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结合“爱而不见”,说说细节描写在本诗中的妙处。 明确:这两个细节不仅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而且构成颇具戏剧性的情节,给读者 留下丰富的想像空间 第二章:分析“说怿女美”。 1.问题:“说”和“怿”都是“喜爱”的意思,作者连用两个“喜爱”可以看出“我” 对静女所赠送的彤管是爱不释手,喜欢得不得了,那么,“我”为什么喜欢彤管? 明确:一方面是因为“彤管”颜色鲜艳,漂亮,令“我”非常喜爱,陶醉其中,更 重要的是彤管是文雅而美丽的姑娘送给“我”的。“我”表面上是赞叹彤管之美,实 际上是赞叹“静女”之美。这表现了“我”对“静女”的爱恋。 2.问题:“彤管有炜,说怿女美”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说明。 明确: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中的“女(汝)”,既指“彤管”,又指姑娘。男青年托物寄 情,表面上是喜爱“彤管”,实际上是借此来表达对姑娘的喜爱之情。 第三章 1.“我”为什么喜欢“荑草”?请用原文回答。 明确:“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2.“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表达了男主人公怎样的感情? 明确:“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字面上的含义是:不是你(荑一一茅草)美丽,而 是因为它是美人(恋人)送的。 男主人公用这句话托物抒怀,赞美自己的恋人,感谢她送来了礼轻情意重珍贵 的礼物,表达了他接受茅草后的欣喜与幸福的感情,也表现了他对恋人的一片深情 3.适当小结男女主人公的性格特征,点出其运用细节描写 4.全班试背全诗 五.问题探究 这是一首写男女约会的民歌,表现了大胆而挚烈的情爱。同学们会不会产生了一个 疑问:为什么古代的静女能够自由地同男子约会? 参考:其实并不是一提到古代就是男女授受不亲,在西汉理学盛行之后,封建礼教 才将妇女五花大绑,在春秋以前,礼教在民间的约束力远不如后来封建社会那么顽 六.艺术鉴赏 重章复唱(重章叠句) 问题:“静女其姝”“静女其娈”这两句只有一个字不同,这是《诗经》创作上的 个特点,是什么呢? 明确:重章复唱(重章叠句),它是《诗经》中广泛运用的一种艺术手法。它主要是 在结构上造成一种回环反复的效果,并利于情感的抒发
6 2.结合“爱而不见”,说说细节描写在本诗中的妙处。 明确:这两个细节不仅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而且构成颇具戏剧性的情节,给读者 留下丰富的想像空间。 第二章:分析“说怿女美”。 1.问题:“说”和“怿”都是“喜爱”的意思,作者连用两个“喜爱”可以看出“我” 对静女所赠送的彤管是爱不释手,喜欢得不得了,那么,“我”为什么喜欢彤管? 明确:一方面是因为“彤管”颜色鲜艳,漂亮,令“我”非常喜爱,陶醉其中,更 重要的是彤管是文雅而美丽的姑娘送给“我”的。“我”表面上是赞叹彤管之美,实 际上是赞叹“静女”之美。这表现了“我”对“静女”的爱恋。 2.问题:“彤管有炜,说怿女美”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说明。 明确: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中的“女(汝)”,既指“彤管”,又指姑娘。男青年托物寄 情,表面上是喜爱“彤管”,实际上是借此来表达对姑娘的喜爱之情。 第三章: 1.“我”为什么喜欢“荑草”?请用原文回答。 明确:“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2.“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表达了男主人公怎样的感情? 明确:“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字面上的含义是:不是你(荑——茅草)美丽,而 是因为它是美人(恋人)送的。 