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两篇》导学案 柳园中学初一年级组陈俊娥 课题 短文两篇 时间 2011年5月 课型 预习、展示授课人 陈俊娥 学习目标 1、了解有关神话和山海经的知识,熟读并背诵课文。 2、掌握并积累一些文言词语,翻译课文,疏通字词。 3、梳理情节:抓住文中的关键词概括故事的发展过 程 4、感受夸父的英雄气概,学习古代劳动人民探索自 然的精神 导学过程 知识超市 导入 《山海经》:书名。18篇 中国的神话传说,源远流作者不详,其中14篇是战国时期 长,有着鲜明的民族风格,是人的作品,《海内经》4篇则为西汉 们对世界起源的最初认识和理初年作品。内容主要为民间传说 解,也可以说是人类童年时期的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地理、 幻想。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 我国古代神话故事天地之中,去等,保存了不少远古的神话传说。 感受它博大的内涵,去品味它悠对古代历史、地理、文化、中外
《短文两篇》导学案 柳园中学初一年级组陈俊娥 课题 短文两篇 时间 2011 年 5 月 课型 预习、展示 授课人 陈俊娥 学习目标 1、了解有关神话和山海经的知识,熟读并背诵课文。 2、掌握并积累一些文言词语,翻译课文,疏通字词。 3、梳理情节:抓住文中的关键词概括故事的发展过 程。 4、感受夸父的英雄气概,学习古代劳动人民探索自 然的精神。 导学过程 知识超市 一、导入 中国的神话传说,源远流 长,有着鲜明的民族风格,是人 们对世界起源的最初认识和理 解,也可以说是人类童年时期的 幻想。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 我国古代神话故事天地之中,去 感受它博大的内涵,去品味它悠 一、《山海经》:书名。18 篇, 作者不详,其中 14 篇是战国时期 的作品,《海内经》4 篇则为西汉 初年作品。内容主要为民间传说 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地理、 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 等,保存了不少远古的神话传说。 对古代历史、地理、文化、中外
长的韵味吧 交通、民俗、神话等研究有参考 小组合作 价值。其中的矿物记录,为世界 (一)加点字词注音。 最早的有关文献 1、夸父( 颛顼( 《淮南子》是西汉淮南王刘 水潦( 安和他的门客们集体编撰的一部 (二)、解释加点字词 著作,共21卷。这部书的思想观 逐走 )2、点较为庞杂,书中保存了不少自 入日( )3、欲得然科学史材料和一些神话传说 饮( 4、河、渭不足( )5、三、神话反映古代人们对世界起 北饮大泽( )6、源、自然现象及社会生活的原始 弃其杖( 理解。它是在科学水平不发达的 7、昔者( )8、怒而触远古时代产生的,那时的人们对 不周山( )9、地维绝许多自然现象都无法做出科学的 解释,只能借助想像来表达自己 故日月星辰移焉 的原始理解。神话是人类童年时 )|期的幻想。 11、地不满东南 四、关于夸父 12、故水潦尘埃归焉 夸父是我国古代神话中一个 )( )善于奔跑的巨人。《山海经海外
长的韵味吧。 二、小组合作 (一)加点字词注音。 1、夸父( ) 2、 颛顼( )( )3、 水潦( ) (二)、解释加点字词 1、逐走( )2、 入日( )3、欲得 饮( ) 4、河、渭不足( )5、 北饮大泽( )6、 弃其杖( ) 7、昔者( )8、怒而触 不周山( )9、地维绝 ( )( ) 10、故日月星辰移焉 ( )( ) 11、地不满东南 ( ) 12、故水潦尘埃归焉 ( )( ) 交通、民俗、神话等研究有参考 价值。其中的矿物记录,为世界 最早的有关文献 二、《淮南子》是西汉淮南王刘 安和他的门客们集体编撰的一部 著作,共 21 卷。这部书的思想观 点较为庞杂,书中保存了不少自 然科学史材料和一些神话传说。 三、神话反映古代人们对世界起 源、自然现象及社会生活的原始 理解。它是在科学水平不发达的 远古时代产生的,那时的人们对 许多自然现象都无法做出科学的 解释,只能借助想像来表达自己 的原始理解。神话是人类童年时 期的幻想。 四、关于夸父 夸父是我国古代神话中一个 善于奔跑的巨人。《山海经 海外
(三)、翻译重点语句 北经》还记载着一个“博父国” 1、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经前人考证,“考父”即“博父” 为邓林。 其国中的人都是巨人。所以茅盾 在《中国神话ABC》中认为夸父不 2、怒而触不周山,天柱折,地维仅是人名,也是一个部落的名称 绝 3、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 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四)、课文理解 1、《夸父逐日》选 《共工怒 触不周山》选 它们都是 (体裁)。 2、《夸父逐日》从哪些方面看出 它的想象力与神奇性?(原文回 答) 3、怎样理解“弃其杖,化为邓林。” 4、从《夸父逐日》要表达古代人
(三)、翻译重点语句 1、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 为邓林。 2、怒而触不周山,天柱折,地维 绝。 3、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 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四)、课文理解 1、《夸父逐日》选 自: ,《共工怒 触不周山》选 自 , 它们都是 (体裁)。 2、《夸父逐日》从哪些方面看出 它的想象力与神奇性?(原文回 答) 3、怎样理解“弃其杖,化为邓林。” 4、从《夸父逐日》要表达古代人 北经》还记载着一个“博父国”, 经前人考证,“考父”即“博父”, 其国中的人都是巨人。所以茅盾 在《中国神话 ABC》中认为夸父不 仅是人名,也是一个部落的名称
民怎样的愿望与精神? 5、夸父是怎样一个人物? 6、“怒而触不周之山”中的“怒 字表现了共工怎样的性格特点? 7、如何理解《共工怒触不周山》 中结尾的两句话? 8、共工怒触不周山的原因是什 么?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9、对共工与颛顼为帝而“争”, 你是怎么看的? 、课外积累 (一)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 故 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而日中时远也
民怎样的愿望与精神? 5、夸父是怎样一个人物? 6、“怒而触不周之山”中的“怒” 字表现了共工怎样的性格特点? 7、如何理解《共工怒触不周山》 中结尾的两句话? 8、共工怒触不周山的原因是什 么?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9、对共工与颛顼为帝而“争”, 你是怎么看的? 三、课外积累 (一)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 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而日中时远也
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 中时近也。 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 日中,则如盘盂(盘盂:古代盛 物之器,圆者为盘,方者为盂) 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 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 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 为汝多知乎?” (二)精卫填海 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 枯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 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 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 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反, 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 堙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 河 1、翻译下面加点字词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 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 日中,则如盘盂(盘盂:古代盛 物之器,圆者为盘,方者为盂) 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 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 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 为汝多知乎?” (二)精卫填海 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 枯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 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 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 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反, 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 堙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 河。 1、翻译下面加点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