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东城区2015-2016学年下学期初中八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本试卷共100分。考试时长120分钟。 、基础·运用(共22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共6分) 家乡的端午,很多风俗和外地一样。系百索子。五色的丝线拧成小绳,系在手腕上。丝 线是掉色的,洗脸时【】了水,手腕上就印得红一道绿一道的。做香角子。丝丝缠成小 粽子,里头装了香面,一个一个串起来,挂在帐钩上。贴五毒。红纸剪成五毒,贴在门槛上。 贴符。这符是城隍庙送来的。城隍庙的老道士还是我的寄名干爹,他每年端午节前就派小道 士送符来,还有两把小纸扇。符送来了,就贴在堂屋的_①(门框/门楣)上。一尺来 长的黄色、蓝色的纸条,上面用朱笔画些莫名其妙的道道,这就能避邪吗?喝雄黄酒。用酒 和的雄黄在孩子的额头上画一个王字,这是很多地方都有的。有一个风俗不知别处有不:放 黄烟子。黄烟子是大小如北方的麻雷子的炮仗,只是里面灌的不是硝药,而是雄黄。点着后 不响,只是冒出一股黄烟,能冒好一会儿。把点着的黄烟子_②_(丢/放)在橱柜下面, 说是可以【】五毒。小孩子点了黄烟子,常把它的一头抵在板壁上写虎字。写黄烟虎字 笔画不能断,所以我们那里的孩子都会写草书的“一笔虎”。还有一个风俗,是端午节的午 饭要吃“十二红”,就是十二道红颜色的菜。十二红里我只记得有炒红苋菜、油爆虾、咸鸭 蛋,其余的都记不清,数不出了。也许十二红只是一个名目,不一定真③(攒齐/凑足) 十二样 (1)文中加点字的读音和填入文中两处【】内词语的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系(j)粘熏苋(jin)B.系(Xi)沾醺苋(Xian) C.系(j)沾熏苋(Xin)D.系(X1)粘醺苋(jan)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①③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①门楣②丢③凑足 B.①门框②丢 齐 C.①门楣②放③攒齐 D.①门框②放③凑足 (3)下列诗句中与端午节无关的一项是(2分) A.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B.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C.五月五日天晴睛明,杨花绕江啼晓鹰。D.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在他脸上找不到陀思妥耶夫斯基眉宇之间那种非凡的器宇 器宇:气概,风度 B.有几个和我熟识的同学也很不平,一同去诘责干事托辞检查的无礼
北京市东城区 2015-2016 学年下学期初中八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本试卷共 100 分。考试时长 120 分钟。 一、基础·运用(共 22 分)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共 6 分) 家乡的端午,很多风俗和外地一样。系百索子。五色的丝线拧成小绳,系.在手腕上。丝 线是掉色的,洗脸时【 】了水,手腕上就印得红一道绿一道的。做香角子。丝丝缠成小 粽子,里头装了香面,一个一个串起来,挂在帐钩上。贴五毒。红纸剪成五毒,贴在门槛上。 贴符。这符是城隍庙送来的。城隍庙的老道士还是我的寄名干爹,他每年端午节前就派小道 士送符来,还有两把小纸扇。符送来了,就贴在堂屋的 ① (门框/门楣)上。一尺来 长的黄色、蓝色的纸条,上面用朱笔画些莫名其妙的道道,这就能避邪吗?喝雄黄酒。用酒 和的雄黄在孩子的额头上画一个王字,这是很多地方都有的。有一个风俗不知别处有不:放 黄烟子。黄烟子是大小如北方的麻雷子的炮仗,只是里面灌的不是硝药,而是雄黄。点着后 不响,只是冒出一股黄烟,能冒好一会儿。把点着的黄烟子 ② (丢/放)在橱柜下面, 说是可以【 】五毒。小孩子点了黄烟子,常把它的一头抵在板壁上写虎字。写黄烟虎字 笔画不能断,所以我们那里的孩子都会写草书的“一笔虎”。还有一个风俗,是端午节的午 饭要吃“十二红”,就是十二道红颜色的菜。十二红里我只记得有炒红苋.菜、油爆虾、咸鸭 蛋,其余的都记不清,数不出了。也许十二红只是一个名目,不一定真 ③ (攒齐/凑足) 十二样。 (1)文中加点字的读音和填入文中两处【 】内词语的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 系(jì)粘 熏 苋(jiàn) B. 系(xì) 沾 醺 苋(xiàn) C. 系(jì) 沾 熏 苋(xiàn) D. 系(xì) 粘 醺 苋(jiàn)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①—③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 分) A. ①门楣 ②丢 ③凑足 B. ①门框 ②丢 ③攒齐 C. ①门楣 ②放 ③攒齐 D. ①门框 ②放 ③凑足 (3)下列诗句中与端午节无关的一项是(2 分) A.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B.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C.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 D. 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 2.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 分) A. 在他脸上找不到陀思妥耶夫斯基眉宇之间那种非凡的器宇..。 器宇:气概,风度。 B. 有几个和我熟识的同学也很不平,一同去诘责..干事托辞检查的无礼
