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相城区2013年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模拟 语文试卷 2013.04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22小题,满分13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点名称、考场号、座位号、考试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 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并用2B铅笔认真正确填涂考试号下方的数字 3.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 涂其他答案;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上,不在答题区域内的答 案一律无效,不得用其他笔答题。 4.考生答题必须答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一律无效。 第一部分(26分) 1.根据汉语拼音写出汉字。(4分) ①拘jn()②羞se( ③急不xi()择④开大pi()地 2.下面一段话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4分) ①那石板长街正好松驰紧张的神经,那曲水拱桥正好梳理浮躁的心态,城里人刚刚失去的一切似乎都在 这里找到忆想的线索——周庄,成了都市人寻找慰籍的一场清梦 ②联想江南一些古镇,近年为开发旅游,浓装艳抹精,“打扮得如火如茶,几成21世纪水乡江南“千 篇一律,,的风景时,你会发现,苏州民居这样的环境中生活依然生动,甚至更让你感觉种种真切 错别字 改正 3.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10分)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八则》 ②欲渡黄河冰塞川, 《行路难》) ,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 青鸟殷勤为探看。(李商隐《无题》) 五十弦翻塞外声 。(辛弃疾《破阵子》) 参差披拂(柳宗元《小石潭记》
苏州市相城区 2013 年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模拟 语文试卷 2013.04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 22 小题,满分 13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点名称、考场号、座位号、考试号用 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 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并用 2B 铅笔认真正确填涂考试号下方的数字。 3.答选择题必须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 涂其他答案;答非选择题必须用 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卡指定的位 置上,不在答题区域内的答 案一律无效,不得用其他笔答题。 4.考生答题必须答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一律无效。 第一部分(26 分) 1.根据汉语拼音写出汉字。(4 分) ①拘 jǐn( ) ②羞 sè( ) ③急不 xiá( )择 ④开大 pì( )地 2.下面一段话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4 分) ①那石板长街正好松驰紧张的神经,那曲水拱桥正好梳理浮躁的心态,城里人刚刚失去的一切似乎都在 这里找到忆想的线索-----周庄,成了都市人寻找慰籍的一场清梦。 ②联想江南一些古镇,近年为开发旅游,浓装艳抹精,“打扮得如火如茶,几成 21 世纪水乡江 南“千 篇一律,,的风景时,你会发现,苏州民居这样的环境中生活依然生动,甚至更让你感觉种种真切。 错别字 改 正 3.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10 分) ① ,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八则》 ②欲渡黄河冰塞川, 。( 《行路难》) ③ ,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 》) ④ ,青鸟殷勤为探看。(李商隐《无题》) ⑤ ,五十弦翻塞外声, 。(辛弃疾《破阵子》) ⑥ , ,参差披拂(柳宗元《小石潭记》)