男主人公用这句话托物抒怀,赞美自己的恋人,感谢她送来了礼轻情意重珍贵 的礼物,表达了他接受茅草后的欣喜与幸福的感情,也表现了他对恋人的一片深情。 3.适当小结男女主人公的性格特征,点出其运用细节描写。 4.全班试背全诗 五.问题探究 这是一首写男女约会的民歌,表现了大胆而挚烈的情爱。同学们会不会产生了一个 疑问:为什么古代的静女能够自由地同男子约会? 参考:其实并不是一提到古代就是男女授受不亲,在西汉理学盛行之后,封建礼教 才将妇女五花大绑,在春秋以前,礼教在民间的约束力远不如后来封建社会那么顽 固。 六.艺术鉴赏 重章复唱(重章叠句) 问题:“静女其姝”“静女其娈”这两句只有一个字不同,这是《诗经》创作上的一 个特点,是什么呢? 明确:重章复唱(重章叠句),它是《诗经》中广泛运用的一种艺术手法。它主要是 在结构上造成一种回环反复的效果,并利于情感的抒发
七.布置作业 1.背诵全诗 2.阅读《郑风·子衿》一诗,比较《邶风·静女》和《郑风·子衿》的异同。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衿,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注:衿:衣领。青衿是周代学子的服装 嗣:传送,给予 挑、达:形容走来走去的情状。 阙:古代城门上的楼。 参考答案:不同点: A角度不同:《邶风·静女》是以男子的口吻写的:《郑风·子衿》是以女子的口吻 写的。 B情节不同:《邶风·静女》写青年男女的一次约会:《郑风·子衿》写少女盼望情 人到来 C基调不同:《邶风·静女》欢乐幽默,充满情趣。《郑风·子衿》缠绵悱侧,哀婉 动人 D写法不同:《邶风·静女》主要通过细节刻画人物;《郑风·子衿》主要通过内心 独白刻画人物 E两首诗都写了主人公等待情侣时的焦灼不安,但因性别的不同而选用了不同的细 《邶风·静女》中“搔首踟蹰”写出男子的憨厚,《郑风·子衿》中“挑兮达兮”写 出女子的缠绵。 共同点:A对爱情的追求都大胆率真,绝不扭捏作态,表现出劳动人民纯朴的本色 B风格朴实、清新 C重章复唱手法,在一唱三叹中主人公的深情得以尽情抒发 板书设计 期望约会 形象分析 恋人赠物爱情的美好静女:美丽活泼热情 赞美恋人 男子:憨厚纯朴真诚 3预习《氓》,画出自己认为容易读错的生字词和难懂的句子。 课时
7 七.布置作业 1. 背诵全诗。 2. 阅读《郑风·子衿》一诗,比较《邶风·静女》和《郑风·子衿》的异同。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衿,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注:衿:衣领。青衿是周代学子的服装。 嗣:传送,给予 挑、达:形容走来走去的情状。 阙:古代城门上的楼。 参考答案:不同点: A 角度不同:《邶风·静女》是以男子的口吻写的;《郑风·子衿》是以女子的口吻 写的。 B 情节不同:《邶风·静女》写青年男女的一次约会;《郑风·子衿》写少女盼望情 人到来。 C 基调不同:《邶风·静女》欢乐幽默,充满情趣。《郑风·子衿》缠绵悱侧,哀婉 动人。 D 写法不同:《邶风·静女》主要通过细节刻画人物;《郑风·子衿》主要通过内心 独白刻画人物; E 两首诗都写了主人公等待情侣时的焦灼不安,但因性别的不同而选用了不同的细 节。 《邶风·静女》中“搔首踟蹰”写出男子的憨厚,《郑风·子衿》中“挑兮达兮”写 出女子的缠绵。 共同点:A 对爱情的追求都大胆率真,绝不扭捏作态,表现出劳动人民纯朴的本色。 B 风格朴实、清新 C 重章复唱手法,在一唱三叹中主人公的深情得以尽情抒发。 板书设计: 期望约会 形象分析 恋人赠物 爱情的美好 静女:美丽 活泼 热情 赞美恋人 男子:憨厚 纯朴 真诚 3 预习《氓》,画出自己认为容易读错的生字词和难懂的句子。 氓 二课时
课前检查《静女》的背诵默写 教学过程 导入 1.《静女》描写了男女青年约会的情景,展现了诗经时代的恋爱图景,那么,诗经 时代的婚姻生活又是怎么样的呢?让我们一起学习《氓》 2.简介《氓》。《氓》选自《诗经·卫风》,是“卫风”中最长的一首民歌,也是《诗 经》中较有代表性的一首弃妇诗。它是一首叙事诗,全诗以第一人称“我”的口吻, 描述了一个妇女被丈夫遗弃后,回忆当初恋爱、结婚的经过以及婚后的遭遇,诉说 了自己对不幸婚姻的痛苦、悔恨之情。 文言知识积累 1.正音 氓(meng) 蚩蚩(chi)愆期(qian) 境垣( gul yuan) 涟涟(lian)尔卜尔筮( bu shi) 桑葚(shen) 汤汤( shang) 晊(xi) 晏晏(yan) 2.