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说:“夫仁政,必自经界始”。所谓“经 界”,就是划分整理田界,实行井田制。孟子所设 想的井田制,是一种封建性的自然经济,以一家 户的小农为基础,采取劳役地租的剥削形式。每家 农户有五亩之宅,百亩之田,吃穿自给自足。 孟子认为,“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 无恒产者无恒心”,只有使人民拥有“恒产”,固 定在土地上,安居乐业,他们才不去触犯刑律,为 非作歹。 孟子认为,人民的物质 生活有了保障,统治者再兴办学校,用孝悌的道理 进行教化,引导他们向善,这就可以造成一种“亲 亲”、“长长”的良好道德风尚,即“人人亲其亲 长其长,而天下平”。孟子认为统治者实行仁政, 可以得到天下人民的衷心拥护,这样便可以无敌于
孟子说:“夫仁政,必自经界始”。所谓“经 界”,就是划分整理田界,实行井田制。孟子所设 想的井田制,是一种封建性的自然经济,以一家一 户的小农为基础,采取劳役地租的剥削形式。每家 农户有五亩之宅,百亩之田,吃穿自给自足。 孟子认为,“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 无恒产者无恒心”,只有使人民拥有“恒产”,固 定在土地上,安居乐业,他们才不去触犯刑律,为 非作歹。 孟子认为,人民的物质 生活有了保障,统治者再兴办学校,用孝悌的道理 进行教化,引导他们向善,这就可以造成一种“亲 亲”、“长长”的良好道德风尚,即“人人亲其亲、 长其长,而天下平”。孟子认为统治者实行仁政, 可以得到天下人民的衷心拥护,这样便可以无敌于 天下
孟子所说的仁政要建立在统治者的“不忍人之心” 的基础上。孟子说:“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 人之政矣。”“不忍人之心”是一种同情仁爱之心。 但是,这种同情仁爱之心不同于墨子的“兼爱”,而 是从血缘的感情出发的。孟子主张,“亲亲而仁民”,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仁政就 是这种不忍人之心在政治上的体现。 孟子把伦理和政治紧密结合起来,强调道德修养 是搞好政治的根本。他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 在家,家之本在身。”后来《大学》提出的“修齐治 平”就是根据孟子的这种思想发展而来的
孟子所说的仁政要建立在统治者的“不忍人之心” 的基础上。孟子说:“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 人之政矣。”“不忍人之心”是一种同情仁爱之心。 但是,这种同情仁爱之心不同于墨子的“兼爱”,而 是从血缘的感情出发的。孟子主张,“亲亲而仁民”,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仁政就 是这种不忍人之心在政治上的体现。 孟子把伦理和政治紧密结合起来,强调道德修养 是搞好政治的根本。他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 在家,家之本在身。”后来《大学》提出的“修齐治 平”就是根据孟子的这种思想发展而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