⑦从今若许闲乘月, (陆游《游山西村》) ⑧至于 则枚之、伟、允之任也(诸葛亮《出师表》 4.名著阅读。(5分) ①《阿长和<山海经>》中作者为什么说:“这四木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3分) ②阅读下面一个片段,回答问题。 我越往前走,海峡也就越浅。不多一会我已经走近岸边,到了可以听见喊声的地方。我用手举着拖来 舰队的绳索的一端,高声呼喊:“最强大的利里浦特皇帝万岁!',这位伟大的君王迎接我上岸,对我说不 尽地恭维,当场就封我作“那达克”,这是他们最尊贵的爵位。 回忆读过的情节,简述这位伟大的君王“对我说不尽地恭维”的原因。(2分) 5.用简洁的文字概括昆曲形成的过程,含标点不超过50字。(3分) 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口述与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它起源于元朝末年流行于昆山 地区的南曲,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元朝末年,顾坚等人对南曲的原有腔调加以整理和改进,称之为 “昆山腔”,这是昆曲的雏形。明代嘉靖年间,杰出的戏曲音乐家魏良辅对昆山腔的音律和唱法进行了改 革和创新,吸取了海盐、戈阳等南曲的长处,发挥昆山腔自身流丽悠远的特点,又吸收了北曲结构严谨的 特点,运用北曲的演唱方法,以笛、萧、笙、琵琶等乐器伴奏,造就了一种细腻优雅,集南北曲优点于一 体的“水磨调”,通称昆曲 第二部分(44分) 读《鱼我所欲也》,完成6-10题。(12分)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 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 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 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 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⑦从今若许闲乘月, 。(陆游《游山西村》) ⑧至于 , ,则枚之、伟、允之任也(诸葛亮《出师表》 4.名著阅读。(5 分) ①《阿长和<山海经>》中作者为什么说:“这四木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3 分) ②阅读下面一个片段,回答问题。 我越往前走,海峡也就越浅。不多一会我已经走近岸边,到了可以听见喊声的地方。我用手举着拖来 舰队的绳索的一端,高声呼喊:“最强大的利里浦特皇帝万岁!’,这位伟大的君王迎接我上岸,对我说不 尽地恭维,当场就封我作“那达克”,这是他们最尊贵的爵位。 回忆读过的情节,简述这位伟大的君王“对我说不尽地恭维”的原因。(2 分) 5.用简洁的文字概括昆曲形成的过程,含标点不超过 50 字。(3 分) 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口述与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它起源于元朝末年流行于昆山 地区的南曲,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元朝末年,顾坚等人对南曲的原有腔调加以整理和改进,称之为 “昆山腔”,这是昆曲的雏形。明代嘉靖年间,杰出的戏曲音乐家魏良辅对昆山腔的音律和唱法进行了改 革和创新,吸取了海盐、戈阳等南曲的长处,发挥昆山腔自身流丽悠远的特点,又吸收了北曲结构严谨的 特点,运用北曲的演唱方法,以笛、萧、笙、琵琶等乐器伴奏,造就了一种细腻优雅,集南北曲优点于一 体的“水磨调”,通称昆曲。 第二部分(44 分) 阅读《鱼我所欲也》,完成 6—10 题。(12 分)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 义,亦我 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 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 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 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 是,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妥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 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6.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是哪一项?(2分)【】 A.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君将哀而生之乎 B.故不为苟得也 苟富贵,无相忘 C.万钟于我何加焉 而山不加增 D所欲有甚于生者 皆以美于徐公 7.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是哪一项?(2分)【 A.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B.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C.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D.甚矣,汝之不惠 8.文中以“舍鱼而取熊掌”这一生活常理为喻有什么作用?(2分) 9.简要概括作者在第三段中阐述的观点:(2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题目 傅显喜读书,颇知文义,亦稍知医药,性情迁缓,望之如偃赛老儒。一日,稚①步行市上,逢人辄问: “见魏三兄否?’或指所在,雅步以往。比相见,喘息良久,魏问相见何意。