通假字 将子无怒通“毋”,不要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通“吁” 土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通“脱”,解脱 3.古今异义 氓古义指民众,百姓,男子 今义指道德败坏的人,如“流氓”。 涕古义指眼泪 今义指鼻涕 三岁古义指多年,是虚指 今义指三岁的年龄 古义指欢乐 今义指宴会 4.词类活用 名词作状语夙兴夜寐 (夙:在早晨)(夜:在晚上) 使动用法士贰其行 (贰:使……不专一) 其德 三:使……三心二意) 形容词用作名词三岁食贫(贫:贫困的生活) 5.特殊句式 以秋为期 宾语前置句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判断句 三、信息筛选 梳理诗歌大意 1.要求学生从每节中找出一行诗句,概括本节诗的内容
8 课前检查《静女》的背诵默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静女》描写了男女青年约会的情景,展现了诗经时代的恋爱图景,那么,诗经 时代的婚姻生活又是怎么样的呢?让我们一起学习《氓》 2.简介《氓》。《氓》选自《诗经·卫风》,是“卫风”中最长的一首民歌,也是《诗 经》中较有代表性的一首弃妇诗。它是一首叙事诗,全诗以第一人称“我”的口吻, 描述了一个妇女被丈夫遗弃后,回忆当初恋爱、结婚的经过以及婚后的遭遇,诉说 了自己对不幸婚姻的痛苦、悔恨之情。 二、文言知识积累 1.正音 氓(meng) 蚩蚩(chi) 愆期(qian) 垝垣(gui yuan) 涟涟(lian) 尔卜尔筮(bu shi) 桑葚(shen) 汤汤(shang) 咥(xi) 晏晏(yan) 2.通假字 将子无怒 通“毋”,不要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于,通“吁” 土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通“脱”,解脱 3. 古今异义 氓 古义指民众,百姓,男子 今义指道德败坏的人,如“流氓”。 涕 古义指眼泪 今义指鼻涕 三岁 古义指多年,是虚指 今义指三岁的年龄 宴 古义指欢乐 今义指宴会 4. 词类活用 名词作状语 夙兴夜寐 (夙:在早晨)(夜:在晚上) 使动用法 士贰其行 (贰:使……不专一) 二三其德 (二三:使……三心二意) 形容词用作名词 三岁食贫 (贫:贫困的生活) 5. 特殊句式 以秋为期 宾语前置句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判断句 三、信息筛选 梳理诗歌大意 1. 要求学生从每节中找出一行诗句,概括本节诗的内容
明确:第一节,将子无怒,秋以为期;第二节,以尔车来,以我贿迁:第三节,于 嗟女兮,无与士耽:第四节,女也不爽,士贰其行:第五节,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第六节,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2.尝试给每节拟人一个小标题,概括每节的内容 参考:第一节,许婚:第二节,迎娶;第三节,劝诫:第四节,控诉:第五节,反 省:第六节,决绝。 3.反复朗读全文,进一步感知诗歌大意。 明确:本文以女主人公为线索,以第一人称叙说自己的一段人生经历,作为悲剧的 承受者,她的爱情悲剧值得我们深思 四.人物分析 (一)男女主人公性格前后有什么不同? 1.结婚前男女主人公的性格特点是怎么样的? 明确:A男:对婚姻很郑重其事,认真 另外,从男子“抱布贸丝”的动机一—“匪来贸丝,来即我谋”还可初步表现出 男子的什么性格特征?(其实他不是来买丝,而是找我商量婚事) 初步表现出男子有心计,有几丝狡黠的性格特征。 B女 婚期确定后,(女子怎样做呢?)女子天天登上残墙,“以望复关”,盼望情郎快点到 来。望不见情郎,她就“泣涕涟涟”,流泪不断:见了情郎,“载笑载言”,又说又笑。 这一章用对比的手法写出女子的一悲一喜,可以体会到女子的感情专一而炽热,真 切感人,表现了女子的纯情和痴情。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不是我拖延婚期,而是你没有好的媒人。)