诘责:责问。 C.有的从图拉驾车赶来,在客厅里正襟危坐地等待这位大师的接见 正襟危坐:形容拘束、紧张的样子 D.大家七嘴八舌地商量着,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莫衷一是: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 3.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在船的不远处几只野鸭在湖面上玩耍,鱼鸥及其他小鸟欢娱地歌唱着 B.她常常说:“鞋差分、衣差寸,分分寸寸要留神”。 C.听过相声《卖布头》或《改行》的,都不免会佩服当年那些叫卖者的本事。 D.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雪下面还 有冷绿的杂草。 4.林浩的爸爸想开一家乐器店,最适合开业时使用的一副对联是(2分) A.剪彩为歌袖,裁云作舞衣 B.韵出高山流水,调追白雪阳春 C.虽云毫末技艺,却是顶上功夫。 D.春夏秋冬一岁川流不息,东西南北四方宾至如归 5对下面“草圣”张旭所写的“南”,表述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字的大小、宽高,难寻定规。有时一字写长了,形如两字。 B.飞白之下,由实至虚,渐淡渐无。 C.有时增减笔画,末笔显得“不足”,独特而新异。 D.中间一竖变成斜笔,紧跟着两横也变成斜势。 6.默写(8分) (1)采菊东篱下, 。(陶渊明《饮酒》) 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转朱阁 (苏轼《水调歌头》) (4)前者呼, ,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5)《岳阳楼记》中,描写洞庭湖边花草的语句是: 二、名著阅读(共6分)
诘责:责问。 C. 有的从图拉驾车赶来,在客厅里正襟危坐 ....地等待这位大师的接见。 正襟危坐:形容拘束、紧张的样子。 D. 大家七嘴八舌地商量着,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 莫衷一是: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 3. 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2 分) A. 在船的不远处几只野鸭在湖面上玩耍,鱼鸥及其他小鸟欢娱地歌唱着…… B. 她常常说:“鞋差分、衣差寸,分分寸寸要留神”。 C. 听过相声《卖布头》或《改行》的,都不免会佩服当年那些叫卖者的本事。 D. 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雪下面还 有冷绿的杂草。 4. 林浩的爸爸想开一家乐器店,最适合开业时使用的一副对联是(2 分) A. 剪彩为歌袖,裁云作舞衣。 B. 韵出高山流水,调追白雪阳春。 C. 虽云毫末技艺,却是顶上功夫。 D. 春夏秋冬一岁川流不息,东西南北四方宾至如归。 5. 对下面“草圣”张旭所写的“南”,表述最恰当的一项是(2 分) A. 字的大小、宽高,难寻定规。有时一字写长了,形如两字。 B. 飞白之下,由实至虚,渐淡渐无。 C. 有时增减笔画,末笔显得“不足”,独特而新异。 D. 中间一竖变成斜笔,紧跟着两横也变成斜势。 6. 默写(8 分) (1)采菊东篱下,__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饮酒》) (2)____________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转朱阁,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水调歌头》) (4)前者呼,__________,__________,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5)《岳阳楼记》中,描写洞庭湖边花草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名著阅读(共 6 分)
7.阅读下面的连环画,完成第(1)-(3)题。 (1)《海底两万里》是一部情节生动、想象丰富的科幻小说,它的作者是 国的 2)这组连环画展现了教授、仆人和捕鲸手在尼摩船长的允许下,暂离 (船 名),前往小岛的情节。 (3)图3中,说出“哪怕是老虎,我也要吃它的肉”的人是 (人名),他是 (国籍)人。他在红海里捕捉了一条庞大的、瀕临灭绝的(海洋动物 名),它的肉成了众人当天的晚餐。 阅读【甲】【乙】两文,完成第8-11题。(共12分) 【甲】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 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岀,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 参差披拂。 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 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乙】 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嵌°盘屈, 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 所游处;在人间,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 怅然。乃疏凿芜秽°,俾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形胜。为溪在州右,遂命之 曰右溪。刻铭石上,彰示来者。 (元结《右溪记》) 【注释】①抵:拍击。②欹嵌:石块错落插嵌溪岸的样子。欹,读q。③逸民退士:不做 官的隐士和退隐的官宦。④疏凿芜秽:疏通水道,开挖乱石,去除荒草杂树。⑤俾:读bi, 使。⑥裨:读bi,补助,增添 8下列句中加点的“为”与“可为都邑之胜境”一句中的“为”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
7. 阅读下面的连环画,完成第(1)-(3)题。 (1)《海底两万里》是一部情节生动、想象丰富的科幻小说,它的作者是__________ 国的__________。 (2)这组连环画展现了教授、仆人和捕鲸手在尼摩船长的允许下,暂离________(船 名),前往小岛的情节。 (3)图 3 中,说出“哪怕是老虎,我也要吃它的肉”的人是__________(人名),他是 __________(国籍)人。他在红海里捕捉了一条庞大的、濒临灭绝的__________(海洋动物 名),它的肉成了众人当天的晚餐。 三、阅读【甲】【乙】两文,完成第 8-11 题。(共 12 分) 【甲】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 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 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 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乙】 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①两岸,悉皆怪石,欹嵌②盘屈, 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③之 所游处;在人间,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 怅然。