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分核分人2013年邯郸市初中毕业生模拟考试(二) 语文试卷 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8页,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卷前将密封线左侧的项目填写清楚。 3.答案须用蓝色、黑色钢笔或圆珠笔书写 第二部分 题号第一部分 三四第三部分 得分 得分评卷人 第一部分 1-7题23分) 1.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7分) 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2)伤心秦汉经行处,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占》 岁晏有余粮 (白居易《观刈麦》) (4) ,宜付有司论其刑赏。(诸葛亮《出师表》 5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 (范仲淹《岳阳楼记》) (6)小时候 /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余光中《乡愁》) 2.下面各选项中字音和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潜伏(qidn)头晕目眩(xuhn)倔强 获益匪浅 B.压轴(zhu)相形见绌(ch)枯 骇人听 C.嫉妒(j1 锲而不舍(q10)项屑 莫名奇妙 D.恐吓(xid) 惩恶扬善(chen)嘹亮 不屑置辩 3.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人生路上,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有良好的心态,既不能妄自尊大,也不用妄自非薄 小明,别着急,只要耐心等特,再难办的事情、再艰辛的过程,最终都能水落石 出、云开月明。 C.为了请张教授出山,李市长三顾茅庐,几次到张教授家里寒问暖,这番盛情,终 于将张教授感动了 D.书店里教辅书刊供不应求,而文学名著无人问津,中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堪忧 4.根据上下文填空,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2) 一座城市的底色其实就是它的文化底蕴,然而,文化是需要积淀的。好的文化积淀是历 道就的,充悬时,、人三者合一、,少些在一地这成了这座的 不可,一座古老的城市必然有着 地利;有着 这是 人和。当城市的 与 捷圆筑1百《非R百
文化底色 ①不会轻易消失的遗址、遗迹②在这片土地上率献智慧与勤劳的人们③历史文化 ④自己不间断的历史③现代精神 A①②④③B.②①④③③ 3⑥ D.④③①③ 5.下列对病句提出的修改意见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我估计他这道题一定做错了 修改意见:把“一定”去掉。 B.各地要将《新华字典》列入2012年新建的农家书屋图书采购 修改意见:在句末加“计划” C在上海家电博览会上,海尔推出了全球可去除P.5的首台空调 修改意见:把“首台”移至“可去除”之前。 D.父亲从头到脚凝视着面前的儿子,激动得热泪盈愿,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修改意见:把“凝视”改为“注视” 6.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藤野先生》《阿长与(山海经)》都出自鲁迅的回忆 性散文集《朝花夕拾》。 B.《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是辛弃疾所作的豪放词,与之不同,马致远的(天 净沙·秋思》则属于婉约词,其中,“破阵子”和“天净沙”都是词牌名 C.《小石潭记》《醇翁亭记》《记承天寺夜游》《马说》《岳阳楼记》,这些文章的作者都在 唐宋八大家之列 D.《口技》选自笔记小说《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三峡》选自《水经注),这部书是 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 7,综合性学习。(6分) 月2日是世界读书日,这一天,初三()班召开了一次“书香浸润心灵,文学相件成 长”的主题班会,请你结合初中阶段的阅读,完成下列各题。 (1)初中三年,阅读文学名著让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懂得了哪些道理,获得了怎样的启 示,仿照下面例句,结合所列备选名著,写出你的阅读感受,(3分) 备选名著:《西游记》《骆驼祥子》《格列佛游记》《鲁宾逊漂流记》 例句:读高尔基的《童年》,我从阿沙面对逆境的坚强里惯得了成长: 我 (2)现在的流行读物很多,让人眼花维乱,和那些文学名著相比,这些流行读物绘画 装帧更精美,内容也更新鲜有趣,充满时代气息,有的同学说,经典已经过时了,该更新换 代了·那么,在中学生的阅读中,经典阅读是否可以被流行读物取代,请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3分)
第二部分 (8-25题47分) 得分评卷人 、阅读下文,回答8~10题,(7分)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数入珠帘湿罗,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输海闹千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雷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雷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8.全诗从内容看可分为两部分,请分别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其内容,并说说这首诗表现了作 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9.“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一句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画面?(2分) 10.分析“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一句中加着重号词语的表达效果。