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苏州市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模拟卷 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22题,满分13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学校、学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 3答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纸上指定的位置上,不在答题区域内的答案一律无效 不得用其他笔答题, 考生答题必须答在答题纸上,答在试卷和草槁纸上无效。 第一部分(26分) 根据汉语拼音写出汉字。(4分) (ce)」▲隐②qje)_▲责③融(hui)_▲贯通④(je)▲_据 2.下面两句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格,然后改正。(4分) (1)再瞧瞧那沿江攒聚的怪石奇峰,峰峰都是瘦骨粼峋的,却又那样玲珑剃透,千奇百怪 (2)它的一根长枝低垂伸展,仿佛是一位殷情的主人伸出手臂在迎接远方来客,招手至意 3.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10分) ①折戟沉沙铁未销 。(杜牧《 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③▲,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④竹外桃花三两枝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一)》) 都护在燕然。(王维《使至塞上》) ⑥马作的卢飞快, 。(辛弃疾《破阵子》)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⑧从今若许闲乘月 (陆游《游山西村》) 4.名著阅读。(4分) ①在《格列佛游记》中,“我”获得自由两个星期后,小人国的内务大臣告诉“我”:“在外国人看来我 们的国势显得很昌隆,实际上却被两大危机所苦。”请问这两大危机是什么?(2分) ②根据下文提示,写出《朝花夕拾》中所对应的人物。(2分) (1)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 (2)她生得黄胖而矮,说话时喜欢切切察察,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 己的鼻尖。(▲) 5.“风暴使树木深深扎根。”这句话不仅说明了一种自然现象,而且还蕴含着一个深刻的道理。请你根据 下面的要求回答问题。 请说出你从这句话中感悟到的道理。并从现实生活中列举一个实例来证明这个道理。(4分) 第二部分(44分) 阅读下面三段文字,完成6~10题。(15分)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
2013 年苏州市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模拟卷 语 文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共 22 题,满分 13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 2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学校、学号用 0 .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 上。 3 答题必须用 0. 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纸上指定的位置上,不在答题区域内的答案一律无效, 不得用其他笔答题, 4 考生答题必须答在答题纸上,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无效。 第一部分(26 分) 1.根据汉语拼音写出汉字。(4 分) ①(cè) ▲ 隐 ②(jié) ▲ 责 ③ 融( huì) ▲ 贯通 ④ (jié) ▲ 据 2.下面两句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格,然后改正。(4 分) (1)再瞧瞧那沿江攒聚的怪石奇峰,峰峰都是瘦骨粼峋的,却又那样玲珑剃透,千奇百怪。 (2)它的一根长枝低垂伸展,仿佛是一位殷情的主人伸出手臂在迎接远方来客,招手至意。 3.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10 分) ①折戟沉沙铁未销, ▲ 。(杜牧《 ▲ 》) ② ▲ ,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③ ▲ ,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④竹外桃花三两枝, ▲ 。