乃疏凿芜秽④,俾⑤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⑥形胜。为溪在州右,遂命之 曰右溪。刻铭石上,彰示来者。 (元结《右溪记》) 【注释】①抵:拍击。②欹嵌:石块错落插嵌溪岸的样子。欹,读 qī。③逸民退士:不做 官的隐士和退隐的官宦。④疏凿芜秽:疏通水道,开挖乱石,去除荒草杂树。⑤俾:读 bǐ, 使。⑥裨:读 bì,补助,增添。 8. 下列句中加点的“为”与“可为都邑之胜境”一句中的“为”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
分) A.为之怅然 B.或异二者之为 C.为溪在州右 D.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如鸣珮环珮: (2)不可名状名: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 (2)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11.【甲】【乙】两文中的画线句子各自写出了“水”怎样的特点?它们分别运用了什么 写作方法?(4分) 四、阅读《藤野先生》选段,完成第12-15题。(共10分)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 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 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 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中国留学生会馆的门房里有几本书买,有时还值得去一转;倘在上午,里面的几间洋房 里倒也还可以坐坐的。但到傍晚,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兼以满房烟 尘斗乱: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 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 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从东京出发,不久便到一处驿站,写道:日暮里。不知 怎地,我到现在还记得这名目。其次却只记得水户了,这是明的遗民朱舜水先生客死的地方 仙台是一个市镇,并不大;冬天冷得利害;还没有中国的学生 从此就看见许多陌生的先生,听到许多新鲜的讲义。解剖学是两个教授分任的。最初是 骨学。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一将书 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 “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 后面有几个人笑起来了。他接着便讲述解剖学在日本发达的历史,那些大大小小的书 便是从最初到现今关于这一门学问的著作。起初有几本是线装的;还有翻刻中国译本的,他 们的翻译和研究新的医学,并不比中国早 那坐在后面发笑的是上学年不及格的留级学生,在校已经一年,掌故颇为熟悉的了。他 们便给新生讲演每个教授的历史。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胡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 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有一回上火车去,致使管车的疑心他是扒手,叫车里的 客人大家小心些
分) A. 为.之怅然 B. 或异二者之为. C. 为.溪在州右 D. 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9.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 分) (1)如鸣珮.环 珮:_________ (2)不可名.状 名:_________ 10.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 分)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 (2)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11. 【甲】【乙】两文中的画线句子各自写出了“水”怎样的特点?它们分别运用了什么 写作方法?(4 分) ziyuanku. 资*源%库四、阅读《藤野先生》选段,完成第 12-15 题。(共 10 分)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 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 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 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中国留学生会馆的门房里有几本书买,有时还值得去一转;倘在上午,里面的几间洋房 里倒也还可以坐坐的。但到傍晚,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兼以满房烟 尘斗乱;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 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 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从东京出发,不久便到一处驿站,写道:日暮里。不知 怎地,我到现在还记得这名目。其次却只记得水户了,这是明的遗民朱舜水先生客死的地方。 仙台是一个市镇,并不大;冬天冷得利害;还没有中国的学生。 从此就看见许多陌生的先生,听到许多新鲜的讲义。解剖学是两个教授分任的。最初是 骨学。