女主人公虽 然责怪“氓”没有请媒人来正式提亲,没有立即答应“氓”的求婚,可是面对生气 恼火的“氓”,她一路相送,并温柔地劝慰他,最终答应秋天办婚事。一>可以看出 女主人公的温柔多情。 2.婚后男女主人公表现出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明确:A男:不体谅人:暴躁;三心二意 男子脾气暴躁,在前文已有伏笔,哪一处? 2节“将子无怒,秋以为期”,没有直接描写男主人公,但从“将子无怒”的“怒” 可以看出他发怒了,脾气比较暴躁 女主人公温柔多情,而氓则脾气暴躁,与下文“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对应,为下 面的婚姻悲剧埋下了伏笔 女:勤劳肯吃苦;任劳任怨;专情。 A.引导:这场失败的婚姻中,“我”有没有责任呢? 确实:没有,“女也不爽”(爽:差错。这里指爱情不专一) B.“自我组尔,三岁食贫”。(自从我嫁到你家,多年来过着贫苦的生活。)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我多年来做媳妇,所有的家庭劳作 身担负无余。起早睡晚,没有一天不是这样。) 结婚后的女主人公勤劳、肯吃苦。虽然家庭生活艰难,但她没有任何的怨言,真情
9 明确:第一节,将子无怒,秋以为期;第二节,以尔车来,以我贿迁;第三节,于 嗟女兮,无与士耽;第四节,女也不爽,士贰其行;第五节,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第六节,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2. 尝试给每节拟人一个小标题,概括每节的内容。 参考:第一节,许婚;第二节,迎娶;第三节,劝诫;第四节,控诉;第五节,反 省;第六节,决绝。 3. 反复朗读全文,进一步感知诗歌大意。 明确:本文以女主人公为线索,以第一人称叙说自己的一段人生经历,作为悲剧的 承受者,她的爱情悲剧值得我们深思。 四.人物分析 (一)男女主人公性格前后有什么不同? 1.结婚前男女主人公的性格特点是怎么样的? 明确:A 男:对婚姻很郑重其事,认真。 另外,从男子“抱布贸丝”的动机——“匪来贸丝,来即我谋”还可初步表现出 男子的什么性格特征?(其实他不是来买丝,而是找我商量婚事) 初步表现出男子有心计,有几丝狡黠的性格特征。 B 女: 婚期确定后,(女子怎样做呢?)女子天天登上残墙,“以望复关”,盼望情郎快点到 来。望不见情郎,她就“泣涕涟涟”,流泪不断;见了情郎,“载笑载言”,又说又笑。 这一章用对比的手法写出女子的一悲一喜,可以体会到女子的感情专一而炽热,真 切感人,表现了女子的纯情和痴情。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不是我拖延婚期,而是你没有好的媒人。)女主人公虽 然责怪“氓”没有请媒人来正式提亲,没有立即答应“氓”的求婚,可是面对生气 恼火的“氓”,她一路相送,并温柔地劝慰他,最终答应秋天办婚事。—>可以看出 女主人公的温柔多情。 2.婚后男女主人公表现出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明确:A 男:不体谅人;暴躁;三心二意 男子脾气暴躁,在前文已有伏笔,哪一处? 2 节“将子无怒,秋以为期”,没有直接描写男主人公,但从“将子无怒”的“怒” 可以看出他发怒了,脾气比较暴躁。 女主人公温柔多情,而氓则脾气暴躁,与下文“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对应,为下 面的婚姻悲剧埋下了伏笔。 女:勤劳肯吃苦;任劳任怨;专情。 A.引导:这场失败的婚姻中,“我”有没有责任呢? 确实:没有,“女也不爽”(爽:差错。这里指爱情不专一) B.“自我组尔,三岁食贫”。(自从我嫁到你家,多年来过着贫苦的生活。)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我多年来做媳妇,所有的家庭劳作 一身担负无余。起早睡晚,没有一天不是这样。) 结婚后的女主人公勤劳、肯吃苦。虽然家庭生活艰难,但她没有任何的怨言,真情