( ▲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一)》) ⑤ ▲ ,都护在燕然。(王维《使至塞上》) ⑥马作的卢飞快, ▲ 。(辛弃疾《破阵子》) ⑦ ▲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⑧从今若许闲乘月, ▲ 。(陆游《游山西村》) 4.名著阅读。(4 分) ①在《格列佛游记》中,“我”获得自由两个星期后,小人国的内务大臣告诉“我”:“在外国人看来我 们的国势显得很昌隆,实际上却被两大危机所苦。”请问这两大危机是什么?(2 分) ▲ ▲ ▲ ②根据下文提示,写出《朝花夕拾》中所对应的人物。(2 分) (1)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 ▲ ) (2)她生得黄胖而矮,说话时喜欢切切察察,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 己的鼻尖。( ▲ ) 5.“风暴使树木深深扎根。”这句话不仅说明了一种自然现象,而且还蕴含着一个深刻的道理。请你根据 下面的要求回答问题。 请说出你从这句话中感悟到的道理。并从现实生活中列举一个实例来证明这个道理。(4 分) ▲ ▲ ▲ 第二部分(44 分) 阅读下面三段文字,完成 6~10 题。(15 分)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
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 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复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 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选自《出 师表》) 【乙】贞观初,有上书请去佞臣者,太宗谓日:“朕之所任,皆以为贤,卿知佞者谁耶?″对日:“臣居草 泽,不的知佞者,请陛下佯怒以试群臣,若能不畏雷霆,直言进谏,则是正人,顺凊阿旨,则是佞人。” 太宗谓封德彝曰:“流水清浊,在其源也。君者政源,人庶犹水,君自为诈,欲臣下行直,是犹源浊而 望水清,理不可得。朕常以魏武帝多诡诈,深鄙其为人,如此,岂可堪为教令?″谓上书人曰:“朕欲使 大信行于天下,不欲以诈道训俗,卿言虽善,朕所不取也。” 【注释】①的知:确切知道。②封德彝∶人名,太宗身边大臣。③人庶:人臣庶民。④魏武帝:曹操。 ⑤教令:教化,命令。 (选自《贞观政要诚信》 6.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去死肌,杀三虫(《捕蛇者说》)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岳阳楼记》) B.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以其境过清(《小石潭记》) C.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曹刿论战》) 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D.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愚公移山》)马之千里者(《马说》)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是犹源浊而望水清,理不可得。 译文 (2)朕欲使大信行于天下,不欲以诈道训俗 译文 8.甲文中诸葛亮为什么要对后主刘禅叙述自己的身世?(2分) 答 9.南宋大诗人陆游曾经赞叹“凛然《出师表》,一字不可删。”又在《书愤》诗中赞“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请结合选文,从语言的角度,举例谈谈你对此的认识。(3分) 答
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 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复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 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选自《出 师表》) 【乙】贞观初,有上书请去佞臣者,太宗谓曰:“朕之所任,皆以为贤,卿知佞者谁耶?”对曰:“臣居草 泽,不的知佞者,请陛下佯怒以试群臣,若能不畏雷霆,直言进谏,则是正人,顺情阿旨,则是佞人。” 太宗谓封德彝曰: “流水清浊,在其源也。君者政源,人庶犹水,君自为诈,欲臣下行直,是犹源浊而 望水清,理不可得。朕常以魏武帝多诡诈,深鄙其为人,如此,岂可堪为教令?”谓上书人曰:“朕欲使 大信行于天下,不欲以诈道训俗,卿言虽善,朕所不取也。” 【注释】①的知:确切知道。②封德彝:人名,太宗身边大臣。③人庶:人臣庶民。 ④魏武帝:曹操。 ⑤教令:教化,命令。 (选自《贞观政要·诚信》 6.