曰:“适在苦水井前,遇见 三嫂在树下作针黹②,倦而假寐。小儿嬉戏井旁,相距三五尺耳,似乎可虑。男女有别,不便呼三嫂使醒, 故走觅兄。”魏大骇,奔往,则妇已俯井哭子矣 ①雅:美好不粗俗。②针黹:针线活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比相见,喘息良久,魏问相见何意 ②小儿嬉戏井旁,相距三五尺耳,似乎可虑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 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妥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 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6.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是哪一项?(2 分)【 】 A.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君将哀而生.之乎 B.故不为苟.得也 苟.富贵,无相忘 C.万钟于我何加.焉 而山不加.增 D.所欲有甚于.生者 皆以美于.徐公 7.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是哪一项?(2 分)【 】 A.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B.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C.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D.甚矣,汝之不惠 8.文中以“舍鱼而取熊掌”这一生活常理为喻有什么作用?(2 分) 9.简要概括作者在第三段中阐述的观点:(2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题目。 傅显喜读书,颇知文义,亦稍知医药,性情迁缓,望之如偃赛老儒。一日,稚①步行市上,逢人辄问: “见魏三兄否?’’或指所在,雅步以往。比相见,喘息良久,魏问相见何意。曰:“适在苦水井前,遇见 三嫂在树下作针黹②,倦而假寐。小儿嬉戏井旁,相距三五尺耳,似乎可虑。男女有别,不便呼三嫂使醒, 故走觅兄。”魏大骇,奔往,则妇已俯井哭子矣。 ①雅:美好不粗俗。②针黹:针线活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 分〕 ①比相见,喘息良久,魏问相见何意。 ②小儿嬉戏井旁,相距三五尺耳,似乎可虑
阅读《我的叔叔于勒》中的两段文字,完成11-13题。(8分) 父亲忽然看见两位先生在请两位打扮漂亮的太太吃牡骊.一个衣衫槛楼的年老水手拿小刀一下撬开牡 垢,递给两位先生,再由他们递给两位太太。他们的吃法很文稚,用一方小巧的手帕托着牡垢,头稍向前 伸,免得弄脏长袍;然后嘴微微一动,把汁水吸进去,砺壳扔到海里。 毫无疑义,父亲是被这种高贵的吃法打动了,走到我母亲和两位姐姐身边问:“你们要不要我请你们 吃牡蛎 母亲有点迟疑不决,她怕花钱;但是两个姐姐赞成。母亲于是很不痛快地说:“我怕伤胃,你只给孩子 们买几个好了,可别太多,吃多了要生病的。“然后转过身对着我,又说”至于若瑟夫,他用不着吃这种 东西,别把男孩子惯坏了。” 我只好留在母亲身边,觉得这种不同的待遇十分不公道。我一直盯着父亲,看他郑重其事地带着两个 女儿和女婿向那个衣衫槛楼的年老水手走去。……母亲突然暴怒起来,说:“我就知道这个贼是不会有出 息的,早晚会回来重新拖累我们的。现在把钱交给若瑟夫,叫他去把牡垢钱付清。已经够倒楣的了,要是 被那个讨饭的认出来,这船上可就热闹了。咱们到那头去,注意别叫那人挨近我们!” 11.作者为什么要细致描写两位太太吃牡蜗的细节?(3分) 12.文章以极具个性化的语言来表现人物性格和形象。请结合下面一段描写杨二嫂的内容,比较这两段文 字刻画的人物形象的异同?(2分) 然而圆规很不平,显出鄙夷的神色,仿佛嗤笑法国人不知道拿破仑,美国人不知道华盛顿似的,冷笑 说:“忘了?这真是贵人眼高”……“阿呀呀,你放了道台了,还说不阔?你现在有三房姨太太;出门便是八 抬的大轿。还说不阔?吓,什么都瞒不过我。” 同 异 13.回忆全文,下面三个片断都是“我”对于勒的观察,比较分析三处描写,揣摩“我”是在怎样的情境 下,怀着怎样的心情观察的。(3分 A.一个衣衫槛楼的年老水手拿小刀一下撬开牡垢,递给两位先生,再由他们递给两位太太 B.我也端详了一下那个人,他又老又脏,满脸皱纹,眼光始终不离开他手里干的活儿。 C.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皱痕的水手的手。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 愁容,万良狈不堪。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阅读《我的叔叔于勒》中的两段文字,完成 11—13 题。(8 分) 父亲忽然看见两位先生在请两位打扮漂亮的太太吃牡骊.一个衣衫槛楼的年老水手拿小刀一下撬开牡 垢,递给两位先生,再由他们递给两位太太。他们的吃法很文稚,用一方小巧的手帕托着牡垢,头稍向前 伸,免得弄脏长袍;然后嘴微微一动,把汁水吸进去,砺壳扔到海里。 毫无疑义,父亲是被这种高贵的吃法打动了,走到我母亲和两位姐姐身边问:“你们要不要我请你们 吃牡蛎?” 母亲有点迟疑不决,她怕花钱;但是两个姐姐赞成。母亲于是很不痛快地说:“我怕伤胃,你只给孩子 们买几个好了,可别太多,吃多了要生病的。