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力学与基础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信息 课程名称:土力学与基础工程 Soil Mechanics and Foundation Engineering 课程代码:09510063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平台课程/必修课 适用专业:工程管理专业 课程学时:54学时 课程学分:2.5学分 修读学期:第5学期 先修课程:土木工程材料、材料力学、结构力学、混凝土结构 二、课程目标 (一)具体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达到以下目标: 课程目标1:理解土力学、地基、基础的基本概念;掌握土的物理性质指标;熟 悉地基土的工程分类方法:理解土的自重应力、基底附加压力、角点法的概念:理解 压缩性及压缩性指标;理解库伦公式及内摩擦角、粘聚力的概念;理解静止土压力、 主动土压力和被动土压力的概念:理解土坡的稳定分析方法:掌握浅基础的类型及适 用条件:理解基础埋置深度的选择;掌握扩展基础的构造要求;了解减轻不均匀沉降 危害的措施:理解桩基础的类型及其适用条件。【支撑毕业要求4.1】 课程目标2:熟练掌握土的自重应力计算,基底附加压力的计算;熟练掌握运用 角点法计算地基中的附加应力;掌握计算基础沉降的分层总和法和规范法:掌握摩尔 -库伦强度理论及土的极限平衡条件;掌握朗金土压力和库伦土压力的条件及计算方 法;掌握重力式挡土墙的设计:掌握基础底面尺寸的确定及软弱下卧层地基承载力的 验算;掌握扩展基础的计算;掌握确定单桩竖向承载力的方法;掌握桩基础的设计步 骤和方法。【支撑毕业要求3.1】 (二)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表1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1
——1—— 《土力学与基础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信息 课程名称:土力学与基础工程 Soil Mechanics and Foundation Engineering 课程代码:09510063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平台课程/必修课 适用专业:工程管理专业 课程学时:54学时 课程学分:2.5学分 修读学期:第5学期 先修课程:土木工程材料、材料力学、结构力学、混凝土结构 二、课程目标 (一)具体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达到以下目标: 课程目标 1:理解土力学、地基、基础的基本概念;掌握土的物理性质指标;熟 悉地基土的工程分类方法;理解土的自重应力、基底附加压力、角点法的概念;理解 压缩性及压缩性指标;理解库伦公式及内摩擦角、粘聚力的概念;理解静止土压力、 主动土压力和被动土压力的概念;理解土坡的稳定分析方法;掌握浅基础的类型及适 用条件;理解基础埋置深度的选择;掌握扩展基础的构造要求;了解减轻不均匀沉降 危害的措施;理解桩基础的类型及其适用条件。【支撑毕业要求 4.1】 课程目标 2:熟练掌握土的自重应力计算,基底附加压力的计算;熟练掌握运用 角点法计算地基中的附加应力;掌握计算基础沉降的分层总和法和规范法;掌握摩尔 -库伦强度理论及土的极限平衡条件;掌握朗金土压力和库伦土压力的条件及计算方 法;掌握重力式挡土墙的设计;掌握基础底面尺寸的确定及软弱下卧层地基承载力的 验算;掌握扩展基础的计算;掌握确定单桩竖向承载力的方法;掌握桩基础的设计步 骤和方法。【支撑毕业要求 3.1】 (二)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表1 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课程目标 支撑的华业要求 支律的毕业要求指标成 4.研完: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复杂 课柱日标 工柱问题进行研完,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 41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来用科学方法对 杂工程问题进行分析并设计实验方案。 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粘论。 3.