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3 分) A. 去.死肌,杀三虫(《捕蛇者说》) 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岳阳楼记》) B. 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以.其境过清(《小石潭记》) C.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曹刿论战》) 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D.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愚公移山》) 马之.千里者(《马说》)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 分) (1)是犹源浊而望水清,理不可得。 译文: ▲ ▲ ▲ (2)朕欲使大信行于天下,不欲以诈道训俗。 译文: ▲ ▲ ▲ 8.甲文中诸葛亮为什么要对后主刘禅叙述自己的身世?(2 分) 答: ▲ ▲ ▲ 9.南宋大诗人陆游曾经赞叹“凛然《出师表》,一字不可删。”又在《书愤》诗中赞“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请结合选文,从语言的角度,举例谈谈你对此的认识。(3 分) 答: ▲ ▲ ▲
10.甲文中诸葛亮称曹操为“贼”,乙文中唐太宗“常以魏武帝多诡诈”来评价曹操。对于曹操,你有什 么不同的观点,请结合学过的课文,举例分析。(3分 答 阅读《藤野先生》中片段,完成11~13题。(9分) 我离开仙台之后,就多年没有照过相,又因为状况也无聊,说起来无非使他失望,便连信也怕敢写 了。经过的年月一多,话更无从说起,所以虽然有时想写信,却又难以下笔,这样的一直到现在,竟没 有寄过一封信和一张照片。从他那一面看起来,是一去之后,杳无消息了。 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有 时我常常想: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 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 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他所改正的讲义,我曾经订成三厚本,收藏着的,将作为永久的纪念。不幸七年前迁居的时候,中 途毁坏了一口书箱,失去半箱书,恰巧这讲义也遗失在内了。责成运送局去找寻,寂无回信。只有他的 照相至今还挂在我北京寓居的东墙上,书桌对面。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 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 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11.在《故乡》中面对杨二嫂的冷嘲热讽,“我知道无话可说了,便闭了口,默默的站着。”和上文“话更 无从说起”,两处无语的原因分别是什么?(4分) 答 12.“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句中 先生的“伟大”体现在何处?(2分) 答 ▲ 13.藤野先生对“我”影响很大,因此回国后“我”十分怀念先生,具体有哪些行动可以表现?(3分) 答 阅读《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完成14~16题。(7分) ①中国戏曲在世界剧坛上独树一帜,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美学特征。 ②首先,中国戏曲强调神似、强调写意。戏曲舞台上所表现的生活与现实生活的形态是不同的,它是 对现实生活的提炼和加工,是变其形而传其神、写其意。戏曲一般不用布景,舞台上代表什么空间,可以 通过演员的表演随意而定,自由变化。舞台上此刻可以是书房,但剧中人一转身,舞台就可以变为花园 甚至可以变成干里之遥的另一地点。由此可见,戏曲舞台的空间是通过演员的表演写意性地虚拟出来的。 这样,戏曲就可以自由灵活而又连贯流畅地表现无限广阔、瞬息万变的空间,也就可以十分自由地表现极 其丰富复杂的生活事件。而西方戏曲强调摹仿,造成了西方戏剧的写实观念,主张运用布景按照生活的样