“然后转过身对着我,又说”至于若瑟夫,他用不着吃这种 东西,别把男孩子惯坏了。” 我只好留在母亲身边,觉得这种不同的待遇十分不公道。我一直盯着父亲,看他郑重其事地带着两个 女儿和女婿向那个衣衫槛楼的年老水手走去。……母亲突然暴怒起来,说:“我就知道这个贼是不会有出 息的,早晚会回来重新拖累我们的。现在把钱交给若瑟夫,叫他去把牡垢钱付清。已经够倒楣的了,要是 被那个讨饭的认出来,这船上可就热闹了。咱们到那头去,注意别叫那人挨近我们!” 11.作者为什么要细致描写两位太太吃牡蜗的细节?(3 分) 12.文章以极具个性化的语言来表现人物性格和形象。请结合下面一段描写杨二嫂的内容,比较这两段文 字刻画的人物形象的异同?(2 分) 然而圆规很不平,显出鄙夷的神色,仿佛嗤笑法国人不知道拿破仑,美国人不知道华盛顿似的,冷笑 说:“忘了?这真是贵人眼高”……“阿呀呀,你放了道台了,还说不阔?你现在有三房姨太太;出门便是八 抬的大轿。还说不阔?吓,什么都瞒不过我。” 同 异 13.回忆全文,下面三个片断都是“我”对于勒的观察,比较分析三处描写,揣摩“我”是在怎样的情境 下,怀着怎样的心情观察的。(3 分) A.一个衣衫槛楼的年老水手拿小刀一下撬开牡垢,递给两位先生,再由他们递给两位太太。 B.我也端详了一下那个人,他又老又脏,满脸皱纹,眼光始终不离开他手里干的活儿。 C.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皱痕的水手的手。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 愁容,万良狈不堪。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16题。(7分) 多责己少怨人 ①做错事情,被人误解,遭遇失败,身陷困境…我们都会抱怨。只是常常抱怨别人多,责怪自己少; 而为人处世,恰恰最需要多责己,少怨人,甚至不怨人 ②多责己少怨人是一种自省。卡耐基在《人性的弱点》中说过:“如果你错了,就迅速而真诚地承认。 “一个敢于承认自己错误而不为错误辩护的人才能在检讨中不断进步,在反省中不断完善,还可能出类拔 革。相反,那些执迷不悟的人、知错不改的人,不但毁了自己的形象,引起别人的反感,还埋下了日后重 蹈覆辙的隐患 ③多责己少怨人是一种勇气。要知道,这个世界上从来就没有常胜将军,名人伟人无不是从失败中一 次次熬过来的。有的人犯了错误,遭受失败,就牢骚满腹,无非是顾及自己的面子。殊不知,“错”的 半是“金“,“败”的一半是“贝”。错误或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懂得“错里淘金”“败中拾贝”。当 我们勇敢地把错败踩在脚下,把包袱甩在身后,迎来的就是成功的美丽。 ④而只责己不怨人当可以称得上是一种境界。古人说:“君子责己,小人责人。”可见,一个人如果能 做到只责己不怨人,必是有宽大的胸襟、超人的度量。这样的人能潇洒地忽略旁人的诽言谤语,能从容地 笑对世间的是非黑白,也更能赢得别人的钦羡与尊重。有道是“清者自清,浊者自浊”,不屑于中伤,不 畏于人言,谣言不攻自破,污水不洗自清。有了这般境界,又怎有怨,又何须恨? ⑤其实,人生岂有时时顺心,乞能事事顺意?那些喜欢抱怨的人迟早会被疏远、被孤立、被淹没,而 那些勇于、诚于、乐于责己的人,会以明智而积极的生活态度,收获别样的精彩! 14.本文表达的观点是 15.文章第③段中对“错”、“败”字形的阐释,有何作用?其中的“金、贝”实际上比喻什么?(2分) 16.请简要分析第②段的论证过程。(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7—21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4—16 题。(7 分) 多责己少怨人 ①做错事情,被人误解,遭遇失败,身陷困境……我们都会抱怨。只是常常抱怨别人多,责怪自己少; 而为人处世,恰恰最需要多责己,少怨人,甚至不怨人。 ②多责己少怨人是一种自省。卡耐基在《人性的弱点》中说过:“如果你错了,就迅速而真诚地承认。 “一个敢于承认自己错误而不为错误辩护的人才能在检讨中不断进步,在反省中不断完善,还可能出类拔 革。相反,那些执迷不悟的人、知错不改的人,不但毁了自己的形象,引起别人的反感,还埋下了日后重 蹈覆辙的隐患。 ③多责己少怨人是一种勇气。要知道,这个世界上从来就没有常胜将军,名人伟人无不是从失败中一 次次熬过来的。有的人犯了错误,遭受失败,就牢骚满腹,无非是顾及自己的面子。殊不知,“错”的一 半是“金“,“败”的一半是“贝”。错误或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懂得“错里淘金”“败中拾贝”。当 我们勇敢地把错败踩在脚下,把包袱甩在身后,迎来的就是成功的美丽。 ④而只责己不怨人当可以称得上是一种境界。古人说:“君子责己,小人责人。”可见,一个人如果能 做到只责己不怨人,必是有宽大的胸襟、超人的度量。这样的人能潇洒地忽略旁人的诽言谤语,能从容地 笑对世间的是非黑白,也更能赢得别人的钦羡与尊重。有道是“清者自清,浊者自浊”,不屑于中伤,不 畏于人言,谣言不攻自破,污水不洗自清。有了这般境界,又怎有怨,又何须恨? ⑤其实,人生岂有时时顺心,乞能事事顺意?那些喜欢抱怨的人迟早会被疏远、被孤立、被淹没,而 那些勇于、诚于、乐于责己的人,会以明智而积极的生活态度,收获别样的精彩! 14.本文表达的观点是 15.文章第③段中对“错”、“败”字形的阐释,有何作用?其中的“金、贝”实际上比喻什么? (2 分) 16.请简要分析第②段的论证过程。(3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7—21 题。(17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