被计/开发解决方:能够设计针对复杂工程问题 3.1能够设计针对复杂工往问题的解决方 的解决方堂,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战、单元(部 程目标2 件)或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 案,设计满足工程求的结构、构件、节应 施工工艺流程。 识,考感社会、健康、尖全、法律、文化以及环 等因素。 三、课程内容 (一)课程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关系 表2课程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关系 保雄内客 教学方法 支排的课准目标 时安持 第一章结论 讲设法 课程目标1 2 第二章土的性质及工程分类 讲检法 课程目标1 9 第三章土中应力计算 讲授法 谋往日1、2 9 第四章土的变影性质及地基沉降计算 讲授法 课柱目1、2 6 第五章土的杭剪强度 讲授法 课程目1、2 3 第六章土压力、地墓承载力和土坡稳定 讲授法 谋柱目1、2 9 第七章浅茶础设计 讲设法 课往目1、2 9 第入章桩基础 讲投法 课程目1、2 合计 54学时 (二)具体内容 第一章绪论 【学习目标】 1理解土力学、地基、基础的基本概念: 2.了解本课程的特点和在本专业中的地位; 3.了解本学科的学习方法及发展概况。 【学习内容】 1土力学、地基、基础的基本概念: 2.本课程的特点; 3本学科的发展概况。 -2
——2—— 课程目标 支撑的毕业要求 支撑的毕业要求指标点 课程目标 1 4.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复杂 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 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4.1 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复 杂工程问题进行分析并设计实验方案。 课程目标 2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复杂工程问题 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单元(部 件)或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 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 等因素。 3.1 能够设计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 案,设计满足工程需求的结构、构件、节点 及其施工工艺流程。 三、课程内容 (一)课程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关系 表2 课程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关系 课程内容 教学方法 支撑的课程目标 学时安排 第一章 绪论 讲授法 课程目标 1 2 第二章 土的性质及工程分类 讲授法 课程目标 1 9 第三章 土中应力计算 讲授法 课程目 1、2 9 第四章 土的变形性质及地基沉降计算 讲授法 课程目 1、2 6 第五章 土的抗剪强度 讲授法 课程目 1、2 3 第六章 土压力、地基承载力和土坡稳定 讲授法 课程目 1、2 9 第七章 浅基础设计 讲授法 课程目 1、2 9 第八章 桩基础 讲授法 课程目 1、2 7 合计 54 学时 (二)具体内容 第一章 绪 论 【学习目标】 1.理解土力学、地基、基础的基本概念; 2.了解本课程的特点和在本专业中的地位; 3.了解本学科的学习方法及发展概况。 【学习内容】 1.土力学、地基、基础的基本概念; 2.本课程的特点; 3.本学科的发展概况
【学习重点】 1.土力学、地基、基础的基本概念。 【学习难点】 1地基、基础的联系与区别。 第二章土的性质及工程分类 【学习目标】 1.了解土的三相组成及土的结构: 2.掌握土的物理性质指标(三相指标和判别土的物理特征指标)的定义、换算、 试验和应用: 3.掌握无黏性土的密实度: 4掌握黏性土的物理特性: 5熟悉地基土的工程分类方法: 【学习内容】 1土的固体颗粒、土中水和气: 2.土的物理性质指标的定义、换算、试验和应用: 3无黏性土的密实度; 4.黏性土的界限含水量、塑性指数、液性指数、灵敏度、触变性: 5.地基土的工程分类方法。 【学习重点】 1.土的颗粒级配; 2.土的物理性质指标的定义、换算。 【学习难点】 1土的颗粒级配: 2.土的物理性质指标的换算。 第三章土中应力计算 【学习目标】 1熟练掌握土的自重应力计算,基底附加压力的计算;: 2.熟练掌握运用角点法计算地基中的附加应力: 3理解土的有效应力原理; 3
