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县」之政制转型始正式落幕,至今未变。其它相关 的转变,如重农轻商的经济制度、独崇儒术的职业官 僚制、士农工商的阶级划分、婚丧礼俗的日常生活等 等,一转百转走向定型。尤其是中央集权的三级文官 制,自秦汉以后,晋、隋、唐、宋、元、明、清,甚 至民国时期之北京政府及国民政府,均不断加强之。 迨人民政府成立之后,毛氏当国对此一中央集权的三 级文官制之传统,可说更是情有独钟。在他与郭沫若 往来的诗词中,便颇能闻其心声。今且抄他一首七律 全文如下: 《封建论》—呈郭老 劝君少骂秦始皇, 焚坑事业要商量。 神龙虽死秦犹在, 孔学名高实秕糠。 百代犹行秦法政, 《十批》不是好文章。 熟读唐人《封建论》, 莫从子厚返文王。 此诗作于何年,论者不一。但在九一三事变之后, 毛为四人帮批林批孔助阵时,重提此诗,可知其念念 不忘也。总之毛氏对马列主义之了解,自始至终未脱 离标语阶段,而对传统帝制之认识,则深入骨髓。毛 之不幸是他把两个极端的理论都误用了。在重温传统 帝王政治学时,他体会不了我国传统里「有教无类」
郡县」之政制转型始正式落幕,至今未变。其它相关 的转变,如重农轻商的经济制度、独崇儒术的职业官 僚制、士农工商的阶级划分、婚丧礼俗的日常生活等 等,一转百转走向定型。尤其是中央集权的三级文官 制,自秦汉以后,晋、隋、唐、宋、元、明、清,甚 至民国时期之北京政府及国民政府,均不断加强之。 迨人民政府成立之后,毛氏当国对此一中央集权的三 级文官制之传统,可说更是情有独钟。在他与郭沫若 往来的诗词中,便颇能闻其心声。今且抄他一首七律 全文如下: 《封建论》──呈郭老 劝君少骂秦始皇, 焚坑事业要商量。 神龙虽死秦犹在, 孔学名高实秕糠。 百代犹行秦法政, 《十批》不是好文章。 熟读唐人《封建论》, 莫从子厚返文王。 此诗作于何年,论者不一。但在九一三事变之后, 毛为四人帮批林批孔助阵时,重提此诗,可知其念念 不忘也。总之毛氏对马列主义之了解,自始至终未脱 离标语阶段,而对传统帝制之认识,则深入骨髓。毛 之不幸是他把两个极端的理论都误用了。在重温传统 帝王政治学时,他体会不了我国传统里「有教无类」
「改土归流」等等历史经验的重要性,强不知以为知 自以为是的乱引马列教条,创造新制度。上节曾说过 周初有一千八百国,包含着无数的大小民族(时至今 日全国仍有五十七族之多)。所以我国历史的经验是, 族群不是由少变多,而是滚雪球式的从多变少,形成 一种多文化的大民族(racial regrouping under cultural pluralism)。这在现代美国的经验里,便叫做 民族大镕炉(racial melting pot)。加以在今日交通发 达,社会流动性social mobility)极高的时代,一国之 内的少数民族怎能永远聚居于一地呢?…就以我 华裔移民美国来说吧,近年来我华裔人数很快便会超 过外蒙和西藏的总人口。今日在美国的所谓中国城 (Chinatown,I旧名唐人街),在纽约便有三座之多。我 们的政治的出路实在只有落地生根和就地参政之一 途。今日我们已出了一个州长,谁能说我们下一世纪 不能出个总统呢?我华裔如舍此康庄大道而不由,要 来搞个「中国城独立」或「中国城自治」,岂非二十 一世纪一大笑话哉?大美帝国海阔天空,要我们挤在 Chinatown内搞「独立」,不特我华裔有为子孙所不 愿为;青年期曾在Chinatown做打工仔的老朽如愚亦 不千也。其理甚明嘛!华裔之外,如人逾千万之非裔