不改,坚守妇道,辛勤劳作,操持家务 3.最后,女主人公的性格发生什么变化? A.“淇则有岸,隰则有泮”的言下之意是什么? 明确:淇水再宽也有岸,沼泽再阔也有边。而“我”的痛苦却是无边无际,这样的 日子何时是一个尽头? B.用了什么手法? 明确:这两句话既是起兴,也是对比,写出了女子的反省。 C.这一章表现了女子什么性格?清醒,刚烈 分析:尽管少年时代曾“言笑晏晏,信誓旦旦”(少年时代多欢乐,有说有笑真和悦) 但是,男子“老使我怨”(年老了使我产生怨恨) 又“不思其反”(不想现在变了心),遗弃结发之妻,令人产生怨恨。既然如此 那么这场婚姻就“亦已焉哉”,让它就此了结吧 这表现了她与那个男子在思想感情上的彻底决裂 女子在婚姻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对负心男子不抱幻想,与之决绝,是一个刚强的女 (二)如何看待女主人公的形象? 参考:古代妇女命运代表;体现了女性的传统美德 具有一定的觉醒反抗意识的女性;悲剧婚姻的受害者。 (三)结合相关的知识,探讨女主人公婚姻失败的原因。 1.女子认为她的爱情失败在哪里? 明确:A.氓的变心 “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这一切的变化充分说明了“士”的变心是这场 婚姻的主要原因 B.当时的社会风俗是这场悲剧产生的主要原因。“兄弟不知,晊其笑矣”也是他们 分手的原因 过渡:结婚后的氓性格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从当年的“蚩蚩”到现在的“暴怒”,给 女主人公带来了极大的痛苦。除了氓的变心外,还有哪些因素使她感到痛苦? 明确:“兄弟不知,晊其笑矣”(兄弟不知我的处境,见我回来都在讥笑)来自娘家 兄弟的嘲笑。她得不到家人的理解,只能“躬自悼矣”,独自悲伤。 问题:两者比较,你觉得哪个更能体现女主人公的悲哀和痛苦呢? 明确:婚姻的不幸,固然直接伤害了女主人公,但娘家人的不理解和不支持,也许 更能说明问题,后者的伤害,更能反映那个时代人的爱情观和女子在爱情中的弱势 地位 C.女子的容貌衰老也是婚变的原因。 古人说“食色,性也”,尤其是男人没有一个会喜欢年老的女主人公,婚姻失败的真 正杀手是妇人的“年老色衰”。 (四)小结
10 不改,坚守妇道,辛勤劳作,操持家务。 3.最后,女主人公的性格发生什么变化? A.“淇则有岸,隰则有泮”的言下之意是什么? 明确:淇水再宽也有岸,沼泽再阔也有边。而“我”的痛苦却是无边无际,这样的 日子何时是一个尽头? B.用了什么手法? 明确:这两句话既是起兴,也是对比,写出了女子的反省。 C.这一章表现了女子什么性格?清醒,刚烈 分析:尽管少年时代曾“言笑晏晏,信誓旦旦”(少年时代多欢乐,有说有笑真和悦), 但是,男子“老使我怨”(年老了使我产生怨恨) 又“不思其反”(不想现在变了心),遗弃结发之妻,令人产生怨恨。既然如此, 那么这场婚姻就“亦已焉哉”,让它就此了结吧。 这表现了她与那个男子在思想感情上的彻底决裂。 女子在婚姻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对负心男子不抱幻想,与之决绝,是一个刚强的女 子。 (二) 如何看待女主人公的形象? 参考:古代妇女命运代表;体现了女性的传统美德; 具有一定的觉醒反抗意识的女性;悲剧婚姻的受害者。 (三) 结合相关的知识,探讨女主人公婚姻失败的原因。 1.女子认为她的爱情失败在哪里? 明确:A.氓 的变心。 “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这一切的变化充分说明了“士”的变心是这场 婚姻的主要原因。 B.当时的社会风俗是这场悲剧产生的主要原因。“兄弟不知,咥其笑矣”也是他们 分手的原因。 过渡:结婚后的氓性格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从当年的“蚩蚩”到现在的“暴怒”,给 女主人公带来了极大的痛苦。除了氓的变心外,还有哪些因素使她感到痛苦? 明确:“兄弟不知,咥其笑矣”(兄弟不知我的处境,见我回来都在讥笑)来自娘家 兄弟的嘲笑。她得不到家人的理解,只能“躬自悼矣”,独自悲伤。 问题:两者比较,你觉得哪个更能体现女主人公的悲哀和痛苦呢? 明确:婚姻的不幸,固然直接伤害了女主人公,但娘家人的不理解和不支持,也许 更能说明问题,后者的伤害,更能反映那个时代人的爱情观和女子在爱情中的弱势 地位。 C.女子的容貌衰老也是婚变的原因。 古人说“食色,性也”,尤其是男人没有一个会喜欢年老的女主人公,婚姻失败的真 正杀手是妇人的“年老色衰”。 (四) 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