——3—— 【学习重点】 1.土力学、地基、基础的基本概念。 【学习难点】 1.地基、基础的联系与区别。 第二章 土的性质及工程分类 【学习目标】 1.了解土的三相组成及土的结构; 2.掌握土的物理性质指标(三相指标和判别土的物理特征指标)的定义、换算、 试验和应用; 3.掌握无黏性土的密实度; 4.掌握黏性土的物理特性; 5.熟悉地基土的工程分类方法; 【学习内容】 1.土的固体颗粒、土中水和气; 2.土的物理性质指标的定义、换算、试验和应用; 3.无黏性土的密实度; 4.黏性土的界限含水量、塑性指数、液性指数、灵敏度、触变性; 5.地基土的工程分类方法。 【学习重点】 1.土的颗粒级配; 2.土的物理性质指标的定义、换算。 【学习难点】 1.土的颗粒级配; 2.土的物理性质指标的换算。 第三章 土中应力计算 【学习目标】 1.熟练掌握土的自重应力计算,基底附加压力的计算;; 2.熟练掌握运用角点法计算地基中的附加应力; 3.理解土的有效应力原理;
4.了解地基中附加应力分布规律。 【学习内容】 1均质土、成层土的自重应力计算,基地压力、基底附加压力的计算: 2.运用角点法计算地基中的附加应力: 3土的有效应力原理; 4.地基中附加应力分布规律。 【学习重点】 1土的自重应力计算,基底压力、基底附加压力的计算: 2.运用角点法计算地基中的附加应力。 【学习难点】 1成层土的自重应力计算,偏心荷载作用下基底压力的计算: 2运用角点法计算地基中的附加应力。 第四章土的变形性质及地基沉降计算 【学习目标】 1理解土的压缩性概念: 2理解压缩指标的测定; 3掌握计算基础沉降的分层总和法: 4.掌握计算基础沉降的规范法: 5了解应力历史对地基沉降的影响。 【学习内容】 1土的压缩性概念 2.压缩系数、压缩指数、压缩模量的测定; 3计算基础沉降的分层总和法、规范法: 4.应力历史对地基沉降的影响。 【学习重点】 1土的压缩性和压缩性指标的测定: 2计算基础沉降的分层总和法、规范法。 【学习难点】 1.计算基础沉降的分层总和法、规范法。 4
——4—— 4.了解地基中附加应力分布规律。 【学习内容】 1.均质土、成层土的自重应力计算,基地压力、基底附加压力的计算; 2.运用角点法计算地基中的附加应力; 3.土的有效应力原理; 4.地基中附加应力分布规律。 【学习重点】 1.土的自重应力计算,基底压力、基底附加压力的计算; 2.运用角点法计算地基中的附加应力。 【学习难点】 1.成层土的自重应力计算,偏心荷载作用下基底压力的计算; 2.运用角点法计算地基中的附加应力。 第四章 土的变形性质及地基沉降计算 【学习目标】 1.理解土的压缩性概念; 2.理解压缩指标的测定; 3.掌握计算基础沉降的分层总和法; 4.掌握计算基础沉降的规范法; 5.了解应力历史对地基沉降的影响。 【学习内容】 1.土的压缩性概念; 2.压缩系数、压缩指数、压缩模量的测定; 3.计算基础沉降的分层总和法、规范法; 4.应力历史对地基沉降的影响。 【学习重点】 1.土的压缩性和压缩性指标的测定; 2.计算基础沉降的分层总和法、规范法。 【学习难点】 1.计算基础沉降的分层总和法、规范法
第五章土的抗剪强度 【学习目标】 1掌握库伦公式及土的抗剪强度的组成: 2.掌握摩尔-库伦强度理论及土的极限平衡条件。 【学习内容】 1.库伦公式、内摩擦角、粘聚力: 2.摩尔-库伦强度理论、极限平衡条件。 【学习重点】 1.库伦公式: 2.摩尔库伦强度理论。 【学习难点】 1.摩尔-库伦强度理论。 第六章土压力、地基承载力和土坡稳定 【学习目标】 1理解静止土压力、主动土压力和被动土压力的概念: 2.掌握朗金土压力的条件及计算方法: 3.掌握库伦土压力的条件及计算方法: 4.掌握重力式挡土墙的设计: 5理解地基临塑荷载的意义及应用: 6理解土坡的稳定分析方法。 【学习内容】 1静止土压力、主动土压力和被动土压力的概念 2朗金土压力的条件及计算方法: 3.库伦土压力的条件及计算方法: 4.重力式挡土墙的设计: 5地基破坏形式、临塑荷载: 6.无黏性土坡的稳定性分析、黏性土坡稳定分析的条分法。 【学习重点】 1,朗金土压力的条件及计算方法 -5
——5—— 第五章 土的抗剪强度 【学习目标】 1.掌握库伦公式及土的抗剪强度的组成; 2.掌握摩尔-库伦强度理论及土的极限平衡条件。 【学习内容】 1.库伦公式、内摩擦角、粘聚力; 2.摩尔-库伦强度理论、极限平衡条件。 【学习重点】 1.库伦公式; 2.摩尔-库伦强度理论。 【学习难点】 1.摩尔-库伦强度理论。 第六章 土压力、地基承载力和土坡稳定 【学习目标】 1.理解静止土压力、主动土压力和被动土压力的概念; 2.掌握朗金土压力的条件及计算方法; 3.掌握库伦土压力的条件及计算方法; 4.掌握重力式挡土墙的设计; 5.理解地基临塑荷载的意义及应用; 6.理解土坡的稳定分析方法。 【学习内容】 1.静止土压力、主动土压力和被动土压力的概念; 2.朗金土压力的条件及计算方法; 3.库伦土压力的条件及计算方法; 4.重力式挡土墙的设计; 5.地基破坏形式、临塑荷载; 6.无黏性土坡的稳定性分析、黏性土坡稳定分析的条分法。 【学习重点】 1.朗金土压力的条件及计算方法;