10.甲文中诸葛亮称曹操为“贼”,乙文中唐太宗“常以魏武帝多诡诈”来评价曹操。对于曹操,你有什 么不同的观点,请结合学过的课文,举例分析。(3 分) 答: ▲ ▲ ▲ 阅读《藤野先生》中片段,完成 11~13 题。(9 分) 我离开仙台之后,就多年没有照过相,又因为状况也无聊,说起来无非使他失望,便连信也怕敢写 了。经过的年月一多,话更无从说起,所以虽然有时想写信,却又难以下笔,这样的一直到现在,竟没 有寄过一封信和一张照片。从他那一面看起来,是一去之后,杳无消息了。 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有 时我常常想: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 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 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他所改正的讲义,我曾经订成三厚本,收藏着的,将作为永久的纪念。不幸七年前迁居的时候,中 途毁坏了一口书箱,失去半箱书,恰巧这讲义也遗失在内了。责成运送局去找寻,寂无回信。只有他的 照相至今还挂在我北京寓居的东墙上,书桌对面。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 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 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11.在《故乡》中面对杨二嫂的冷嘲热讽,“我知道无话可说了,便闭了口,默默的站着。”和上文“话更 无从说起”,两处无语的原因分别是什么?(4 分) 答: ▲ ▲ ▲ 12.“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句中 先生的“伟大”体现在何处?(2 分) 答: ▲ ▲ ▲ 13.藤野先生对“我”影响很大,因此回国后“我”十分怀念先生,具体有哪些行动可以表现?(3 分) 答: ▲ ▲ ▲ 阅读《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完成 14~16 题。(7 分) ①中国戏曲在世界剧坛上独树一帜,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美学特征。 ②首先,中国戏曲强调神似、强调写意。戏曲舞台上所表现的生活与现实生活的形态是不同的,它是 对现实生活的提炼和加工,是变其形而传其神、写其意。戏曲一般..不用布景,舞台上代表什么空间,可以 通过演员的表演随意而定,自由变化。舞台上此刻可以是书房,但剧中人一转身,舞台就可以变为花园, 甚至可以变成千里之遥的另一地点。由此可见,戏曲舞台的空间是通过演员的表演写意性地虚拟出来的。 这样,戏曲就可以自由灵活而又连贯流畅地表现无限广阔、瞬息万变的空间,也就可以十分自由地表现极 其丰富复杂的生活事件。而西方戏曲强调摹仿,造成了西方戏剧的写实观念,主张运用布景按照生活的样
子确定空间,亦即舞台上所表现的生活和现实生活形态是相同的或相似的 ③中国戏曲的情节有时也是写意性的,如二将相斗几个回合,便可表示千军万马的一次复杂的战斗 甚至只要吹奏一个曲牌一场宴会便已结束。 ④在表演方面,戏曲中有许多虚拟的动作,如《打渔杀家》中肖恩父女划船,舞台上只有桨而没有船, 但却给人以划船的真实感觉。难怪德国戏剧家布莱希特1935年在莫斯科看了梅兰芳表演此剧赞不绝口呢! ⑤还有,中国戏曲是一种高度综合性的戏剧形式,中国戏曲包含着诗、音乐、舞蹈、雕塑、美术、建 筑等各种艺术因素,也包含着诗、词、曲、赋、散文、小说等各种文学成分,这些因素在音乐节奏的指挥 下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⑥再有,中国戏曲具有很高的传统技艺性。演员的念诵、吐字、行腔、哭、笑、身段、动作,都有高 度的技巧,处处讲究形式美。可以说,中国戏曲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瑰宝和典型代表. (选自《中国戏曲文学史》,齐鲁书社。有改动) 阅读全文,说说中国戏曲“鲜明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美学特征”体现在哪三个方面。(3分) 答 15.简析“戏曲一般不用布景,舞台上代表什么空间,可以通过演员的表演随意而定,自由变化。”一句 中“一般”一词的表达作用。(2分) 答 16.选文介绍的是中国戏曲,文章在第②段中还介绍了西方戏剧的特征,这样写有什么作用?(2分) 答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7~21题。(13分) 泉(贾平凹) 我老家的门前,有棵老槐树,在一个风雨夜里,被雷击折断了。家里来信说:它死得很惨,是拦腰断 的,又都列开四块,只有锯下来,什么也不能做,劈成木柴烧罢了。我听了,很是伤感。 后来,我回乡去,不能不去看它了 这棵老槐,打我记事起,它就在门前站着,似乎一直没见长,便是那么的粗,那么的高。我们做孩子
