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残本,缺漏甚多,而且可能由多入合抄完成。拉德洛夫据此制 成的副本,现存苏联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列宁格勒分所手稿部。 纳曼干本:又称费尔干纳本。用阿拉伯文字母(纳斯赫体) 抄就。据研究,它是最完整和最古的抄本,约抄成于十二世纪末或 十三世纪上半期。这一抄本于一九一三年由A·Z,维利多夫在费尔 干纳地区纳曼干城的一家私人戴书室里发现。它曾一度失落,后 由乌兹别克学者福蒂莱特寻获,于一九二五年在塔什,干发布消 息。一九二八年底,福氏在其专著中发表了作品的若干片断, 并以乌兹别克文加以注释。这一抄本现藏苏联乌兹别克斯坦科学 院东方学研究所。 上述三种抄本所存诗行的数目、序言和目录的排列痕序等均 不尽相同。如开罗本有五千四百个双行,费尔干纳本为六千零九 十五个双行,维也纳本所存诗行数目最少。 一九四二年至一九四三年,土耳其先后出版了三个抄本的原 文影印本。土耳其学者热西特·拉赫麦特·阿拉特对三 个抄本进行了校勘,经过多年努力,于一九四七年出版了原书 全文的拉丁字母标音转写本,一九五九年出版了土耳其语的散文 体译本。阿拉特辞世后,由其门人代为完成并于一九七九年出版了 《福乐智慧》的词汇索引。 阿拉特发裴的校勘本共由正文和三个附篇六千六百四十五 个双行(即一万三千二百九十行)以及两篇序言组成。正文分为八 十五章。这个校勘本因较为完整而为国际学术界所普遍采纳,成 为开展《福乐智慧》研究所依据的主要版本。 一九七,年,苏联塔什干出版了乌兹别克斯坦语言学家柯尤 姆·凯里莫夫参照阿拉特校勘本翻译的乌兹别克文版的《福乐 智慧》。然而,这个译本仍以纳曼干本为主要依据,正文只有七 十三章。 一九七九年,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我国学者耿世民和魏萃 10
一同志根据阿拉特校勘本完成的汉文节译本。 一九八三年,苏联莫斯科科学出版社出版了CH·伊万诺夫 根据阿拉特校劫本主持翻译的《福乐智慧》的俄文全译本。在 此之前,苏联曾发表过H,格列布涅夫、CE马洛夫、AA·瓦 里托娃、T·A·阿布都拉赫曼诺夫等人分别翻译的俄文选泽本。 从一九八O年至一九八三年,苏联学者还先后发表过《福乐智 藏》部分章节的阿塞拜疆语和哈萨克语译文。 一九八三年,在美国芝加哥出版了罗伯特·丹柯夫翻译的英 文版《福乐智慧》。 一九八四年,北京民族出版社出版了由新弧维吾尔自治区社 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集体完成的《福乐智慧》的拉丁字母标 音转写和现代维吾尔语诗体今译合刊本。 一个多世纪以来,伴随着上述《福乐智葱》多种版本的问 世,产生了大量研究著述。国际学术界对《福乐智慧》及其所反 映的古代维吾尔社会、历史和文化,展开了不断的探讨,形成了 被某些国外学者称之为“福乐智慧学”的专门研究领域。 《福乐智慧》的系统整理和出版,是我国对各少数民族古代 文化遗产开展系统的搜集、整理、翻译和出版工作总规划的一部 分。为此,一九八○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了由哈米提·伊敏 诺夫为首的编辑委员会。新疆社会科学院具体负责和完成这一工 作。本书汉文版的翻译、注释,由新蓝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 所承担,并得到自治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的支持。 本译本为《福乐智慧》一书的汉文全译本,所依据的底本是 北京民族出版社出版的拉丁字母标音转写本。在翻译过程中,主 要参考了一并出版的维吾尔语诗体今译本和尚未刊行的维吾尔语 散文体今译本。上述三者,均由新疆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 完成。 在斟酌个别词句的译法时,查对了土耳其学者R·R·阿拉特 11
的土耳其文散文体译本、苏联学者CH伊万诺夫的俄文译本和 K·凯里莫夫的乌兹别克文译本。诸本释义相异时,依据原文按 汉译者的理解译定。 为便于译文同标音转写原文以及现代维吾尔语诗体今译文相 查对,采取了R·R阿拉特校勒本的诗行编号法,分别对诗体序 言及正文,每一个双行(biyt)编.个号码。为便于查对长诗 中的“四行诗”(即“柔巴依”,uba'i),四行诗的 第二个双行采用暗码,并用黑体排印,以示区别。 在本书翻译过程中,曾从阿不都秀库尔·图尔迪同志处获益 匪浅。译文承蒙阿不杜热依木·吾铁库尔同志悉心校阅,经伊卜 拉音·穆提义同志以及陈华同志被阅并提出宝贵意见。李琪、陈 继周两同志参加了部分外文参考资料的翻译。买买提明,玉素甫 和刘志臂两同志亦为本书的翻译付梓做了许多工作,在此一并致 以深切的谢意。 