「改土归流」等等历史经验的重要性,强不知以为知, 自以为是的乱引马列教条,创造新制度。上节曾说过 周初有一千八百国,包含着无数的大小民族(时至今 日全国仍有五十七族之多)。所以我国历史的经验是, 族群不是由少变多,而是滚雪球式的从多变少,形成 一 种 多 文化 的 大民 族 (racial regrouping under cultural pluralism)。这在现代美国的经验里,便叫做 民族大镕炉(racial melting pot)。加以在今日交通发 达,社会流动性(social mobility)极高的时代,一国之 内的少数民族怎能永远聚居于一地呢?……就以我 华裔移民美国来说吧,近年来我华裔人数很快便会超 过外蒙和西藏的总人口。今日在美国的所谓中国城 (Chinatown,旧名唐人街),在纽约便有三座之多。我 们的政治的出路实在只有落地生根和就地参政之一 途。今日我们已出了一个州长,谁能说我们下一世纪 不能出个总统呢?我华裔如舍此康庄大道而不由,要 来搞个「中国城独立」或「中国城自治」,岂非二十 一世纪一大笑话哉?大美帝国海阔天空,要我们挤在 Chinatown 内搞「独立」,不特我华裔有为子孙所不 愿为;青年期曾在 Chinatown 做打工仔的老朽如愚亦 不干也。其理甚明嘛!华裔之外,如人逾千万之非裔
人逾六百万之犹裔,人逾两百万之波裔,他们不搞独 立,正有同病之怜也。所以美国能从十三州发展至五 十州者,实我中华千年以来所搞的「改土归流」之美 洲翻版也。朋友,现在台湾和菲律宾还有很多人,想 参加美国的改土归流,做美国的五十一州呢!改土归 流有何不好? 民国初年的孙中山毕竟是个有世界眼光的政治 家。他做临时大总统时,就反对所谓五族共和这套谬 论。他主张采取美国式的民族大熔炉的哲学,而扩建 一个包罗所有民族和多种文化的中华民族(见《三民 主义》文言文原稿,收在台湾版《国父全集》,页一 八○~一八一)。其实在大清帝国时代,朝廷改满 洲和新疆为省;民国时代改内蒙为省,当政者所采取 的也正是这个大熔炉的哲学。不幸到人民政府时代, 毛公因受苏联制度之影响就一反其道了。他把倒退误 为进步,废流反土,把原已建省的新疆、内蒙、广西 又全部化为少数民族的自治区,而又只许少数民族在 中央集权下,享受点象征性的自治,这样就间接鼓励 了少数民族中的分裂主义者和国际间的反华分子,或 明或暗地搞其分裂活动了。这种伪君子不如真小人的 制度,后来也就胎患无穷。今日新疆的乱源即在此
人逾六百万之犹裔,人逾两百万之波裔,他们不搞独 立,正有同病之怜也。所以美国能从十三州发展至五 十州者,实我中华千年以来所搞的「改土归流」之美 洲翻版也。朋友,现在台湾和菲律宾还有很多人,想 参加美国的改土归流,做美国的五十一州呢!改土归 流有何不好? 民国初年的孙中山毕竟是个有世界眼光的政治 家。他做临时大总统时,就反对所谓五族共和这套谬 论。他主张采取美国式的民族大熔炉的哲学,而扩建 一个包罗所有民族和多种文化的中华民族(见《三民 主义》文言文原稿,收在台湾版《国父全集》,页一 八○ ~ 一八一)。其实在大清帝国时代,朝廷改满 洲和新疆为省;民国时代改内蒙为省,当政者所采取 的也正是这个大熔炉的哲学。不幸到人民政府时代, 毛公因受苏联制度之影响就一反其道了。他把倒退误 为进步,废流反土,把原已建省的新疆、内蒙、广西 又全部化为少数民族的自治区,而又只许少数民族在 中央集权下,享受点象征性的自治,这样就间接鼓励 了少数民族中的分裂主义者和国际间的反华分子,或 明或暗地搞其分裂活动了。这种伪君子不如真小人的 制度,后来也就贻患无穷。今日新疆的乱源即在此
【附注】在早版《毛选》中,毛泽东曾主张少数 民族有权独立,后版中他们就只能「自治」了。毛自 己的思想反反覆覆,便十足表示他对此问题没有原则 性的掌握,随意搞其黑猫白猫,而堕入中国历史上原 先并没有的大汉族主义的框框,实在是很冤枉,也是 很可笑的。 在类似的情况下,毛泽东对现代的民治主义和社 会主义,也认识不够。因此在现代西方文明挑战 (challenge)之下,「百代犹行」的「秦法政」已不能再 延续,但他老人家却偏要沾沾自喜的延续下去,其不 出纰漏也,岂可得乎?朋友,我们的毛主席在中国近 代转型史(我国历史上的第二次大转型)中,原只是个 转型中期的民族领袖。他个人的个性、见识、修养、 训练和时代,都只能铸造他做个转型高潮中的秦始 皇,而不能做个完成转型的汉武帝。这就叫做形势比 人强。毛泽东自视为天生圣哲,其实他和读者贤达以 及在下的我一样,也只是个渺小的脊椎动物,并不能 扭转他们唯物主义者曲不离口的所谓「客观实在啊! 他是时势所造的英雄;但是他这个盖世英雄却未能创 造时势。夫复何言? 我们及身而见的第二次大转型,与第一次大转型