(2分) 得分评卷人二、阅读下文,回答1-16题.(6分) 【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 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 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 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木心 (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师觉授《孝子传》曰:老莱子者,楚人也,行年°七十,父母俱存,至孝蒸蒸° 常著斑斓之衣,为亲取饮,上堂脚跌,恐伤父母之心,四僵仆为要儿啼。孔子曰:父母老 常言不称老为其伤老也,若老子,可谓不失孺子之心矣 (选自《太平预览老菜子彩衣娱亲》) 【注】①师觉授:南朝人著有《孝子传》,②行年:经历的年岁,指当时的年龄,③蒸:这里指孝顺 这一句是同义反复。④跌:失足摔倒,③因:于是 11.给文中画线句加上标点,(加两处)(2分) 父母老常言不称老为其伤老也 12.解释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4分) (1)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 (2)是亦不可以已乎己: (3)万钟于我何加焉加 (4)恐伤父母之心恐 遇立试题第3页(共8页)
13.下面选项中与“因僵仆为婴几啼”中的“为”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乡为身死而不受(《鱼我所欲也》) B.山峦为晴雪所洗(《满井游记》) C.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十则》) D.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14.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2)至孝蒸蒸,常著斑斓之衣,为亲取饮 15.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概括甲文阐述的观点。(2分) 16.阅读乙文内容,谈谈你对文末“子之心”的理解,(2分) 得分评卷人]三、阅读下文,回答17~20题,(9分) 聪明的大脑分男女 ①人,被称作万物之灵,好牛哇!咦,想想看,人跑跳不如马、力大不如牛、灵敏不如 隔,潯水不如鱼,挨饿不如狼……可人类为什么还能稳坐地球上“老大”的宝座呢?嘻 秘密就在于人类有一个聪明的大脑,最有意思的是这个大脑还分男女哦 大肺是么进化来的?昏,这个问题好深奥,一般认为,大脑的进化经历了“三部曲”, 也就是三个重要的阶投 ①首先是劳动,这是大脑进化的主要因素,在没长的劳动中,古猿渐渐领悟到了四肢和 大脑的协调配合,慢慢区别开了前肢和后肢的功能,懂得了信息的沟通一一语言 ④其次,是直立行走。当古猿开始了直立行走后,它的前肢慢慢地进化成“手”,后肢 则进化成“脚”,“手”和“脚”配合着大脑的指令一起运动,变得越来越灵活,反应也越来 越快,越来越准确 ③最后,火的使用让古猿吃上了熟食,身体素质和抵抗力极大提高,十分有助于脑髓的 发展 ③大脑也要“吃”东西?没错,大脑也需要管养哦,它每一次的思维运动都需要营养和 能量来支持的。如果让大脑饿到了,人就没有精神好好思考,而且思维也没那么灵活。即使 一天不思考问题,大脑消耗的葡萄糖依然很高,而且会高达人体摄入葡萄糖总量的40 这下明白喽,一旦人类的大脑葡萄糖供养不足,就会疲,容易生气,还可能会头晕和失眠 ①大脑也需要体息?当然了,当你头脑昏昏的时候就是大脑在抗议呢,科学家证明, 脑工作时需要的供血是肌肉工作时所需供血的15-25倍,可见,脑力劳动是多么疲劳啊 脑细胞一直在适转,脑部的血液也就不断地在聚集,这样积血的体积会一点点地膨胀,一旦 超过正常值,大脑就会感到同联和头晕,这个时候最好站起来做一些调节活动,比如散步 慢跑,呼吸新鲜空气,或用手指按摩太阳穴,以便消除大脑疲劳 ③大脑也分男女?别误会,并不是说大脑本身有性别,而是,不同性别的人大脑的分工 会不同 ③人脑分为左脑右脑,并且实行“交又管理”,左脑协管右半身,右脑协管左半身,一 语文试题第4页(共8页)
般来说,男性右脑较发达,因而左耳、左眼比较敏感;而女性呢,则左脑比较发达,所以右 眼、右耳更灵敏些,同时,因为语言能力被左脑管着,所以,女性语言能力普遍强于男性, 开始说话也更早些 ⑩另外,医生们说,男性大脑分工严格,而女性呢,却没有那么明显。德国有位妇女, 右脑損伤后被送进医院,她不仅没死,还没有后遗症。医生说,要是男性,肯定不能说话了, 瞧,大脑也有“男女偏见”哦! 17.阅读全文,简要说明本文介绍了大脑哪些方面的知识。(3分) 8.请简要分析文章第一自然段的作用。(2分) 19.本文语言生动形象,请任选一例解释说明。(2分) 你的一位同学最近有时头晕,请根据文章内容帮他分析原因。(2分) 得分评卷人]四、阅读下文,回答21-25题,(15分) 走过青藏线 赵伟华 ①天气晴好,驱车行驶在青藏公路上,连豆绵廷的昆仑山群在视线中逶造后退 ②这里的山比不上家乡太行山的层峦叠嶂、奇峰险谷,更是少了人烟的点缀。目光所及, 远处是皑皑的雪峰,近处则是光秃秃的沙石山,裸露着沙石的粗粝,狂野的线条恣意地奔腾 在茫茫的高原之巅。阳光只是白刺刺得耀眼,在这块千年落寞的土地上粗狂、雄浑地到处张 扬着,任凭谁都寻觅不到任何的色彩,而眼前的土黄色和遥望的黛青色却在其中水乳交融, 把青藏高原晕染成了一幅写意无限的国画 ①车鰭续行进。 ④不知什么时候,一片洁白的云朵竟飘在了车窗外。这浸泡在阳光里的云朵儿像刚出炉 的棉花糖,轻盈、透亮,白得是如此的纯粹,不允许有丝毫的杂质,阳光的味道从鼻尖悠忽 划过,不觉着仲出手来想去抚摸一下这梦幻般的尤物,青藏高原的阳光就是这样,清冽得总 能让你感触到她在空气中游离的气息 ③这时,湛蓝的天空下,那饱经风雪侵蚀的沙石山竟也曼炒了起来。朵朵云儿徜样其间, 犹如自然生就在菌柱上的蘑菇,安排得恰到好处。她们又似一群淡妆若素的白衣仙子翩然而 来,仙乐渺渺,衣袂飘飘。云朵投在地上的彩子是如此的清晰,又是如此的迫近,遐想中云 与影浑然一体,也许你不小心踩着了某个影子,那它连着的云彩就一定会跌落下来 ④一切,是这么的真切,又是这么的梦幻,阳光里的色调渐渐地饱满了起来。雪山醉了, 蓝天醉了,我也醉了,醉在了这仙界般的蓝天雪山间,整个身体连同心灵都酥酥地不愿醒来 ⑦猝然间,画面深处一个黑点般的人影把我遥远的思绪拽了回来,我诧异于这方圆几千 公里的可可西里无人区竟也有人的踪迹,近前才看清这是一位去往拉萨的朝圣者,但无论如 何都出乎我的意料。我一直生活在内地,印象中的“朝圣者”是那样的神秘不可及,从来都 只是归属于我神往的世界 语文试题第5页(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