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17-2018学年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八年级语文试卷 知识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晨曦(xi)襄陵( xiang)追溯(si)抵御(yu) 长啸 荇草(xing)颓败(tu)急湍(tuan) C.轩邈(mio)鸢飞(yan)横柯(ke)目眩(xuan) D.东皋(go)候骑(j)萋萋(qi) 戾天(1) 2.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遂致征蓬 无与为乐乘奔卸风 B.凄异桐庐 负势竞上千百成锋 C.缥碧经纶 窥谷忘反争高值指 D.瀑布绿潭 略无阙处重岩叠嶂 3.下列语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2分) A.3月3日这一天,天无纤云,草堂外戏蝶在菜花里飞舞,几若透明 B.精彩的歌舞让人头晕目眩,拍手叫好。 C.三峡的山真高啊!隐天蔽日,不是正午时分,根本见不到太阳。 D.深秋时节,九寨沟林寒涧肃,别是一派清秋一洗的别致风光。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通过这次升学考试,认识到了学习语文要立足课本的重要性。 B.舞台上的表演精彩纷呈,我饶有兴趣地袖手旁观着。 C.教育部门再三强调,各个学校要坚决防止避免学生私自下河游泳。 D.根治中小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的“顽症”,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之 5.下列句子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句是() (2分) A.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B.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C.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D.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6.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
1 北京 2017-2018 学年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八年级语文试卷 一、知识积累与运用 1. 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2 分) A. 晨曦.(xī) 襄.陵(xiāng) 追溯.(sù) 抵御.(yù) B. 长啸.(xiào) 荇.草(xìng) 颓.败(tuí) 急湍.(tuān) C. 轩邈.(miǎo) 鸢.飞(yān) 横柯.(kē) 目眩.(xuàn) D. 东皋.(ɡāo) 候骑.(jì) 萋.萋(qī) 戾.天(lì) 2. 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 A. 遂致 征蓬 无与为乐 乘奔卸风 B. 凄异 桐庐 负势竞上 千百成锋 C. 缥碧 经纶 窥谷忘反 争高值指 D. 瀑布 绿潭 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 3. 下列语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 (2 分) A. 3 月 3 日这一天,天无纤云 ....,草堂外戏蝶在菜花里飞舞,几若透明。 B. 精彩的歌舞让人头晕目眩 ....,拍手叫好。 C. 三峡的山真高啊!隐天蔽日 ....,不是正午时分,根本见不到太阳。 D. 深秋时节,九寨沟林寒涧肃 ....,别是一派清秋一洗的别致风光。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2 分) A. 通过这次升学考试,认识到了学习语文要立足课本的重要性。 B. 舞台上的表演精彩纷呈,我饶有兴趣地袖手旁观着。 C. 教育部门再三强调,各个学校要坚决防止避免学生私自下河游泳。 D. 根治中小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的“顽症”,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之一。 5. 下列句子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句是( ) (2 分) A.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B.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C.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D.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6.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2 分)
