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市二○一三年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 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请注意:所有试题的答案均填写在答题卡上,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积累与运用(共30分 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白龙马脖铃儿急,dian簸唐玄奘小跑仁兄弟,西天取经不容易,容易干不成大业绩。什 么魔法狠毒,自有招数神奇,八十一难拦路,七十二变制敌。师徒四个zhan妖斗魔同心合 力,邪恶打不过 zhengyi。 《一个师傅仨徒弟》(动画片《西游记》片尾曲) 2.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我问那个卖牡蛎的人:“应该付您多少钱,先生?” B.今年4月1日,在泰州市国际写作中心,举行了“秋雪湖之春”书画家笔会。 C.《济南的冬天》节选自长篇散文《一些印象》。(《老舍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版) D.上午八点,社会各界为雅安地震遇难者举行默哀仪式,汽笛声、防空警报声一齐响起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据了解,千岛菜花风景区旅游高峰的提前到来,是因为今年的菜花提前绽放的原因。 B我市近两成国土是湿地,能否合理利用好这一资源,必将有利于我市的生态文明建设。 C.教育部门只有多创造让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机会,就能更好地促进学校的健康发展 D.泰州举全市之力,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的原则,大力推进中国医药城的建设。 4.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8分,①一④每题1分,第⑤题4分) ,必有近忧。 ②精诚所至, ③,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④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⑤古代诗词中,很多诗句都意蕴丰富,给人以深刻的启迪。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的 ”,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蕴含自然理趣;刘禹锡《酬乐天 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 ”,以生动的艺术形象,揭示了新 陈代谢的自然规律 5名著阅读。(6分) (1)保尔·柯察金是长篇小说《 》中的主人公,这部作品是苏联作家 (作者名)在双目失明、脊椎硬化的困难条件下写成的。(2分) 文试题第1页(共6页)
(2)试卷开头标注的歌曲名称是“一个师傅仨徒弟”,其实取经队伍中还 有一位称唐僧为师父的“徒弟”。请结合右侧动画片截图与你的阅 读经历,完成下列两小题。(4分) ①请概括出这位“徒弟”成为取经队伍成员的过程。(2分) ②请简要评价这位“徒弟”在取经过程中的作用。(2分) 6.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8分) 围绕教材中涉及到的经典文学作品,你班开展了“集体视听”系列活动 (1)【话剧欣赏】活动中,你和同学们一起观赏了《陈毅市长)选场》的话剧视频。其中有一段 对话: 齐仰之(大笑)妙,妙!陈市长真不愧是共产党人的化学家,没想到你的光临使我这个 多年不问政治、不问世事的老朽也起了化学变化! 陈毅我哪里是什么化学家喲!我只是一个剂,是个催化剂。 晓华同学不理解台词中“催化剂”的言外之意,请你结合所学的剧本内容向他做一个解 说。(3分) (2)广而告之】话剧欣赏活动结束后,大家决定把这段话剧视频向全警陈毅市兴 校宜传推介。 ①语文老师给右边的话剧海报配写了一则广告语—三分钟与三 十分钟的对话。请你对这则广告语的妙处进行点评。(3分) ②在宣传推介的过程中,晓华同学打算开展征集对联下联的活动。他拟出的上联是“陈 市长亲顾茅庐得良才”,请你尝试对出下联。(2分) 二、阅读理解(共60分 (一)阅读元好问的《同儿辈赋未开海棠》一诗,完成第7题。(6分)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7.(1)下列与本诗描述的季节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B.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C.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D.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2)宋祁《木兰花》中有“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的句子,请你说出这两首诗词中 的“闹”字所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2分) (3)请说出作者写作本诗的意图。(2分) 语文试题第2页(共6页)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8-11题。(14分 明末高邮Φ有袁体庵者,神医也。有举子举于乡,喜极发狂,笑不止,求体庵诊之,惊曰 疾不可为矣,不以旬③数矣,子宜急归,迟恐不及也。