子确定空间,亦即舞台上所表现的生活和现实生活形态是相同的或相似的。 ③中国戏曲的情节有时也是写意性的,如二将相斗几个回合,便可表示千军万马的一次复杂的战斗, 甚至只要吹奏一个曲牌一场宴会便已结束。 ④在表演方面,戏曲中有许多虚拟的动作,如《打渔杀家》中肖恩父女划船,舞台上只有桨而没有船, 但却给人以划船的真实感觉。难怪德国戏剧家布莱希特 1935 年在莫斯科看了梅兰芳表演此剧赞不绝口呢! ⑤还有,中国戏曲是一种高度综合性的戏剧形式,中国戏曲包含着诗、音乐、舞蹈、雕塑、美术、建 筑等各种艺术因素,也包含着诗、词、曲、赋、散文、小说等各种文学成分,这些..因素在音乐节奏的指挥 下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⑥再有,中国戏曲具有很高的传统技艺性。演员的念诵、吐字、行腔、哭、笑、身段、动作,都有高 度的技巧,处处讲究形式美。可以说,中国戏曲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瑰宝和典型代表。 (选自《中国戏曲文学史》,齐鲁书社。有改动) 14.阅读全文,说说中国戏曲“鲜明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美学特征”体现在哪三个方面。(3 分) 答: ▲ ▲ ▲ ▲ ▲ ▲ 15.简析“戏曲一般..不用布景,舞台上代表什么空间,可以通过演员的表演随意而定,自由变化。”一句 中“一般”一词的表达作用。(2 分) 答: ▲ ▲ ▲ ▲ ▲ ▲ 16.选文介绍的是中国戏曲,文章在第②段中还介绍了西方戏剧的特征,这样写有什么作用?(2 分) 答: ▲ ▲ ▲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 17~21 题。(13 分) 泉 (贾平凹) 我老家的门前,有棵老槐树,在一个风雨夜里,被雷击折断了。家里来信说:它死得很惨,是拦腰断 的,又都列开四块,只有锯下来,什么也不能做,劈成木柴烧罢了。我听了,很是伤感。 后来,我回乡去,不能不去看它了。 这棵老槐,打我记事起,它就在门前站着,似乎一直没见长,便是那么的粗,那么的高。我们做孩子
的,是日日夜夜恋着它,在那里落秋干,抓石子,踢毽子,快活得要死。冬天,世上什么都光秃秃的,老 槐也变得赤裸,鸟儿却来报答了它,落得满枝满梢。立时,一个鸟儿,是一片树叶;一片树叶,是—个鸣 叫的音符:寂寞的冬天里,老槐就是竖起的一首歌子了。于是,他们飞来了,我们就听着冬天的歌,喜欢 得跑出屋来,在严寒里大呼大叫 如今我回来了,离开了老槐是多年的游子回来了。一站在村口,就急切切看那老槐,果然不见了它 进了院门,我立即就看见了那里那老槐,劈成粉碎片,乱七八糟地散推在那里,白花花的刺眼,心里不禁 抽搐起来。我大声责问家里人,说它那么高的身架,那么大的气魄,骤然之间,怎么就在这天地空间里消 灭了呢?!如今,我幼年过去了,以老槐慰藉的回忆再也不能做了,留给我的,就是那一棵刺眼痛心的树 桩了吗?!我在也硬不起心肠看这一长沧桑的残酷,蕴藏着一腔对老槐的柔情,全然化作泪水流下来了。 夜里。我无论如何都睡不着,走了岀来,又不知身要走到何处,就呆呆地坐在了树桩上。树桩筐筛般 大,磨盘样圆,在月下泛着白光,可怜它没有被刨了根去。那桩四周的皮层里,又抽出了一圈儿细细的小 小的嫩枝,极端地长上来,高的已经盈尺,矮的也有半寸了。 小儿从屋里出来,摇摇摆摆的,终伏在我的腿上,看着我的眼,说 爸爸,树没有了。” 没有了。” 爸爸也想槐树吗? 我突然感到孩子的可怜了。我的小儿出生后一直留在老家,在这槐树下爬大,可他的幸福、快乐并没 有尽然就霎时消失了。 爸爸;小儿突然说,“我好像又听到那树叶在响,是水一样的声音呢。” 唉,这孩子,为什么要偏偏这样说呢?是水一样的声音,这我是听过的,可是如今,水在哪儿呢? 爸爸,水还在呢『小儿又惊叫起来,“你瞧,这树桩不是一口泉吗?″我转过身来,向那树桩看去, 下子使我惊异不已了:真是一口泉呢!那白白的木质,分明是月光下的的水影,一圈儿圈儿的年轮, 不正是泉水绽出的涟漪吗?我的小儿,多么可爱的小儿,他竟发现了泉。我要感谢他,他真有发现了新大
的,是日日夜夜恋着它,在那里落秋千,抓石子,踢毽子,快活得要死。冬天,世上什么都光秃秃的,老 槐也变得赤裸,鸟儿却来报答了它,落得满枝满梢。立时,一个鸟儿,是一片树叶;一片树叶,是一个鸣 叫的音符:寂寞的冬天里,老槐就是竖起的一首歌子了。于是,他们飞来了,我们就听着冬天的歌,喜欢 得跑出屋来,在严寒里大呼大叫。 如今我回来了,离开了老槐是多年的游子回来了。一站在村口,就急切切看那老槐,果然不见了它。 进了院门,我立即就看见了那里那老槐,劈成粉碎片,乱七八糟地散推在那里,白花花的刺眼,心里不禁 抽搐起来。我大声责问家里人,说它那么高的身架,那么大的气魄,骤然之间,怎么就在这天地空间里消 灭了呢?!如今,我幼年过去了,以老槐慰藉的回忆再也不能做了,留给我的,就是那一棵刺眼痛心的树 桩了吗?!我在也硬不起心肠看这一长沧桑的残酷,蕴藏着一腔对老槐的柔情,全然化作泪水流下来了。 夜里。我无论如何都睡不着,走了出来,又不知身要走到何处,就呆呆地坐在了树桩上。树桩筐筛般 大,磨盘样圆,在月下泛着白光,可怜它没有被刨了根去。那桩四周的皮层里,又抽出了一圈儿细细的小 小的嫩枝,极端地长上来,高的已经盈尺,矮的也有半寸了。 小儿从屋里出来,摇摇摆摆的,终伏在我的腿上,看着我的眼,说: “爸爸,树没有了。” “没有了。” “爸爸也想槐树吗?” 我突然感到孩子的可怜了。我的小儿出生后一直留在老家,在这槐树下爬大,可他的幸福、快乐并没 有尽然就霎时消失了。 “爸爸,”小儿突然说,“我好像又听到那树叶在响,是水一样的声音呢。” 唉,这孩子,为什么要偏偏这样说呢?是水一样的声音,这我是听过的,可是如今,水在哪儿呢? “爸爸,水还在呢!”小儿又惊叫起来,“你瞧,这树桩不是一口泉吗?”我转过身来,向那树桩看去, 一下子使我惊异不已了:真是一口泉呢!那白白的木质,分明是月光下的的水影,一圈儿一圈儿的年轮, 不正是泉水绽出的涟漪吗?我的小儿,多么可爱的小儿,他竟发现了泉。我要感谢他,他真有发现了新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