A.《三峡》选自郦道元的《水经注》,《水经注》是我国古代的一部游记名著。 B.《答谢中书书》作者是陶弘景,南朝齐梁时道教思想家。 C.苏轼是宋代文学家,《记承天寺夜游》写于被贬黄州期间 D.《使至塞上》是王维的一首边塞诗,其晚年多写山水诗,成就很高 7.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2分) 除了一匹身上披着绣有一颗金星的天蓝色鞍毯的白马在河边吃草以外,只有他一个人。这个青 年正在洗澡;我们走近时,他很快地跳出来,披上天蓝色的褂子,和白布的头巾,上面有一颗红星 枝毛瑟枪挂在他腰际,木盒子柄上垂着一绺红缨绸带。他手按着枪,等着我们走近,问向导我们 有什么事情。后者拿出他的路条,简单地说明了我是怎么被交给他的,那个战士好奇地看着我,等 我进一步解释 “我是来见毛泽东的,”我说,“我知道他在安塞。我们还得走多远?” “毛主席吗?”他慢吞吞地问。“不,他不在安塞。”接着他看了看我们的后面,问我是不是 没有别人。他弄清楚确实只有我一人之后,态度才自然起来,他微笑着,好像有什么秘密的好玩的 事情似的。他对我说:“我正要到安塞去。我和你一块到县政府去吧。” 上面这段文字选自 具体的情节是 8.诗文默写。(4分) (1)牧人驱犊返, 。(王绩《野望》) 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9.综合性学习。(4分) 2016年6月11日是我国第11个“文化遗产日”,主题是“让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 (1)结合“文化遗产日”的主题,请你为学校设计一项与此相关的活动。(1分) (2)请你为这次活动拟写一幅标语张贴。(1分) (3)如图是一对母女在微信中的对话,请你发一条留言表述自己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有说服力 (2分)
2 A. 《三峡》选自郦道元的《水经注》,《水经注》是我国古代的一部游记名著。 B. 《答谢中书书》作者是陶弘景,南朝齐梁时道教思想家。 C. 苏轼是宋代文学家,《记承天寺夜游》写于被贬黄州期间。 D. 《使至塞上》是王维的一首边塞诗,其晚年多写山水诗,成就很高。 7.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2 分) 除了一匹身上披着绣有一颗金星的天蓝色鞍毯的白马在河边吃草以外,只有他一个人。这个青 年正在洗澡;我们走近时,他很快地跳出来,披上天蓝色的褂子,和白布的头巾,上面有一颗红星。 一枝毛瑟枪挂在他腰际,木盒子柄上垂着一绺红缨绸带。他手按着枪,等着我们走近,问向导我们 有什么事情。后者拿出他的路条,简单地说明了我是怎么被交给他的,那个战士好奇地看着我,等 我进一步解释。 “我是来见毛泽东的,”我说,“我知道他在安塞。我们还得走多远?” “毛主席吗?”他慢吞吞地问。“不,他不在安塞。”接着他看了看我们的后面,问我是不是 没有别人。他弄清楚确实只有我一人之后,态度才自然起来,他微笑着,好像有什么秘密的好玩的 事情似的。他对我说:“我正要到安塞去。我和你一块到县政府去吧。” 上面这段文字选自__ __,具体的情节是_ _。 8. 诗文默写。(4 分) (1)牧人驱犊返,____ 。(王绩《野望》) (2)_____ ,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9. 综合性学习。(4 分) 2016 年 6 月 11 日是我国第 11 个“文化遗产日”,主题是“让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 (1)结合“文化遗产日”的主题,请你为学校设计一项与此相关的活动。(1 分) (2)请你为这次活动拟写一幅标语张贴。(1 分) (3)如图是一对母女在微信中的对话,请你发一条留言表述自己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有说服力。 (2 分)
国女,今儿星期六了 怎么没回来啊? 老妈,什么事呀?我正 追剧呢! 的时候回来跟妈 {小你题石, 子呀,是你姥姥 教的妈呀! 妈这儿就断了弦啊! ¢伍宝宝不想学,太土了 、文盲文阅读(共28分)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0.这首诗叙述了什么?(2分) 11.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写了哪些景物?营造了 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4分) 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 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
3 二、文言文阅读(共 28 分) 使至塞上 王 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0. 这首诗叙述了什么?(2 分) 11. 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写了哪些景物?营造了 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4 分) 三 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 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 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1)夏水襄陵 (2)或王命急宣 13.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14.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本文层次清楚,先写山,后写水:写水时,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四时景色。 B.文中写山,突出了山连绵不断、雄伟险峻、遮天蔽日的特点。 C.“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写出了三峡水流的迅疾。 D.文章仅用“寒”“肃”“凄”“哀”数字,便将三峡秋季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15.文章结尾引用“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有什么作用?(2分) 对比阅读 【甲】答谢中书书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 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 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6.