若道过镇江,必更求何氏诊之·”遂以 书寄何。其人至镇江,而疾已愈,以书致何。何以书示其人,曰:“某公喜极而狂,喜则心窍开张 而不可复合,非药石φ之所能治也。故动以危苦之心,惧之以死,令其忧愁抑郝,则心窍闭,至 镇江当已愈矣。”其人见之,北面再拜而去。吁!亦神矣 (节选自《广阳杂记》) 注】①高邮:地名,在江苏。②旬:十天。③药石:治病的药和石针。也泛指药物 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分)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笑不止 ②子宜急归( ③其人至镇江 ④何以书示其人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以”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惧之以死 A.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B.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C.咨臣以当世之事(《出师表》) D.以中有足乐者(《送东阳马生序》) 9.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书寄何 10.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其人见之,北面再拜而去。(2分) (2)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核舟记》)(2分) 译文: 11请你概述文中袁体庵医术的神奇之处。(2分) (三)阅读暖希的《字为何变陌生了》一文,完成12—14题。(10分) ①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游戏:在这篇文章中随便找一个字,盯着这个字看30秒……有什么 发现吗?是不是像我一样觉得你盯着看的那个字变得很奇怪,好像有点不认识了?熟悉的字 怎么感觉那么陌生呢? ②是的,字没有什么变化,也不是写错了。事实是,不管什么字,通常你盯着看上二三十秒 钟,就会觉得“这个字变陌生了”。研究还发现,左右结构的字更容易变陌生,譬如“日”、“月”平 均要过51秒钟变陌生,而如“明”、“认”等字,则只要平均26秒左右就变陌生了 ③不仅仅是中国的方块字会让人产生这种奇怪的感觉,使用字母的外国人也发现他们有 相同的问题。美国心理学杂志上曾有篇文章描述这一现象:如果对一个单词注视得太久,它就 变得奇怪而陌生,可能看起来像是一堆毫无价值的符号。后来人们又发现,也不仅仅是文字会 让人产生奇怪的陌生感,一幅熟人的照片、一个熟悉的地点,看久了之后都有可能会突然觉得 陌生起来 ④我们的神经系统有一个特点:如果短时间发生多次重复的刺激就会引起神经活动的抑 制。形象点说,神经活动也是会“疲倦”的。 语文试题第3页(共6页)
⑤当我们盯着一个字看时,我们的大脑就得不断拿着这个字的模样去寻找它所表示的内 容,找的次数越多,我们的神经系統就会越疲倦。于是我们大脑里辨认这个字所涉及的神经活 动也会暂时被抑制,这时我们就会认不出这个宇了。这种现象被称为神经的“饱和反应”。 ⑥我们不但在图像识别上可以产生饱和反应,我们的听觉、味觉、嗅觉等都会有饱和反应 不管什么样的感觉刺激,只要时间一长,童复多了,带给我们的感觉就变了。 这种饱和反应对我们其实是有好处的。我们的神经系统如果总是一直关注某个信息 就无法接受新的信息,因此,我们对旧信息的反应必须消减下去,或者产生变化,才能保证新的 信息能够引起正确的反应 (有删改) 12.文章第①段以与读者一起“做游戏”的方式开篇,有哪些好处?(2分) 13.指出下列说法中的错误,并简述理由。(4分) (1)第②段中划线句子仅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左右结构的字更容易“变陌生”。(2分) (2)第③段中加点的“可能”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说明对变化后的符号意思 研究得不够深人。(2分) 14.请分别概括出文中的“饱和反应”对神经活动的负面作用和好处。(4分) (四)阅读韩青的《沉淀自己的心灵》一文,完成15-17题。(10分 ①在这个世界上,浮躁的人越来越多。他们往往为了追求名利、权势、地位等身外之物,急 于求咸,把不该縮短的过程给缩短了,甚至想到什么就想立马得到。因此,在这个过程里,投机 取巧、不择手段等行为就应运而生,更有甚者,为此铤而走险 ②在这些浮躁面前,我们应该认识到,沉淀自己的心灵,对于整个人生是多么必要 ③当年,著名学者王叔岷考入北大文研所后,所长傅斯年曾问他:“你想研究什么课题?”他 说:“《庄于》。”所长点了点头说:“要把才气洗净,三年之内不许发表文章!”这话让他很纳闷,为 什么三年内不许发表文章呢?但他没有跟所长去争辨,而是按照所长的要求把全部精力都用 在了学术研究上,从校勘训诂入手研究《庄子》,后来终于成为20世纪在《庄子》字意训诂方面 最权威的学者。有了成就的王叔岷,才明白了所长当初的良苦用心——做学问最忌目光短浅、 心浮气躁,“板凳要坐十年冷”。 ④沉淀自己的心灵,就是让心灵变得日益纯粹、明净,滤去那些杂质——诱感、欲念等 降魔先降心,心伏则群魔選”,这也正是《莱根谭》里的智慧的忠告 ⑤生活中,我们常说,缓一缓、静一静、忍一忍、让一让、做一做……其实这些都是沉淀, 为它们,我们保证了最真实的自己。心灵需要足够的时间去沉淀,那些人格的魁力就是沉淀的 结果。 ⑥台湾作家琼瑶曾说:“人生如河,人要沉到河的底部。”所以,一个人如果达不到一定的深 度,一些“急流”随时会扰乱他,甚至“冲走”他。因此,为了那深度,就必须耐心地去沉淀自己的 心灵。只有这样,我们才活得问心无愧,真实而高责 (有删改) 语文试题第4页(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