通气性较泥滩的好,某些动物构建洞穴与 栖管可促进氧交换。 4、沙滩的有机质含量比泥滩低得多 二、生物组成 生物个体很小,大型种类多为穴居,肉眼不易观察。 (一)初级生产者及生产力 底栖硅藻、甲藻和蓝绿藻,初级生产力很低,消费者 主要依赖从周围水体输送来的初级产量以及外来的有机碎 屑以维持能量需求。 第三节 沙 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