【附注】在早版《毛选》中,毛泽东曾主张少数 民族有权独立,后版中他们就只能「自治」了。毛自 己的思想反反覆覆,便十足表示他对此问题没有原则 性的掌握,随意搞其黑猫白猫,而堕入中国历史上原 先并没有的大汉族主义的框框,实在是很冤枉,也是 很可笑的。 在类似的情况下,毛泽东对现代的民治主义和社 会主义,也认识不够。因此在现代西方文明挑战 (challenge)之下,「百代犹行」的「秦法政」已不能再 延续,但他老人家却偏要沾沾自喜的延续下去,其不 出纰漏也,岂可得乎?朋友,我们的毛主席在中国近 代转型史(我国历史上的第二次大转型)中,原只是个 转型中期的民族领袖。他个人的个性、见识、修养、 训练和时代,都只能铸造他做个转型高潮中的秦始 皇,而不能做个完成转型的汉武帝。这就叫做形势比 人强。毛泽东自视为天生圣哲,其实他和读者贤达以 及在下的我一样,也只是个渺小的脊椎动物,并不能 扭转他们唯物主义者曲不离口的所谓「客观实在」啊! 他是时势所造的英雄;但是他这个盖世英雄却未能创 造时势。夫复何言? 我们及身而见的第二次大转型,与第一次大转型
颇有不同之处。第一次转型时,由于我们内部的社会 发展至某一阶段,促使我们社会政治结构非转型不 可,那是主动的。第二次转型就不然了,它几乎是完 全出于西人东来之后,对我们着着相逼的挑战一尤 其是军事挑战。这一挑战揭开了近代中国国耻国难和 社会政治大转型的序幕,于是有那个可耻的鸦片战争 (一八三九~一八四二)和随它接踵而来的《中英南京 条约》(一八四二年八月二十九日签订)…。鸦片战 争之可耻是双方都有份的。胜者的可耻,是他武装贩 毒,竟不以为耻;败者的可耻,是他颟顸腐化,政府 无能,人民愚昧,偌大的帝国竟被数千个英国水兵打 得一败涂地。 战前千年不变,战后十年一变 鸦片战争在我国历史上的重要性,长话短说,便 是它推动了上述从帝制阶段向民治阶段的转型。在这 两大阶段之间,它是个分水岭。战前我国的社会政治 制度(毛泽东所说的秦法政)是千年未变的:战后的中 国那就十年一变了,甚至变得面目全非。这一转变过 程虽万般复杂,但是事后回头看去,却又阶段分明。 在各阶段中,身当其冲的革命家、变法家、观察家乃 至一般智者与黎民百姓,均不知其所以然也。其原因
颇有不同之处。第一次转型时,由于我们内部的社会 发展至某一阶段,促使我们社会政治结构非转型不 可,那是主动的。第二次转型就不然了,它几乎是完 全出于西人东来之后,对我们着着相逼的挑战──尤 其是军事挑战。这一挑战揭开了近代中国国耻国难和 社会政治大转型的序幕,于是有那个可耻的鸦片战争 (一八三九~ 一八四二)和随它接踵而来的《中英南京 条约》(一八四二年八月二十九日签订)……。鸦片战 争之可耻是双方都有份的。胜者的可耻,是他武装贩 毒,竟不以为耻;败者的可耻,是他颟顸腐化,政府 无能,人民愚昧,偌大的帝国竟被数千个英国水兵打 得一败涂地。 战前千年不变,战后十年一变 鸦片战争在我国历史上的重要性,长话短说,便 是它推动了上述从帝制阶段向民治阶段的转型。在这 两大阶段之间,它是个分水岭。战前我国的社会政治 制度(毛泽东所说的秦法政)是千年未变的;战后的中 国那就十年一变了,甚至变得面目全非。这一转变过 程虽万般复杂,但是事后回头看去,却又阶段分明。 在各阶段中,身当其冲的革命家、变法家、观察家乃 至一般智者与黎民百姓,均不知其所以然也。其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