译者 一九八五年六月二十日 ①关于公元九至十三世纪以今新藏喀什为中心的落拉汗朝请汗王 究竟求属娜个部族的问题,至今在国际学术界尚无定论,存在着十几种 假说。流行的一种后法是,咯拉汗王朝是由葛逻禄人,更确切地说是 葛逻禄的两个分支 一样磨和处月部建立的。有的观点则认为在喀粒 汗朝的汗王中,回鹃人居多,而且,回酶语言和文化在王朝社会占据了 统治地位。可参看〔俄)B·B,巴尔托里德《中亚简史》(歌世民 译,新醒人民出版社,1980年),〔苏)A·H·科诺诺夫:《优素 甫:巴拉萨衮的长诗(福乐智慧〉》(载俄文版《棉乐智慧》,莫斯 科,科学出版社,1983年),耿世民:《维吾尔族古代文化和文献概 论》(新疆人民出版社,1983年),〔苏)哈萨克斯坦科学院语言研 究所维菩尔学部:《继吾尔文学简史》(阿拉木图,科学出版社, 1983尔),〔土耳其了R,R·阿拉特:《福乐智盘(枚勘本)前言》 12
(安卡拉,1979年第二版)等。 据我回《旧唐书一百九十五回鹃传》记载,840年摸北草原的回 的汗国灭亡后,有十五部回鹃人“西奔葛逻禄”,即到达以七河流域 为中心的葛逻禄地区。他们的活动虽以后再木见之于史料,但似可推 断已汇人葛逻禄部之中。由此看来,喀拉汗朝的主要成份应当是回鹘 人、葛逻禄人、样磨人、土赫色人、处月人.等等。这一点可在与 《福》书同时代的马赫穆德·喀什噬里的《突厥语词典》中得到印 证。 ②巴拉萨袭,又称虎思斡耳朵,汉文史籍作“碎叶”,位于七河 流娥楚河河谷,现今苏联吉尔吉斯共和国托克玛克市以西、阿克皮 心一带。 ③“桃花石”(Tav0ag)一词在公元六世纪来即出现于东罗马史 料。八世纪亦见之于古突厥文碑铭“阙特勤碑”,指称“唐朝”。可 参阅《新磁简史》(新疆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编,新暖人民出版 社,1980年,第一册,第156页)和B.B·巴尔托里德:《文集》(莫 斯科,1968年,第五卷,第87页)。十一世纪的《突厥语词典》对这 个词有如下几种释义:指“马秦”,指突跃之一部:用于“汗”的称 号,意为作壮和古老。见《突既话词典》(新疆人民出版社,维否尔 文版,1980年,第一卷)。桃花石·布格拉汗的全名为桃花石·布格拉 喀拉汗,阿布·阿里·哈桑·宾·苏莱曼。在接受《福乐智慧》的时候, 这位可汗任喀拉汗东部王朝的副可汗,尚未升为大汗。他作为大汗的 在位时间是回历467一696年(公元1074一1102/1103年)。喀拉汗朝 分裂后的这段历史,可参阅耿世民:《古代维吾尔诗歌选·导论》 (新疆人民出版社,1982年)。另,在新骚莎车曾出土一件回鹇义 书,上书有这位可汗的相当长的尊号:“伟大的天佑神助的无往不胜 的君王、教圣、强国缔造者、伟大光辉民族的代表、纯洁信徒们的特 芙、穆斯林的桥救者、东方和秦的执政者、移民们的圣贤和肯领、被 遵选为安拉的哈里发的可汗桃花石·布格拉喀拉汗·阿布·阿里·哈桑· 伊宾·苏莱曼·阿尔斯兰喀拉可汗”。从这位可汗由“布格拉汗”(公 驼汗)升为“阿尔斯兰汗”(狮子汗)可以看出,此时他已成为东都 13
王朝的大江了。参阅RR·阿拉特:《福乐智慧(校物本)前言》 (安卡拉,1979年,第二版)。 ④老舍:《在中国作家协会第二次理车扩大会议上的报告》 (1956年)。 ⑤这两篇序言是否出自作者自己的手笔,学术界尚无一教看法。 ⑥见前注②。 ⑦见阿·迪拉恰尔:《福乐智慧研究》(安卡拉,1972年,第23 页)。国内外研究者对有关年代的推算基本一致,差异不大。另据 R·R·阿拉特认为,优素甫是在五十四岁时完成《福乐智慧》的写 作的。 ⑧这种认识已为国外大多数学者所接受,如A·H·科诺诺夫更加 确定地指出《福乐智慧》使用的语言是“其有悠久发展历史的回鹘文 学描述语言”(见《福乐智慧·后记之一》,俄文版,莫斯科,科学出 版社,1983年)。苏联哈萨克斯坦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出版的《维吾尔 文学简史》则以为共原因是由于“在这个王朝里回鹘人的作用日浙 增长,其它部族的语言皆与回鹘语接近,故他们都采用了回鹘 语,并聚拢在回跨人周围。”(阿拉木图,科学出版社,1983 年)。 ⑨我国耿世民的汉文节译本亦取此译名。在国外,俄文、乌克兰 文等译本按书名原意也采取了意译的办法。土耳其译本和乌兹别克文 译本等则采取了保留原名、用本国、本民族文字转写的音译方法。除 此之外,还有些节译选译者用过引伸的译法,如俄国巴尔托里德曾译 为《适合于君王的知识》,苏联A·A·瓦里托娃,C·E,马洛夫等曾 译为《治辖学》等等。 ①觉醒这个形象的含义,在作品中前后是不一致的。在正文第357 个双行中,作者明确说“验子他以来世的含义”,而在书首的两篇序 言中,都说这个形象的意义为“知足”。 ①参潜RR·阿拉特《福乐智慧(校脚本)·前言》(安卡拉, 1979年,第二版)。 ②巴尔托里德就认为: “喀拉汗朝的人是借助于回鸭人而生活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