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4分) (1)晓雾将歇() (2)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3)怀民亦未寝()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4 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 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 分) (1)夏水襄.陵 (2)或.王命急宣 13. 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14. 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 A. 本文层次清楚,先写山,后写水;写水时,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四时景色。 B. 文中写山,突出了山连绵不断、雄伟险峻、遮天蔽日的特点。 C. “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写出了三峡水流的迅疾。 D. 文章仅用“寒”“肃”“凄”“哀”数字,便将三峡秋季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15. 文章结尾引用“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有什么作用?(2 分) 对比阅读 【甲】答谢中书书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 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 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6.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4 分) (1)晓雾将歇. ( ) (2)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 (3)怀民亦未寝. ( )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沉鳞竞跃。 (2)相与步于中庭 18.填空(4分) 甲、乙两文都写了自然景物,甲文描绘了 之美,乙文描写了 之美。但两 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甲文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乙文则把赏月的欣 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等微妙复杂的思想感情浓缩在“ ”一句中。 三、现代文阅读(共20分) 评语 ①那年我上小学三年级。寒假前到学校拿学期成绩单。回家时我和六七个没带书包的好友同行 刚领的成绩单拿在手上,已经被我们折得皱巴巴了。 ②“老师给你们什么评语?”阿益问。“还没看,不知道。”包括我,好几个人都这么说。反 正不会是什么好话,我心想。 ③“来猜我的是什么。”阿益掀开成绩单一角,露出老师的评语的最后一个字:“马” ④“害群之马?”我说 ⑤“没那么糟!”阿益掀开成绩单。 ⑥我刚刚看错了,是“焉”。“心不在焉”的确比“害群之马”好多了。 ⑦“你的呢?”他们问。我也翻开一小角,露出评语最后两字:“用功”。“上一个字是‘不 吧!”大家起哄说,“不用功。” ⑧我再翻开一些,看到的字出乎意料,是“又”。聪明又用功?礼貌又用功?乖巧又用功?不 管前面是什么,总之,是个好评语。我高兴又害羞,便把成绩单压着,不让同学看。直到走到家门 口,才翻开看整句评语:活泼又用功 ⑨活泼,我当之无愧,但实在想不起自己哪里用功了?我上课时玩磁铁、涂鸦…老师看到我 们,总是皱着眉头,怎么觉得我用功?难道老师在开玩笑? ⑩0整个寒假期间,那句“活泼又用功”的评语,却在脑海中挥之不去,还自动变成歌词,配的 是《无敌铁金刚》的旋律。我也就手舞足蹈、心甘情愿地收拾玩心写作业 ¤开学后,即使成绩单缴回给了老师,那句评语还是经常出现在脑海中。我开始专心上课、 作业,从进步奖领到前五名、前三名的奖状,还参加作文、朗读比赛
5 17.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 分) (1)沉鳞竞跃。 (2)相与步于中庭。 18.填空(4 分) 甲、乙两文都写了自然景物,甲文描绘了__ _ _之美,乙文描写了__ __之美。但两 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甲文表达了作者__ _ _的思想感情;乙文则把赏月的欣 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等微妙复杂的思想感情浓缩在“__ _ _”一句中。 三、现代文阅读(共 20 分) 评 语 ①那年我上小学三年级。寒假前到学校拿学期成绩单。回家时我和六七个没带书包的好友同行。 刚领的成绩单拿在手上,已经被我们折得皱巴巴了。 ②“老师给你们什么评语?”阿益问。“还没看,不知道。”包括我,好几个人都这么说。反 正不会是什么好话,我心想。 ③“来猜我的是什么。”阿益掀开成绩单一角,露出老师的评语的最后一个字:“马”。 ④“害群之马?”我说。 ⑤“没那么糟!”阿益掀开成绩单。 ⑥我刚刚看错了,是“焉”。“心不在焉”的确比“害群之马”好多了。 ⑦“你的呢?”他们问。我也翻开一小角,露出评语最后两字:“用功”。“上一个字是‘不’ 吧!”大家起哄说,“不用功。” ⑧我再翻开一些,看到的字出乎意料,是“又”。聪明又用功?礼貌又用功?乖巧又用功?不 管前面是什么,总之,是个好评语。我高兴又害羞,便把成绩单压着,不让同学看。直到走到家门 口,才翻开看整句评语:活泼又用功。 ⑨活泼,我当之无愧,但实在想不起自己哪里用功了?我上课时玩磁铁、涂鸦……老师看到我 们,总是皱着眉头,怎么觉得我用功?难道老师在开玩笑? ⑩整个寒假期间,那句“活泼又用功”的评语,却在脑海中挥之不去,还自动变成歌词,配的 是《无敌铁金刚》的旋律。我也就手舞足蹈、心甘情愿地收拾玩心写作业。 ○11开学后,即使成绩单缴回给了老师,那句评语还是经常出现在脑海中。我开始专心上课、写 作业,从进步奖领到前五名、前三名的奖状,还参加作文、朗读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