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一将书 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 “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 后面有几个人笑起来了。他接着便讲述解剖学在日本发达的历史,那些大大小小的书, 便是从最初到现今关于这一门学问的著作。起初有几本是线装的;还有翻刻中国译本的,他 们的翻译和研究新的医学,并不比中国早。 那坐在后面发笑的是上学年不及格的留级学生,在校已经一年,掌故颇为熟悉的了。他 们便给新生讲演每个教授的历史。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胡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 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有一回上火车去,致使管车的疑心他是扒手,叫车里的 客人大家小心些
他们的话大概是真的,我就亲见他有一次上讲堂没有带领结。 过了一星期,大约是星期六,他使助手来叫我了。到得研究室,见他坐在人骨和许多单 独的头骨中间,一一他其时正在研究着头骨,后来有一篇论文在本校的杂志上发表出来 “我的讲义,你能抄下来么?”他问。 “可以抄一点。 “拿来我看!” 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还我,并且说,此后每一星期要送给他看 回。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 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 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 可惜我那时太不用功,有时也很任性。还记得有一回藤野先生将我叫到他的研究室里去, 翻出我那讲义上的一个图来,是下臂的血管,指着,向我和蔼的说道: “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一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然 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 着黑板上那样的画。” 但是我还不服气,口头答应着,心里却想道 “图还是我画的不错:至于实在的情形,我心里自然记得的。” 学年试验完毕之后,我便到东京玩了一夏天,秋初再回学校,成绩早已发表了,同学一 百余人之中,我在中间,不过是没有落第。这回藤野先生所担任的功课,是解剖实习和局部 解剖学。 解剖实习了大概一星期,他又叫我去了,很高兴地,仍用了极有抑扬的声调对我说道: 我因为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所以很担心,怕你不肯解剖尸体。现在总算放心了,没 有这回事。” 但他也偶有使我很为难的时候。他听说中国的女人是裹脚的,但不知道详细,所以要问 我怎么裹法,足骨变成怎样的畸形,还叹息道,“总要看一看才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12.根据选文,说说鲁迅先生为什么要离开东京,独自去仙台学医。(2分) 13.文中对藤野先生衣着的描写,表现了他怎样的品德和性格?(2分) 14.“我”看到藤野先生为“我”添改的讲义后,感到“吃惊”“不安”“感激”的原因分 别是什么?(3分) 15.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藤野先生与“我”关于解剖学的三次谈话的内容。(3分) 五、阅读下面四则材料,完成第16-19题。(共10分) 【材料一】事件 宋欣是一名从事新闻媒体工作的白领,每天乘地铁上下班。在地铁上的工夫她都会关
他们的话大概是真的,我就亲见他有一次上讲堂没有带领结。 过了一星期,大约是星期六,他使助手来叫我了。到得研究室,见他坐在人骨和许多单 独的头骨中间,——他其时正在研究着头骨,后来有一篇论文在本校的杂志上发表出来。 “我的讲义,你能抄下来么?”他问。 “可以抄一点。” “拿来我看!” 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还我,并且说,此后每一星期要送给他看 一回。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 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 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 可惜我那时太不用功,有时也很任性。还记得有一回藤野先生将我叫到他的研究室里去, 翻出我那讲义上的一个图来,是下臂的血管,指着,向我和蔼的说道: “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然 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 着黑板上那样的画。” 但是我还不服气,口头答应着,心里却想道: “图还是我画的不错;至于实在的情形,我心里自然记得的。” 学年试验完毕之后,我便到东京玩了一夏天,秋初再回学校,成绩早已发表了,同学一 百余人之中,我在中间,不过是没有落第。这回藤野先生所担任的功课,是解剖实习和局部 解剖学。 解剖实习了大概一星期,他又叫我去了,很高兴地,仍用了极有抑扬的声调对我说道: “我因为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所以很担心,怕你不肯解剖尸体。现在总算放心了,没 有这回事。” 但他也偶有使我很为难的时候。他听说中国的女人是裹脚的,但不知道详细,所以要问 我怎么裹法,足骨变成怎样的畸形,还叹息道,“总要看一看才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12. 根据选文,说说鲁迅先生为什么要离开东京,独自去仙台学医。(2 分) 13. 文中对藤野先生衣着的描写,表现了他怎样的品德和性格?(2 分) 14. “我”看到藤野先生为“我”添改的讲义后,感到“吃惊”“不安”“感激”的原因分 别是什么?(3 分) 15.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藤野先生与“我”关于解剖学的三次谈话的内容。(3 分) 五、阅读下面四则材料,完成第 16-19 题。(共 10 分) 【材料一】事件 宋欣是一名从事新闻媒体工作的白领,每天乘地铁上下班。在地铁上的工夫她都会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