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不同强度作用力的生态反应 按照作用的强度分为四级: 极度:产生新景观。比如:地震 衡量某一景观变成另一景观的标准 某一景观要素成为本底 几种景观要素所占面积的百分比发生了非常大 的变化 景观内产生了一种新的景观要素类型 强度:使景观产生新的平衡。景观成分未发生绝对 变化,只是相对地位有所改变。比如:耕作
2)不同强度作用力的生态反应 按照作用的强度分为四级: 极度:产生新景观。比如:地震 衡量某一景观变成另一景观的标准: ▪ 某一景观要素成为本底 ▪ 几种景观要素所占面积的百分比发生了非常大 的变化 ▪ 景观内产生了一种新的景观要素类型。 强度:使景观产生新的平衡。景观成分未发生绝对 变化,只是相对地位有所改变。比如:耕作
中度:使景观发生很大变化,可产生超过平衡 的波动,但是一旦停止干扰仍可使景观恢复到 原有的平衡状态。 比如:连续几年干旱,河流干涸,气候正常, 恢复原有景观。 弱度:使景观产生围绕中心点的波动。比如 小的森林火灾。 四种强度产生四种结果:波动、恢复、建立新 的平衡和景观替代
中度:使景观发生很大变化,可产生超过平衡 的波动,但是一旦停止干扰仍可使景观恢复到 原有的平衡状态。 比如:连续几年干旱,河流干涸,气候正常, 恢复原有景观。 弱度:使景观产生围绕中心点的波动。比如: 小的森林火灾。 四种强度产生四种结果:波动、恢复、建立新 的平衡和景观替代
5.2影响景观变化的自然过程 5.2.1气候 气候的意义 它影响到有机体的生命过程 气候影响土壤过程 气候控制地形、地貌的形成过程 )气温(年均温、月均温、生长季长度和绝对低温等) 年较差是1月和7月平均温度的差值。它随纬度而加 大,陆地一般比同纬度海洋大
5.2 影响景观变化的自然过程 5.2.1 气候 1 )气候的意义 ➢它影响到有机体的生命过程 ➢气候影响土壤过程 ➢气候控制地形、地貌的形成过程 2 )气温(年均温、月均温、生长季长度和绝对低温等) 年较差是1月和7月平均温度的差值。它随纬度而加 大,陆地一般比同纬度海洋大
气温的分布用年均温的等温线图表示,一个地区的 气温决定于:纬度、陆地-海洋对比和海拔高度 中国年平均气温 4(C 22 11840 2 8
气温的分布用年均温的等温线图表示,一个地区的 气温决定于:纬度、陆地-海洋对比和海拔高度
积温:大于一定温度的一定时期的日平均温度的 累加之和。 积温的作用: 研究热量条件的地理分布规律 研究各种植物对热量要求的差别 用积温预报作物的发育时期 温暖期:春季0℃到秋季O℃之间的时期,其余 时期为霜冻期。 大多数树木或冬作物开始和停止生长的时期为5℃ 左右,所以湿度高于5℃的时期为生长期
积温:大于一定温度的一定时期的日平均温度的 累加之和。 积温的作用: ▪ 研究热量条件的地理分布规律 ▪ 研究各种植物对热量要求的差别 ▪ 用积温预报作物的发育时期 温暖期:春季0℃到秋季0 ℃之间的时期,其余 时期为霜冻期。 大多数树木或冬作物开始和停止生长的时期为5 ℃ 左右,所以湿度高于5 ℃的时期为生长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